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曲解研究所参与建设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编辑帮助:目录BWIKI反馈留言板

全站通知:

【来古考据】良渚文化玉琮王

阅读

    

2021-09-23更新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1-09-23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来自来古弥新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杀死悲伤的人
曲解研究所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良渚文化玉琮王01.jpg


【来古考据】良渚文化玉琮王

本期考据的这位器者,是被称作玉琮之王的怪奇少年,有着许多令人琢磨不透的神秘标签。


良渚文化玉琮王02.jpg


人们常说中华上下五千年,而五千年前的文明证据正是来自玉琮王曾经生活过的良渚王国:它与古埃及同期,依山形造水势,聚拢盛民,祈愿天人合一。


/ 远古的水乡都市

如果不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发掘揭露,其实真的很难想象出,这座神秘的史前王国曾经是怎样的繁荣壮阔。


良渚,真•什么都有。


她有规模庞大且布局科学的良渚古城

以莫角山为“宫城”中心,三重结构,打造300万平方米的超豪华顶级规模


良渚文化玉琮王03.png
(摘自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良渚文化玉琮王04.jpg
(石为基,土筑城)


“真的不敢相信它竟是那么的庞大,远远超出了我们以往对于良渚文化的认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遗址考古领队 刘斌)


曾经古城东城墙的考古发掘现场VS如今的良渚古城遗址公园


良渚文化玉琮王05.png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世界上最早且功能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

这可是一套“具有拦蓄水功能,山间的天然隘口具有溢洪道作用,各坝组合形成了具有上下游两级水库的较完整的水利系统。”


良渚文化玉琮王06.jpg
(高坝、低坝形成的库区推测)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稻作+家猪养殖+渔捞的船新恰饭模式。

史前先民们捡野果打野味,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生活成为过去式。

猪猪这么可爱,当然要养来吃咯!在良渚目前发现的动物骨骼中,猪骨占总体64%,良渚古城范围的猪骨甚至达到了90%+。


“饭稻羹鱼,大口吃肉,野味少少,科学健康”是良渚的美食之道。


良渚文化玉琮王07.jpg
(茅山遗址良渚晚期稻田示意图)


良渚文化玉琮王08.png
(莫角山遗址稻谷遗存堆积地点的分布&出土的炭化米及植物遗存)


良渚,什么都有。


她有藏礼于玉、自成一派的器物宇宙。

玉,对良渚人来说充满神性,是权力也是信仰


/ 古国玉魂

第一!它们真的很好看。


玉色墨绿,表面沁出白色筋纹。制作规整,抛光精细。


良渚文化玉琮王09.jpg
(平湖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镯)


冠状玉梳背已沁为鸡骨白色,为良渚文化神徽羽冠形态,镶嵌于象牙梳上。象牙梳为倒梯形,上端两面刻席纹,下分六齿。


良渚文化玉琮王10.jpg
(海盐县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背象牙梳)


玉坠黄白色,局部红褐色,器形小巧别致。

玉玦为淡青灰色叶腊石,扁平圆环形,一端开缺口方便佩戴。


良渚文化玉琮王11.jpg
(桐乡市博物馆藏 良渚文化玉坠、玉玦)


此处插播一组由来古出品,玉琮王特别出演的时尚大片———


《良渚X玉玦联名•古代耳饰style》


良渚文化玉琮王12.png
把耳垂夹在玦的缺口里是最流行的一种戴法。


良渚文化玉琮王13.png
也可以利用玦口把玦穿入耳洞后,让玦穿挂在耳垂上。


良渚文化玉琮王14.png
还有一种用绳将玦系挂在耳朵上的“务必小心翼翼”戴法。


第二!它们有的也憨憨的挺可爱




下面请欣赏,由良渚博物院选送的团体作品———

《神奇动物在这里》


良渚文化玉琮王15.jpg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镯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1:30)


良渚文化玉琮王16.jpg
(良渚文化龙首纹玉长管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2:7)


良渚文化玉琮王17.jpg
(良渚文化玉鸟 1986年反山遗址出土M14:259)


良渚文化玉琮王18.jpg
(良渚文化镂空兽面纹玉牌饰 1987年瑶山遗址出土:M7:55


良渚文化玉琮王19.jpg
(良渚文化玉龟 1986年反山遗址出土:M17:39)


良渚文化玉琮王20.png
(良渚文化玉鱼 反山遗址出土)


第三!恢弘而庞大的玉器系统贯穿着良渚存续千年的始终。


此处!强推!绝不能错过的大佬系列!

方向明老师!

《良渚玉器线绘》!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下图为方老师所绘~

反山12号墓墓主人随葬玉器超值超豪华“全家桶”套餐~


良渚文化玉琮王21.jpg
图源:中国考古网)


仅反山12号墓这一个墓葬,便出土了玉器单件共647件!其中还并未包含玉器中散落的玉粒和玉片!如此规模,实在震撼。


良渚文化玉琮王22.png
(浙江省博物馆 反山12号墓模拟展陈)


而这些“玉器背后的主宰正是‘神人兽面像’”。


良渚文化玉琮王23.jpg


在几乎所有的良渚玉器上,都能够看到这个图案,或简单或繁复。这是良渚人的统一信仰,是他们的“神徽”和精神归宿。


良渚文化玉琮王24.jpg
(良渚文化神人兽面纹玉冠状器 1987年瑶山遗址发掘:M2:1)


良渚文化玉琮王25.jpg
(良渚文化简化神人纹玉琮式管 1987年良渚镇安溪瑶山采集)


而最最显赫完整的“神徽”载体,要数出土于反山12号墓,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的“玉琮王”“玉钺王”了。


良渚文化玉琮王26.png
(右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良渚文化玉琮王27.png
(下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无论是用料体量还是制作工艺,这一件都是当之无愧的琮王之王

良渚文化玉琮王28.png


/ 不是所有玉琮,都是“玉琮王”

良渚文化玉琮王29.png
(右图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王之所以为王,首先就是有够重的!

重达13斤!堪称琮中橘猫~


其次便是它拥有最多!最完整复杂!的神人兽面纹。

足足8个!


良渚文化玉琮王30.jpg
(摘自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


并且这8个“最高级”神徽全都精致到丝丝入扣 ———

每个神徽都只有火柴盒一般的大小。

最最细的地方,一毫米里甚至刻了五根线!!!∑(゚Д゚ノ)ノ


良渚文化玉琮王31.png
(这可是“火柴盒”的一个小小小局部哦~)


让我们来非常稍稍地还原一下玉琮王的制作流程。


首先,你需要一块不错的玉石原料 ↓

良渚文化玉琮王32.jpg
(良渚文化带片切割痕玉料 1973年余杭区良渚镇安溪瑶山石矿采集)


然后切割成你想要的形制~

良渚文化玉琮王33.jpg
(良渚文化素面玉琮 1978年余杭区瓶窑镇吴家埠采集)


再刻画亿点点细节~

良渚文化玉琮王34.png
(摘自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再多亿点点细节~

良渚文化玉琮王35.png
(摘自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就完美完成了呢~

良渚文化玉琮王36.png


五千年前的良渚匠人,便正是仅仅凭借着手中的燧石,在一块块玉石之上,游走出文明的线条。

大概真是要借鬼神的斧,巧夺上天的功力才能够做到吧。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王,来古如故,请多关照。


1个彩蛋。

关于battle“琮王”称号这件小事……大英博物馆藏的良渚玉琮或许可以一战。不过两位本是同根生,咱们就点到为止。


大英博物馆的这件玉琮,呈深绿色,横向分割为19节,是目前已知的最高的玉琮之一,为49.5厘米。


良渚文化玉琮王37.jpg
(大英博物馆1937年入藏 良渚文化玉琮)


参考资料:

[1]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反山》,文物出版社,2005年。

[2] 方向明:《良渚玉器线绘》,浙江古籍出版社,2017年。

[3] 刘斌等:《良渚:神王之国》,《中国文化遗产》,2017年第3期。

[4] 袁靖等:《良渚文化的生业经济与社会兴衰》,《考古》 2020年第2期。

[5] 古方:《中国出土玉器全集》(8),科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6] 赵志军:《中国农业起源概述》,《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1期

[7]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杭州市余杭区良渚古城遗址2006~2007的发掘》,《考古》2008年第7期

[8] 赵晔:《良渚:中国早期文明的典范》,《南方文物》2018年第1期

(其他资料来自良渚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馆官博、官网及中国考古网)


良渚文化玉琮王结尾.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