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夜阑悠时申请于2020年02月11日创建,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神代回忆录】万民的敬仰与救赎·阿摩婆罗提主神毗湿奴篇
阅读
2021-10-06更新
最新编辑:19370_K
阅读:
更新日期:2021-10-06
最新编辑:19370_K
结束了埃及的神话,下一站来到了印度的故事。仍然是从主神开始为大家讲解神代中的人设传说。
出于印度的特殊性,在正式的故事开始之前,笔者想首先说一说印度的历史。日本学者常磐大定曾在《印度文明史》中说道:“严格来说,印度是一个完全没有历史的国家。"真正翻阅印度历史时你会发现,早先的印度并没有史书,只有为了宗教仪式而进行的记录,譬如最早的吠陀、其后的世尊歌、史诗等。而在《吠陀》(意为知识)所代表的吠陀时代,雅利安人所信仰的主要是源自自然力量的自然崇拜(譬如雷电、暴风、火焰等)。到了后来的梵书时代,包括三相神教在内的各门派宗教兴起,梵天、毗湿奴和湿婆逐渐成为神话的主要信仰。又后来,先前的神话又与新生的故事不断碰撞、穿凿,各自派别抬奉各自信仰,才产生了今日的印度神话体系。所以对于如此具有融合力的印度神话,难免出现各种说法不一、各门派描述不同的情况。包括神代中,也同时收纳了代表三相神的毗湿奴、湿婆以及代表自然神的因陀罗等神。
在下面的文章中,笔者也会从不同时代、不同信仰的不同角度来讲述印度神明的故事。读者也不必拘泥哪一神明的故事与另一位有怎样的冲突,毕竟不同时代、派别的故事都有不同的侧重。
势力名“阿摩婆罗提”在游戏当中代指印度势力。这个词汇笔者在梵语当中并没有找到出处,所以有以下两个猜测。第一种,按照印地语中印度的自称“婆罗提”,读音“Bharati”之前加上阿摩“amo”的音。阿摩在梵语中有“母、善女”的意思,因此可以理解为有母性亲和力的印度,将地域拟人化。第二种猜测就是游戏的文案出了差错。“阿摩婆罗提”应作“阿摩罗婆提”,为古代印度驮那羯磔迦国之都城,是薰迦王朝以来佛教文化、美术的中心。参考前面几个势力“以神明居住之处为势力名”的惯例,笔者更倾向于第二种说法。而实际上,印度神话中的神明应当居住在三十三天当中的不同天中。
那么下面请出我们的主角,毗湿奴。
毗湿奴(Vishnu),印度教的三相神之一,代表“维护”。在神代中是阿摩婆罗提的主神。其最为有名的就是“化身”的故事。
毗湿奴神最早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最早的吠陀时代。在雅利安人的原始信仰当中毗湿奴是太阳神的诸多形象之一,代表三步跨越天空之神(有说法认为毗湿奴代表日升、日中和日落三步)。也有毗湿奴代表与太阳融合的说法。在后来的中印时代,三相神兴起,毗湿奴与梵天、湿婆一同成为三位地位最高的神明,代表维护。在叙事诗中毗湿奴常常成为最高神明。传说毗湿奴睡在大蛇阿南塔盘绕的身躯上,漂浮在无边的宇宙之海上。当宇宙的一劫开始,他醒来,梵天就在他肚脐眼生出的莲花中产生然后创造世界;一劫结束,湿婆又将毁灭世界。
毗湿奴是光明神阿底提之子、(自然神)神王因陀罗最小的弟弟,吉祥女神拉克希米的丈夫。毗湿奴一般有四只手,分别拿着神螺、神盘、神杵和莲花。金翅大鹏鸟迦楼罗是他的坐骑。
由于在宗教当中毗湿奴代表最为温和的维护,神代中的人设也便成了温和的大姐姐形象,拥有主张救赎万物的天真想法(甚至过于天真而不像个姐姐)。
传说毗湿奴曾经有十次化身,十次拯救世界。
- 第一次他化身为灵鱼马特斯亚,指引人类始祖摩奴建造大船、收集植物种子并在洪水到来之日与七位仙人乘船避难,最后用独角牵引船只保护了人类(也有说法是梵天化身为鱼)。
- 第二次他化身为神龟俱利摩背负起曼陀罗山,成为搅拌乳海的棒子,搅拌出了甘露使得诸神长生不老,也搅拌出了拉克希米成为他的妻子。
- 第三次他化身为野猪筏罗柯打败了将大地拖入海中的恶魔,拯救了世界。
- 第四次化身为人狮那罗辛哈杀死了恶魔黑冉亚克沙。此前梵天赐予恶魔祝福“无论是人是神,内外天地,白天黑夜,任何武器都不能杀死他”。而那罗辛哈非人非神,在黄昏既不是白天也不是黑夜,在门槛既不是内也不是外,在人狮的膝盖上既不是天也不是地,使用指甲不算武器,于是杀死了恶魔。
- 第五次化身为侏儒瓦摩纳,与统治天地的暴君伯力打赌,侏儒三步迈过的地方可以作为自己的领土。可大神两步就跨越了天地。伯力失去了所有统治权,幡然醒悟,让大神把第三步迈在自己头上。于是毗湿奴踩上了伯力的头,伯力也得到了救赎。
- 第六次化身持斧罗摩,曾二十一次肃清傲慢的刹帝利武士,确定婆罗门的地位。
- 第七次化身为罗摩,即为大型叙事诗《罗摩衍那》的主人公。《罗摩衍那》讲述了罗摩在哈努曼等人的帮助下打败魔王罗波那、拯救妻子悉多的冒险故事。
- 第八次化身为牧神克里须那(或称黑天),杀死了暴君刚沙。
- 第九次化身为佛陀释迦牟尼,引导恶魔和不信仰婆罗门教者自我毁灭。
- 第十次化身为白马迦尔吉。传说在世界濒临毁灭之时毗湿奴将身骑白马、手拿利剑出现,在毁灭中重新塑造世界。
以上十个就是毗湿奴所有的化身故事。不难看出,十个故事中有的体现出毗湿奴的宽容博爱,有的却是饱含种姓制度、异教争端的阴暗色彩,显然是出于不同时代的产物。这也正好印证了笔者的前言。在神代当中,毗湿奴的三个技能神龟、人狮、白马也来自上面的十个故事。人设上毗湿奴也有变装的兴趣。
神代中神迹卡【净除】和弹幕卡【天魔降伏】为毗湿奴形象,即指毗湿奴净化救赎万物、击败恶魔的行为。毗湿奴的皮肤“救赎之腕”的四手形象则来自于神话中毗湿奴四只手臂的设定。
另外人设上,毗湿奴对所有生物都有好感。原因之一在于温柔天真、救赎一切的大姐姐设定,之二也在于毗湿奴维护之神、博爱形象的体现。游戏中毗湿奴喜欢香料,原因在于印度盛产香料。但实际上她并没有非常喜欢咖喱。
毗湿奴救赎、博爱、宽容的主张也代表了包括印度教在内的许多宗教“向善”的教义。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信仰追求不同,真正的宗教也应是劝导人心怀善意、与人友善的。所以宗教才能够唤起人们心中的正义感和对正义的满足感,这也是宗教能将一个群体用同一信仰团结在一起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