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Mini Metro WIKI!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目前本WIKI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完成,欢迎补充教程、原型介绍等拓展内容~

全站通知:

柏林原型介绍

阅读

    

2022-11-04更新

    

最新编辑:Tracktor

阅读:

  

更新日期:2022-11-04

  

最新编辑:Tracktor

来自Mini Metro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Tracktor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原型介绍

柏林地铁
Berliner U-Bahn
柏林地铁logo.png
概要
所在地区 德国,柏林
交通类型 地铁系统
轨距 1435 mm
线路 9
车站 175
里程 155.2 km
年客流量 5.531亿人次(2017)
开始运营 1902/2/15
运营单位 柏林运输公司

柏林地铁(德语:Berliner U-Bahn)于1902年开始运营,是国际地铁联盟(CoMET)的成员之一,与柏林快铁、有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同为柏林公共运输系统骨干,目前共有9条线路(U1、U2、U3、U4、U5、U6、U7、U8、U9),共计175个车站,以柏林市区为中心点向外放射,运营总里程达155.2公里(90%轨道位于地底)。使用750V直流电,第三轨供电。

历史

下文中( )内为该站目前所在线路,只在首次出现时标注,站名使用现在站名。

一战之前

19世纪末,柏林的城市规划者正在试图解决城市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实业家和发明家维尔纳·冯·西门子建议建造高架铁路,柏林城市管理人员担心地下隧道会损坏下水道,因此也倾向于沿着前城墙的路径修建高架铁路。经过讨论之后,在1896年9月10日,一条大部分高架的铁路开始施工。

1902年2月15日,柏林地铁第一条线路通车,并于同年延长,从施特拉劳尔门站 (已废站,近华沙大街站)至恩斯特·罗伊特广场站 (U2),即今日U1与U3共线路段与部分U2,并有一条支线通往波茨坦广场站 (U2),当时列车有三种运营方式,K1、K2与K3,即主线与波兹坦广场到两端点。 1906年,线路向西延伸至理察·瓦格纳广场站 (U7)。 1908年3月,线路向西延伸至特奥多尔·豪斯广场站 (U2),延伸段独立运营,主线为往理察·瓦格纳广场站的线路。同年10月又从波兹坦广场站延伸至斯比特尔市场站 (U2)。 1910年,舍讷贝格自行兴建的线路通车,即今日的U4线。 1913年,柏林地铁大幅扩张,线路向西延伸至奥林匹克体育场站 (U2);波兹坦广场支线延伸至美丽堡大街站 (U2),当时的名称是北环站;从维滕贝格广场站 (U1、U2、U3)分支至乌兰德大街站 (U1)与自由大学站(泰尔广场) (U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柏林地铁建设停止,一战之前的地铁兴建为柏林地铁第一阶段的建设,受限于技术,此时期地铁隧道挖掘断面较小,使用车辆宽度也较窄,仅2300mm,被称为“小断面车辆”。

战间期

一战结束之后,柏林地铁的建设激活。一战之前柏林地铁主要兴建东西向线路,连接柏林郊区的高级住宅区。一战后柏林开始兴建南北向地铁,满足工人住宅区的需求。同时透过调整行政区划,将周围市镇并入柏林,组成大柏林,使柏林地铁建设得以免去与周围行政区的谈判。此时期地铁隧道挖掘断面较大,使用车辆宽度也较宽,为2650mm,被称为“大断面车辆”。

1923年1月,南北铁路,即今日U6线通车,最初通车路段为哈雷门站 (U1、U3、U6)至自然历史博物馆站 (U6);3月向北延伸至海洋大街站 (U6)。 1924年,南北铁路向南延伸至赫尔曼广场站 (U7)。 1926年2月,南北铁路南段另开一支线,通往空运广场站 (U6)。4月,南北铁路主线段南延至卡尔·马克思大街站 (U7), 当时名称为“伯格大街”。10月,主线的选帝侯大街站 (U1、U3)开通。 1920年代,经营柏林地铁的高架铁路公司与柏林市政府,针对地铁运营发生争执,高架铁路公司希望增加地铁利润,柏林市政府希望以公共服务为主要目标。1926年7月柏林市政府收购大量高架铁路公司的股份,并于1928年成立柏林公共交通公司 (BVG),经营柏林的地铁、有轨电车与公交车。

  • 1927年7月,GN线(格孙特布伦嫩-新克尔恩线),即今日U8线通车,最初通车路段为舍恩来因大街站 (U8)至博丁大街站 (U8)。9月南北铁路支线段南延至巡游大街站 (U6), 当时名称为“机场站”,服务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为世界上第一条机场联络轨道系统。
  • 1928年2月,GN线北延至海恩里希·海涅大街站 (U8)。
  • 1929年8月,GN线南延至莱讷大街站 (U8);12月,南北铁路支线段南延至滕珀尔霍夫站;主线向西延伸,包括主要线路延伸至鲁勒本站 (U2),支线从自由大学站延伸至克鲁姆湖站 (U3)。
  • 1930年4月,GN线北延至柏林健康泉车站 (U8);6月,主线的波兹坦广场支线向北延伸至维内塔大街站 (U2),当时称为“潘科站”;12月南北铁路主线段南延至格伦扎里站 (U7);12月21日,法兰克福大街下的地铁线,即今日的U5线开通,最初通车路段为亚历山大广场站 (U2、U5、U8) 至腓特烈斯费尔德站 (U5)。

直到1920年代,柏林地铁并没有线路编号,线路仅以规划名称命名,造成识别问题,于是柏林地铁在1920年代末给予各线路拉丁字母编号与线路颜色,并以罗马数字标示支线,这些编号与线路颜色分别是:

  • A线 (红色),分为AI、AII、AIII。AI为主线,从潘科站到鲁勒本站,基本上与今日U2线相同;AII为克鲁姆湖站支线,即今日U3线独立路段;AIII为理察·瓦格纳广场站支线,今日为U7线一部分。
  • B线 (绿色),分为BI、BII。BI相当于今日U1线;BII相当于今日U4线。
  • C线 (紫色),分为CI、CII,原南北铁路。CI相当于今日U6线北段与U7线东段;CII相当于今日U6线南段。
  • D线 (蓝色),原GN线,相当于今日U8线。
  • E线 (棕色),法兰克福大街地铁线,相当于今日U5线。

二战之前、期间

1929年发生大萧条,**借此于1932年赢得大选,并于1933年掌权。此时期地铁建设停止,因为**政府将资金投入兴建柏林城市快铁南北铁路隧道,与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场馆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另外许多地铁站被换上具有**色彩的站名。

二战期间,随着德军失利,柏林从1940年开始受到盟军空袭,柏林地铁许多线路逐渐因受损无法运营。1945年4月25日,BVG在鲁勒本的最后一个发电站遭到炮击,柏林地铁因此全线瘫痪。5月2日柏林战役结束之前,党卫队破坏柏林地铁路线。5月7日德国投降。

冷战期间

盟军占领柏林后迅速开启重建柏林地铁的工程,并去除**化的站名。1947年6月B线的默肯桥站(U1、U3、U7) 恢复通车,宣告柏林地铁全线恢复运营。同时柏林也迎来第三波地铁建设。

  • 1956年,C线向北延伸至库尔特·舒马赫广场站 (U6),为战后柏林地铁首个延伸通车的路段。
  • 1958年,C线又向北延伸至旧泰格尔站 (U6),当时名称为“泰格尔站”。

1961年8月12日,东德政府建设柏林墙,柏林地铁也被分割,东柏林获得A线东段,与E线全线,其余线路交与西柏林,但其中C、D两线部分路段通过东柏林,这些路段中,除了柏林腓特烈大街站 (U6)作为关口之外,其余站点都被东德封闭成为幽灵车站,西柏林每年为使列车运营于两条南北线路支付东德2000万马克。为了绕过东柏林地区,新的南北向地铁线也于1950年代开始新建,并于1961年8月完工,编号为G线 (橙色),即今日U9线。

  • 1961年8月,G线开通,首通段为利奥波德广场站 (U6、U9)至斯皮舍朗大街站 (U3、U9),连接CI、AI、BI、AII线。
  • 1963年,CI线向南延伸至布里茨南站 (U7)。

1966年西柏林地铁改用数字做为线路编号,新的编号分别是:

  • 1号线 (草绿色),原AI线西段与BI线大部分,即今日U1与U3共线段与U2线西段。
  • 2号线 (红色),原AI线市区段与AII线,即今日U2线市区段与U3线独立段。
  • 3号线 (深绿色),原BI线最西端,即今日U1线独立段。
  • 4号线 (黄色),原BII线,即今日U4线。
  • 5号线 (棕色),原AIII线,今日为U7线一部分。
  • 6号线 (淡紫色),原C线北段与CII线,并向南延伸至旧马林多夫站 (U6),即今日U6线。
  • 7号线 (淡蓝色),原CI线,并向西延伸至默肯桥站,即今日U7线。
  • 8号线 (深蓝色),原D线,即今日U8线。
  • 9号线 (橙色),原G线,即今日U9线。

东柏林境内的A、E两线则维持拉丁字母编号。随后西柏林地铁继续延长其地铁网络,从本段开始新出现车站,所属线路如果至今没有更动,则不标注所属线路。

  • 1970年,7号线向东南延伸至茨维考路堤站。最短的5号线理察·瓦格纳广场站关闭,并预计由7号线延伸取代。5号线编号则预计编予东柏林的E线。
  • 1971年,7号线向西延伸至费尔贝林广场站 (U3、U7);9号线向南延伸至瓦尔特·施赖伯广场站。
  • 1972年,7号线向东南延伸至鲁铎站。
  • 1973年,东柏林的E线向东延伸至动物公园站 (U5)。
  • 1974年,9号线向南延伸至施泰格利茨市政厅站。
  • 1976年,9号线向北延伸至奥斯陆大街站 (U8、U9)。1977年,U8也向北延伸至该站。
  • 1978年,7号线向西延伸至理察·瓦格纳广场站,完成取代5号线的计划,并将站名改为今日名称。
  • 1980年,7号线向西延伸至罗尔路堤站。
  • 1984年,7号线向西延伸至斯潘道市政厅站。

1984年,由于西柏林人长期抵制西柏林城铁,BVG与东德的德意志国营铁路交涉签署合同,取得西柏林城铁(今城铁)经营权。为此BVG仿效当时西德其他城市的运输系统,将“S”、“U”分别作为城铁与地铁代号,各线再以数字编号。

  • 1987年,U8线向北延伸至帕拉塞尔苏斯澡堂站。
  • 1988年,柏林的E线向东延伸至埃尔斯特韦达广场站 (U5)。隔年延伸至赫诺站 (U5)。

两德统一后

1990年两德完成统一,东柏林将A线与E线转交BVG管理运营,A线改为U2线但当时尚未与U2线西段连接。E线则一如计划改为U5线,带有****色彩的东柏林地铁站名也被更改。

1993年,波茨坦广场站激活,U2线东西段贯通运营,宣告柏林地铁终于统一。同时柏林地铁调整线路:U1与U2西段互换,U1线开往克鲁姆湖站、U2线开往鲁勒本站;新增Berlin U12.svg线运营模式,等同原本U1的运营模式;U3线被U15线取代,高峰时段运营至U1线科特布斯门站,离峰时只在原U3线运营。另外BVG也于1994年将西柏林城铁的运营移交给新成立的德国铁路。

  • 1994年,U8线向北延伸至维特瑙车站站。
  • 1995年,华沙大街站重新开放,至此所有被东德关闭的车站恢复运营。
  • 1996年,U8线向南伸至赫尔曼大街站。
  • 2000年,U2线向北延伸至潘科站,原本的潘科站改名“维内塔大街站”。
  • 2003年,U12线停止运营。
  • 2004年,U15线停止运营。U1线维滕贝格广场站至克鲁姆湖站改编为U3线;原U15线路段改为U1线运营。

U5线西延伸段,从2001年开始动工,其中长1.8公里的柏林火车总站-勃兰登堡门站段,于2009年先行通车,并被暂时命名为Berlin U55.svg线并脱网运营。

2018年,U3线向东延伸,从维滕贝格广场站至华沙大街站与U1线共线,方便柏林自由大学的学生前往市区。

2020年,U5线西延伸段,勃兰登堡门站至亚历山大广场站的路段于12月4日通车,U55线解编,并入路网运行。另外U5线西延段还有一个车站毗邻博物馆岛,但由于站点横越施普雷河的河底,繁复的工序使得车站未能与线路同步竣工。列车曾经有半年的时间采取过站不停的方式通过博物馆岛站,直至2021年7月9日车站投入服务为止。

线路

线路 起点&终点 开通时间 长度/km 车站数
U1 乌兰德大街 ↔ 华沙大街 1902/2/18 8.814 13
U2 潘科 ↔ 乌勒本 1902/2/18 20.716 29
U3 克鲁姆湖 ↔ 华沙大街 1913 18.948 24
U4 诺伦多夫广场 ↔ 因斯布鲁克广场 1910 2.864 5
U5 柏林中央车站 ↔ 赫诺 1930/12/21 22.081 26
U6 旧泰格尔 ↔ 旧马林多夫 1923 19.888 29
U7 斯潘道市政厅 ↔ 鲁铎 1924 31.760 40
U8 维特瑙 ↔ 赫尔曼大街 1927 18.042 24
U9 施泰格利茨市政厅 ↔ 奥斯陆大街 1961 12.523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