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夜阑悠时申请于2020年02月11日创建,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全站通知:

【神代回忆录】远古遗音·玉清殿篇(三)

阅读

    

2022-03-09更新

    

最新编辑:19370_K

阅读:

  

更新日期:2022-03-09

  

最新编辑:19370_K

来自神代梦华谭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19370_K
【神代回忆录】远古遗音·玉清殿篇(三)

    上次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神话零散不成体系的特点。对于各种神话的描述散落于各类典籍当中,绝大部分文字只是寥寥数笔不能详尽讲述,故事和故事之间也没有形成联系的脉络。关于这种特点的成因,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列举了三点。大概是说中国人很早步入农耕时代,重事实不重玄想;孔家学说的繁荣导致历来对神话研究的向历史和哲学说理靠拢;再者就是神鬼不分、神话体系不能延续的结果。杨利慧所著《神话与神话学》中单独拿出一节的内容分析了中国神话的特点及成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读,不再详述。
    回到文章,本次文字的主角就是散遗在零星古籍中的远古时代的神兽仙人们。
【原初之兽·浑沌】
     浑沌,也做“混沌”,传说中上古时代的神兽。

浑沌.png

    浑沌,传说为上古时代的神兽。关于浑沌的神话有很多且均不一致。《庄子·应帝王》载有一篇:倏是南海的帝王,忽是北海的帝王,浑沌是中央的帝王。倏忽二人常在浑沌的领地内相会,浑沌待他们很好。某天倏忽二人为报浑沌恩情,商量道,“浑沌没有耳目口鼻等七窍,我们给他开上七窍,让他也像别人一样能听能看吧。”于是二人一天为浑沌开一窍,七天开了七窍,第七天浑沌也死掉了。
    神话学巨擘袁珂先生认为浑沌与《山海经》中的帝江有关。《山海经·山经·西山经》:" 有神焉,基状如黄囊,赤如丹水,六足四翼,浑敦无而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意即帝江神形状像黄布袋,身体通红,六足四翼,脸上没有眼睛,能歌善舞。汉代《神异经》中对浑沌的描述更为具体,不过这时的浑沌已经完全成为“依凶煞德”的凶兽了。后世将浑沌和穷奇、饕餮、梼杌并称为“四凶”。“浑沌”一词也常被道家引用,用以形容宇宙最初时浑浊虚无的状态。
    神代的设定显然是参考了《庄子》。浑沌曾经的友人对她进行过改造,为其增加了让她拥有认知能力的【窍】。能够感受到外界的浑沌陷入了迷惘,最终吞噬了友人并死去。后来太清殿重构了浑沌,将其改造为用【窍】控制的武器。南华真人庄周在此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立绘中的浑沌带着眼罩,看起来像是盲人,即参考传说中浑沌无七窍的设定。浑沌通过技能召唤的【七之窍】的卡通形象就摘掉了眼罩。
【九阴之龙·烛阴】
    烛阴,或称烛龙、烛九阴,传说中的神龙。

烛阴.png

    烛阴,中国神话中相当有名的龙种。《山海经》所载“钟山烛阴”和“章尾山烛龙”描述相近,晋人郭璞认为二者实际上是同一神(现在最主流的山海经注编就是他写的),此说法为后世延续。传说烛阴住在钟山脚下,人面蛇身,通体彤红。他不吃不喝,睁眼即为白天,合眼即为黑夜,吹气成风呼气成云。其他典籍记载,烛阴口中衔着蜡烛(或火精)照亮了太阳照不到的天门(或说幽都,鬼怪居住之处),故其名为烛阴。屈原《天问》有:“日安不到,烛龙何照?”《广博物志》引《五运历年记》中盘古的形象甚至与烛阴人面蛇身、掌控昼夜的特点完全相同。
    神代对于烛阴的着墨不多,是某种“力量”的守护者。烛阴性格严谨认真、理智温和,是智能相当高的龙类,对自己龙的身份十分自豪。或许是参考传说中烛阴管理昼夜的能力,神代中烛阴的技能为“清”和“浊”。
【应瑞神灵·应龙】
    应龙,上古传说中十分强大的龙种,能降雨水。

应龙.png

     应龙,传说中的龙种之一,有关他的故事很多。《山海经·大荒东经》载应龙居住在凶犁土丘的最南端,能降下雨水缓解干旱。在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应龙曾和旱魃协助黄帝。传说应龙积蓄了大量雨云面向蚩尤的军阵准备战斗。可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率先降下大雨,压制了应龙的攻势。于是旱魃来到阵前释放出热力止住了降水,应龙才得以上前,取得了一场战斗的胜利。与蚩尤的最后一战中,应龙也冲锋陷阵,杀死了蚩尤和夸父(夸父氏族曾帮助蚩尤进攻黄帝)。大禹治水之时也有应龙相助。传说大禹的父亲鲧盗取息壤(天帝的宝物,一撮息壤能化为一座山般高大的堤坝),治水失败之后,其子禹再次向天帝请愿治水。或许为了监视大禹,或许是诚心相助,天帝派遣应龙帮助大禹治水。应龙的尾巴在地上划出的沟壑就成为了大禹疏通洪水的河道。郭璞注《山海经》:“应龙,龙有翼者也。”
    立绘中的应龙背后有翅膀,同为中国龙的烛阴则无,正是参考了郭璞的注释。角色描述中应龙曾参与过的“上古大战”就是指黄帝战蚩尤。水之支配者的名号也被游戏保留,仅有的朋友是旱魃。
【天女·旱魃】
    旱魃,拥有造成干旱能力的天女。

好可爱////

     旱魃,单名叫“魃”,因为其造成干旱的能力而被称为旱魃。《山海经》称其为“黄帝女魃”,有时解释为黄帝的女儿旱魃(有时则不译)。按《山海经》言,旱魃身穿青衣,是光头的天女(没错就是没头发),所到之处皆为大旱。蚩尤请风伯雨师为其降雨助阵的时候,旱魃出现止住了降水。后来旱魃因为神力耗尽无法回到天上,只好在人间游荡。她每到一处当地就发生大旱,民不聊生。于是大臣叔均将此事禀报给黄帝,黄帝就命旱魃居住在赤水之北(《山海经》亦言其在系昆山的共工台附近、或钟山附近)。传说古人们为了驱逐旱魃做祭祀的时候,就会喊道:“神北行!”,并清理河道迎接降水。该故事可以部分反映黄河中下游地区远古时代的气候特征及农民为雨季准备祭祀并疏通河道的风貌。
    “魃”后来演化成为一种一只脚、能产生大旱的怪物。袁枚《续子不语》中,甚至说尸体最先变化为旱魃,之后变化为犼。这样一位有赫赫战功的天女沦落为受人驱赶的凶兽,可也倒是够凄惨的了。
     神代设定中旱魃是个可爱的小女孩,喜欢沙滩活动和西瓜,讨厌下雨和悲情故事。因为在上古大战(黄帝蚩尤之战)中耗损过大而无法回家,和应龙关系很好。“隐居深山”的设定参考了神话旱魃为了不给世人造成麻烦而独自居住在系昆山的故事。
    远古时代的诸兽神人,有的是劳动人民对自然力量的超自然猜想,有的是某些真实存在的动物的神化,有的则脱胎于先民图腾信仰。既可以说他们是先民观察自然、改造自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上古人们心理学原理作用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