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Mini Metro WIKI!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目前本WIKI的主要内容已基本完成,欢迎补充教程、原型介绍等拓展内容~

全站通知:

香港原型介绍

阅读

    

2022-11-04更新

    

最新编辑:Tracktor

阅读:

  

更新日期:2022-11-04

  

最新编辑:Tracktor

来自Mini Metro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Tracktor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原型介绍

港铁
Mass Transit Railway (MTR)
港铁logo.png
概要
所在地区 中国,香港
交通类型 地铁、轻轨系统
轨距 前九铁线路&轻铁: 1435 mm
前地铁线路: 1432 mm
线路 重铁: 10
轻铁: 12
车站 重铁: 99
轻铁: 68
里程 重铁: 204.4 km
轻铁: 36.2 km
年客流量 >20亿人次(2017)
开始运营 前九铁线路: 1910/10/1
前地铁线路: 1979/10/1
轻铁: 1988/9/18
运营单位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

港铁(英语:Mass Transit Railway,简称MTR)是香港的主要大众运输网络,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运营。港铁主要运营地铁线路,此外也运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轻铁、巴士、缆车等。港铁运营的地铁线路里程长达204.4km,日均客流量约700万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


港铁网络由香港地铁和九广铁路于2007年12月2日合并而成,九广铁路公司根据《两铁合并条例》将大众运输业务交予更名为香港铁路有限公司的原地铁有限公司,形成现今的港铁网络。此前,两铁分别为国际地铁联盟及轨道运输标竿联盟的创始会员,两铁合并后港铁亦继承香港地铁于国际地铁联盟(现国际地铁标竿联盟)的会员席位。

历史(两铁合并以后)

两铁合并

2006年4月11日,香港**和香港地铁有限公司达成有关地铁和九广铁路合并的共识,包括地铁租用九铁网络50年的服务经营权、购入九铁公司的物业资产发展权,并会对车务结构进行调整、提供更方便的转线安排等。两铁合并曾引起广泛争议,有人认为合并后产生的协同效应可节省成本及运营开支,并能取消换乘车费。反对者则认为会失去竞争造成垄断,并担心合并后会以上市公司名义远离监管。


2007年6月8日,《两铁合并条例草案》通过。10月9日,地铁公司股东在特别股东大会以八成支持率,投票通过两铁合并方案。2007年10月18日,**公布两铁合并日期为12月2日。


2007年12月2日,九广铁路系统正式结束其长达97年的服务,并与有28年历史的地铁系统合并成为“港铁”系统。原属九铁的东铁、西铁、马铁分别更名为东铁线、西铁线及马鞍山线,而东铁的旺角车站亦改名为旺角东站。由当日起整体票价获得调低,换乘车费亦同时取消,但由于票务系统整合需时,至2008年9月28日方统一单程车票的使用。合并后的港铁同时改善两铁原有换乘站的设施,并拆除九龙塘站、美孚站和南昌站原来的转线用闸机以方便乘客换乘。

将军澳线康城支线、九龙南线(西铁线南延)

随着位于将军澳南,邻近将军澳车辆段的全新大型物业发展区日出康城入伙,港铁于2009年7月26日正式开放康城站,而之前单纯用来让空车往返将军澳车辆段和将军澳站、长达3.5千米的路轨亦开始负责康城站至沿线各站的客运服务。


九龙南线是港铁西铁线的延伸线路,从南昌站开始,向南延伸,经过西九龙的柯士甸站,连接现有的东铁线尖东站,全长3.8千米,共3个车站,耗资83亿港元建造。九龙南线工程于2005年开始,于2009年8月16日通车,红磡站成为东铁线和西铁线的尽头站,尖东站由东铁线尽头站改为西铁线中途站。工程由当时的九广铁路公司规划、批出合同及出资,但因两铁合并关系,该线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前身为地铁有限公司)负责监督建造及运营。


2003年12月20日,九广西铁(今西铁线)正式通车,以深水埗区的南昌站作为尽头站 。虽然打着方便新界西北居民直达市区的旗号,但南昌站并非市区中心,以市区边缘作为尽头站的做法为人诟病,这被认为是西铁线通车后乘客量比预期中要低得多的主因。当时有人认为,九龙南线的兴建对西铁线的日后发展尤为重要。九龙南线接驳东铁线尖东站和西铁线南昌站,策略性地把东铁线、西铁线的南面两端连接起来,乘客可透过铁路由新界东直达新界西。**于2005年6月24日将已审批的九龙南线方案刊登,8月开始批出合同,而土木工程则于2006年开始。

港岛线西延、观塘线延线、南港岛线

港岛线西延是港铁港岛线第三期的发展项目,将原有港岛线向西伸延,共设3个车站:西营盘站、香港大学站及坚尼地城乐城站,为香港岛西区提供铁路服务,并且接驳香港岛其他地区。西港岛线于2009年8月10日动工,坚尼地城站及香港大学站于2014年12月28日启用,西营盘站则于2015年3月29日启用。


观塘线延线将原有观塘线向东南延伸,共设2个车站:何文田站及黄埔站。而何文田站会与屯马线交汇。项目于2011年7月25日动工,何文田站及黄埔站于2016年10月23日启用。其中黄埔站由于站台限制,部分观塘线列车以何文田站为总站。


南港岛线由金钟站起连接南区,除扩建金钟站外,共兴建4个新车站:海洋公园站、黄竹坑站、利东站和海怡半岛站,解决南区的交通挤塞问题。铁路为中型铁路系统,每列列车有3节车厢,并采用全自动化列车服务,为香港第2条以全自动列车运营的市区通勤铁路。项目于2011年动工,耗资152亿港元,2016年12月28日投入服务。南港岛线通车后,香港18区皆有铁路通达。

沙中线

沙田至中环线分为两段,即大围至红磡和红磡至金钟段(过海段),分别与西铁线及东铁线连接,随着九广铁路于2002年获得沙田至中环线的发展权,便于2004年重提以九广东铁(今东铁线)延伸过海的计划,即沙中线过海段。根据2008年沙中线的最新建议,香港政府将会兴建第四条过海铁路,并租予港铁运营,从红磡站往南延伸至香港岛,届时东铁线南行列车会在驶经红磡站后,再经计划建于湾仔北部地底的会展站以及和现有的金钟站交汇,形成策略性铁路走廊南北走廊。行政长官会同行政会议于2012年3月27日批准进行沙田至中环线铁路项目,于同年6月22日启动工程。


沙中线项目把西铁线向东伸延,西铁线在经过红磡站后,可以再途经何文田站、土瓜湾站、宋皇台站、启德站、钻石山站及显径站到达大围站,再连接整条马鞍山线(大围至乌溪沙站),形成策略性铁路走廊东西走廊,后来改称为屯马线。届时,乘客无需换乘便可以往返屯门站至乌溪沙站沿途各站。


2020年2月14日,屯马线局部通车,大围至启德段正式启用,马鞍山线被并入屯马线一期运作。


2021年6月27日,原屯马线启德至红磡段通车,屯马线一期及西铁线正式合并运作并由屯马线取代,乘客无需换乘便可以往返屯门站至乌溪沙站沿途各站。


2022年5月15日,东铁线红磡至金钟段通车,正式标志着沙田至中环线全线完工通车。


线路

重铁

线路 起点&终点 开通时间 长度/km 车站数
观塘线 黄埔 ↔ 调景岭 1979/10/1 18.4 17
荃湾线 中环 ↔ 荃湾 1982/5/10 16.9 16
港岛线 坚尼地城 ↔ 柴湾 1985/5/31 16.3 17
东涌线 香港 ↔ 东涌 1998/6/22 31.1 8
机场快线 香港 ↔ 博览馆 1998/7/6 35.3 5
将军澳线 北角 ↔ 宝琳/康城 2002/8/18 12.3 8
迪士尼线 欣澳 ↔ 迪士尼 2005/8/1 3.3 2
南港岛线 金钟 ↔ 海怡半岛 2016/12/28 7.4 5
前九铁线路
东铁线 金钟 ↔ 罗湖/落马洲 1910/10/1 47.5 16
屯马线 屯门 ↔ 乌溪沙 2003/12/20 56.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