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曲解研究所参与建设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编辑帮助:目录 • BWIKI反馈留言板
【来古考据】良渚文化玉琮王
阅读
2021-09-23更新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1-09-23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来古考据】良渚文化玉琮王
本期考据的这位器者,是被称作玉琮之王的怪奇少年,有着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标签。
人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五千年前的文明证据正是来自玉琮王曾经生活过的良渚王国:它与古埃及同期,依山形造水势,聚拢盛民,祈愿天人合一。
/ 远古的水乡都市
如果不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掘揭露,其实真的很难想象出,这座神秘的史前王国曾经是怎样的繁荣壮阔。
良渚,真•什么都有。
她有规模庞大且布局科学的良渚古城。
以莫角山为“宫城”中心,三重结构,打造300万平方米的超豪华顶级规模。
(摘自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石为基,土筑城)
“真的不敢相信它竟是那么的庞大,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于良渚文化的认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遗址考古领队 刘斌)
曾经古城东城墙的考古发掘现场VS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世界上最早且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
这可是一套“具有拦蓄水功能,山间的天然隘口具有溢洪道作用,各坝组合形成了具有上下游两级水库的较完整的水利系统。”
(高坝、低坝形成的库区推测)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稻作+家猪养殖+渔捞的船新恰饭模式。
史前先民们捡野果打野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成为过去式。
猪猪这么可爱,当然要养来吃咯!在良渚目前发现的动物骨骼中,猪骨占总体64%,良渚古城范围的猪骨甚至达到了90%+。
“饭稻羹鱼,大口吃肉,野味少少,科学健康”是良渚的美食之道。
(茅山遗址良渚晚期稻田示意图)
(莫角山遗址稻谷遗存堆积地点的分布&出土的炭化米及植物遗存)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藏礼于玉、自成一派的器物宇宙。
玉,对良渚人来说充满神性,是权力也是信仰。
/ 古国玉魂
第一!它们真的很好看。
玉色墨绿,表面沁出白色筋纹。制作规整,抛光精细。
(平湖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镯)
冠状玉梳背已沁为鸡骨白色,为良渚文化神徽羽冠形态,镶嵌于象牙梳上。象牙梳为倒梯形,上端两面刻席纹,下分六齿。
(海盐县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背象牙梳)
玉坠黄白色,局部红褐色,器形小巧别致。
玉玦为淡青灰色叶腊石,扁平圆环形,一端开缺口方便佩戴。
(桐乡市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坠、玉玦)
此处插播一组由来古出品,玉琮王特别出演的时尚大片———
《良渚X玉玦联名•古代耳饰style》
把耳垂夹在玦的缺口里是最流行的一种戴法。
也可以利用玦口把玦穿入耳洞后,让玦穿挂在耳垂上。
还有一种用绳将玦系挂在耳朵上的“务必小心翼翼”戴法。
第二!它们有的也憨憨的挺可爱。
下面请欣赏,由良渚博物院选送的团体作品———
《神奇动物在这里》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1:30)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长管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2:7)
(良渚文化玉鸟 1986年反山遗址出土M14:259)
(良渚文化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7:55
(良渚文化玉龟 1986年反山遗址出土:M17:39)
(良渚文化玉鱼 反山遗址出土)
第三!恢弘而庞大的玉器系统贯穿着良渚存续千年的始终。
此处!强推!绝不能错过的大佬系列!
方向明老师!
《良渚玉器线绘》!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图为方老师所绘~
反山12号墓墓主人随葬玉器超值超豪华“全家桶”套餐~ ↓
图源:中国考古网)
仅反山12号墓这一个墓葬,便出土了玉器单件共647件!其中还并未包含玉器中散落的玉粒和玉片!如此规模,实在震撼。
(浙江省博物馆 反山12号墓模拟展陈)
而这些“玉器背后的主宰正是‘神人兽面像’”。
在几乎所有的良渚玉器上,都能够看到这个图案,或简单或繁复。这是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是他们的“神徽”和精神归宿。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冠状器 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M2:1)
(良渚文化简化神人纹玉琮式管 1987年良渚镇安溪瑶山采集)
而最最显赫完整的“神徽”载体,要数出土于反山12号墓,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玉琮王”和“玉钺王”了。
(右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下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无论是用料体量还是制作工艺,这一件都是当之无愧的琮王之王
/ 不是所有玉琮,都是“玉琮王”
(右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王之所以为王,首先就是有够重的!
重达13斤!堪称琮中橘猫~
其次便是它拥有最多!最完整复杂!的神人兽面纹。
足足8个!
(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并且这8个“最高级”神徽全都精致到丝丝入扣 ———
每个神徽都只有火柴盒一般的大小。
最最细的地方,一毫米里甚至刻了五根线!!!∑(゚Д゚ノ)ノ
(这可是“火柴盒”的一个小小小局部哦~)
让我们来非常稍稍地还原一下玉琮王的制作流程。
首先,你需要一块不错的玉石原料 ↓
(良渚文化带片切割痕玉料 1973年余杭区良渚镇安溪瑶山石矿采集)
然后切割成你想要的形制~ ↓
(良渚文化素面玉琮 1978年余杭区瓶窑镇吴家埠采集)
再刻画亿点点细节~ ↓
(摘自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再多亿点点细节~ ↓
(摘自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就完美完成了呢~
五千年前的良渚匠人,便正是仅仅凭借着手中的燧石,在一块块玉石之上,游走出文明的线条。
大概真是要借鬼神的斧,巧夺上天的功力才能够做到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来古如故,请多关照。
1个彩蛋。
关于battle“琮王”称号这件小事……大英博物馆藏的良渚玉琮或许可以一战。不过两位本是同根生,咱们就点到为止。
大英博物馆的这件玉琮,呈深绿色,横向分割为19节,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为49.5厘米。
(大英博物馆1937年入藏 良渚文化玉琮)
参考资料:
[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2]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
[3] 刘斌等:《良渚:神王之国》,《中国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4] 袁靖等:《良渚文化的生业经济与社会兴衰》,《考古》 2020年第2期。
[5] 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8),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6] 赵志军:《中国农业起源概述》,《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1期
[7]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8] 赵晔:《良渚:中国早期文明的典范》,《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其他资料来自良渚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官博、官网及中国考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