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世界征服者WIKI,攻略组祝您在此获得愉快时光,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
欢迎各位指挥官和我们一起建设哟~
编辑帮助:目录 • BWIKI反馈留言板
欢迎来到世界征服者WIKI,攻略组祝您在此获得愉快时光,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
国际军事学院
阅读
2023-06-03更新
最新编辑:王吹羊
阅读:
更新日期:2023-06-03
最新编辑:王吹羊
奥拉夫
奥拉夫,挪威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技能稀碎,一级步兵一级炮兵搭配一级水手属于是低端技能的融合。二星海也并无亮眼,无法做专职海将。
历史中的奥拉夫是挪威国王奥拉夫五世。
奥拉夫五世
生卒:1903年7月2日 - 1991年1月17日
在位:1957年 - 1991年(共34年)
父亲:哈康七世
影视形象:《国王的选择》(挪威,2019)
生平:1903年7月2日,奥拉夫作为一名丹麦王子在英国的诺福克郡的桑德林汉姆府内出生。奥拉夫是自中世纪以来第一位在挪威长大的挪威王位继承人。与他成为了一名海军军官的父亲不同,奥拉夫选择在陆军军队中接受主要的军事教育。1924年,奥拉夫以全班第四名的成绩从挪威军事学院毕业。紧接着,奥拉夫前往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学习了两年的法学和经济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期间,奥拉夫王储作为一名海军军校学员在奥拉夫·特里格瓦松布号上服役。奥拉夫在挪威军队中的军衔也不断上升,从最初的中尉军衔升至上校。奥拉夫还是一名技艺高超的运动员。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举办的192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奥拉夫还获得了一枚帆船比赛的金牌。1929年3月21日,奥拉夫与瑞典的玛莎公主在奥斯陆结婚,这对夫妇一共育有二女一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访问美国期间,他和他的妻子与罗斯福总统之间建立了亲密的友谊。这些也将成为挪威对抗德国军队进攻的重要因素。1939年,奥拉夫王储被任命为挪威皇家海军的海军上将和挪威军队的上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奥拉夫站在他父亲身边,抵制德国占领挪威。在战争期间,无论是对军事领导人还是对百姓来说,奥拉夫都是一名有价值的顾问。当挪威政府决定流亡海外时,他主动提出要与挪威人民待在一起,但是遭到了拒绝。他不情愿地跟着他的父亲前往英国,在英国期间,他和他的参谋,雇员及助手继续成为流亡政府和他父亲的关键顾问。在他的同胞之间曾有这样一个流行的传言:“他绝不允许自己让任何的点心或糖果持续占领挪威。”奥拉夫曾多次访问挪威和在英国,加拿大及美国的盟军部队。1944年,他被任命为挪威国防部部长并且在战争结束后他带领挪威人民使占领挪威的德军解除武装。
1957年,在奥拉夫的父亲哈康七世去世后,奥拉夫继承了王位。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车辆在某些周末被禁止上路,但奥拉夫国王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去滑雪的机会,尽管他开车上路并不违法,但他想要以身作则。于是他穿上了他的滑雪装并且扛着他的滑雪板登上了前往滑雪场的市郊铁路。他后来被问到他是如何敢在没有保镖的陪同下前往公众场合的,奥拉夫回答道:“他有400万个保镖。”——当时挪威有400万人。由于他的运动天赋和作为国王的角色,奥拉夫五世在1968年被授予霍尔门科伦奖章。他对军事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十分认真的对待自己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这一地位。
1990年夏,国王的健康出现了问题,但在同年的圣诞节期间有所恢复。1991年1月17日晚,奥拉夫五世在位于奥斯陆的皇家别墅因心肌梗塞去世,享年87岁。
温克尔曼
温克尔曼,荷兰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技能跟奥拉夫一模一样。虽然星星都在陆军,但是毫无用处。
历史中的温克尔曼全名为亨利 温克尔曼。
亨利 温克尔曼
生卒:1876年 - 1952年12月27日
生平:温克尔曼是家族中最小的孩子,不容易对付。7岁时全家搬去登哈格。
希米格维
希米格维,波兰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二星火炮,但是并无火炮技能。在波兰将领大批更新的时候希米格维毫无意外的跌入谷底。在更新新将领之前也属于不推荐。
历史中的希米格维全名为爱德华 雷兹 希米格维。
爱德华 雷兹 希米格维
生卒:1886年3月11日 - 1941年12月2日
生平:希米格维出生在奥匈帝国境内的加利西亚,13岁成为孤儿,由外祖父母抚养长大,在克拉科夫大学艺术系毕业,成为一个画家,1910年在维也纳后备军官学院毕业,在著名的欧根大公第4步兵团服役,1912年退伍创建波兰步兵协会这一准军事组织,同一时时期他的人物和风景画获得高度评价。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约瑟夫·毕苏斯基领导的波兰军团中任服役,与俄国军队作战,1916年升为上校,1917年俄国战败后他拒绝宣誓效忠奥匈当局,军队被解散,他被囚禁,他逃脱后1918年代表“波兰军事组织”参加临时政府。波兰独立后任准将。 1920年夺取了维尔纽斯,被任命为拉脱维亚武装部队总司令,苏波战争开始后攻占利沃尼亚,然后歼灭红军12师和占领基辅。后被布琼尼的骑兵赶了出来,在华沙战役中,他在正面发动反攻,击破了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的第4、第15集团军和第3骑兵集团军,把他们赶到东普鲁士缴械。 1926年5月参与毕苏斯基发动的军事政变。1935年5月13日毕苏斯基死后统治集团三分,形成以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为首的总统派,以他任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监的军派和以外长约瑟夫·贝克为首的政府派,其中他继承毕苏斯基最重要的军队总监职务,成为波兰事实上的独裁者。
1936年11月10日授元帅军衔,他大搞个人崇拜,自称当代第二伟人,曾和希特勒一起瓜分捷克斯洛伐克,这个外交上的失误使得苏联认定波兰和西方联合起来对付它,他又不肯割让但泽走廊和德国站在一起,这样同时得罪了苏联、德国两个强国,而他的民族自尊心却认为波兰是欧洲第二陆军强国(在苏、德之上),在英法援助的基础上足以一战。
1939年9月1日德波战争爆发时,将150万主力部队呈攻击态势一线展开,但在德军闪电进攻面前措手不及,迅速被分割包围,他无法适应闪电战的节奏,变更部署迟缓,指挥混乱,开战两个星期后,波兰47个主力兵团已经有22个被全歼,9月17日苏联加入德军一方作战给了他最后一击,部队士气迅速瓦解,第二天他和政府逃往罗马尼亚。接着全体辞职和被罗马尼亚拘留,反对派瓦迪斯瓦夫·西科尔斯基出任流亡政府总理,1940年10月25日他逃到匈牙利境内。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他受不了西科尔斯基和反对派的指责,放弃元帅军衔以一个普通战士的身份从匈牙利潜回国内,10月30日加入地下抵抗组织。但不到5个星期就因为心脏病发作去世。年仅55岁。
霍尔蒂
霍尔蒂,匈牙利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一级坦克搭配一级坦指,但是又有二级海想要凸显历史的霍尔蒂,最终做成了一个谁都看不懂的搞笑将领。有意思的是,在世界征服者3挑战征服中,霍尔蒂是唯一一个装备一个兵种勋章的将领。
霍尔蒂·米克洛什(Horthy Miklós)(1868年6月18日-1957年2月9日),匈牙利王国摄政(1920—1944年)。出身于贵族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任奥匈帝国海军司令。一战结束后,匈牙利发生革命,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霍尔蒂网罗旧军官、宪兵和富农子弟,组成了“国民军”,依靠协约国的支持,血腥镇压了苏维埃政权,恢复君主制。1919年11月16日,霍尔蒂率部进驻布达佩斯,实行白色恐怖统治。1920年3月1日,霍尔蒂以武力强迫议会选举他为摄政王,建立独裁政权。霍尔蒂上台后,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法西斯法令,对共产党人和进步运动进行了残酷迫害。二战中又与纳粹德国勾结,于1940年11月加入轴心国阵营。1944年因有意退出轴心国阵营并与纳粹德国断交,致使德国扶植了以箭十字党为首的政权上台,霍尔蒂被德军挟持至德国。1945年德国投降,霍尔蒂被南斯拉夫以战争罪要求引渡,但是被联合国阻止。他一度作为战犯被囚禁在德国巴伐利亚,1946年获释,流亡葡萄牙,到1957年2月9日过世时都未再踏上匈牙利国土。1989年匈牙利发生剧变之后,霍尔蒂的遗骸于1993年归葬匈牙利,并逐渐得到一些匈牙利人的正面评价。他著有回忆录《机密文件》等。
霍尔蒂1868年出生在奥匈帝国一个贵族家庭,14岁那年进入奥匈帝国海军学院学习,毕业后成了一名海军军官,1918年成为奥匈帝国舰队司令官。一战结束后,匈牙利爆发起义,在乱局中,霍尔蒂组建一支武装开进布达佩斯。1920年,霍尔蒂成为匈牙利王国的摄政王,开始了长达24年的统治。有一个笑话总结道:在24年时间里,匈牙利是一个没有国王的王国,它由一名海军上将统治,恰恰这个国家没有舰队也没有海岸线。
由于在一战中战败,霍尔蒂统治下的匈牙利被迫以领土和巨额赔款换取和平,这样的屈辱导致匈牙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同纳粹德国迅速接近。不仅如此,霍尔蒂的反共理念也同希特勒一拍即合。不过,霍尔蒂努力使匈牙利保持独立地位,防止沦为德国的附庸国。他意识到匈牙利陷在两大强国(指德国和苏联)之间,但他认为与希特勒周旋更容易。而希特勒也不失时机地向他保证维持匈牙利的主权以及支持匈牙利夺回失去的土地。霍尔蒂一直很谨慎,根据他的记述,他同希特勒的关系有些紧张,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不愿意让匈牙利完全跟着德国的指挥棒走。
1938年8月,在霍尔蒂访问德国期间,希特勒要求匈牙利派出军队参与对捷克斯洛伐克的入侵。霍尔蒂拒绝了,他坚持说希望通过和平方式收回争议领土。但随着《慕尼黑协定》的签署,希特勒允许匈牙利吞并将近1/4的斯洛伐克领土,霍尔蒂按捺不住民族情绪,逐渐把匈牙利绑在了希特勒的战车上。1939年2月,匈牙利签署《反共产国际协定》,两个月后退出国联。1940年8月,希特勒再度发给霍尔蒂“红包”:迫使罗马尼亚将一块土地划给匈牙利。就这样,到1941年4月,匈牙利事实上已成为轴心国成员。
德国入侵苏联后,霍尔蒂在几天后对苏宣战,并派出20万军队远征苏联。不久,匈牙利控制区陆续发生多起针对犹太人的种族大屠杀。霍尔蒂个人对犹太人的态度一直是个争议话题,他曾声称犹太人在商业、工业领域享受了太多的成功,但随着战争的深入,霍尔蒂被证明在保护犹太人方面做了一些事情。一些历史学家认为,霍尔蒂自我标榜为“反犹主义者”可能是为了免遭极端势力的攻击。1943年4月,希特勒要求霍尔蒂对仍然生活在匈牙利的80万犹太人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霍尔蒂把10万犹太人送往劳动营,但其他方面拒绝遵从德国要求。
随着战局对轴心国日渐不利,霍尔蒂于1944年开始秘密寻求退出战争。由于担心匈牙利被苏军占领,霍尔蒂试图通过西方国家秘密媾和。同年3月19日,德军突然兵临匈牙利,霍尔蒂不得不任命德国人中意的德迈将军为总理。8月,德军在东西两线一败涂地,霍尔蒂趁机罢黜德迈和其他投靠德国的部长,组建了一个新政府,并下令停止大规模驱逐犹太人。10月11日,霍尔蒂最终和苏军达成停战协定。获悉真相的希特勒怒不可遏,命令党卫军特种部队突袭霍尔蒂大本营,活捉了霍尔蒂。
二战最后几个月,霍尔蒂被软禁在德国巴伐利亚,德国投降后被美军逮捕。1945年底,美国军事当局释放了他。据说,斯大林在1945年4月曾这样评价霍尔蒂:不要审判霍尔蒂,因为他已经很老了,并在1944年主动提出过停战。1949年,霍尔蒂一家移居葡萄牙,直到1957年过世都未再踏上匈牙利国土。霍尔蒂死前曾要求,在最后一名苏联军人撤离前,后人不要把他的遗体送回匈牙利安葬。1993年,在苏军撤离匈牙利两年后,霍尔蒂的遗骸归葬故乡。
出身地主贵族家庭,少年时就被家里送进奥匈帝国的阜姆海军学校学习,毕业后,又进入里耶卡海军学校受训,回国后进入奥匈帝国海军服役。凭借着先天的机敏,霍尔蒂在海军一直步步高升,相继出任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的侍从武官、随从参谋、巡洋舰舰长、舰队司令。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霍尔蒂率领舰队与协约国海军作战,曾数次重创意大利海军,尤其是1917年5月15日奥特朗特之战,还是海军上校的霍尔蒂指挥的奥地利分舰队(3艘轻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在奥特朗特以东海面攻击意大利的运输船队,一举摧毁1艘驱逐舰、14艘武装拖网渔船和2艘商船。等到协约国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实施追击时,奥地利舰队已经飘然返航。
但在其他战场连连的溃败使奥匈帝国的统治开始动摇,1918年2月1日,驻守亚得里亚海卡塔罗的40艘军舰上的6000多名奥匈水兵发动了起义,他们逮捕了大批军官,建立了士兵苏维埃。起义波及了附近的港口,一些工人也相继加入。起义者要求退出战争,签订和约,废除君主制,成立民主政府,承认奥匈帝国内各民族人民的自决权。当时霍尔蒂因拒绝参加起义,被困在军舰上。帝国的高层惊慌了,大批奥匈帝国和德国的军队赶到卡塔罗对付起义。霍尔蒂瞅准这一机会,积极参与了对起义者的残酷镇压。一个月后,霍尔蒂被晋升为海军上将,荣任了奥匈帝国的末代海军总司令。谁知好景不长,摇摇晃晃的奥匈帝国终于在1918年10月崩溃了,由于担心落入革命者手中,霍尔蒂在交接完海军的事宜后,便回到老家隐居了起来。
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匈牙利获得了独立。此时的匈牙利出现了两个政权:卡罗利领导的政府和以库恩·贝拉为首的苏维埃。1919年3月苏维埃最终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原上层阶级的大地主、大资本家见势不妙,开始互相勾结,暗地里组织武装对抗革命政权,协约国也决定出兵干涉。霍尔蒂见有机可乘,便参加了一个协约国支持的政府,出任军事部长。他组建了一支忠于自己的武装——国民军,凭借着在一战中树立的威望,这支武装很快便聚集了5万多人,霍尔蒂指挥着它疯狂扫荡革命者。由于反革命成绩突出,霍尔蒂获得了欧洲列强和匈牙利大地主、大资本家的支持。1919年11月16日,他率领国民军开进布达佩斯。霍尔蒂进城后的首要工作依然是对革命者或者是被怀疑支持革命的人进行了血腥的镇压,随后的几个月对于匈牙利而言可谓是血雨腥风,几千人被处死,更多的人被关进监狱。
到了1920年春,眼看匈牙利已经没有什么政治力量可以和自己较量了,霍尔蒂悍然派兵包围了国会,迫使议员们选举他为"摄政王"。从此,匈牙利进入了霍尔蒂统治时期。霍尔蒂夺权后,在外交上采取了一个重大的步骤来稳固他在匈牙利的统治,就是与协约国签订了《特里亚农条约》。这个条约是凡尔赛和约的组成部分,其内容对于作为战败国的匈牙利来说极为苛刻,既要割让大片国土又须支付巨额赔款。尽管霍尔蒂心有不甘,但为了取悦协约国,得到他们长期的信任和支持,他唯有狠下心接受这一屈辱的合约。《特里亚农条约》的签订在匈国内引起极大的震动,反对谩骂声不绝于耳,一些匈牙利上层的保守势力决定复辟哈布斯堡王朝。但霍尔蒂手握重兵,又有协约国撑腰,保皇党人的企图没能得逞。
早在希特勒上台伊始,霍尔蒂就与之建立了密切关系。虽然存在一些外交投机成分,但霍尔蒂认为与魏玛共和国的历届政府不同,希特勒将建立一个强势政府,何况两国有共同点:一战时是盟友,战败后都饱受宰割,都希望摆脱凡尔赛体系的束缚。而且密切的经济关系也是两国靠拢的重要原因。吞并奥地利后,德匈成为邻居,两国走的更近了。1938年,德国在慕尼黑肢解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积极支持并参与其中,事后分得了斯洛伐克南部。在1939年的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领土纠纷时,德国明显偏袒前者,迫使罗马尼亚将北特兰西瓦尼亚划给匈牙利。
虽然早在1939年初匈牙利就加入轴心同盟,但在二战初期,匈还是比较中立的。等到德军击败法国后,霍尔蒂开始认为匈牙利应该参战了,以便在战争结束前多捞点好处。1941年4月,匈牙利的12个旅配合了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在进攻苏联的问题上,霍尔蒂有所犹豫,但在希特勒的不断催促下,他决定赌一把.....结果25万匈牙利军人被派到了苏联,包括他的大儿子。
进入1943年,战局的发展趋于明朗化,轴心国开始展露败象,尤其是匈牙利第二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几乎被全歼,使霍尔蒂非常震惊。他几次向希特勒要求撤回匈牙利在国外的部队,遭到希特勒的坚决反对,并指责霍尔蒂搞背叛。霍尔蒂只好开始暗地里联系同盟国,希望尽快议和,使匈牙利和他自己退出战争。纳粹德国的情报机构很快获知了这位元首"坚定盟友"的出格行为,元首本人对此大为恼怒,但他还不想丢掉霍尔蒂这张牌。于是霍尔蒂被请到萨尔斯堡接受希特勒苦口婆心的劝阻和歇斯底里的训斥。希特勒训人时总是滔滔不绝,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平时在匈牙利呼风唤雨的霍尔蒂怎么能忍受,他当上将时希特勒还是士兵一个。结果会谈不欢而散.....当霍尔蒂还在德国时,希特勒不失时机地派出大量党卫军部队,控制了匈牙利全境。霍尔蒂回到匈牙利后,才发觉他的国家已经被德国人“保护”起来了。
到了1944年10月,欧洲只剩下匈牙利还是纳粹德国的盟友时,霍尔蒂再也坐不住了,匈牙利可不能成为第三帝国的陪葬品,他自己也不想在希特勒这颗树上吊死。霍尔蒂很快又派出密使频频和盟军各方联系,商讨停战协议。希特勒获知这一情况后怒不可遏,他立即在狼穴召见了党卫军少校奥托·斯科尔兹内,让他马上前往布达佩斯阻止霍尔蒂的反叛行为,此时的匈牙利对德国来说太重要了,尤其是德国30%的石油由其供给。10月11日匈牙利接受了盟军的停战条件,10月15日霍尔蒂在电台中宣布了匈牙利的停战声明。为防止希特勒采取极端行为,霍尔蒂提前派亲信掌控了军队,同时撤换了政府中亲纳粹的官员。但德国人没有给他机会,奥托·斯科尔兹内率领的突击队于16日凌晨突袭霍尔蒂的大本营布尔格堡,仅花了20多分钟就以4人死亡的代价制服了霍尔蒂的卫队,活捉了霍尔蒂本人。党卫军和箭十字团则控制了布达佩斯的其他要害地方。霍尔蒂见大势已去,不得已发表了辞职的声明,将政权移交给箭十字党头目萨拉希·费伦茨。接着这位统治匈牙利24年的摄政王与其家人被押上开往德国的火车。
到德国后,霍尔蒂作为"元首的客人"被关在巴伐利亚的瓦尔德比希尔,他算是摆脱了这场战争。霍尔蒂在这里享受着舒适的软禁生活,直到第三帝国灭亡后被美军俘虏。霍尔蒂有幸出席了纽伦堡审判,但是作为证人,而不是战犯。南斯拉夫则强烈要求英美引渡霍尔蒂,因为战时匈牙利军队涉嫌在南斯拉夫屠杀了几万当地人。不过在美国影响下法庭没有这么做。不久霍尔蒂竟被宣布无罪释放。尽管霍尔蒂很想回匈牙利,但他自知新建立的匈牙利亲苏政权是不会轻饶他的。在美国的安排下,霍尔蒂辗转到了葡萄牙居住。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写了传记,名为《为匈牙利的一生》(Ein Leben fur Ungarn)。在书中,他回顾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总结了不少经验,抨击了一战后协约国对匈牙利的宰割,并为自己追随希特勒进行战争作了辩解。
1957年2月9日,霍尔蒂在葡萄牙的伊什图里去世,享年89岁。霍尔蒂晚年对于1956年匈牙利事件耿耿于怀,他声称,只要还有一个俄国兵留在匈牙利,他的身体就不回祖国,他的后人忠实地执行了他的这一遗愿,1993年,当俄罗斯从匈牙利撤出最后一批士兵后,霍尔蒂的遗体被送回他的家乡肯得里斯安葬。
克里斯蒂安
克里斯蒂安,丹麦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虽然有三级补给,但是兵种等级过低,并无高级补给的发挥空间。在游戏里一直是炮灰的存在。
历史中的克里斯蒂安为克里斯蒂安十世。
生卒:1870年9月26日 - 1947年4月20日
在位:1912年 -1947年
弟弟:哈康七世
生平:1870年9月26日,克里斯蒂安在他的祖父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统治期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北部的根措夫特自治市的夏洛滕堡宫出生。1889年,克里斯蒂安通过了丹麦大学的入学考试,他也是第一位参加了入学考试的丹麦君主。克里斯蒂安十世即位不久便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在战争中呼吁丹麦、挪威和瑞典保持中立。1915年公布了包括允许妇女参政等内容的新宪法。1919年允许冰岛自治,成立冰岛王国,由克里斯蒂安十世兼任国王。1917年把丹属维尔京群岛出售给美国。1920年4月,国王煽动了复活节危机,此举被视为20世纪丹麦最为决定性的王权演化事件。此事件是丹麦历史上最后一次丹麦王室企图在未得到国会完全支持的情况下单方面采取行动。在复活节危机后,王室基本上成为了国家的象征,并没有了任何实权。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丹麦被纳粹德国占领,沦为德国的“合作国”。克里斯蒂安十世拒绝出国避难,而选择与臣民留在一起。通过国王的斡旋,丹麦在纳粹德国占领国当中得以保持高度自治的地位。同时,国王还授意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组织自由丹麦运动,将冰岛和法罗群岛交予盟国,同时要求全部丹麦商船队(120万载重吨,五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水手)协助盟军工作。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死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
1947年4月20日,克里斯蒂安十世在哥本哈根的阿美琳堡王宫内去世。
利奥波德
利奥波德,比利时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虽然有二星炮兵能力但是没有行动力以及炮兵辅助技能,纯粹依靠面板造成伤害。
历史中的利奥波德为利奥波德三世。
鲍里斯
鲍里斯,保加利亚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鲍里斯并不算完全没用处的将领,作为300勋章价位的将领,两个增伤技能跟二星炮兵可以造成可观的伤害。但是正常游玩时并不建议购买。
伊诺努
伊诺努,土耳其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又是一个兵种能力二星,但是技能无用的将领。在土耳其征服中一般使用超坦。
穆斯塔法·伊斯麦特·伊诺努(土耳其语:Mustafa İsmet İnönü,土耳其语发音:[isˈmet ˈinøny];1884年9月24日-1973年12月25日),土耳其军事家、政治家、土耳其第二任总统(1938—1950)、土耳其总理(1923—1924、1925—1937、1961—1965),前后掌权长达二十九年。
其父是著名的律师,毕业于伊斯坦布尔炮兵学院和军事学院,曾在埃迪尔内第三集团军参谋部任职,从而和青年土耳其人有了密切联系。1912年巴尔干战争时期他在也门任少校参谋长,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提升为中校,1914—1915年在高加索前线。1916年在叙利亚任第4军团司令。1918年在伊斯坦布尔任陆军部次长。此后参加凯末尔领导的革命运动,抵抗协约国军队侵占安纳托利亚。1920年当选代表埃迪尔内的国民会议议员,1921年成为总参谋长,是凯末尔的主要军事助手之一﹐在希土战争中曾率军在两次伊诺努战役(1921年1月10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击溃希腊入侵军。第一次他阻止了希腊普拉斯将军突入安纳托利亚中部,在援军来到后,他交出了指挥权,但阵地又一次被突破,他返回将敌军击退。7月他被希腊国王康斯坦丁一世的佯攻所迷惑,被敌军迂回后路,他认清了形势,迅速把部队撤到卡萨里亚河防线,8月底粉碎了希军迂回其南翼的企图,9月10日,凯末尔发动反攻,击退了敌军。10月,他协助凯末尔反动大反攻,全歼入侵的希腊军队。
1922年任安卡拉国民大会政府外交部长,与列强打交道,他以受害者的身份赢得世界舆论同情,以胜利者的身份迫使对手妥协,他要求希腊军队无条件撤出东色雷斯,英法军队撤离海峡区,表示为此不惜付诸武力,英国外长乔治·寇松逼迫他接受有损土耳其主权的协议,威胁他说:“要拯救你的祖国只剩半个小时了。”他坚定的回答:“请你们记住该怎样同胜利者说话。”他暗中分化英法意同盟,并在报纸上寻求舆论支持,历数协约国对土耳其的伤害,声明“我不能接受有损于土耳其领土完整的方案,不能接受等同于奴隶的地位。”通过强大的舆论压力将对手置于难堪被动的境地,并通过一些小的让步,终于签订《洛桑条约》,不战而收回伊斯坦布尔,将凡尔赛体系打开一个巨大的缺口。
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后,伊诺努出任首任总理(1923~1924)1924年11月21日在和凯末尔进行一场争吵之后辞职,但与1925年3月4日官复原职,直到1937年9月24日。在西化运动中,他于1934年将伊诺努——他两次胜利的地方作为自己的姓氏。1938年凯末尔逝世后﹐伊诺努当选为总统和执政的共和人民党终身主席。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他分析了土耳其的艰难处境,认为弱小的土耳其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参加这场战争,土耳其只有在各大集团中保持中立才符合自己的利益。1939年他和英法签订了互助条约,当法国战败后,他又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在德国横扫巴尔干时置身事外。当美国参战后,温斯顿·丘吉尔醉心于地中海战略,1943年拉他和富兰克林·罗斯福会谈,让他出兵50万反德,他还是认为条件不成熟,致使丘吉尔向欧洲柔软的下腹部进攻的计划最终破产。直到德国败局已定,他才于1945年2月才对德宣战。
战后他鼓励反对党,造成了1950年共和人民党在大选中失败,伊诺努成为在野党的领袖。1972年5月退出共和人民党﹐1973年12月25日病逝,葬于安卡拉凯末尔陵园。
纳赛尔
纳赛尔,埃及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 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阿拉伯语:جمال عبد الناصر,英语:Gamal Abdel Nasser;1918年1月15日-1970年9月28日),埃及政治家,埃及共和国第二任总统(1958年2月22日-1970年9月28日),也是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首任总统(1958年2月1日-1970年),埃及历史上最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纳赛尔在学生时代任中学生联合会主席,组织和领导学生反英示威。中学毕业后进入开罗皇家军事学院,毕业后驻守在上埃及和苏丹等地。后在开罗军事参谋学院进修,1948年参加巴勒斯坦战争,获“法卢贾之虎”称号。1945年筹建自由军官组织,1950年任该组织执行委员会主席。1952年与自由军官组织其他成员共同发动七月革命,推翻法鲁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导委员会,自任副主席。1953年埃及共和国成立后,任副总理兼内政部长,翌年相继任总理、总统及革命指导委员会主席职务。1956年颁布宪法,正式当选总统兼总理。同年7月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国有化,并领导埃及人民进行第二次中东战争,抵抗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侵略。1961年连任埃及总统兼总统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1962年兼武装部队最高司令。1967年领导“六五战争”,但被以色列击败,西奈半岛被占领。1968年兼总理,对以色列发动消耗战。1970年,纳赛尔在竭力解决黑九月事件后积劳病逝,享年52岁。著作有《革命哲学》和《埃及的解放》等。
纳赛尔是20世纪50、60年代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倡导者,也是不结盟运动的创始人之一。
铁托
铁托,南斯拉夫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步兵将领在世界征服者3初期并不推荐购买,就算需要也是购买机动能力高的将领而不是输出类型将领。战役中常指挥炮兵。
杜米特斯库
杜米特斯库,罗马尼亚将领,二战时罗马尼亚仅次于安东内斯库的二把手
帕普哥斯
帕普哥斯,希腊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主要作为步兵的希腊人远不如埃及人的技能效果,步兵街巷战并不出色。
历史中帕普哥斯为亚历山大·帕帕戈斯。
亚历山大·帕帕戈斯
生卒:1883年12月9日 - 1955年10月4日
生平:1883年12月9日在雅典军官世家出生,1902年进入布鲁塞尔军事学院研究骑兵应用学说,1906年入伍。 希腊军事学院和比利时军事骑术学校毕业。参加过1912年的巴尔干战争,任康斯坦丁王子参谋部的军官。由于他亲近王室,在1917年埃莱夫塞里奥斯·韦尼泽洛斯发动的政变中他也被清洗出军队,但随着1920年康斯坦丁一世的复位他也重回军队。1922年希土战争期间,先后任骑兵团团长和旅长,亲临安纳托利亚作战,但这次战争以凯末尔的土耳其军队的大胜而结束,在战后的清算中,他又一次被革命委员会清洗出军队。
1927年他再次被启用,并提升为少将,1933年起历任骑兵总监和第三、第一陆军团司令。1935年任国防大臣。在推翻帕纳吉斯·查达里斯政府,终结第二共和国和乔治二世复辟过程中扮演主要角色。 因而在1936年任陆军总参谋长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整训希腊武装力量。1940年10月意大利军入侵时,率希军在伊庇鲁斯连战告捷。击退了乔瓦尼·梅塞指挥的意大利军队的三次进攻,并将意军逐回阿尔巴尼亚,这一胜利使他名声大振,甚至登上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1945年被美军释放。1950年任希腊武装力量总司令兼参谋长。1951年5月辞去军职进入政界,建立希腊振兴党,在接下来的1952年11月16日的大选中大获全胜,赢得了国民议会300个席位中的239个,1952年任希腊首相兼国防大臣。给希腊带来了1945年以来的第一个稳定的政府。他和塞浦路斯的马卡里奥斯大主教一起宣言合并问题,因而导致和英国和土耳其的关系非常紧张。1955年4月,他由于肺出血在雅典的办公室去世。著有回忆录《希腊战役-帕帕戈斯》。他的职务由康斯坦丁·卡拉曼利斯接任。
安东内斯库
安东内斯库,罗马尼亚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不推荐原因:三级补给一级闪电战,搭配2星坦克。有可能叫做小蒙哥马利。伤害不高,回血因而用处不大。
1882年6月14日,安东内斯库生于皮特什蒂一个军人家庭,并继承了这一家族的传统,他进入军事学校,并以班级最优秀的成绩毕业。作为一名指挥官,他在1913年的巴尔干战争中崭露头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作为一名中级军官威名远扬。战争结束后,当时他为防御1917年德国对摩尔达维亚的进攻立下汗马功劳,作为一个强烈的反德主义者,他坚决反对同德国及其同盟国单独媾和,战后随罗马尼亚王国军队去镇压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由于安东尼斯库极端仇视无产阶级革命的反动立场,王室对他倍加重用。1922年出任驻法国武官,1923年-1927年任驻英国武官。并在那里赢得了法国和英国的高度重视。1934年晋升为上将。1937年被破格提任为总参谋长,1938年再升任陆军大臣,
1940年他拜会卡罗尔二世国王,坚决反对国王未经任何军事抵抗就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个省割让给苏联,并要求国王授权他组成新一届政府。为此,国王将他拘捕起来,然而,德
国的外交干涉迫使国王最终授节他组阁的全权。
在德国,安东内斯库作为一个正直刚正的人也享有崇高的威望,认为他又能力控制罗马尼亚。国王卡罗尔二世指望依靠安东内斯库和德国的友好关系,以及铁卫军和国家自由党、国家农民党的领导层去维护他的君主独裁,然而,安东内斯库被授予全权之后不到24小时,他联合尤利乌·马纽和康斯坦丁·布拉蒂亚努等各党派首脑要求国王逊位,卡罗尔二世传位给儿子米哈伊一世后离开罗马尼亚再次流亡。
1940年9月6日,米哈伊国王继位,给予自称国家领袖的安东内斯库独裁的权利,当时罗马尼亚处于巨大的危机之中,在大战中,罗马尼亚虽极力保持中立,但三分之一的领土已经割让给苏联,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联红军屯兵边界,谋划进一步控制罗马尼亚,而法国已经投降,英国正遭受轰炸,无力对罗马尼亚援助,德国已经控制中欧,为了从罗马尼亚获取石油,表现出愿意帮助罗马尼亚的意愿。为了这个国家的生存,历
史上的统治者经常诉诸外交上的翰旋或者军事策
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如此,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没有什么不同。安东内斯库现除了德国牌已经别无选择了。他试图领导这个国家穿过这一片混乱和危险的水域
1940年10月他同意德军进驻罗马尼亚,次年德军由此进攻南斯拉夫。1940年11月,代表罗马尼亚正式加入轴心国集团。1941年回月,在希特勒支持下,安东内斯库清洗了极端暴力团伙铁卫团,堂握军政大权。他依照德国和意大利1941年1月14日,他获悉纳粹德国准备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后,3次前往德国向希特勒请求罗马
尼亚军队参战问题。他不但保证本国军队将站在
德国方面对苏军作战,而且允诺承担德军通过罗马尼亚领土前往苏联前线的所有费用。苏德战争爆发前夕,安东内斯库根据同德国达成的协议,在本国进行了战争总动员。1941年6月22日,罗军同纳粹德军一道对苏联发起进攻,30多个师近百万人攻入苏联境内,7月27日,罗马尼亚以战死10486名士兵的代价收复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因为这一业绩,安东内斯库被晋升为元帅,得到除罗马尼亚共产党之外的全民一致支持,但国王和各政党领袖敦促他撤出战斗并把军队带回家。但安东内斯库没有听他们的意见,他深信自己在与德国联盟中的杠杆作用,他继续带军队和德国并肩作战,于10月16日占领了敖德萨,在此战中,罗军战死2.7万,负伤8.9万,还有1.4万失踪。作为回报,德国给予罗马尼亚包括敖德萨在内的,从比萨拉比亚到德涅斯特河地区的控制权,当地共有2150万人。占领敖德萨后,安东内斯库再次否决了要求结束战争的恳请。11月28
日,苏联的盟国英国政府向罗马尼亚下达最后通
牒,要求一个星期内停止对苏联的军事行动,撤回6月22日的边界内,否则宣战,作为回应,罗马尼亚在年底向英国宣战,并同时向美国宣战,1942年夏季罗马尼亚军队跟随德军一直挺进
到伏尔加河流域。掩护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的侧翼,随着寒冬的到来,苏军在顿河突破了罗马尼亚军队第三军团的防线,随后在斯大林格勒以南又突破了罗马尼亚第四军团的防线,苏军迅速转入反攻,此时罗军在苏联已损失近半:安东内斯库又装备了19个师,继续为德国服务。
1944年2月,与纳粹德国签定新约,进一步加强德军在罗马尼亚的地位,并承诺向德国供应粮食。3月,苏联红军抵达布鲁特河,罗马尼亚政府
中有人开始求和,英美柜绝谈判,声称没有苏联
的同意就不会有任何和平,而苏联的条件就是恢复1939年的国界,驱逐德军,允许苏军自由通行。安东内斯库拒绝这样做,因为这样就是承认
1941年的对苏战争就不是收复领工而是蓄意侵略
了。6月,国家农民党、社会民主党和罗马尼亚共产党达成一致,秘密组建国家民主集团,尤利乌·马纽向同盟国表示,如果安东内斯库不退出战争,他们将推翻他。
1944年8月20日,苏军攻入罗马尼亚,22日密谋集团会见了国王,商定到26日安东内斯库还不退出战争就推翻他。23日,王室单方面采取行动抓捕了安东内斯库,那一夜,国王米哈伊一世通过无线电广播向全国宣告,安东内斯库的独裁统治已经结束,将由国家民主集团组成新一届政府,国王的助手康斯坦丁·瑟奈泰斯特将军被任命为总理,同时宣布和德国断交,接受同盟国的停战条件。安东内斯库被移交给罗马尼亚共产党其后又移交给一周后进驻布加勒斯特的苏联军
队。1946年5月17日,经布加勒斯特人民法庭审判后,以叛国罪、屠杀人民罪被处以极刑。6月1日执行枪决,
弗朗哥
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西班牙语:Francisco Franco;1892年12月4日—1975年11月20日),全名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伊·巴哈蒙德·萨尔加多·帕尔多·德·安德拉德(西班牙语:Francisco Paulino Hermenegildo Teódulo Franco y Bahamonde Salgado Pardo de Andrade[21]),西班牙内战期间推翻民主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队领袖,西班牙国家元首,大元帅,西班牙首相,西班牙长枪党党魁。1936年发动西班牙内战,自1939年开始到1975年独裁统治西班牙长达30多年。
佛朗哥出生于海军军官家庭。1907年入托莱多步兵学院学习。1912年参与镇压西属摩洛哥起义,1926年晋升为准将。1928年任新成立的萨拉戈萨高等军事学院院长。1936年7月18日联合其他反动军官发动反政府武装叛乱,挑起西班牙内战。10月被推举为“国家元首”并任叛军总司令,晋大元帅。1937年4月成为长枪党党魁。由于得到德、意法西斯支持和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以及军队武器装备和训练素质占优势,最终获得胜利。
1939年内战结束后,成为终身国家元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取缔其他一切政党,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选择中立政策,但帮助希特勒侵略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被各国孤立,但和美国保持亲密的盟友关系, 因为美国的援助,西班牙成为工业化的发达国家。1947年自任摄政王。1969年指定胡安·卡洛斯为王位继承人。1975年逝世于马德里。其死后胡安·卡洛斯登上王位,实行民主改革,西班牙结束独裁统治。
曼纳海姆
曼纳海姆,芬兰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1867年6月4日,曼纳海姆出生在俄罗斯帝国芬兰大公国阿斯凯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在家中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三。他的父亲是一位诗人,作家和商人,后来由于经商破产,弃家跑到法国去搞艺术创作,母亲也在不久后去世了。幸亏舅舅接过了曼纳海姆的监护权,他才不至于流落街头。
1882年,曼纳海姆进入哈米纳武备学堂。
1887年,考取了圣彼得像尼古拉骑兵学校,这是 -所专门为沙皇培养精锐骑兵部队的两年制学校。曼纳海姆身材高大,长相英俊,很快在学校里脱颖而出。1889年毕业后他又如愿进入圣彼得堡的骑士近卫团,在沙俄驻波兰的骑兵部队服役。1891年调入彼得堡近卫团任中尉,担负皇后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的保卫工作。在军中,曼纳海姆以才能出众,热衷运动闻名,1893年至1903年,曼纳海姆被调到“王室马底管理所"工作。他对训马很有一套,还担负了为骑兵部队选购种马和特种马的任务。在此期间他曾负责训练骑兵仪仗队,并参加了1895年6月24日沙皇尼古拉二世及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的加赛典礼中的仪仗队伍,1904年,曼纳海姆被派往驻中国满洲里的第52龙骑兵团任中校。此后他又参加了日俄战争,并因为在1905年的奉天战役中表现勇敢而提前晋升为上校。
1906年3月,根据沙俄总参谋部的指示,曼纳海姆混进法国汉学家、探险家伯希和(PaulPelliot)率领的考察队,进入中国新疆进行间谍活动。在为期两年的考察活动中,曼纳海姆横跨了中国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河北等八个省份,行程1.4万公里,收集了大量重要情报。按俄军总参谋部的旨意做全面的军事和社会考察,他要探明从喀什(今中国新疆喀什)经过兰州直达北京的最佳军事路线。弄清中国的军事实力,以及政治状态,清政府的新政策受日本影响的程度等等。实际上是在为俄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做准备,
曼纳海姆在新疆受到各地官员热情款待,抵达喀什噶尔时,道台袁鸿佑为他签发通行护照,根据曼纳海姆姓氏第一个音节,取了个中国名字“马达汉”,意为“天马行空、直达霄汉”
曼纳海姆的西域日记、报告和照片,为后世研究清末新疆政经和风土留下珍贵史料(《马达汉西域考察图片集》《马达汉西域考察日记》干2000年初发行中文版)。
此后曼纳海姆的仕途一帆风顺。回国后调华沙任骑兵团团长,此后军械得到迅速提升。1910年,他被升为少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德军激战在波兰战场上,历任骑兵师长,军长等职。1917年7月,曼纳海姆被擢升为中将。同年,由于俄国革命发生,遂辞去俄军一切职务回到芬兰
1918年1月,刚刚独立的芬兰议会任命曼纳海姆为芬兰军事委员会主席及自卫军总司令,并书面承诺,如果战争爆发,曼纳海姆将会成为芬兰军队最高统帅,负责镇压工人阶级发动的武装起义。曼纳海姆因为反对一战中芬兰高层亲德的举动,又在内战中反对白卫军大规模关押赤卫队,便辞去了总司令之职。
随着1918年底德国的战败,亲德的斯文胡伍德辞去了摄政官的职务,芬兰政府于12月选用曼纳海姆任摄政长官。曼纳海姆上台后清除了德国在芬兰军队中的影响,并恢复了芬兰与协约国之。间的关系,还让芬兰的独立得到了法国的承认,1919年5月,英国、美国和日本先后承认了芬兰的独立,但在1919年7月的芬兰首次总统选举中,曼纳海姆以微弱劣势落败,退出了政治舞台。
芬兰独立后,国内兴起了一股以反共产主义为主要诉求的拉普阿运动。拉普阿运动者还笼络了芬兰各界上层人物,试图发动政变,作为芬兰军界重要人物的曼纳海姆也是他们笼络的对象。他们企圈拥戴曼纳海姆为军事独裁者。曼纳海姆虽对共产主义持有偏见且同情拉普阿运动,但仍拒绝了这个交易。不管他的举动是出自于对独裁的痛恨,对民主的信念,还是出于现实的政治算计。在关键时刻,曼纳海姆克制住了自己的权力欲,避免芬兰民主过程的倒退
20世纪20年代,曼纳海姆主张支持N.N.尤登尼奇的白卫军,对苏维埃俄国进行武装干预。
1921年起,曼纳海姆任芬兰红十字会主席并筹建曼纳海姆儿童保护协会,即曼纳海姆联盟。
1931年,曼纳海姆重新出山,担任芬兰防务委员会主席,掌握了军队指挥权。他在任内改组了军队,加强防务,并在芬苏边境的卡累利阿修建了一条长达105千米的防御工事。后人称之为“曼纳海姆防线”
1933年,曼纳海姆获陆军元帅称号,并成为芬兰国防军总司令。
暴纳海姆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与政治战略眼光。在1939年苏联提出要以摩尔曼斯克与芬兰交换维爆(芬兰第二大城市)时,曼纳海姆建议政府接受苏联的提议,他认为这比波罗的海三国收到的提议要温和得多,是避免与苏联交恶的绝好机会,但芬兰议会没有同意他的建议,
1939年11月,苏联撕毁了先前的"草洛托夫协定”,开始轰炸芬兰全境并大规模入侵芬兰,苏芬战争爆发。72岁的曼纳海姆多次亲临前线指挥作战,当时芬兰军队不到20万,装备较差,没有坦克,仅有飞机100架,而入侵的苏联红军有50万,坦克1500辆,飞机1500架。但曼纳海姆充分利用芬兰的气候与多湖沼和森林的地形对抗苏军。苏军被“曼纳海姆防线”阻挡,芬兰军则身着与雪景相似的白色衣装,带着雪橇,狙击枪和燃烧弹,与苏军展开游击战。在12月份的防御战中,曼纳海姆领导下的芬军取得的辉煌的胜利一举歼灭苏第9集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部两个整编师,苏军战死27500人,1300被俘:芬军只损失了900人,1700人受伤。芬军取得了上名由L小小科空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范例。
然而芬兰毕竟是个小国,无法与苏联相抗横,1940年2月初,苏军在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指挥下,集中百万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发动了精心准备的总攻,突破了芬军的防线。芬军几近瓦解,已无法继续抵抗。3月8日,芬兰代表团在莫斯科与苏联签定了不平等条约,被迫出让10%的领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事后,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阴止入得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但这场战争也让苏军也付出了道义和实力上的惨重的代价,战争结束后,苏联国防部长伏罗希洛夫被免职。苏联被开除出国联。1940年12月底,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勤决心进攻苏联。德国想把芬兰拉入轴心国。6月3日,德国代表团找到曼纳海姆,直截了当提出芬兰是否愿意参加对苏战争,如果愿意参加,芬兰想得到什么。曼纳海姆表示,将保卫自己,如果这样做将被卷入一场苏德战争,那么芬兰将不要求什么,但若得到援助,能收复被强占的国土,芬兰将会表示感激,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大规模的进攻。希特勒在电台讲话中宣称德国军人"与芬兰同志结盟”,"共同战斗在北冰洋沿岸”但实际上此时芬兰尚未与德国结盟。虽然芬兰政府在当天上午发表声明,否认了希特勒的说法,并宣布了中立,但斯大林已经当成既成事实来看待了。6月25日,苏联空军轰炸芬兰的军事基地后,芬兰才向苏联宣战。芬兰军队在夺回卡累利阿地峡的国土后,即不再进行积极的军事行动。
必须反复的指出,芬兰在1939年是恪守中立的。芬兰保持中立的决心,丝毫不亚于瑞典。正是苏联的侵略,才把芬兰从中立的停泊之处冲走。
在希特勒对苏联进攻的这些特定条件下,很难设想芬兰能够不卷入1941年至1944年的大战。在这样的局势下,芬兰是为了收复失地而战的,其正义性是无可指责的,只是时机不巧,与希特勒入侵苏联之战碰在了一起,但卷入这场战争并不出于芬兰自己的选择,也不是事先与德国密谋的。对于这些形势,苏联必须负主要的责任。1941年底,希特勤还提出让他来指挥芬兰境内的全部德军,但曼纳海姆知道如果接受了这个建议,日后肯定得对希特勒俯首帖耳,于是再次拒绝。二战中,曼纳海姆还多次拒绝协助德国攻打苏联本土,并将战争仅仅局限在保卫主权独立、收复被苏占领土地上,此举既不导致苏联的深仇大恨,又避免了与德国直接冲突。这一政策,为1944年开始的苏芬和平谈判,留下了回旋余地。
1942年6月4日,曼纳海姆迎来了75岁生日,
同日,芬兰政府授予他“芬兰元师”的军街,这在芬兰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同时,希特勒本人决定亲自来给他拜寿。希特勒的突然造访让曼纳海姆十分反感,于是他故意选在一条偏僻的铁路线上与希特勒会面。当希特勒看到曼纳海姆后,激动地向他跑了过来。曼纳海姆却对希特勒身边的军官说:"军官不应跑步,这有失身份,只有士兵才这样做!"在希特勒发表了热情洋溢的祝寿演说后,曼纳海姆请他吃了顿饭,不知是否是特意安排,这顿饭菜的质量相当糟糕。饭后,曼纳海姆又点燃一根奇大的雪茄,谁都知道希特勒最受不了香烟的味道。结果希特勒在芬兰只逗留了5个小时就匆匆回国了。他本打算要求芬兰加紧对苏联的军事行动,但这场不愉快的见面显然使他心灰意冷,什么要求也没提就悻悻地打道回府了。
斯大林格勒战役以后, 曼纳海姆就私下断言德国必败。尽管他仇视共产主义,外交上一贯亲近德国,但芬兰的利益对他来讲是至高无上的,干是他开始试探与苏联修好,同时他也知道单种与苏联嫌和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因为芬兰北部还驻扎着大量德军,但他明白芬兰不能再继续与轴心国为伍。
据说希特勒所信任和尊敬的外国首脑只有3个,曼纳海姆是其中之一,这是否属实无法考证,但从希特勒1942年7月亲自赴芬兰参加曼纳海姆75岁生日宴会,可以看出以上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当1944年希特勒洞察到芬兰开始动摇时,他将银橡叶骑士铁十字勋章授予曼纳海姆,授予了曼纳海姆的爱将海因利西斯骑士十字勋章,希望其坚定地促使芬兰站在自己一边,但作为爱国者的曼纳海姆,更为关心的是芬兰的命运,而不是维持与希特勒的友谊。
1944年,芬兰总统里斯托·吕蒂在苏联发动夏季攻势后辞职。8月4日,曼纳海姆当选为总统,在芬兰驻瑞典大使G,A.Gripenberg的支持下,也是家示上的总理和外交大平。1129月19日,他与斯大林达成停战协议,以割让领土,支付战争赔款,削减国防军数量的代价结束战争。据说斯大林同意以如此"温和”的方式处理芬兰,也跟他散佩曼纳海姆有关,他曾说过:"你们芬兰人亏欠你们元帅的太多了!
9月至12月,曼纳海姆开始履行和约。命亚尔马·西拉斯沃率领芬军将盘踞在芬兰北部的德军驱逐(参见拉普兰战役)。
1944年11月,芬兰驻苏联公使尤霍·库斯蒂巴锡基维当选芬兰总理,曼纳海姆结束了在战争。时期被赋予高度集中的权力的使命。之后,曼纳海姆的健康状况开始恶化。他去了斯德哥尔摩进行手术,后来去了葡萄牙度假,这削弱了他在国家领导中的作用。
1946年3月,迫于苏联的压力,曼纳海姆离开芬兰,流亡瑞士联邦,由巴锡基维继任总统。当时他的声望达到顶点,即便过去对他有偏见的左派政党此时也充满了敬意,承认了他在结束战争。
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曼纳海姆于病痛中渡过了最后时光,在身边军官们的帮助下撰下回忆录。
1951年1月27日(芬兰时间28日),在回忆录即将完成之际,曼纳海姆即病逝于瑞士洛桑的州立医院,终年83岁
2月4日,芬兰政府为他在赫尔辛基参议院广场举办了国葬。当他的灵柩返回芬兰时,悲痛万分的芬兰人民自发拥上街头,以最降重的礼节,迎接芬兰民族的保卫者,祖国最忠诚的儿子。随后,曼纳海姆被葬于赫尔辛基的希埃塔尼埃米烈士公墓。
銮披汶 颂堪
銮披汶颂堪,泰国将领,属于世界征服者3中不推荐将领。 祖先是华人,祖籍广东潮州,父亲姓“吴”。銮披汶·颂堪在泰国政坛上的巨大影响力,被人们尊称为永年宰相。銮披汶·颂堪是泰国历史上最具有争议的国家领袖,尤其是二战期间的亲日政策和权力垄断、战后的虚弱,后世更是对他的功过各执一词。不过,作为民族主义者和宪政主义者,披汶维持了宪法、三权分立的存在,在泰国民族国家建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有力地给泰国注入了鲜活的动力。[ 披汶其从政生涯横跨专制时代末期、第一波民主回流、大萧条、立宪革命、训政、太平洋战争、自由泰时期、东西冷战初期、万隆会议以及民主试验时期,在泰国现代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马赫迪
穆罕默德
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是礼萨·汗国王的长子。1925年底被立为王储,礼萨·汗对其十分宠爱,先后把他送往英、美等国接受西方教育。1941年登基为王。同年英苏军队进驻伊朗。次年美军进驻伊朗。二战后他在联合国的支持下将苏联军队赶出国界。并于1946年12月攻占了由苏联控制的阿塞拜疆省。并且以美国为靠山,成为美国的附庸。1951年摩萨台出任首相后,他被软禁在王宫。到1953年8月在美国的支持下夺回权力。1965年后进行了白色革命。1976年开展开明运动,假意民主改革。却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爆发了民主运动。他在美国的支持下大肆镇压。到1979年1月被伊斯兰革命推翻,逃往埃及,1980年7月27日病逝开罗。
涅诺宁
涅诺宁,芬兰将领,是世界征服者3中氪金将领。
历史中的涅诺宁为维尔霍·彼得·涅诺宁。
维尔霍·彼得·涅诺宁
生卒:1883年3月6日–1960年2月17日
生平:涅诺宁于1896年13岁时进入哈米纳(Hamina)士官军校就读,于1901年毕业。同年,进入米海洛夫(Mihailov)炮兵学校就读两年,毕业后前往圣彼得堡炮兵学院就读3年,于1909年毕业。 涅诺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入俄国陆军,在芬兰内战爆发后,涅诺宁转战芬兰,加入卡尔·古斯塔夫·埃米尔·曼纳海姆率领的白军,担任炮兵的职务。战后,涅诺宁成为芬兰正规军成员,于1918年至1919年担任武器部长,负责监管火炮武器,使其维持战争保有足够的供应量。 1920年至1937年担任炮兵总监。1923至1924年担任芬兰国防部长。1937年至1940在担任国防部武器会议议长。
1940年,涅诺宁担任赴往美国的军事代表团团长。1940年至1947年,涅诺宁再度出任炮兵总监。1941年,涅诺宁晋升为炮兵上将。继续战争期间,涅诺宁为曼纳海姆领导集团的核心人物之一。
涅诺宁对芬兰陆军的炮兵与其战术发展有相当的影响性,也因此使芬军得以在塔利-伊汉塔拉战役中取得对苏联军的决定性胜利。由涅诺宁所发明的炮兵战术至今仍为世界各国所使用。
涅诺宁于1945年被授予曼纳海姆十字勋章,其勋章与个人历史生涯也被纪录于芬兰炮兵博物馆。1950年,涅诺宁成为赫尔辛基大学的荣誉博士。
1960年,涅诺宁去世。
尤利乌什
尤里乌什·萨姆索诺维奇·西布涅尔(Юлиуш Самсонович Хибнер,或称吉布涅尔和久布涅尔,父姓希莫诺维奇;现今称达维德·希姆绍诺维奇·施瓦尔茨,1913年至2002年),波兰军事家和物理—核物理学家,少将,曾参加过卫国战争,时任科斯秋什科波兰师(隶属于西方面军第33集团军)第1步兵团主管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大尉副团长,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
尤利乌什·西布涅尔出生在奥匈帝国加利西亚和洛多梅里亚王国的格日马洛夫捷尔诺波尔,现今属乌克兰捷尔诺波尔州古西亚京地区管辖,出生时叫达维德·施瓦尔茨。他所接受的是传统犹太宗教教育。毕业于伦贝格理工学院数学系。1937年至1939年,参加了西班牙内战(化名为著名的尤勒克·许布纳)。1939年,被关押在法国拘留营。1940年加入苏联。
1943年10月12日,波兰师在列尼诺村地区(现今属白俄罗斯莫吉廖夫州高尔基地区管辖)首战告捷。在战斗的关键时刻,他火线接替了阵亡营长的职务,尽管曾两次受重伤,但仍坚持指挥该营的行动。上级以为他牺牲了,为此追授他苏联英雄称号。1943年11月,他伤愈回到了该师,并继续奋战直至战争结束。
二次大战结束后,他继续留在波军和安全部门里服役。1948年至1953年,指挥波兰内卫军。1958年晋升少将。
1966年退役。他通过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在罗兹市的波兰大学里教授物理学课程。他曾著有多篇科学类论文和专著。1971年迁居美国,2002年过世。死后安葬在华沙的波翁兹基军人公墓中。
所获荣誉鉴于他在打击纳粹侵略者的战斗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英雄主义精神,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于1943年11月11日下令授予西莫诺维奇·久布涅尔苏联英雄称号,并同时授予他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奖章编号2232)。
荣获波兰颁发的军人英勇金质十字勋章(4级)、军人英勇银质十字勋章(5级)、格伦沃尔德十字勋章、战场老兵荣誉奖章、祖国服役奖章、游击队十字、“1939—1945年为了华沙”奖章、“为了奥德河、尼萨河和波罗的海”奖章以及苏联获颁的列宁勋章和一些奖章。
西科尔斯基
西科尔斯基,波兰将领。西科尔斯基他出生于图舒夫-纳罗多维村,现属波兰东南部喀尔巴阡山省,但在当时处在奥匈帝国的统治之下,而奥匈帝国正是18世纪瓜分波兰的三个国家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建立并参与了几个意图让波兰重新独立的地下组织。他在一战时作为波兰军团的士兵,后来在波苏战争(1919年-1921年)中为波兰军队服役,屡建战功。西科尔斯基在波苏战争的华沙战役中发挥重要作用,那时苏军认为可以轻易获胜,但在这场战役中惊异于波兰的反击,并被这次反击牵制。
在波兰第二共和国的最初几年,西科尔斯基担任总理(1922年-1923年)和外交部长(1923年-1924年)等职。在约瑟夫·毕苏斯基发动五月政变(1926年),建立“萨纳齐亚”政府后,被新政权打入冷宫。直到1939年为止(包括1939年),他一直是反对派,并写了几部关于兵法和波兰外交关系的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科尔斯基成为波兰流亡政府总理,波兰军队总司令,是波兰外交事业上的有力拥护者。他支持重新建立波兰和苏联之间的外交关系,波苏关系曾在莫洛托夫和里宾特洛甫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国发动波兰战役时遭到严重破坏。但是,因为西科尔斯基坚持要求国际红十字会调查卡廷大屠杀,苏联领导人约瑟夫·斯大林在1943年4月宣布断绝波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