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登录看百科更方便!
Wiki综合症
阅读
2025-05-30更新
最新编辑:啃泥丝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5-30
最新编辑:啃泥丝
WR百科 > 百科文库 > Wiki综合症
- 别名:BWIKI成瘾症、条目强迫症、修订复发性障碍、百科瘾
- ICD分类号:[2023]1840-026 | B2-20180007-2 | B2-20180007
- 首发人群:游戏玩家、本科生、IT打工人、深夜精神亢奋患者、看不得页面有红链者
一、症状表现
Wiki综合症是一种慢性渐进性精神依赖性疾病,常见症状如下:
- 一天不写 Wiki,浑身痒痒的,好像蚂蚁在身上爬。
- 看到页面里“此条目尚未被创建”会原地心梗。
- 脑中自动生成“参考资料需补充”的红字提示,梦里都在补注脚。
- 每天晚上 23:59 打开“BWIKI”,一不小心肝到凌晨四点,眼中布满血丝却含着笑。
- 修订记录是你最亲密的社交网络,看到“已回退 vandalism”会不自觉点个赞。
- 出门看到公交广告,第一反应是:这张图可以放在条目里当 Infobox 吧?
二、成瘾病因分类
Wiki综合症虽无实质药物摄入,但具有高度精神依赖性,常根据“毒性来源”分类如下:
JS类(JavaScript注入型)
属兴奋剂型,行为类似摄入安非他命。
患者沉迷于用 JS 实现按钮、折叠框、弹窗甚至自动统计脚本,哪怕只为让页面“多出一个动效”,也要引入全站模块。严重者会绕过 Wiki 限制,用mw.loader.load偷偷挂自己写的 js 文件,导致页面闪闪发光,访问如进赌场。
CSS类(界面美化型)
属表面依赖型,类似 K粉。
患者重度依赖界面美学,执着于像素对齐、字体一致、边框阴影,哪怕条目内容一字未动,也要花两小时搞出一个“圆角 + 渐变 + hover特效”。常见症状包括:对默认皮肤深恶痛绝、对“class命名不规范”反复拉锯、滥用!important。
模块类(Lua模块中毒型)
属合成毒型,后劲极大。
一旦染上模块瘾,患者会把所有功能都写成Module:Sandbox/某某/test2,哪怕原本三行 Wikitext 就能搞定。常伴随“模块地狱综合征”:文件越写越多、依赖越来越深、重构永无尽头。最常见的复发诱因是“模块调用失败:attempt to index a nil value”。
表单类(Form编辑控)
属强迫型依赖,常见于高度自律患者。
他们深陷表单系统构建无法自拔,喜欢统一页面结构,用PageForms或Cargo生成多级下拉、自动提示、日期选择器等,哪怕用户页都要用表单填。最典型表现是:无法接受自由编辑,坚信“所有数据都该通过表单灌入数据库”。
分类控(Category Junkie)
属致幻型,是 Wiki界的 LSD。
患者认为世界的秩序建立于完美的分类树之上,页面一旦没有挂上十几种子分类就感到恐慌。典型行为包括手动建“2020年代剧集中的左撇子反派列表”,并反复拉票将其设为“隐藏分类 + 自动分类 + 内容分类”三合一。
三、诊断与判定标准
临床上,一旦符合下列任意三项,即可判断为 Wiki成瘾:
- 每周活跃编辑数大于20次,且内容涵盖“图片替换+注脚补全+格式统一”三连combo;
- 通宵编辑后仍能参与白天会议且状态亢奋,反复提及“有一版我昨晚回退掉了”;
- 常年担任“条目守望者”,热衷参与删除讨论并留下“建议移至子页面”的评语;
- 对任何非Wiki信息来源保持天然敌意,反复强调“未提供可靠来源”;
- 症状最严重者会在自己的人生经历页面建立“用户页”,每月更新一次爱好与状态。
四、治疗方案(暂未确立)
目前尚无有效根治方法,仅可采取以下缓解措施:
- 安排每周至少两天不登陆 Wiki,强制脱瘾(高复发率)。
- 禁止参加“当月主题条目征集”与“特色候选”讨论会(但患者多半抗拒)。
- 转移注意力至线下活动,例如线下编辑者聚会(常演变为现场编辑马拉松,失败)。
- 安装拦截器插件,将“编辑”按钮屏蔽(患者会手动绕过)。
- 最终方案:接受成瘾,建立健康更新节律,转为“功能性百科成瘾者”。
五、患者自述(典型案例)
“那天服务器维护不能编辑,我浑身不对劲,好像心脏里少了一段引文。我打开本地备份,改了三小时条目格式,才稍微平静下来……” ——来自一位匿名维基管理员(已连续编辑2300天)
温馨提示:
Wiki成瘾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知道自己已经上瘾。
请珍惜生活,适量维基,拒绝条目滥修,从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