潜艇用G7e声导鱼雷
基础数据
潜艇用G7e声导鱼雷T3 | |||||
适用舰种 | 潜艇 | ||||
伤害 | 初始 | 64×2 | 雷击 | 45 | |
强满 | 160×2 | ||||
标准射速 | 初始 | 18.29s/轮 | 特性 | 雷击 | |
强满 | 13.30s/轮 | ||||
弹药 | 声导 | 鱼雷航速 | 2 | ||
对甲比例 | 80-100-130 | 伤害范围 | 3 | ||
装备参数 | 索敌范围 | 50 | 索敌角度 | 80 | |
弹药射程 | 70-110 | 散布角度 | 0 | ||
所属阵营 | 铁血 | ||||
所属科技箱 | |||||
设计图掉落 | 海域救援、破交作战、负象限作战D3 |
潜艇用G7e声导鱼雷T2 | |||||
适用舰种 | 潜艇 | ||||
伤害 | 初始 | 58×2 | 雷击 | 25 | |
强满 | 144×2 | ||||
标准射速 | 初始 | 19.29s/轮 | 特性 | 雷击 | |
强满 | 14.63s/轮 | ||||
弹药 | 声导 | 鱼雷航速 | 2 | ||
对甲比例 | 80-100-130 | 伤害范围 | 3 | ||
装备参数 | 索敌范围 | 50 | 索敌角度 | 80 | |
弹药射程 | 70-110 | 散布角度 | 0 | ||
所属阵营 | 铁血 | ||||
所属科技箱 | |||||
设计图掉落 | 海域救援、破交作战、微层混合B3、永夜幻光A1、永夜幻光C1 |
潜艇用G7e声导鱼雷T1 | |||||
适用舰种 | 潜艇 | ||||
伤害 | 初始 | 52×2 | 雷击 | 12 | |
强满 | 98×2 | ||||
标准射速 | 初始 | 20.28s/轮 | 特性 | 雷击 | |
强满 | 17.69s/轮 | ||||
弹药 | 声导 | 鱼雷航速 | 2 | ||
对甲比例 | 80-100-130 | 伤害范围 | 3 | ||
装备参数 | 索敌范围 | 50 | 索敌角度 | 80 | |
弹药射程 | 70-110 | 散布角度 | 0 | ||
所属阵营 | 铁血 | ||||
所属科技箱 | 深海潜航新手装备补给箱 | ||||
设计图掉落 | 海域救援、破交作战 |
装备考究
G7e声导鱼雷特指战争后期德军潜艇部队装备的G7e/T4 Falke(猎鹰)以及G7es/T5 Zaunkonig(鹪鹩),G7e/T4 Falke(猎鹰)是早期G7e/T3型的附属品。但T4并不是普通直航鱼雷,这是世界上第一款被动制导鱼雷。它可在20节速度下航行7500米,于1943年3月服役。
1933年早期德国开始开发和测试声控导向鱼雷机制。在潜艇战开始时,潜艇艇长总是想不用把潜艇升到水面不用潜望镜就可以瞄准并发射鱼雷。潜望镜会暴露潜艇位置,而在舰体上的潜望镜会减弱潜艇的耐压船体而减少下潜极限。U艇必须到15米的浅水来使用潜望镜,这容易遭到轰炸、深水炸弹和火炮的攻击。
随着这种鱼雷的使用,U艇可以保持深度向船队射击,不会暴露自身位置和声音。通过潜艇的水听器,鱼雷可以直接瞄准有声音接触的地方,而自动引导装置则是可以信任,不必精确瞄准。
这种鱼雷在前400米与传统的直航鱼雷没什么区别,随后激活声学传感器并寻找目标。敏感的传感器就意味着鱼雷本身足够安静,因此行度只能限制在20节,不过这种鱼雷计划向商船引导,这么慢的航速也不是什么大的阻碍。
此外,发射鱼雷的U艇必须关闭电动机,并下潜至60米处。(不然鱼雷会发射失败或者发射出去之后会绕一个圈把自己击沉了)德国因发射声导鱼雷被误击而损失的潜艇就有两艘:1943年12月的U-972以及1944年1月的U-377。
目前仅知实战中只有三艘U艇发射该种鱼雷:U-221、U-603和U-758,用于对付HX-229和SC-122护航舰队。三次都算成功,导致数艘商船沉没,让人满意。但这种鱼雷还是很快被G7es/T5 Zaunkonig鱼雷所取代,这种鱼雷更快,引导更好,对快速航行的船只也有效。
G7es/T5 Zaunkonig(鹪鹩),盟军称为德国海军声学鱼雷( GNAT ),U艇艇员将其戏称为驱逐舰杀手(Zerstörerknacker)。这一型号的鱼雷于1943年8月,第一批次共80枚交付与德国海军;并于当年秋季取代了G7e/T4型鱼雷。这一型鱼雷与前代声导原理一致,只是对前代进行航程及航速的改进。最初生产的第一批次能以25节航速航行5700米;而后期的b型则以牺牲3节航速为代价,将航程提升至8000米。
据估计,德国海军在战斗中共计发射过640枚G7es/T5鱼雷,击沉盟军船只45艘。如果不是因盟军紧跟而上的反潜科技Fox噪音制造机,被击沉的数字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Fox噪音制造机由一系列多孔钢管组成,拖放于船只后200米。水从孔里高速通过时发声,绑在一起的钢管通过空穴原理将声音放大,从而制造出比舰船螺旋桨噪音更大的噪音,吸引声导鱼雷追踪,从而有效使舰船本身避开鱼雷。尽管有Fox这样的噪音系统,G7es/T5的攻击效果还是很令人满意的。
虽然服役期短,但这种鱼雷是声控导向鱼雷的概念证明。它的生产只比美国海军第一次成功使用Mark 24 Fido “水雷”早两个月。Fido可不是水雷,而是一种被动声导鱼雷,用于长程巡逻机(比如无处不在的卡特琳娜),这种武器因保密原因而被编号为水雷。Mark 24的首次成功是在1943年5月14日,VP-84的一架PBY-5击沉了U-640。大多数资料称GNAT的第一次成功使用是在1943年9月11日。而盟军在1943年9月知道德国人已经把GNAT投入使用,但直到1944年6月俘获U505后才得到这款鱼雷的可靠数据。
- 本段资料来自英文维基百科-G7e鱼雷[1]
英文维基百科-G7es鱼雷[2]
装备导航
- 其他
- 白鹰
- 皇家
- 重樱
- 铁血
- 东煌
- 撒丁帝国
- 北方联合
- 鸢尾教国
- KizunaAI联动
- Hololive联动
- DOAXVV联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