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本段文字,说明该页面未正常加载全局JS,部分功能将无法使用,请点击 刷新 重新加载页面。
如果打开页面显示缩略图创建出错,请点击刷新或页面右上WIKI功能中的刷新按钮清除页面缓存并刷新,如果还有问题,请多尝试几次。
全站通知:

装备考究舰炮篇

阅读

    

2022-09-17更新

    

最新编辑:負けん気な瞳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9-17

  

最新编辑:負けん気な瞳

来自碧蓝航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赫尔戈兰-图林根
尼克妮可妮
怒怒醬
Leo丶莱茵
Charybdis_1
山南_shannan
負けん気な瞳
虎59领域大神
正在飞向你的152mm榴弹
奥肯写的一条定律
本文由 碧蓝海事局 ASANO 原创,CCZCXQ编辑排版。未经许可,请勿擅自修改,转载。可在下方留言反馈。

德国

德国127毫米单装炮

背景介绍

  一种用于打击海面目标的低仰角武器。所有二战前及部分战时建造的德国驱逐舰均装备此种火炮。另有一种双联装炮架,计划用作XI型U艇(巡洋潜艇)的武装,但该级潜艇从未建成。

至少有8门火炮出口到希腊,并用于武装Vasilevs Georgios级驱逐舰。

这种火炮的早期版本由10.5 cm/55 (4.1") SK C/28型火炮拓膛而成。全新生产的版本则由活动身管结构,套筒及炮尾构件组成,采用纵向滑楔式炮闩。

这其中一些火炮在挪威海岸炮工事中一直服役到2003年。

所有德国12.7厘米炮的实际口径为12.8厘米(5.04英寸)。

德国5英寸(127mm)45倍径skc34.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2.7 cm/45 (5") SK C/34
射速 15-18发每分
弹种 高爆,照明
初速 830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17400米
炮塔型号 单装:1934、1936、1936B、1938B型驱逐舰:MPLC/34

双联装:XI型U艇:Drh LC/38

补充注解

  注1:这种武器也计划安装到38B型和40型驱逐舰上。

  注2:这些武器的设计射击速度为18-20发每分钟。但是 上述数据只有在训练有素的炮组成员进行操作才能达到。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炮座,在恶劣天气和北极环境的影响下会大大减低射速。

  注3:双联装炮架中的火炮没有独立的摇架。

德国单装150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的双联装和单装在德国德意志级和战列舰上被使用,被认为是相当成功的。 然而,德国将反舰副炮和防空炮分开单独使用的做法浪费了空间和重量。

其中一些炮幸存至战后很久。 战巡格奈森瑙于1943年退役,然后拆下武装,随后她的炮在丹麦的沿海防御工事中使用。 在1952年,丹麦将Stevnsfort(史蒂文斯堡)沿海防卫炮换成两座双联装。 这些建筑物在1984年减少至保留地位。这些火炮在2000年夏天最后一次开火后退役。本次开火从1号炮塔射击,向波罗的海飞行17公里,并将海面打出了150米高的水柱。 根据当时的堡垒指挥官描述,弹体在大约离海面17-18米处爆炸。 该堡垒在2001年正式停用,现在保存在博物馆。


德国5.9英寸55倍径skc28.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 cm/55 (5.9") SK C/28
射速 6-8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照明
初速 875米每秒
40°角射击射程 23000米
炮塔型号 单装:沙恩霍斯特级:MPL/35;德意志级:MPL/28

双联装:沙恩霍斯特级、俾斯麦级、H级:Dop.L.C/34(Drh L.C/34)
双联装廊炮:齐柏林伯爵级:Dop.MLC/36(MPL C/36)

补充注解

  注1:炮重量根据所用钢种的不同而不同。

  注2:德意志级的单装MPL / 28炮塔进行了修改,以增加护甲保护,一些在开放式护罩的背面安装了双门,以保护火炮和人员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沙恩霍斯特类的MPL / 35炮塔在设计上类似,但更加大,并具有额外的护甲保护。

  注3:双联装炮塔没有独立仰俯轴。 俾斯麦和提尔皮茨在每侧配备了一个装有6.5米(21英尺4英寸)测距仪的炮塔。

德国双联装150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是德国“纳尔维克”级驱逐舰(36A型和36Amod型)的“主炮”
  虽然这是一个强大的武器,但装在驱逐舰上射速却很慢,真的不适合这样一艘小船。 炮弹的重量也是一个问题,因为炮座缺乏动力辅助,这意味着炮弹必须手动进入后膛。 由于这些炮主要用于露天场合,恶劣的天气严重阻碍了他们的行动。
  当这些驱逐舰被修改舰首炮塔为双联装时,额外的重量使他们变得非常容易潮湿。 然而,这些问题被全封闭双联装炮塔并具有较高的射角这一事实所抵消,因此拥有些许的对空能力。
  15厘米(5.9英寸)是20世纪以来大多数德国主力舰和巡洋舰使用的标准口径,主力舰使用这种炮作为其副炮,而轻巡洋舰和”纳尔维克“级驱逐舰则作为他们的主要武器。
  所有德国15厘米炮实际口径为14.91厘米(5.87英寸)。

德国5.9英寸48倍径Tbts KC36.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 cm/48 (5.9") Tbts KC/36

15 cm/48 (5.9") Tbts KC/36T

射速 7-8发每分
弹种 高爆
初速 835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21950米
炮塔型号 单装:1936A型驱逐舰、1936A(Mob)型驱逐舰、埃姆登号轻巡:Tbts LC/36

双联装:1936A(Mob)型驱逐舰、Z40/SP1、“O”级战巡:LDrh LC/38

补充注解

  注1:有两种类型的单装炮塔,两种都具有相同的名称。 较早只有纯手动操作,而后者则具有电动液压装置。 前者有一个6-10毫米的护盾,后者有一个20-40毫米的护盾。 护盾厚度的差异构成了重量差异。 双联装也使用了电动液压装置。

  注2:建造的36A型驱逐舰(Z23至Z30)和36A型(mod)驱逐舰Z31有四个单装炮塔(Tbts KC/36)。 在1942 - 43年期间,驱逐舰Z23,Z24,Z25和Z31被修改为一个双联装(Tbts KC/36T)和三个单装。 后来的36A型(mod)驱逐舰(Z32到Z34和Z37到Z42)也完成了一个双联装(Tbts KC/36T)和三个单装。 其中一些炮在战争中被移除,省下来的空间用以安装防空武器。  

德国三联装150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用于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建造的轻型巡洋舰,比用于战舰和驱逐舰的15厘米炮稍微强大一些。 德国人认为这种武器对于任何其他15厘米(5.9“)炮来说太重了。

德国5.9英寸60倍径skc25.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 cm/60 (5.9") SK C/25
射速 柯尼斯堡,莱比锡6-8发每分

纽伦堡10-12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照明
初速 960米每秒
40°角射击射程 25700米
炮塔型号 柯尼斯堡级和莱比锡:Drh Tr C/25

纽伦堡:Drh Tr C/28

补充注解

  注1:所有三个巡洋舰级别都有三个几乎相同设计的三联装炮塔。 柯尼斯堡和莱比锡级使用相同的炮塔,但纽伦堡的炮塔略大,前装甲(8厘米对3厘米)较厚,后部装甲(3.5厘米对2厘米),动力稍高一些的仰俯和旋转马达造成了重量和速度的差异。

  注2:柯尼斯堡级后的两个炮塔被错开安装以允许更好的高炮安排。 莱比锡和纽伦堡的炮塔都在中线。

德国双联装203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是德国曾经设计过的唯一的20.3厘米(8英寸)炮,而且射程很远。这型炮可能最有名的是,在胡德被击沉前,把她甲板打着了火。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欧根亲王被派往美国。 在被送到太平洋的核试验之前,她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海军法院”中将她的“A”炮塔的炮移走,然后送到位于弗吉尼亚州达尔格伦的海军武器装置进行试验。 他们在永久性留在那里展示。

德国8英寸(203mm)60倍径skc34.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20.3 cm/60 (8") SK C/34
射速 4-5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照明
初速 925米每秒
37°角射击射程 3350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LC/34

补充注解

  注1:重量的差异来自后装甲的厚度和仅安装在“B”和“D”炮塔上的测距仪。

  注2:每个炮塔需要72人操作。

  注3:“A”炮塔的俯角受到舰首部位的限制。

德国283毫米三联装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用于战巡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是用德国袖珍战列舰德意志级的28厘米SK C / 28炮的改进版本。 这种武器的高初速使其相对较轻的炮弹具有远射程和良好的侧甲穿透力,以相对较差的甲板装穿透力性能为代价。 当沙恩霍斯特在大约26,465码(24,200米)击中英国航母HMS 光荣的时候,是在敌舰上被海军炮打得最长的命中之一。 当格奈森瑙在1943年遭受炸弹破坏后被解除武装后,她的炮就被用于沿海炮兵阵地。 炮塔凯撒仍然是在挪威特隆赫姆附近的(Batterie Oerlandat)博物馆展览。 荷兰海军计划为他们未经建造的“1047型”战列巡洋舰使用非常相似的28厘米炮。 所有德国28厘米炮的实际口径为28.3厘米(11.1英寸)。

德国11英寸(283mm)54.5倍径skc34.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28 cm/54.5 (11") SK C/34
射速 3.5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
初速 890米每秒
40°角射击射程 4093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Drh LC/34

补充注解

  注1:P级巡洋舰的前三艘将重新使用沙恩霍斯特的三联装炮。 其他资料显示,正在建造的新的三联装恢复到与斯佩伯爵级别相同的装甲保护水平。 1939年5月计划在1943年至1948年之间完成十二艘这些船只,但实际上并没有落实。

德国380毫米双联装舰炮

背景介绍

  用于著名的俾斯麦级战列舰,这种武器通常 - 但不正确 - 被称为47倍径,但实际上是51.66倍径。 有时也被误认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巴伐利亚级战列舰使用的38厘米L / 45炮。 在现实中,这些炮是建立在一个全新的设计,与他们口径相似的老式炮有很小的共同之处。 除了俾斯麦和提尔皮茨之外,还计划用这些武器重新装备战巡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森瑙。 沙恩霍斯特没有开始换装,但是在20世纪40年代初期,三座炮塔正在建设中,以重建格奈森瑙。 当格奈森瑙在1943年遭受严重破坏时,这三个炮塔加上原来打算用于苏联的另外一个炮塔被重新分配用作岸防炮。 原计划在法国Cap de la Hague安装其中两个,另外两个在法国的Paimpol,但这个计划从未实施。 在丹麦的Oxsby把这两座炮塔的建设做得很好,但在战争结束之后还是不完整。 至少有一门炮仍然存在,并在汉斯特霍尔姆中心博物馆展出。

德国15英寸(381mm)52倍径skc34.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38 cm/52 (14.96") SK C/34
射速 2.3-3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
初速 820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3652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单装岸防炮

补充注解

  注1:许多参考文献声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快的大口径炮。但克虏伯的官方文件说在四度射角装填时间为26秒,并不比其他国家的大口径武器快得多。请注意,在这个高度上,射程将远远小于10,000米。训练有素的组员有可能将这个时间缩短到每分钟3发所需的20秒。 1941年5月,德国“Artillerieversuchskommando”AVSK(“舰艇测试指挥部”)的报告指出,俾斯麦炮塔弹药装填机能提供每分钟23至25轮(对于所有四个炮塔),相当于每分钟3发,同一份报告指出,起重机的设计错误在评估过程中造成了两次重大的故障,这两个都导致了弹药供应的长时间中断。最后,应该指出的是,俾斯麦号在丹麦海峡战役的十三分钟内,共发射了91发,实际上是平均每门炮一分钟射出不到一发炮弹。

   注2:每个炮塔后面存有至少五个,也许多达十个备用部件。

  注3:遥控操作适合仰俯但不适合旋转。 这种远程控制在俾斯麦被认为是不令人满意的。

美国

美国127毫米MK12舰炮

背景介绍

  这无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好的高平两用炮。 最初的设计是为了遏制20世纪30年代建造的新型驱逐舰,在1934年至1945年间建造的几乎每一艘主要的美国军舰上都使用了5英寸/ 38(12.7厘米)炮,并在1960年代后期仍被新建。 它也被用于许多辅助设备,商船,小型军舰以及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船只上,这种海上独一无二的标准化大大有助于太平洋战争的后勤供应状况。

  这些炮是手动装填的,但是有全自动装填机辅助,这给他们提供了很高的射速,并且能够以任何射角装填,这两种都是作为高射炮武器的极好的品质。 在1943年引入VT引信炮弹使这种武器成为更有效的防空炮。 在USS 法拉格特(DD-348)上使用的最早的是炮座,弹药供应点位于枪架后面的固定结构中。 然而,从USS 格里德利(DD-380)开始,引入了一个新的装填装置,其中安装有轴上的炮弹输送机。 这种类型的安装意味着炮弹和药包可以在任何一列输送机上直接送进炮的后膛,从而显着提高实际的射速。 大多数后续的设计,包括所有的双联装,都是相似的。

  当这型炮在1934年被引入时,出现了一些棘手的麻烦,但是1945年的“第一次报告”指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们被认为是高度可靠和准确的,甚至在战争结束后仍然保留着声誉。 5英寸/ 54(12.7厘米)系列武器,加上MK37火控,用于1939年至1946年间建造的大多数美国军舰,这些炮在防空作战中也是有效的,例如在1941年,北卡罗莱纳(BB-55)的试验证明此炮能够在12000至13000英尺(3,700至4000米)的高度上反复击落靶机,大约是旧式5英寸/ 25(12.7厘米)高炮的两倍 。

  mod 0和1是自动整体结构,并采用半自动垂直滑动输送带。 炮管通过卡口接头固定在外壳上,从而容易更换炮管。 Mod 2采用高强度钢。 这些武器中有八千多种是在1934年和1945年之间生产的,分别是2,168支单装炮,2,714支双联装炮和3,298支独立装备的辅助船。 这些数字可能不包括在1940年7月1日之前生产的数量,那时在整个美国舰队中共有315门单装炮,52门双联装和8门双联装高平两用。 平均费用是每门炮组件10万美元,不包括安装费用。 美国为这些炮制造了数百万枚弹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海军储存库仍有72万余枚。 (127炮中的老干妈)

美国5英寸(127mm)38倍径MK12.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5"/38 (12.7 cm) Mark 12
射速 炮座和其他缺乏装填装置的炮塔12-15发每分

带装填装置的炮塔15-22发每分

弹种 防空通常弹:MK34,MK35,MK47,MK49,MK52,MK56

通常弹:MK32 VT引信防空弹:MK31 特殊通常弹:MK38,MK46 火箭增程弹:MK57 照明:MK27 烟雾弹:MK46

初速 792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15903米(火箭增程21735米)
炮塔型号 单装半开放炮座,单装开放炮座,双联装炮塔,单装炮塔

补充注解

  注1:火箭增程弹(RAP)是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发的。 火箭发动机燃烧40秒。

  注2:在20世纪50年代初,指定为EX-30的反潜射弹正在开发中。 这是一个长的,鳍状稳定的重量为75.0磅的弹丸(34.0公斤),初速度为300至500 米每秒,用于对抗2,000码(1,830米)内的潜艇。1952年的初步测试成功,但项目没有进一步发展。

  注3:MK21炮座处于容易处理的质量的极限。 为了达到这个重量,美国海军部牺牲了护盾和弹药装填装置,并接受了降低射速的后果。 这些炮座的弹药是从甲板的弹药存放点供给的,从那里可以用轮子传送到位于炮底座上引导装置的机架。 MK21炮座上的驱逐舰有简单的开放式护盾,而炮尾架则保持开放状态。 所有MK21炮座最初都是纯手动操作的,但在战争期间,大多数都加载1.5马力仰俯电机和2马力旋转电机。

  注4:波特(DD-356)和索莫斯(DD-381)驱逐舰上使用的Mark 22双联装是目前为这些武器开发的唯一单用途炮。 它们的最高射角为+35度主要用于减轻重量,因为这些船只本来只能携带六门高平炮,而不是他们实际装载的八门单用途炮。 Mark 22炮塔使用15马力的旋转马达和5马力的仰俯马达。 大多数这些安装的驱逐舰都失去了他们的3号架,作为其他部位增长的重量补偿,二战期间现代化改装的驱逐舰将所有的单用途炮塔都替换成两个Mark 38 高平炮塔和一个Mark 30 高平炮塔 。

美国三联装152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些炮被用来装备布鲁克林和克利夫兰级轻型巡洋舰,后者是迄今为止最多的巡洋舰。 通过对各种修改型的6英寸/ 50(15.2厘米)炮进行测试,这种武器是一种新的设计,发射分装(半固定)弹药,并且能够使用”超重“AP 与奥马哈级(CL-4)轻型巡洋舰使用的6英寸/ 53(15.2厘米)高速弹相比,这些新型弹的穿透力几乎翻了一倍。

美国6英寸MK12.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6"/47 (15.2 cm) Mark 16
射速 8-10发每分
弹种 穿甲AP MK35 ,高爆HC MK37 mode1-7 ,照明MK32 mode0/MK38 mode0
初速 穿甲762米每秒,高爆812米每秒
44.5°角射击射程 2377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这些炮塔没有独立仰俯轴。 遥控操作安装在所有船舶上。

  注2:每个炮塔需要3名军官和52名士兵。

  注3:与布鲁克林和圣路易斯级相比,克利夫兰和法戈少了一个6英寸(15.2厘米)炮塔,以获得更好的上层空间和更好的副炮 - 八门5英寸/ 25(12.7厘米)炮(布鲁克林)或 八门5英寸/ 38(12.7厘米)炮(圣路易斯)与12门5英寸/ 38(12.7厘米)炮(克利夫兰和法戈)。 法戈级与克利夫兰级不同,拥有一个更紧凑的上层建筑,使他们的防空武器有更好的对空射界。

美国152毫米双联装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改进型的火炮装备于奥马哈(Omaha)级轻巡洋舰,阿尔戈(Argonaut)级和独角鲸(Narwhal)级潜艇则安装了可入水式版本。它们也计划装备到未建成的计划舰,南达科他(South Dakota)级战列舰和列克星敦(Lexington)级战列巡洋舰。

  1924年10月20日在特伦顿(USS-Trenton CL-11)号上进行初期火炮测试中,前部双联装炮塔内部两包发射药在被意外点燃。20个在炮塔内的水兵中有4人当场死亡另有10人死于吸入燃气和有毒气体,剩下的6人均有重伤。海军少尉Henry Drexler和第一副水手长George Cholister在试图阻止事故中表现英勇,被授予了荣誉勋章。

  Mark12型火炮是由一根基管、衬管、覆盖全长的外衬管、两根箍管、一个锁环以及衬管隔螺段。该炮拥有采用助力旋转的韦林式炮闩的史密斯-阿什博瑞式炮尾机构。Mark14型采用了单肉自紧结构身管。没有制造过的Mark15型将会使用重量更轻的单肉身管。Mark18型是重划膛线并镀铬的Mark12型。

美国6英寸53倍径MK12.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6"/53 (15.2 cm) Marks 12, 14, 15 and 18
射速 6-7发每分
弹种 穿甲,特殊通常,通常,高爆通常,照明
初速 914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25300米
炮塔型号 单装炮廓,双联装炮塔,可入水炮架

补充注解

  注1:特别通常弹的风帽、薄被帽和弹体都经过加强以期获得更好的穿甲效果。Mark32型通常弹拥有风帽而没有被帽。

  注2:巡洋舰上都准备了穿甲弹、特别通常弹、高爆通常弹,潜艇则全部装备了Mark24型通常弹。

  注3:辛辛那提(CL-6)罗利(CL-7)底特律(CL-8)里士满(CL-9)马布尔黑德(CL-12)在1930年代移除了船体后侧较低位置的炮廓炮,并在别的区域增加设备以期平衡重量。马布尔黑德号此后在前部上层建筑上背负式的再次安装了一门火炮。在二次大战中,其余巡洋舰又移除了后侧两门炮廓炮,仅保留10门火炮。马布尔黑德号也移除了中轴线上的火炮。在1949年,底特律号移除了舰体前方两门炮廓炮替换为40mm双联装博福斯炮座,此后仅保留8门该火炮。

美国203毫米改进型舰炮

背景介绍

  类似以前的8英寸/ 55(20.3厘米)MK14,但更轻。   这些炮用于两个不同的炮塔。 在塔斯卡卢萨(CA-37)中使用的三联装与新奥尔良(CA-32)级别的姐妹类似,但是这些较轻的炮使他们的旋转重量显着降低。 威奇托(CA-45),巴尔的摩(CA-68)和俄勒冈市(CA-122)的炮塔与以前的重型巡洋舰有很大的不同。 这些炮是独立的仰俯轴和装填进一步分开,拥有更好的炮弹散布特性。 巴尔的摩和俄勒冈市的炮塔也有不同于旧的巡洋舰的炮弹处理设备,以使用新的“超重”335磅。 (152公斤)炮弹。 旧的巡洋舰继续使用以前的260磅。 (118公斤)炮弹。   1970年,使用长距离轰炸弹药(LRBA)的圣保罗(CA-73)在历史上做了一些最长的炮击任务,当时他在距离大约35英里远的距离对越南目标射击,摧毁了六个设施。

美国8英寸55倍径MK12.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8"/55 (20.3 cm) Marks 12 and 15
射速 3-4发每分
弹种 穿甲MK19,MK21,榴霰通常,高爆MK24,MK25,长程轰炸弹
初速 穿甲(超重)762米每秒,穿甲823米每秒,

高爆823米每秒,长程轰炸弹1200米每秒

41°角射击射程(超重AP) 2748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在六十年代末期,印度海军陆战队的“Gunfighter”计划开发了远程轰炸弹(LRBA)。 这些是弹头直径为4.125“(10.4厘米)和弹体直径为5.0”(12.7厘米)的箭头弹。这型炮弹在1968年测试最大射程为72,000码(66000米),这些炮弹的装药是PBX-w-106,一种可燃烧的爆炸物,1970年美国圣保罗(CA-73)进行了一次两天的轰炸任务,对距离高达七万码(六万四千米)的越南阵地进行了两天的轰炸。摧毁了6个目标设施

  注2:塔斯卡卢萨级的炮塔类似于新奥尔良(CA-32)类中使用的较早版本,具有一定的尺寸和重量差异。

  注3:每个炮塔需要约66人的操作人员。

美国203毫米三联装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在大多数美国“条约型”巡洋舰和列克星敦级航母使用。 这些船只都没有携带“超重”AP弹,因为他们的药室不能容纳更大,更重的一轮射击。

  经过测试,早期巡洋舰的分散格局不佳,有时甚至达到二千码(1830米)。 其中一些问题是由于炮的初速度非常高,射击观察镜位置差。 确定问题原因的大量测试是在1933年在马尼拉湾进行的,并在海岸炮兵的帮助下进行了测试,结果发送到了海军军械局。 纠正措施包括减少初速度并加强炮体。 从USS列克星敦(CV-2)和萨拉托加(CV-3)拆下来的炮用作夏威夷岛屿的岸防炮。

美国8英寸(203mm)55倍径MK9.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8"/55 (20.3 cm) Marks 9, 10, 11, 13 and 14
射速 3-4发每分
弹种 穿甲,榴霰弹,高爆,通常
初速 853米每秒
41°角射击射程 29131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在1942年2月的爪哇海战役中,USS 休斯敦(CA-30)在战斗早期阶段能够每分钟维持5-6轮的射速,可能通过使用“cue-balling”技术 。

  注2:这些炮塔都没有独立仰俯轴

  注3:有两种不同的三联装。 最早的那些被正式列为“炮座”而不是“炮塔”,因为他们在炮台下方处理了房间,而不是旋转的轴。 新奥尔良(CA-32),阿斯托里亚(CA-34)和明尼阿波利斯(CA-36)后来的三联装被归类为“炮塔”,因为它们有旋转的轴。双联装在设计上与三联装相似。

美国305毫米MK8舰炮

背景介绍

  这门炮是对USS怀俄明(BB-33)级使用的12“/ 50(30.5厘米)MK7炮的一个大改进,使用一个更简单,更轻的结构,可使用MK8”超重“AP 弹,两者对侧舷装甲穿透力在20,000至30,000码(18,290至27,430米)几乎相同,MK7对甲板甲的穿透率优于美国旧战舰上使用的较大的14“/ 50(35.6厘米)炮。

  这型炮的制造显示了二次大战造成的大量生产增长带来的变化。 虽然北卡罗莱纳级战列舰和她姐妹们的16“/ 45(40.6厘米)炮和炮塔几乎完全在华盛顿特区的海军枪炮制造,但在战争期间大量的造船迫使海军将大部分不这么重要的重型火炮交给其他制造厂商制造,因此,12英寸/ 50(30.5厘米)Mark 8炮的锻件是由米德维尔和伯利恒钢铁公司制造的,然后送往加工用的工厂。直到他们完成约65%,最后将他们送回枪炮完成后存放的海军枪炮工厂。 这些船只的炮塔是在海军炮厂建造的。

美国12英寸(305mm)50倍径MK8.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2"/50 (30.5 cm) Mark 8
射速 2.4-3发,每分
弹种 穿甲MK18,高爆MK17
初速 穿甲762米每秒,高爆808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35271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这型装备有很多问题,主要是因为在没有进行适当测试的情况下已经进入设计和施工。 BuOrd指出,“这个炮塔是一个突出的例子,它需要通过制造试制模型来对新设计进行先前测试。” 看来,这些问题在服役前中得到圆满解决,因为前机组成员通知我在战争期间没有重大问题。

  注2:在战争期间修建了十个炮塔,其中一个是备用的炮塔。 这些炮塔的成本约为155万美元,不包括炮本身的费用,使得它们成为USN最昂贵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舰炮。(美帝有钱任性)

美国356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MK7是再制造的14 / 50(35.6厘米)的MK4。拥有一个更小的药室,统一的膛线和管锁紧环。MK11是镀铬炮膛的MK7。上世纪30年代的战列舰的现代化计划中,“14 / 50(35.6厘米)MK11用来武装新墨西哥和田纳西级战列。虽然田纳西号直到1942年才换装

  14“/ 50(35.6厘米)Mark B型是用于北卡罗来纳(BB-55)级战列舰的原始炮,这种武器是美国曾经设计的最强大的14”(35.6厘米)的炮, 这种武器的原型比以前的14“/ 50(35.6厘米)枪更简单,更轻,这种武器的原型从未完成,因为在1937年取消了14”(35.6厘米)的条约限制时,它的发展被放弃,允许这些新的战舰 配备16“/ 45(40.6厘米)炮,因此,14英寸(35.6厘米)的Mark B设计从未被生产过。

美国14英寸(356mm)50倍径MK11.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4"/50 (35.6 cm) Mark 7 and Mark 11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穿甲MK16,高爆MK19,高爆MK22
初速 穿甲823米每秒,高爆861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39502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四联装(原本用于北卡罗来纳)

补充注解

  注1:与早期的USN 14英寸(35.6厘米)炮塔不同,这些炮塔中的炮是独立仰俯的。

  注2:建成后,新墨西哥州的最高仰角+15度。 这在20世纪30年代的重建期间增加到+30度。 此时,每个炮塔有98人的船员。

  注3:延迟线圈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安装,将中轴炮的击发延迟了大约0.060秒(60毫秒)。 这些将散布范围减少了大约一半。

美国406毫米双联装MK5舰炮

背景介绍

  这型炮只在USS科罗拉多(BB-45)级战列舰上使用,这型炮是在20世纪30年代现代化改造中将原始16“/ 45(40.6厘米)MK1型炮重建而来的,与MK1型的主要区别是 重新设计药室以允许更大的装料,一个新衬管,衬垫锁定环和锁定环。稍后版本的Mark 8类似,除了膛线被镀铬以增加寿命 。

  这些船不能发射“超重”AP Mark 8弹药,因为它们的炮塔装甲太重,太长。 然而,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他们被给予了AP Mark 5,这是一个更重的弹丸,比早期AP Mark 3有更好的穿甲能力。到1942年,这些船也被赋予了一个HC弹药。

美国16英寸(406mm)45倍径MK5.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6"/45 (40.6 cm) Mark 5 and Mark 8
射速 1.5发每分
弹种 穿甲MK5,高爆MK13,高爆MK14
初速 穿甲768米每秒,高爆803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3676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西弗吉尼亚在珍珠港重建后装有遥控炮塔。 科罗拉多和马里兰计划接收遥控炮塔,但这在二战结束时被取消。

  注2:在珍珠港重建之后,西弗吉尼亚每门炮只带90发弹药。

美国406毫米MK6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与科罗拉多级战列舰使用的较老的16“/ 45(40.6厘米)炮相比,是一种改进的武器,这种武器是一个更简单,更轻的设计,主要的区别是这型炮的装配是专门用于射击2,700 (1,224.7公斤)AP Mark 8超重弹,由于初速度较低,该枪比甲板甲穿透力比16“/ 50(40.6厘米)Mark 7略差。

  使用向下开的威尔逊后膛。 作为USN武器的典型,炮膛是镀铬的。 Mod 1型大部分相似,除了在后部端有螺纹孔以将铰链观测镜固定到炮上。 Mod 2有一套适配器,允许它在科罗拉多级上测试,但是这型改型没有实际在这船上使用过。 制造了大约120门,其中大部分是Mod 1。

  瓜达尔卡纳群岛之战中,USS华盛顿(BB-56)击沉了日本战舰雾岛,至少有九次直接AP命中。

美国16英寸45倍径MK6.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6"/45 (40.6 cm) Mark 6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穿甲MK8,高爆MK13,高爆MK14
初速 穿甲701米每秒,高爆803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33741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1942年11月8日当地时间0704时,马萨诸塞号(BB-59)发射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枚16英寸(40.6厘米)炮弹。十六分钟后,她的9次射击,在不完整的法国战舰Jean Bart上命中了5发。马萨诸塞号在这次交战期间沉没了一艘驱逐舰,四艘货船和一艘浮式干坞。在同一天的1000和1030之间,马萨诸塞击沉法国驱逐舰Boulonnais和 Fougueux。她在四小时的战斗(0704至1104)中,发射了59.2%的炮弹,然后在其余的时间内发射了8%。在卡萨布兰卡的整个行动中,美国马萨诸塞号共发射了786次,可能达到800次,达到98%。所有这些都是AP弹,因为船还没有收到任何HC弹药。

  注2:这种三联装炮塔有独立的仰俯轴,他们还使用延迟线圈,这将延迟炮的射击约0.060秒(60毫秒) 射击顺序是左,右,中,这些变化使得这种武器与老14“(35.6厘米)三联装相比,显著改善了射击散布。 在南达科他(BB-57)级别的两个级之间的炮塔基本相同,只是炮塔装甲略有不同。

美国406毫米MK7舰炮

背景介绍

  最初该火炮计划发射相对较轻的2,240磅(1,016.0千克)MK 5穿甲弹。不过USS 衣阿华(BB-61)级战列舰在铺设龙骨之前就已经重新设计了火炮供弹机构用于发射2,700磅(1,224.7千克)Mk 8“超重”穿甲弹。 在使用了这种更重的炮弹后,这些火炮以不到日本炮3/4重量,拥有了几乎与日本大和号的46cm(18.1”)炮相近的穿甲能力,

  这些火炮发射的穿甲(AP)弹在合适的距离和弹着角下能够穿透近30英尺(9m)厚的混凝土。高爆(HC)弹能够打出一个50英尺宽,20英尺深的弹坑(15X6m)。USS 新泽西(BB-62)号在被部署到越南执行任务旗舰曾向丛林中发射一发高能弹,清理出一片直径200码(180m)的直升机着陆场,并且爆炸冲击波将300码(270m)外的树木的树叶都吹飞了。

  衣阿华级是现存的唯一还能再次入役服务的大炮巨舰时代的幸存者,尽管他们现在主要作为纪念馆使用。 该炮由衬管,基管,护套,三个炮箍,两个锁紧环,基管和衬管锁紧环,炮尾环和一个带有螺纹内衬的箱式炮尾构成。一些组件是自紧的。作为典型的美国海军20世纪40年代建造的火炮,为了获得更长的身管寿命,炮膛是镀铬的。使用一个向下打开的液压驱动的韦林(隔断螺纹)式炮栓。螺纹箱式内衬和炮尾闩塞被分段安排在15个24°的扇区里用螺纹锁紧。

美国16英寸50倍径MIK7.jpg

历史性能

16"/50 (40.6 cm) Mark 7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弹种

二战时:穿甲MK8,高爆MK13,高爆MK14 20世纪50年代新增:凯蒂MK23核炮弹 20世纪80年代新增:高爆CVT MK143,ICM反人员子母MK144高爆ET/PT MK145

初速 穿甲762米每秒,高爆820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3872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AP Mark 8炮弹最初设计为一种类似科罗拉多级(BB-45)战列舰上装备的16”/45(40.6 厘米)炮所使用的AP Mark 5 炮弹的更长更重的大炮弹。与Mark 5 一样,Mark 8也被设计为一种由远程火炮发射以对抗日本战列舰的炮弹(橙色计划),因此他们将会以较慢的初速在较高的火炮仰角发射出去,这样的条件能够获得一个陡峭的弹着角从而增强它们对甲板装甲的穿透能力。1939年设计的Mark 8 mod 0型炮弹除了长度以外几乎在所有方面上都与Mark 5 差不多。不过,在1944年末推出的改进型Mark 8 mod 6 版炮弹采用了显著强化的硬化技术,大幅提升了弹着角35度时及对大厚度表面硬化装甲的侵彻能力。这样优异的性能以至于海军部推出的备忘录中阐明战列舰都要尽快在Mod 6 型可以装备于舰时将所有旧型炮弹换装为新型的 Mod 6 炮弹。Mod 6 有一个更钝更圆的穿甲弹体、弹头(无尖锐突出部)以进一步提高对大倾角甲板装甲的侵彻能力。Mod 8型在采用了改进的热处理技术后有了一个更重的被帽,更钝的弹头,更圆润的弹体。

  注2:总共有50发Mark 23 “凯蒂”(Katie) 核炮弹被于20世纪50年代制造,这种炮弹于1952年开始研发并在1956年10月首发炮弹交付入役。这种炮弹使用的W23核战斗部很可能被安装在一个未经更改的HC Mark 13 弹弹体内,尽管在下面的一个表格中指出这种炮弹比Mark 13弹略小。衣阿华号,新泽西号和威斯康辛号的二号炮塔的弹药仓进行了一次改造以容纳一个安全区域储存这些弹药。密苏里号因为他已经在1955年除役进入预备序列。这些安全储存区能够存放10枚核弹加9枚Mark 24 训练弹。这些核弹一弹未发全部在1962年10月除役。有一发炮弹被用于犁头行动(Operation Plowshare)(核爆炸装置和平使用实验)中,其余的全部被封存。

  注3:HE-CVT Mark 143

    HE-CVT Mark 143 使用可控制的VT引信的HC弹。爆炸装药可能和Mark 13一样是153.5英磅。(69.6千克)

    反人员改进型传统炮弹(Improved Conventional Munition “ICM”) Mark 144

改装Mark 13 的弹体以装配反人员次弹(submunitions,即子母弹中的子弹),以提高对人员,飞机等软目标的杀伤效果。每发炮弹携带400发定时引信的M43A1 反人员“活泼贝蒂”(Bouncing Betty)手榴弹。

HE-ET/PT Mark 145

与Mark 143相同,不过使用电子计时(Electronic-Time “ET”)弹头碰炸(Point-Detonating,“PD”)引信

  注4:衣阿华级最初计划使用与从未建造的南达科他级(BB-49)相同的16”/50(40.6 厘米) Mark 2型火炮,不过这个计划最终由于设计部门间的沟通不畅而下马,一个为更轻的16”/50(40.6 厘米) Mark7 设计的新的小炮座应运而生。这个炮座并不比北卡罗来纳(BB-55)级和南达科他级(BB-57)的三联装16”/45(40.6 厘米)炮塔的炮座要大,这意味着回旋齿轮都挤作一堆且难以进接。这种炮座一样用于从未建造的蒙大拿级上,只是装甲防护更好。

  注5:这些炮塔每个价值1,400,000 美元,还不包括他们的火炮。

日本

日本100毫米98式舰炮

背景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最好防空炮,其特点只能被描述为“一流”。他们唯一的缺点是使用寿命相当短,是初速高,射速快造成的结果。 1945年,大多数新生产的100炮转用于岸上设施。 炮管有两个版本。型号I使用径向膨胀的可拆卸衬套,而型号I2是单体结构。两种类型都有后膛环和水平滑动后膛。弹簧操作的半自动夯锤由反冲力驱动,安装在炮架上方。这使的98式炮可以在任意角度装填,这是作为高射武器的重要因素之一。   1940年至1944年期间共完成了169门炮,其中68门在陆上使用。都是双联装。

  在战争结束时,设计了一个新的10厘米(3.9“)5型(1945型)炮,但没有完成,目的是这支枪将取代12厘米(4.7)十年式在护送船上使用。

WNJAP.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0 cm/65 (3.9") Type 98
射速 15-21发每分
弹种 高爆
初速 1000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1950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操作炮塔约需11人

  注2:有趣的是,日本人显然从未开发过这种武器的反潜弹甚至照明弹,这意味着它只是用作高射用途。

日本120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小型护卫舰和潜艇使用的简易人工操作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岸防炮也使用了3年式炮。

  建造出来的大多数炮都是单装炮使用螺纹式炮栓,但潜艇的11年式“J”和“K”具有水平滑动炮栓,略短于其他型号。 这个系列的炮的原型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制作的,4.7英寸(12厘米)MK V型炮。

  1917年10月5日以厘米重新设计。

45口径三年式十二厘米舰炮.pn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2 cm/45 (4.7") 3rd Year Type

12 cm/45 (4.7") 11th Year Type

射速 5发每分
弹种 0式通常,1式通常,反潜,照明
初速 825米每秒
33°角射击射程 16000米
炮塔型号 单装炮:3年式,11年式

补充注解

  注1:照明弹的额定亮度为600,000标准烛光,最大距离为15,310码(14,000米)

日本127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些武器以双联装和单装的形式装备在了1926到1945年间建造的绝大多数日本驱逐舰上。这些火炮的炮位是革命性的全新设计。日本人在这些炮位上首次使用了防护恶劣天气和炮弹碎片的护盾。而第二批驱逐舰则第一次在中口径炮位使用高仰角,使之获得了两用的功能。然而,这些炮位的低劣的旋回速度以及助力装填装置的缺乏使之面对高速的二战飞机时几乎毫无用处。

  这些火炮使用层紧式炮身,早期型为三层(I1型)而后期型则为两层(I2型)。两种火炮都配备了常见的炮尾环和套筒。它们的总产量约为700门。这些火炮使用药包式发射药和隔螺式炮闩,而这在这种尺寸的武器上是非常少见的。(译注:多半是由于定装弹药对日本人来说重量过大,影响持续射速)

日本5英寸(127mm)50倍径三年式.jpg

                    1933年刚竣工的初春后来单装127被移到了舰尾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2.7 cm/50 (5") 3rd Year Type
射速 5-10发每分
弹种 0式通常,1式通常,3式对空,4式对空,反潜,照明,新型弹
初速 915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1838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单装

补充注解

  注1:新型弹,是US Naval Technical Mission to Japan report O-19中的命名。这种炮弹直到终战仍在开发之中,虽然生产已经开始,但是貌似这种炮弹并未投入使用。这种炮弹尾部收缩,弹头为更接近流线形的13crh。对水面目标的最大射程为25,180码(23,025米),最大仰角90度下的对空射高为49,260英尺(15,010)。

  注2:很多幸存的驱逐舰拆除了X炮塔以便装备更多的25毫米机关炮。

  注3:除了防预恶劣天气和炮弹弹片,这些炮位同时也防毒气。(谁会用毒气去海战)

  注4:特型驱逐舰通常被分为吹雪级(特I型,第一批10艘),敷波级(特II型,第二批10艘)以及晓级(特III型,第三批4艘)。至于武器方面,吹雪级使用的是平射火炮,而后两级则是高平两用炮。

  注5:尽管装填角对于防空来说令人失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10度已经足以应对二战绝大多数水面作战了。

  注6:初春级起初将单装炮塔背负式装在舰首。在最早两舰试航之后表明,她们的稳定性很差,紧接着鱼雷艇友鹤号倾覆、这些船只大规模的改装以便于提高她们的稳性。作为改装的部分,单装炮为重新背负式装在了尾部双联装炮塔后。而其他四艘建造中的同级舰则以新的结构完工。

日本140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是1915年到1922年间建造和计划的日本主力舰的标准副炮以及1930年之前建造的轻巡洋舰的主炮。除此之外,这种火炮也是二战时数量最多的海岸炮。 由于海军认为轻型的炮弹更适合日本人手动装填,因此这种火炮于1914年被作为之前的6寸(15.2厘米)炮的替代品而采用。 1917年10月5日改为公制口径。

  早期的火炮(II型)有4层身管,使用钢线层紧法制造。而后期型则使用了自紧层紧法而排除了钢缆(Ⅳ型)。所有型号的本火炮都使用了隔螺式炮栓。

日本5.5英寸(140mm)50倍径三年式.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4 cm/50 (5.5") 3rd Year Type
射速 6-10发每分
弹种 被帽通常,被帽通常改1改2, 0式通常,2式通常,反潜,3式对空
初速 850米每秒
35°角射击射程 20574米
炮塔型号 单装,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被帽通常弹于1916年投入使用,并于1934年被被帽通常弹改1型和改2型代替。2式通常弹于1932年服役,并于1940年被0式通常弹代替。

  注2:一部分巡洋舰的炮位由于位置原因将最低俯角限制在了-5度。于1935年的大改装中,炮位的仰角都得到了提高。长门级的火炮仰角是在1934年提高的,而在大改装过程中,以上2艘都移除了两门炮。

  注3:双联装炮塔同时也是吹雪级驱逐舰(特型)的炮塔,不过在驱逐舰上,他们装备的是12.7厘米(5英寸)50倍径炮。

日本四一式152毫米副炮(英造)

背景介绍

  这些火炮是原本是由维克斯设计以用作在英国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巴罗造船厂)建造的金刚号战列巡洋舰的副炮。这种火炮的日本版则是由工程师Hata Chiyokichi开发的,并于1912年入役。日本海军将维克斯生产的火炮命名为Mark II,而本国生产的则称为Mark III。

  1917年10月5日改为公制口径。

  1930年代,在部分金刚级战舰的现代化改装过程中,部分这种火炮被更换为了新型的12.7厘米40倍径两用炮。而后,老式的15厘米炮则被装在了阿贺野级的新型双联装炮塔中。关岛也装备了一部分作为岸防炮。

日本6英寸(152mm)50倍径41式.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 cm/50 (6") 41st Year Type
射速 5-6发每分
弹种 0式通常,4式通常,反潜弹
初速 850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1000米
炮塔型号 单装,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 0式通常弹使用弹头引信用于防空,而4式通常弹则使用弹底引信以用于反舰。

  注2: 阿贺野级上的双联装炮位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炮塔,而是一个下方有弹药换装室的封闭炮室。弹库和药库以前者在上的结构布置在装甲甲板的下方。弹药从弹药库到提弹井需要手动运输。药包和弹头共用一个桶式提升机送到换装室附近。1,3号炮位的换装室位于中甲板,而2炮位的则位于上甲板。1,2号炮位拥有两个提弹井,而3号炮位只有一个。炮弹离开提升井后,由人力经过一道防爆门送入换装室。在换装室中,弹头由推动式机构送入炮室,而药包则由人力送入同一位置。火炮的装填为手动,而引信也是在装填前手动设定。在装填架上为此设有引信定时机构。

日本155毫米三联装炮

背景介绍

  这种火炮本是为最上级巡洋舰设计的两用炮,后来(最上级装备的)火炮于1930年代末的大改装时被换成了20厘米(8英寸)2型炮。拆下的炮塔随后被装在了大和级战列舰和大淀级巡洋舰上,也有一些被用作海岸炮。   这些火炮的低射速和有限仰角使他们并不适合防空作战,然而他们的确是优秀的反舰武器。   为了降低散布,最上级的3号和4号炮塔被“嵌进了掩蔽甲板。这种布置使炮座承受了强大的内部压力,在当时造成了炮塔的卡顿。举例来说,在最上号的正式火炮测试时,3号和4号炮塔无法旋回。后来这个问题简单的用加强炮座到舰体的连接部分解决了”这种新的设计使(最上级)的散布比其他装备20cm炮的巡洋舰更加紧凑。 位于吴市和佐世保的两座三联装炮塔被用于防空,而另外两门单装炮则作为海岸炮保护东京地区。 这种火炮是自紧单管炮并使用了隔螺式炮栓,这个炮尾结构既可以由液压也可以用人力操作。吴市海军工厂大概生产了80门。

日本6.1英寸(155mm)60倍径三年式.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5 cm/60 (6.1") 3rd Year Type
射速 5-6发每分
弹种 91式穿甲,0式通常,照明
初速 925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740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炮塔

补充注解

  注1: 在1938年8月的演习中,三隈号在约21,870码(20,000米)的距离上进行了数次齐射,并获得了最小304码(278米)的散布。比使用20厘米炮的一等巡洋舰好得多。

  注2: 91式穿甲弹都是尾部收缩的6/∞crh形炮弹,并拥有两条铜制闭气环。定心带直径6.07英寸(15.418厘米)。这些15.5厘米91式弹并不是真正的“被帽穿甲弹”,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被帽,而只有被帽顶部和风帽。被帽顶部和风帽总重不明。不过的确有真正的被帽穿甲弹,被称为91式1型,但是这种炮弹仅用于穿甲实验而从未投入实战。

  注3: 这些炮塔总体是20厘米(8英寸)双联装炮塔改装的。为了缩短炮塔的正面宽度,中间炮的炮尾向上方45度开启,重量由弹簧平衡。这些炮塔原本拥有75度仰角以便于防空作战,但是分析表明这些火炮的低俯仰速度,固定装填角以及低效的弹药提升机会使射速过低而丧失其作用。除此之外,如此高的仰角还意味着制退装置和俯仰机构必须独立出来,一如20厘米炮塔上的问题。综上所述,最后仰角被定在了55度。

  注4:炮室周围的钢板之间有10厘米的空间以便于空气流通,这使炮塔在热带使用时,稍微凉爽一点。

日本203毫米连装炮

背景介绍

  这型炮是在1930 - 1931年发展起来的,目的是达到当时海军限制条约允许的巡洋舰的最大口径。 所有在1932年之后建造的重型巡洋舰都装备了这些武器,而原本装有20厘米(7.9“)1型炮的老式巡洋舰则被这些更强大的武器所取代,此外,最上级巡洋舰的15.5 厘米(6.1“)三联装炮,在大改装时被20厘米(8”)双联装炮替代,而施工期间利根级就直接装备了这型炮,太平洋战争开始时,转换完成,所有 日本重型巡洋舰都装备这型炮。      最初设计时拥有+70°的射角,海军部认为它们可以用于对付飞机,但是炮的射击速度低,而且无法迅速地旋转或仰俯,从而作为防空武器作用低下。 后期设计把仰角定在了55°

  即使这型炮是在1930年至1931年发展起来的,他们仍被指定为三年式(1914型)。 使用2型来区分这些炮与20厘米(7.9“)三年式1型炮。

日本8英寸(203mm)50倍径三年式.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20 cm/50 (8") 3rd Year Type No. 2
射速 3-4发每分
弹种 91式穿甲,91式通常,0式通常,3式对空,照明
初速 840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940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在使用20厘米(8“)2型炮替换20厘米(7.9”)1号枪的现代化和更换期间,古鹰级从6座单装A型转换成三座E2型双联装。 虽然外形上看,这些看起来像E型炮塔,但内部的枪炮和弹药供应安排,包括起重机都类似于青叶级使用的C型炮塔。

注2:当转换为2型炮时,C型和D型炮塔被修改,以将其最大仰角增加到+ 40度。 一些资料推断,后来修改了青叶以将最大仰角增加到+50度。

在在最上级中使用的改良E2炮塔具有比其他型号更大直径的滚子路径,以适应用于15.5cm炮塔的较大直径的滚筒路径。 这些炮塔还远远超过其他的E型炮塔。 由于20厘米炮比他们更换的15.5厘米的炮长,因此在中轴线时,2号炮塔的炮管不能低于+12度。 否则,他将击中1号炮塔。

日本356毫米联装炮

背景介绍

  由于这种火炮十分的准确且值得信赖,它堪称是日本海军曾使用过的最好的战列舰火炮。原设计是由著名的英国军备公司,维克斯,进行的。而在该公司生产的火炮则用在了于巴罗的维克斯-阿姆斯特朗船厂建造的战列巡洋舰“金刚”号上。

  这种武器的命名多少有些复杂,维克斯于1910年向日本人交出了原设计。为了隐藏他的真实口径,维克斯将这些炮定名为12寸维克斯式Mark“J”而日本则叫他们明治四三式12寸炮(明治43年即1910年)。后来,这些维克斯建造的火炮被称为14寸维克斯式Mark“A”或者按照日本的称呼:四三式14寸炮。而日本生产的火炮则被成为四一式14寸炮(1908式)。1917年,日本标准单位改为公制,所有的这些火炮又被重新命名为36厘米(14.2英寸)炮,但是他们的口径仍然是14寸(35.6厘米)。   除了为金刚号准备的火炮,维克斯还给日本提供了数门成品火炮和一些独立的铸件,但是大部分的火炮还是由吴兵工厂和株式会社日本製鋼所室兰工厂制成的。各方建造的该型火炮总共制造了约100门。该型火炮的日本版有几个不同的版本,但是这些版本的火炮和维克斯炮都有接近的表现并且可以考虑到一起。

日本356毫米联装炮.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36 cm/45 (14") 41st Year Type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二战前,3式穿甲,3式通常,5式穿甲,88式穿甲,

二战时,91式穿甲,0式通常,3式对空

初速 穿甲,775米每秒,通常,805米每秒
43°角射击射程 3545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 一战时期的3式通常高爆弹是从英国进口的炮弹发展而来的,于1915年5月26日投入现役。这些炮弹不应该与二战时期的3式常规燃烧榴散弹相混淆。原型的3式通常弹使用了下濑火药做为装药并且,和英国同时期的弹药类似,有在命中的时候就引爆的倾向。或许日本的被帽穿甲弹和半穿甲弹一样是进口自英国。

  注2: 1920年代,通过扩大炮塔的炮孔开口,这些火炮的仰角得到了第一次提高。随后于1930年代,这些火炮通过降低火炮的炮井并将火炮旋转部分降的更深而又一次得到了提高。伊势和日向的两座尾炮塔的深度不够,所以他们只有4座炮塔进行了改装。需要注意的是,和同时期的英国炮塔的+15或+20仰角相比,日本的炮塔+25度的仰角反倒更高。

  注3: 在1942年5月5日的炮术训练中,日向5号炮塔的左侧火炮发生了灾难性的爆炸并杀死了51名人员。随后几个星期,日向在吴港进行了修理,5号炮塔被从船上拆下,炮座上方盖上了一块圆形的装甲。4门3连装25毫米机关炮被装备在了装甲板的顶端。随后于1943,当这些战舰被改为航空战列的时候,伊势和日向的5,6号炮塔和弹药库全部被撤去。

日本410毫米联装炮

背景介绍

  本炮是日本第一种完全自主设计的大口径火炮。使用本炮的完成战舰只有长门级,但是设计中20年代加贺,天城和纪伊级(都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取消建造)都是使用的该型火炮。这些为了取消的战舰而生产的炮塔及火炮后来被用作海岸炮,其中三座双联装炮塔覆盖了日本海的南方入口,包括在朝鲜釜山的一座炮塔。

  陆奥号在1943年6月8日毁于主炮弹药库殉爆。日本方面在战争期间和战后不久数次尝试打捞起陆奥的残骸,但是直到1970年努力才获得了一些成果。3号炮塔中的两门炮被回收,现在分别展于吴市的大和号博物馆和东京的船的科学馆。

  原本命名为三年式41厘米45倍径炮,1922年3月29日以后重新命名为三年式40厘米45倍径炮,实际口径为41厘米(16.14英寸)

  有些本炮使用的被帽穿甲弹被改装成了航空炸弹并命名为99式(1939年)80番5号。其中一发该型炸弹被认为是摧毁亚利桑那号(USS ARIZONA BB39)的罪魁祸首。1942年日本修改了炸弹的设计,而按照新设计制造的炸弹则被命名为2式(1942年)80番5号1型。

日本16.1英寸(410mm)45倍径三年式.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41 cm/45 (16.1") 3rd Year Type
射速 1.5-2.5发每分
弹种 二战前,3式穿甲,5式穿甲,88式穿甲

二战时,91式穿甲,0式通常,3式对空

初速 穿甲,780米每秒,通常805米每秒
43°角射击射程 38725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低仰角的情况下可以做到每21.5秒一发,或许是指在+3度的装填角上。

  注2: 3式被帽穿甲弹于1917年投入现役。于被1925年6月15日投入现役的5式被帽穿甲弹所替代,而接着,5式穿甲弹也于1928年11月17日被6号被帽穿甲弹替代。   在穿透力方面,5式穿甲弹和6号穿甲弹本质上没区别,但是6号穿甲弹更难提前爆炸并被强化了在水下的表现。6号穿甲弹于1931年4月6日更名为88式被帽穿甲弹。同一天,88式穿甲弹的改良型,91式被帽穿甲弹投入现役。到二战时,5式穿甲弹仅供海岸炮部队使用。1941年,染色剂投入使用,内含染色剂的91式穿甲弹被定名为1式被帽穿甲弹。

  注3: 为取消的战舰准备的炮塔和长门级上使用的相比更大,内部空间也大一些,而且加强了防护。由于上述原因,在1930年中期长门级进行大改装的时候,他们将炮塔换为了未完成的加贺号和土佐号的炮塔。   这些后期型的炮塔的仰角通过降低火炮的炮井并将火炮旋转部分降的更深而得到了提高。长门级原本的炮塔在顶部有照准罩,而后来的炮塔则是在两侧开了观察窗。这和英国人放弃了照准罩改用观察窗的后日德兰设计一脉相承。英日海军之间的亲近关系使得日本的设计师们充分了解这些转变,并将这些知识用在他们自己的设计上。

  注4: 《美国海军对日技术调查报告》O-47(N)1表明:“日本的主力大口径炮塔(14英寸和16英寸)全都是抄自战列舰金刚号上的英制炮塔的旧式设计。这些炮塔的总体布局和大部分细节都和英制15英寸炮塔类似,不过日本进行了一些改进。 【包括】炮室和工作间的防闪燃性能更好。所有战列舰都在火炮和提弹机之间还有工作间中设置了纵向隔板。。。在16英寸炮塔中,装填架被设计成可以首尾相连放置4个药包,这使装填机只要一次就能完成全装药的装填。”

日本460毫米三联装炮

背景介绍

  在大和级上装备的46厘米炮是有史以来战列舰装备过的最具威力的火炮。虽然在远距离上与美制16寸/50 MK 7不分伯仲,但是在近距离作战中,他的穿甲能力是无与伦比的。虽然或许是夸大,但是据说他在发射的时候,炮口的暴风甚至可以撕裂离他太近的人员的服装。(福利制造炮)

  大和只对敌舰发射过一次,即在1944年10月的萨马岛海战中对美国海军第一分遣舰队和第三分遣舰队的护航航母编队的射击,而且炮弹可能击中了甘比尔湾号(USS Gambier Bay CVE-73)。而武藏号则仅在4年10月的西部沿海在盛怒中发射过“三式对空弹”(烧夷弹)。而且据说其中有一发炮弹炸膛了并导致了火炮失效。

  日方总计制造了27门这种火炮,第一门炮于1938年3月完工并于亀ヶ首火炮试验场进行了试验。其中18门炮同大和和武藏号一同沉入了海底。两门在亀ヶ首火炮试验场的试验炮根据美国陆军的全面裁军命令于1945年11月销毁,而剩下7门完成度不同的火炮则被在亀ヶ首北边海湾的沙滩上发现,其中5门被被销毁,而另外两门则被送到了美国弗吉尼亚州的达尔格伦火炮试验场进行测试,资料显示这两门炮于50年代被销毁。两座为信浓号准备的炮架半成品也被缴获并摧毁。

日本18英寸(460mm)45倍径94式.jpg

 

                 1941年9月,正在建造过程中的日本海军大和号战舰,图片右侧的航母是日本海军凤翔号,顶部的运输船则是间宫号。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46cm/45 (18.1") Type 94
射速 1.5-2发每分
弹种 91式穿甲,0式通常,3式对空,1式穿甲
初速 穿甲,780米每秒,通常805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4203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在+3度的装填角度射击,射速可以达到30秒一发。但是,这等于射击距离不能超过6000米。将火炮仰角提高到41度将会增加额外的11秒。大多数舰对舰的作战很少会让该炮使用超过20度的仰角,所以本炮在正常交战距离有平均35秒一发的射速看起来是合理的。

  注2:和大多数日本战舰一样,大和号和武藏号也装备了一种特别的防空燃烧榴散弹,这种炮弹的官方名称是“三式对空弹”,而且或许被昵称为“蜂窝”,不过可能是错的。 这种炮弹重1360千克,内含900枚小型管状燃烧弹。定时引信被设定要求的爆炸位置,通常是距离炮口1000米处。其设计是为了向其前方20度的圆锥形范围内释放那些小型燃烧弹,而且弹体也可以炸裂以便增加弹片的数量。小型燃烧弹一般需要半秒点燃,并在3,000摄氏度的高温下燃烧5秒,制造一个大约5米(16英尺)长的火焰。 三式弹的概念是在来袭敌机飞行的路径上布下弹幕,然而美军飞行员称除了视觉壮观之外谈不上防空效果。(460毫米大烟花)

  注3:中间的火炮延迟0.080秒发射

  注4:91式穿甲弹都是尾部收缩的6/∞crh形炮弹。定心带直径为45.898厘米。大和号早期使用的91式穿甲弹是4.25倍径(195.35厘米)长,而后来使用的1式穿甲弹则是4.47倍径,(206厘米)长。

  两种穿甲弹最大的区别在于1式穿甲弹的风帽圆锥角从91式穿甲弹的23.5度变成了更长,更尖的21度。1式穿甲弹的另一个改进则是染色包,或许是他们重量比91式更重的原因。1式穿甲弹的尾部设计与91式完全不同,91式穿甲弹上的两条闭气环被合并成了一条中间为铜制的双倍宽度闭气环。

  由于炮弹的更换计划是1941展开的,所以可能大和号和武藏号根本没装备过91式穿甲弹。

英国

英国76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英国首款专为防空而设计的武器。 由皇家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开发,这型炮被海军和陆军广泛使用,在这场战争中被用来保护许多英国城市。 首次在HMS铁公爵号上装载,随后用于大多数主要的军舰和一些潜艇。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4“/ 45(10.2厘米)MK V替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武器用于许多驱逐舰,以及小型军舰。

  海军共有596门MK I型,198门MK II型,44门MK III型和144门MK IV型在役。 1939年皇家海军有553门MK I,186门MK II,27门MK III,111门MK IV

英国3英寸(76mm)45倍径MK1.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2-pdr [3"/45 (76.2 cm)] 20cwt QF HA Marks I, II, III and IV
射速 12-14发每分
弹种 高爆
初速 762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9970米
炮塔型号 单装炮

补充注解

  注1:装备主要是HE和照明弹,但是一些较轻的船只载榴霰弹。

英国102毫米副炮

背景介绍

  了用作高平两用武器,MK16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高炮,尽管许多人认为它对于反舰作战来说太小了。 这种武器在20世纪30年代取代了4英寸/ 45(10.2厘米)的Mark V HA枪,另外还有许多老式巡洋舰和主力舰在改装期间用这些更强大的武器替代了他们的Mark V型枪。 在战争之后,生产无法跟上需求,导致许多船只装备了较老的武器。

  装备有这些炮的改装防空巡洋舰HMS卡莱尔在战争中击落了11架飞机,是英国巡洋舰中最高的。 辅助AA船Alynbank也装备了这些炮,击落了六架飞机。

  MK17是为一些“城”级巡洋舰而设计的,目的是在双联装的情况下更换两个4英寸/ 45(10.2厘米)的MK5型炮座,而不超过”条约“的重量限制。所有这些枪都被修改为MK16的标准,MK18是MK16改进版的原始名称,但服役前被重新命名为MK16改,MK21是一个更轻的版本,具有自动分配的引信和可拆卸的后膛环。

英国4英寸45倍径MK16.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4"/45 (10.2 cm) QF HA Marks XVI, XVII, XVIII and XXI
射速 15-20发每分
弹种 高爆,半穿甲
初速 811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18150米
炮塔型号 单装,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许多老式战舰和巡洋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和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期用这些双联装炮换走了4英寸(10.2厘米)的MK5型炮, 胡德在1937年增加了四个双联装,1940年增加了三个双联装,届时全部她的5.5英寸(14厘米)单装炮被删除。英国“部族”级驱逐舰的“X”位置4.7英寸(12厘米)炮双联装更换为一个4英寸(10.2厘米)双联装。狩猎型I型驱逐舰最初是要安装三个双联装,但稳定性计算中的错误导致了“X”炮塔安装的移除。

英国102毫米三联装副炮

背景介绍

  费舍尔海军少将始终反对主力船上装备重型副炮,所以在他的坚持下,选择了4英寸(10.2厘米)炮,用于”反击“和”声望“上作为副炮,最初是4英寸(10.2 厘米)QF MK5或4英寸(10.2厘米)BL MK8,但第一个很难安装,第二个初速不够,最终结合两者的最佳优点 MK5的炮身和MK8的后膛机制相结合,创造了MK9型。 战列舰使用单装和三联装,后者具有独立的仰俯机构,这是作为副炮的不寻常的特征。 这种安装需要32名船员操作,由于缺乏动力,被证明是相当麻烦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武器用于许多护卫舰和许多小型船。

英国4英寸(102mm)45倍径MK9.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4"/45 (10.2 cm) BL Marks IX and X
射速 10-12发每分
弹种 高爆,半穿甲
初速 800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1266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单装

补充注解

  注1:标准装备是250发 HE和150发 SAP。

英国119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大多数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的驱逐舰使用了4.7英寸(12厘米)的QF Mark IX,Mark XII是双联装炮塔,几乎与Mark IX相同,稍长一些。两个型号都是用分装弹,类似于4.7“(12厘米)BL MK1。潜艇使用的版本为MkVI,但只有少数使用,这型炮被用于替换旧式的4”/ 40 (10.2厘米)炮。      由于越来越多的英国驱逐舰被空袭而沉没,整个战争期间,这些武器缺乏高平两用功能。 这些武器所具有的些许对空能力受到缺乏速度(预测)消防控制系统和手工设定时间限制的阻碍。 CPXXII型炮塔最后一次安装有一个弹簧操作的摇架,但所有其他单个安装件都是完全手动的。 双联装有液压动力,使用动力旋转和仰俯,但没有安装火炮遥控模组。

  一个相似武器是维克斯4.7“/ 45(12厘米)E型炮,这是一个较早的设计,与Mk IX不同之处在于,E型炮有更多的线膛, 一门炮有28条膛线,E型炮只用于出口,不用于英国军舰。   共有742门Mark IX和372门Mark XII炮被制造出来。

  所有英国4.7英寸炮的实际径径为4.724”(12厘米)。

英国4.7英寸(120mm)45倍径MK9.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4.7"/45 (12 cm) QF Mark IX

4.7"/45 (12 cm) QF Mark XII

射速 10-12发每分
弹种 高爆,半穿甲
初速 808米每秒
40°角射击射程 15545米
炮塔型号 单装:CPXIII, CPXIV, CPXVI, CPXVII, CPXVIII, CPXXII

双联装:CPXIX

补充注解

  注1:其他国家的MK IX和XII炮:1938年,七艘改装的“G”级驱逐舰交付给阿根廷。在1939年战争开始时,六艘“H”级驱逐舰正在巴西兴建,四艘“I”级驱逐舰 在土耳其正在建设中。 土耳其在1942年夺取了两艘驱逐舰,但其他八艘军舰由皇家海军征用的。 在1942年,两艘“N”级驱逐舰(前身为RN Noble和前RN Noppiril)在荷兰皇家海军被转移,成为RNN Van Galen和RNN Tjerk Hiddes。

  注2:这型炮首先在HMS Mackay上以笨拙的CPXIII安装方式尝试,允许+60度的仰角。 后来这个特殊的安装被移除,然后安装到HMS Bulldog。 这种安装不适用于英国的舰船,但似乎已经用于阿根廷,智利和中国的船舶。

  注3:部落级的四个CPXIX炮塔安装分为两组,每组由140 HP电动机和油压泵组成。 J,K和N类每个单独安装有一台70 HP电动机和油压泵。

  注4:为了提高他们的防空能力,4艘“O”级驱逐舰接受了4“(10.2厘米)炮代替4.7”(12厘米)炮。 “S”级驱逐舰HMS Savage没有像她的姐妹那样收到这些4.7“(12厘米)炮,因为她被用作驱逐舰上的4.5”(11.4厘米)炮的试验台。

英国双联装134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型炮被用作乔治五世级战列舰的高平两用副炮(DP),并作为黛朵级轻巡洋舰的主炮。 在高平炮里这是一个大口径,选择这种口径是认为这种尺寸将提供仍然可以由装填手手动装填炮弹最大重量。 不幸的是,炮台的设计狭窄,重型炮弹和药包的装填速度比预期的低。 此外,发现装载机的缓慢速度和旋转速度对于现代高速飞机是不够的。

  为HMS 前卫设计的后期型炮塔安装更加宽敞,使用了非常先进的遥控操作系统,并与USN的出色的Mark 37射击控制系统相结合。 然而,前卫级在二战结束很久以后才服役,注定不能在愤怒中射击。

  这型装备证明难以制造,而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则被列为制造火炮的最高优先事项。 结果,黛朵级巡洋舰HMS 卡律布迪斯和HMS 六头女妖只能用8门4.5英寸(11.4厘米)炮和其他三艘巡洋舰,其中包括HMS 黛朵自己,也只有8门5.25英寸(13.4厘米)炮。 HMS 黛朵在1941年晚些时候在布鲁克林海军场进行了改装安装了第五炮塔,而HMS波拿文都于1941年3月沉没,HMS 月神仍然是八门炮。

英国5.25(134mm)英寸50倍径MK1.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5.25"/50 (13.4 cm) QF Mark I
射速 除前卫外7-8发每分,前卫9发每分
弹种 半穿甲,高爆
初速 792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1397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按照设计,这些枪的预期发射速率为10 - 12 每分。 然而,弹药和弹药盒的重量以及半自动引信设定机制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机组人员处理才能勉强做到。 枪炮的紧凑设计也干扰了实现高射速所需的顺利操作。

  注2:在1944年提出的轻型巡洋舰设计是有一个修改后的双联装炮塔,可以做到每分钟12轮。 这些船只中有五艘被列入了1944年的计划,但新的巡洋舰则被规定6英寸(15.2厘米),所以五艘巡洋舰和新的巡洋舰都被取消了。

  注3:英王乔治五世和黛朵上的炮塔非常狭窄,难以维持。 他们也很难在非动力模式下使用手动机构进行旋转。 他们相当缓慢的旋转速度意味着他们无法追踪快速飞行的飞机。 日本袭击HMS威尔士亲王时,这两个问题尤其突出。

英国双联装152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是由1930年4月的伦敦海军条约造成的,其限制轻巡洋舰的舰炮尺寸为6“(15.2厘米)。像许多当代中口径舰炮设计一样,原本计划是高平两用炮。 然而,再次像许多现代设计一样,旋转,仰俯和射击速度慢,使得它无法完成对空任务。 因此,后来的设计降低了仰俯角,这也决定了重量的降低。

  早期的南安普敦(“Town”)级巡洋舰经历了分散问题,散布达700码(640米)。 有人认为,由于翼型弹簧的气流影响了中轴炮炮弹的飞行。 然而,1937年10月负责在舒伯里内斯的HMS 纽卡斯尔号的射击试验的Hay教授认为,由于线性电荷远小于腔室,所以它的燃烧在腔室的顶部比在 底部和侧面要大,从而沿枪管产生不均匀的振动。 特殊的高速摄像机安装在炮塔中,这些显示有些炮弹确实在炮口上倾斜,从而增加了散布。 因此,引入了延迟中轴炮的点火定时电路。

  有一个暂时指定为“MK XXIV”的方案,原本用于HMS爱丁堡和HMS贝尔法斯特的四联装炮塔。 这型炮将使用一个动力工作的后膛机构,但随着四联装炮塔取消而被取消。

英国6英寸(152mm)50倍径MK23.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6"/50 (15.2 cm) BL Mark XXIII
射速 6-8发每分
弹种 风帽尖头通常弹,高爆
初速 841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330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三联装,四联装

补充注解

  注1:爱丁堡最初计划搭载四个四联装炮塔。 在1936年初的测试中,所有四门炮等距间隔42英寸(106.7厘米)的模型显示出相当大的射击干扰和碰撞问题,从而产生非常大的散布步。 后来的设计把炮分成两组,其概念与法国四联装相似。   这种设计使得每对枪间距只有27.5英寸(69.9厘米)。 该设计没有产生可接受的结果,最终取消了四联装,换成了三联装。 在取消时正在考虑延迟线圈。

  注2:MK XXII和MK XXIII三联装炮塔的中轴炮被后缩了30英寸(76.2厘米),以减少飞行中的炮弹之间的干扰,给装载人员更多的“装填空间”,并更好地平衡旋转质量。

  注3:“英国二战的巡洋舰”说,三联装的射击速度是每分钟五到六轮。

英国203毫米双联装舰炮

背景介绍

  这种武器是专为英国的20年代条约巡洋舰而设计的。 与那个时代的其他巡洋舰类似,这些武器的装备被赋予了很高的射角,以提供防空能力。 然而,旋转和仰俯装置效率低下,仰俯和旋转速度都太慢,这些缺陷使这门炮无法有效地对空射击。
  1929年7月26日,HMS 德文郡的其中一门炮在实战射击期间,在第一场战斗中发生了灾难性的炸膛。 一个炮弹和一些发射药包被点燃,“X”炮塔的顶盖被炸飞,并有一名军官和十七名船员丧生。大多数问题似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前得到了圆满解决,但1938年6月HMS伦敦号报道, “希望8英寸炮的性能能和鱼雷一样好,每门炮长时间20发连续射击炮弹着实令人失望。”
  后来的MK2型炮塔似乎更加可靠,1930年2月HMS约克号的第一次射击试验非常成功,只花了四个小时完成。 作为减轻重量的措施,仅在HMS 埃克塞特级上使用的这种炮塔的改型版本最大仰角被降低。
  六门MK8改2型炮在二战期间被用作多佛地区的海防炮。 这些都是能够达到+70度仰角的单装炮。

英国(203mm)50倍径MK8.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8"/50 (20.3 cm) Mark VIII
射速 3-6发每分
弹种 被帽半穿甲,高爆
初速 855米每秒
45°角射击射程 2803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MK1,MK1改,MK2,MK2改

补充注解

  注1:这些武器的原始海军工作人员的要求是每分钟12发,这在当时是不大可能的数字。 该要求最终减少到每分钟六发。 然而,根据英国二战的巡洋舰的战斗表现,在战时服役期间,这一要求是没有达到的,而且实战中的最大射击速率实际上是每分钟3到4轮。 在试验期间,HMS肯特号在短时间内每分钟达到了5轮的射速。

  注2:这些炮塔的估计与实际重量显示出设计阶段在正确计算重量方面遇到的困难。 由于这些是条约限制的军舰,主要装备的重量超重必须通过减少其他方面的重量进行补偿,例如减少船体尺寸。 原来希望Mark II炮塔将比Mark I轻得多,但反而更重。

英国356毫米四联装炮

背景介绍

  高速重炮丧失了英国海军对其青睐,源于纳尔逊级战列舰上16英寸/45 (40.6 厘米) Mark I的服役中存中一些问题。由于此项原因,新的14英寸/45(35.6厘米)Mark VII恢复到一战前和一战间采用的低速设计。因此,新的Mark VII的炮口初速和一战时期的加拿大号(智利的前拉托雷海军上将号)战列舰搭载的14英寸/45 (35.6 厘米) Mark I实现的炮口初速没有显眼的差别。

  在乔治五世级战列舰上使用14英寸(35.6厘米)火炮的决定是为了遵从条约限制而定下的,尽管现实却是,其他欧洲列强建造的战舰都搭配了更大尺寸的火炮。所以,有理由认为乔治五世级是1930年到1946年这段时期内建造的战列舰中火力最弱的一级。

  该型炮的设计基于1933年八月完成以测试“全钢”构造技术的一种试验炮(12"/50 (30.5 cm) Mark XIV)。这些新式14英寸(35.6厘米)火炮计划采用无钢丝缠绕的径向扩张式结构,这使得该型炮更坚固却重量更轻,而又不至于有太多炮管下垂的问题。这种改良的设计赋予英国人这一种比尺寸上相对更大的16英寸/45 (40.6厘米) Mark I射得更准、身管寿命更长的火炮。不幸的是,该炮搭配的炮座在二战初期容易出现一些机械故障,比如在和俾斯麦号的对抗时,威尔士亲王号和英王乔治五世号都发生了许多此类问题。

  此型炮除了在战列舰上的使用外,另有两门炮在多佛作为岸防炮使用,但其临时搭配的炮座不适用于瞄准快速移动的舰船。给这几门岸防炮提供了一种能给予它们一个非常长射程的超装药。

英国14英寸(356mm)45倍径MK7.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4"/45 (35.6 cm) Mark VII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被帽穿甲,高爆
初速 757米每秒,岸炮超装药869米每秒
40°角射击射程 35260米
45°岸炮超装药 46630米
炮塔型号 四联装,双联装

补充注解

  注1:炮塔旋转由两台旋转斜盘式引擎驱动,四联装为160bhp,双联装为70bhp,引擎通过一个蜗型齿轮驱动炮塔。炮管俯仰通过液压缸和活塞连接到摇架后部加以调节,炮管复进则通过压缩空气来完成。RPC(遥控操炮)设备从未上过该型舰,其所有服役生涯都采用“遵循指针”风格操控。

  注2:炮座故障问题的一些细节在1941年之战中被发觉。威尔士亲王在与俾斯麦号一战中,有可能的74发炮弹之中只发射了55发。她的故障问题包括炮环堵塞和连接一些设备。英王乔治五号与俾斯麦号的交战中发射了339发炮弹,相比之下,罗德尼号发射了380发。

  注3:下面英王乔治五世号遭受故障的描述,摘取自John Roberts写的《The Final Action: The Sinking of Bismarck, 27 May 1941》:

  最初她使用雷达操控下良好地实现了1.7次齐射每分钟,但从0920时后她开始遭受剧烈故障(注:英王乔治五号于0850时开火 - TD[NW主编Tony DiGiulian姓名的首字母缩写])。“A”炮塔有30分钟彻底不能执行命令,是在每门炮发射23发后,由发射药库内固定结构和旋转结构间发生堵塞造成,还有Y炮塔由于操作失误有7分钟不能执行命令…B炮塔的两门炮、A炮塔的2号炮和4号炮塔还有Y炮塔的2号炮因堵塞不能执行任务并保持此状直到战斗后——10门炮有5门不能使用!机械故障和操作失误产生的大量其他问题造成延迟和错失齐射。还有一些不开火情况——一门炮(A炮塔的3号)两次不开火,并在其被认为能安全打开炮尾前有30分钟不去执行任务。

  注4:在北角与沙恩霍斯特号一战中,约克公爵号射击了共两小时。遭遇到的机械故障包括火炮室下层工作室防闪燃接管失灵以致不能完全关闭、下方的扬弹设备内输送过程中抓住抱住弹丸的机械装置的掉落和A炮塔的一个弹药车的缺陷,所有故障造成了一些火炮无法射击。所有火炮至少都遭受过一些无法射击故障,最可靠的要数B1炮,77次全舷射中只错失了三次。那些错失的齐射中显眼的是:糟糕地装填操作让A3炮在77次全舷射指令中漏掉了71次。Y炮塔的三门炮在一段15分钟的时间内不能射击,造成它们错失了17次全舷射。

英国双联装381毫米舰炮

背景介绍

  这很可能是英国曾经发展过的最好的大口径舰炮,它同时也是最长寿的大口径舰炮之一,第一次船上射击发生在1915年,最后一次在1954年。 这个设计武器基本上是以13.5英寸/ 45(34.3厘米)的MK5为基础,,绕过正常而漫长的原型阶段,缩短了设计周期。尽管他们的第一次射击是为了轰炸岸边的阵地在1915年的加利波利,这些武器的价值在日德兰战役(Skagerrak)之前并没有真正显现,在这场战斗中,装备这型炮的英国战舰能够在德国战巡主炮射程外19,000码(17,400米)射击他们

  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期,英国海军部看到这些枪越来越过时了,因为其他国家已经开发出更强大的武器,拥有更长的射程和威力更大的炮弹。与此同时,携带这些炮的船只已接近二十年,开始出现磨损迹象。   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替代战舰,英国人力图通过启动“现代化”计划来纠正这一情况,由此船舶进行大修和武器升级。 在现代化过程中,对这些炮进行了两项显着改进:1:最大射角从20度提高到30度,最大射程从23,700码提高到29000码(21,670米)至26,520米),以及2:重新设计弹道,增加一个更加流线型的弹道帽(6crh),在30度的高度上将射程进一步提高到约32,000码(29,260米)。 得益于这些修改,在1940年7月,HMS 厌战在意大利战舰朱利奥·凯撒大约26,000码(23,770米)的距离击中了她,在战列舰对战列舰上获得了最远的舰炮 命中记录。

  这些船只能够现代化的程度是有限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巴勒姆,布鲁斯战舰还没完成升级。皇家橡树,巴勒姆和反击在战争中早日沉没,但其余未改造的船只被赋予了“超装药”。   这些从1941年底开始列装,在射击角度20°时射程增至28,700码(26,240米)。然而,从对记录的研究来看,虽然它们被多佛的沿海炮兵使用,但似乎没有一艘船用超装药射击。超装药未发给具有30度射角的船舶,因为炮体磨损增加被认为是不可接受的。因此,引用HMS的舰炮射程超过32,000码(29,260米)的来源有点误导,因为这个射程将需要使用她从未携带的超装药。

英国15英寸(381mm)42倍径MK1.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5"/42 (38.1 cm) Mark I
射速 2发每分
弹种 一战时:被帽穿甲Mark Ia,Mark IIIa和Mark Va

被帽尖头通常4crh 高爆4crh和8crh 榴霰弹4crh 二战时:被帽穿甲Mark XIIa, Mark XIIIa, Mark XVIIb和 Mark XXIIb 高爆Mark VIIIb

初速 752米每秒,超装药804米每秒
30°角射击射程 29720米
炮塔型号 双联装MK1,MK1改,MK2,MK1/RP12

补充注解

  注1:Mark I和Mark I *标称射速为36秒,但是由一艘船在1917年10月1日实现了30.2秒。 胡德上使用的Mark II炮塔的标称射速为32秒。

  注2:MK2炮塔仅用于HMS胡德,并具有与战列舰炮塔相似的多边形前板。 MK2炮塔本身比MK1高得多,可以增加仰角。 除了仰角提高之外,MK2炮塔与MK1有所不同,具有较厚的装甲。所有四个炮塔都有30英尺(9.17米)的MG14测距仪,炮塔顶部的瞄准罩被炮塔的瞄准端口取代。

  注3:除了HMS胡德和HMS 前卫之外,这些建造的船只上的超装药不能在仰角30度内发射,因为爆炸效应将通过敞开的瞄准罩穿入下部炮塔。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拍摄照片的考察看,除了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重大改建的四艘船外,其他船只似乎没有改正这个问题。

英国406毫米三联装炮

背景介绍

  该火炮最初打算在从未建造的G3级战列巡洋舰上使用。G3等战舰计划因《华盛顿海军限制条约》被取消后,早已经下 单的火炮和炮塔经略微修改的设计后,使用于仅在20年代建造的两艘战列舰——纳尔逊号和罗德尼号上。这种火炮是为皇家海军建造的最后一种也是唯一在三联炮塔上使用的406毫米火炮。为了节省吨位采用了不常见的前置炮塔配置,因为这意味着装甲盒的长度减少。后来法国的敦刻尔克级战列舰和黎塞留级战列舰的设计也用了一个相似的方 法。

  从一些不充分的试射得到一个错误理论:高速轻弹在大倾斜角度冲击中有更强的穿甲能力。该理论被当时的海军军械总局局长(DNO,Director ofNaval Ordnance)颁布,而这个结论和先前的一些发现都是矛盾的。该理论在随后的测试中也没有得到支持,但是这些新的发现出现得太晚了,以至于不能影响在新设计中使用轻量被帽穿甲弹的情况。结果也显示,该炮被证明只比老式15英寸Mark I炮在穿甲方面好一点,在精度和炮管寿命方面更不令人满意。

英国16英寸(406mm)45倍径MK1.jpg

历史性能

历史型号 16"/45 (40.6 cm) Mark I
射速 1.5发每分
弹种 穿甲,被帽穿甲,高爆,被帽尖头通常,榴霰弹
初速 788米每秒
40°角射击 34750米
炮塔型号 三联装

补充注解

  注1:在与俾斯麦号的“最后一战”,罗德尼号共发射了380发炮弹。在这场战斗的第一小时,她以相当于每分钟1.5次齐射的射速射击。整场战斗,她以每分钟 1.6次齐射的射速和每分钟1.1次全舷射的射速射击,各自为77%和62%的输出(以上齐射使用4门炮或5门炮,全舷射使用9门炮)。

  注2:一开始装备的全是APC炮弹,而HE炮弹显然是在30年代才装备的。最初的HE炮弹,其引信在头部,风帽的后面。这种考虑不周的放置导致有时不能引爆。 1943年北非登陆战中罗德尼号在奥兰(Oran)进行炮击后问题显现,这些已服役的炮弹被回收。此后的HE炮弹才有了较为可靠的头部引信和一个更合理的炮弹形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