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曲解研究所参与建设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编辑帮助:目录 • BWIKI反馈留言板
【来古考据】东汉七盘舞画像砖
阅读
2024-05-27更新
最新编辑:战术白貂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5-27
最新编辑:战术白貂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来古考据】东汉七盘舞画像砖
本期要介绍的这位器者呢,是精通杂技又超会搓麻将的下凡美少女——东汉七盘舞画像砖。
/华夏之国 舞乐之邦
早在西汉时期,为了显示国家的繁荣强盛,朝廷就曾多次在都城长安举行大规模的乐舞百戏演出,用来招待各国和周边少数民族的使者。
乐舞百戏璀璨繁多,从丰富的敦煌壁画遗存中可以感受一二。
从考古资料上看,汉代画像中的盘鼓舞常常与“百戏”相融表演,充满技巧,呈现出惊险绝伦的艺术特色。
汉画中的许多杂技流传至今,盘鼓舞却在唐代失传了。七盘舞画像砖上的盘鼓舞图像便显得尤为珍贵。
(四川博物院馆藏本体)
(七盘舞画像砖拓本)
画面左侧的女伎表演的是现代杂技常见的叠案倒立。
画面右侧则是一位表演跳丸的男子。
而画面正中就是最为精彩的七盘舞了。
地上放置着七盘二鼓,以两鼓为间隔将盘子分为三组,表演的舞伎手曳长巾,正从一鼓向另一鼓跳跃。伴随着舞女腾空,罗群飘起,长巾飞扬,划出一道和谐优美的弧线。
真可谓是舞姿曼妙,体若游龙,裙若飞燕。
/ 盘鼓盘鼓,杂技公主
七盘舞又叫“七槃舞”,因为常常与鼓搭配演出,所以又被称作盘鼓舞。
河南洛阳出土的一件盘鼓舞俑,正好与七盘舞画像砖中的表演道具配置相同:一人+两面扁鼓+七个倒扣的盘。可见汉时的洛阳与四川地区就已经有了颇深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出土 七盘舞俑)
▲踏盘而行
盘是七盘舞的重要道具,表演时都是放置在地上。且盘的数量并无定数,布局方式也非常灵活:
①上3下4,两行排列 ↓
(沂南汉墓中室南壁横额东段画像 局部)
②舞者在盘子围成的空地上跳舞 ↓
(山东济南出土 七盘舞画像石)
③错落有致的三角形布局 ↓
(南阳东关出土 许阿瞿墓志画像 局部)
④双人共舞11盘~ ↓
(陕西米脂官庄墓室西壁组合画像 局部)
⑤1鼓1盘也精彩 ↓
(东汉铜镜盘舞 素描图)
▲婉转鼓侧
七盘舞中,鼓的运用也十分常见。一方面,大小鼓可以配合音乐击打出咚咚的节拍,另一方面,也可以供舞者在上面踏舞。
非常偶尔还会出现表演者单独踏鼓而舞的情况 ↓
(宋山小石祠东壁画像 第三层右侧画像 持桴踏鼓舞)
视觉上要在七盘间迅捷飘逸,音乐上还要合拍击鼓,然而这仅仅是杂耍艺术的技巧要求。 七盘舞之所以称之为舞,更要有流云般轻盈灵活的舞姿去实现真正的:
“蹑节鼓陈,舒意自广。其始兴也,若俯若仰,若来若往,雍容惆怅,不可为象。”
而舞动之后:
“绰约闲靡,机迅体轻。姿绝伦之妙态,怀悫素之洁清。”
/ 盘舞盘舞,婉转而舞
“振华足以却蹈,若将绝而复连。鼓震动而不乱,足相续而不并。”
是她的盘鼓递奏。
“或迟或速,乍止乍旋,似飞凫之迅疾,若翔龙之游天。”
是她的轻捷翾翾。
“揄皓袖以振策,竦并足而轩跨。”
是她的长袖飞舞。
“轶态横出,瑰姿谲起。”
是她的舞姿万千。
(东平后屯壁画墓舞女形象)
继承了楚舞的折腰舞袖与轻盈曼妙,成就了汉时灵敏轻捷、翘袖折腰的七盘舞。
汉风泱泱七盘旋舞,过去时代的生活定格在一块小小的画像砖石上,焕发出灵动美韵。
东汉七盘舞画像砖,来古如故,请多关照。
参考资料:
[1] 杜乐:《汉代“盘鼓舞”初探》,《大理大学学报》,2019年第6期
[2] 潘岷:《河南博物院藏东汉盘鼓舞画像砖考略》,《江汉考古》,2017年第6期
[3] 苏欢,钟星宇,熊曦(指导教师):《婉转鼓侧,踏盘而舞——论汉代盘鼓舞》,《戏剧之家》 ,2018年第14期
[4] 余扶危:《洛阳涧西七里河东汉墓发掘简报》,《考古》,1975年第2期
[5] 李淼:《汉画盘鼓舞解析》,《中州学刊》 2017年第8期
(其他资料来源四川博物院官方网站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