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丘吉尔Mk.II/现实原型

阅读

    

2024-01-24更新

    

最新编辑:刻在DNA里的忠诚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1-24

  

最新编辑:刻在DNA里的忠诚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普罗托斯-亚顿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角色信息 空艇数据 现实原型 测评 画廊

前身—A20步兵战车

IMG 4831.jpeg

A20步兵坦克是一款于20世纪30年代末(最晚在1939年9月就开始了)研发的步兵战车,该型坦克并未量产服役。苏联的那辆叫A-20,编号不同,请勿混淆该坦克的定位是重型坦克,其身上同时具有玛蒂尔达和丘吉尔两款步兵战车的特点,主要用来跨越宽大的战壕,被称为“炮击区坦克”【指堑壕战中,被火炮反复轰炸的区域】;这车还有个名字叫“要塞战车该称呼原词为法语词,意为坚不可摧的坦克但这车完全配不上这个称呼——这玩意就是坨答辩

重量:约40t
车长:约8.3米
装甲厚度:约60~68mm———坦克的装甲是以德军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为基准设定的,要求正面能抵挡其穿甲弹的攻击
主武器:一门2磅炮
副武器:一挺7.92mm贝莎同轴机枪、 一门3磅炮(位于车体正面,不过这门火炮并不是榴弹炮,它其实主要发射烟雾弹)、两挺贝莎机枪(两侧车体各一,机枪的射界位于各自所在的车体侧前方,射界和视野都一般)
发动机:水平V型12缸(350马力)
功率/重量:不到10匹马力/吨
悬挂:采用密集的小直径负重轮,谈不上什么悬挂技术该车发动机和改进型悬挂均由沃克斯豪尔汽车公司设计,且这发动机的研制十分迅速,可谓整了个好活【从开始设计到首台样机测试运行仅用89天】
作战范围:56英里(90千米)
速度:15mph(24km/h)
制造公司:哈兰德&沃尔夫公司这公司是造船的万物起源于海军(不是)


研发历史

A20相关的设计工作在1939年展开,但这车从设计思路上就完全走进了死胡同,想的都是些如果一战打到今天会是什么样的馊主意,或者可以说是二战延续一战的思路,也就难怪他们选择了个便于越壕和跨越焦土的构形————所谓的“炮击区坦克”也就是这么一回事了。英军希望接下来的战争往一战那种堑壕战方向发展,然后在1940年左右生产50~100辆A20步兵坦克,配合其他现有坦克和法军,将战争阻挡在马奇诺防线上。

A20步兵坦克建造了4辆样车用于实验,它在延续了马蒂尔达步兵坦克炮塔等技术的同时,还探索了大尺寸步兵坦克底盘的技术。

该项目以及订单于1940年6月被取消,但是A20并没有彻底消失,它的底盘技术被用来开发新一代的丘吉尔步兵坦克。


丘吉尔MkI~II

IMG 4842.jpeg

丘吉尔MkI

类型:步兵战车
重量:38.5吨
操作人数:5(车长,炮手,装填手,驾驶员,炮手(车体炮))
装甲:车体-前部89mm,侧面76mm,后部51mm,底部、顶部19mm;炮塔:前部102mm,侧后76mm,车顶29mm
主武器:1门2磅炮
副武器:1门3英寸榴弹炮(车体)也只有MkI有了,2挺7.92毫米Besa机枪
发动机:贝德福德12缸水冷4冲程水平对置汽油机(在2200转/分时输出350匹最大马力(hp)
功率/重量:9.1马力/吨
悬挂: 独立螺旋弹簧悬挂
速度: 15mph(24km/h)


研发历史

由于法国战役的溃败,伍尔维奇兵工厂的坦克设计主管亨利·梅里特将A20重新设计成丘吉尔,设计交于沃克斯豪尔汽车公司,用于取代玛蒂尔达II和瓦伦丁步兵坦克。实际上在此之前沃克斯豪尔公司从未制造过任何形式的履带车辆,但他们的工程部门很大且很有名气,这应该能吸引来不少志同道合的工程师加入到坦克的设计制造中

战况紧急,战争办公室要求该坦克一年内投产。1940年6月该坦克设计完成,12月首辆原型车制造完成,41年6月开始生产。

丘吉尔原计划是配备6磅炮,也就是57mm炮,但这炮当时还没准备好,才去设计这种小炮塔来装2磅炮(当时除去6磅炮只能用这个了)这也就是使得MkI有了奇怪的外观,看着车体挺大,上面安的炮塔却相当小(炮塔为铸造炮塔,可以容纳三人) mk1的炮塔采用了正常的布置方式,机枪安置在了主炮的右方,左边开口则留给瞄准镜。这种布置在英国坦克上倒是很反常的,因为机枪通常在左边。

IMG 4849.jpeg


这样的炮塔在美国造了有1k+,然后装船运到英国来,当然这批炮塔造的时候还没租借法案,英国人只能乖乖掏钱支付制造和船运费用。

一共订购了1400辆坦克,至少300辆是MkI型,余下均是MkII。

丘吉尔早期型车体的装甲板是螺栓连接的,后期型改为焊接。由于开发仓促,初始型出现了许多机械故障,火力和机动性也都不令人满意。由于这些问题,在克伦威尔巡洋坦克服役后,它几乎处于停产状态。

虽然该车设计理念落伍,赶工导致问题多多,但它仍是英国变型车数量最多的坦克底盘之一。1941年至1945年共生产丘吉尔底盘7568辆,其中坦克5968辆。其中12种战斗变型车,11种特殊变型车。

在1942年8月的迪耶普登陆战中,丘吉尔首次参战,用于支援加拿大的丘吉尔中有60辆出现机械故障,无法通过防波堤的反坦克障碍这个倒无所谓,因为很多丘吉尔刚下登陆艇就陷在沙滩里了,压根没法动。此次作战损失的丘吉尔达70%,建立滩头阵地的作战失败。但在第二次阿拉曼战役中,丘吉尔证明了自己的存在价值,得以继续服役。


型号演替

MkI~MkII并无多大改动,装甲结构不变。

IMG 4994.png

两者的区别就在于MkII将MkI车体前部的那门3英寸榴弹炮替换为了一挺贝莎机枪


原本安装在MkI上的那门3英寸榴弹炮大多数时候其实并没有什么用,虽然它是能打高爆弹,但从来没配备过榴弹,所以通常就打个烟幕弹虽然烟幕弹也蛮有用的,但由于是安装在车体前部,射界差不说还容易被挡住

后续MkII将其替换掉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该炮供应量有限,预计产量只能够每辆车配这样一门或两门,要是每辆车都必须安一门,一下子就用光了而且作用也不大。因此当制造出大约300辆MkI时就发现无炮可用了,只好在原先安装3英寸炮的地方安上一挺贝莎机枪凑数,这就是MkII型。游戏里的立绘也体现了这一点

IMG 4847.jpeg

另一个在游戏立绘中体现出的细节则为空气滤清器,早期型从下方进气基本上就是从地面抽气进来,会把枯枝落叶等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一起吸进去,把坦克里面搞得一团糟(这玩意甚至会把你的帽子吸走吃进去),所以后来就修改了这一设计,在游戏里可以对比MkII和MkVII的立绘

IMG 4852.jpeg

上为早期型,下为改型

其实Mk.III上就换装了

关于独立弹簧悬挂和丘吉尔的行走装置以及梅里特-布朗H4传动系统

在丘吉尔系列以及后续战后出现的的黑王子步兵战车实际上就是扩展车体加强进一步加强装甲并安装了17磅炮的丘吉尔上使用的悬挂系统均为独立弹簧悬挂。

这种悬挂类似于T34上的克里斯蒂悬挂的缩小版,同样是以摆臂压缩垂直弹簧以获得支撑车体的弹性力。在每侧安装数量较多的小型悬挂来支撑车体。优点是结构简单,弹性也不错,个别悬挂被击毁也不影响全车机动性,缺点是行程过短,弹簧容易压缩到底而产生刚性的碰撞。

IMG 4846.jpeg

该种悬挂具有独立摇架,每两个带轮缘的负重轮为一组,负重轮就直接在履带上运行,由于都是金属的轮子,并没有什么橡胶,噪音巨大,尽管坦克可以跑到15英里每小时,但据说只要时速到10英里以上,车里的噪音就会震耳欲聋,也没法听见无线电通信,也就是这坦克只能慢慢开,好在问题并不大,毕竟这是个步兵坦克要是跑太快步兵跟不上那怎么能叫步兵战车呢(叉腰。但后来确实造成了一些问题,由于丘吉尔坦克开的太慢,其没法跟上谢尔曼和其他坦克。

IMG 4845.jpeg

值得一提的细节是,丘吉尔前面的这个诱导轮是带齿的,这种诱导轮英国在一战时最早的坦克上就用过,前面的诱导轮和后面的主动轮都带齿,这使得不用把履带绷紧,就能有效地保证履带呆在原位并且丘吉尔系列的履带上实际上没有拖带轮,并且车体顶部是采用滑橇代替了拖带轮,这些滑橇会支撑着上面的履带一路向前运动。

IMG 4848.jpeg

另一个贯穿丘吉尔系列的装置为位于发动机后的一台梅里特-布朗H4传动装置(这也是灰烬里面可以改造替换的设备)

IMG 4866.jpeg


这是英国坦克里面头一次使用梅里特-布朗H4传动系统,整个传动系统内带有一个变速箱,且最早的100多辆丘吉尔MkI使用的是五档变速箱,但这东西不管用,总是散架使用早期型5档变速箱的丘吉尔曾有变速箱后盖炸飞的事故,所以后续改用4档变速箱。这是种变速箱和转向机结合为一体的传动装置,所以车尾有这样一大堆的传动机械,既可以在需要时作为转向装置使坦克转向,同时也作为车辆的主变速箱,这些东西全都打包在一起放在坦克后部,发动机的后面。

IMG 4850.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