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曲解研究所参与建设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编辑帮助:目录BWIKI反馈留言板

全站通知:

考据/皇后之玺

阅读

    

2024-04-11更新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4-11

  

最新编辑:曲解研究所

来自物华弥新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曲解研究所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皇后之玺考据头图.png


西汉皇后之玺

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天子玺以玉螭虎纽。古者尊卑共之,……卫宏曰: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纽唯其所好。然则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羣臣莫敢用也。


本期介绍的器者,便是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肖形.png


▲皇后之玺立绘


皇后之玺

玉玺,专为皇帝、皇后而用的印。他的重要性,我们看东汉末年袁术的相关事迹就能略知一二了。今天我们的主人公,就是这么一个货真价实的玉玺,还是现在汉代皇后玉玺的唯一实物资料。
"皇后之玺,文与帝同。皇后之玺,金螭虎钮。”西汉皇后之玺很好的契合了史书的相关记载。文物2.8厘米见方,通高2厘米,重33克,玉体洁白,在其底部有着以篆书镌刻的“皇后之玺”四字。
器者的衣物上同样也还原出了这四个字,背后的螭虎也呈现出通体圆润、怒目而睁的形象,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皇后之玺立绘细节1.png

螭虎景星

螭虎,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属蛟龙类的动物。《说文·虫部》有记载:“螭,若龙而黄,北方谓之地蝼。”螭纹最早见于商周青铜器上,在设计中相较于龙纹更为自由,其形态也更为多样,头部和爪部在龙的基础上更多地吸取了走兽的形象。到了战国时期,螭虎成为了玉器中常见的元素。

战国螭虎食人珮.png


▲战国螭虎食人珮


战国时期的人们喜欢螭虎更盛,起源于归根到底是因为螭虎在当时的中国文化中代表着神武、力量、王者的风范。所以在史籍中记载的秦始皇蓝田玉玺,就是“螭虎”的形象,上面写着“受天之命,皇帝寿昌(也有说法是“既寿永昌”)”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后,秦王子婴将这个玉玺进献给他以示降服。这个玉玺后来被汉高祖刘邦所佩戴,成为了汉代的传国玺。 汉人同样喜欢螭虎,尤其体现在皇室中。
据东汉卫宏撰《汉官旧仪》(辑本)所记,汉代“皇帝六玺,皆白玉,螭虎纽。文日: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凡六玺”。皇后之玺和皇帝玉玺保持了相同的特征。

景星

“景星”这个好听的名字,确实不是器者随便取的。它的由来也有一段故事。

皇后之玺交谈2.png


皇后之玺螭虎 .png


▲器者写照立绘里的螭虎

“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出于有道之国。”——《史记·卷二七·天官书》

其他考据

钦定西汉考据大师

皇后之玺交谈1.png


皇后之玺战斗登场1.png


《杂记》指《西京杂记》。这里面的“西京”其实就是“长安”。
在文章《鸿门宴》中有过一段关于当时赴宴各位位次的记载:“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里的“东向”就是指坐在西侧朝向东侧。项羽在鸿门宴中占据了优势一方的地位,所以坐在西侧,以示地位之高。
另外,在汉朝,官职带“”字的官员地位要高于“”字。例如“孝惠帝六年,相国曹参卒,以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但是身为右丞相的王陵得罪了吕后为主的势力,被免去了丞相的职位。“陵之免丞相,吕太后乃徙平为右丞相”,身为左丞相的陈平在王陵离职后调任为右丞相,可以看出陈平在这里是升职,也可以看出“右”的地位之高。
说回《西京杂记》,它是一本记录古代历史的小说集,里面记录了很多奇闻轶事,包括昭君出塞、司马相如的爱情等。虽然它的真实性相较《史记》等史书来说打了折扣,但是通过阅读《西京杂记》,我们也可以了解一些汉代的生活状况,包括汉代宫廷中的一些植物、房屋的建筑特征、房间摆设、节日习惯等等。这里面所记录的和吕后相关的故事,到底有没有真正发生过,我们其实也说不清楚。(笔者碎碎念:有关于吕后杀人的传说,确实都挺邪乎的……详情可见竹签子、三不杀、或者阅读《西京杂记》里面刺杀赵王刘如意的片段……)

皇后之玺设施对话1.png


皇后之玺活动剧情1.png


看到“阙”这个字,很容易想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句脍炙人口的诗篇。“阙”有“宫阙”、“城阙”等。皇宫门口的阙,也叫象魏,远古时用于颁布法令之地,是古代宫廷等大型建筑入口入竖立的双柱的名称。东阙叫苍龙阙;北阙叫玄武阙。
汉代的“宫阙”,大概是这样的:

未央宫.png


汉代的“宫阙”中,“未央宫”的地位不言而喻。“未央”指没有灾难,没有殃祸,含有平安、长寿、长生等意义。现在所留存的汉代瓦当中可见“长乐未央”字样。

皇后之玺长乐未央.png


未央宫是汉代开国丞相萧何主持修筑。提及萧何,我们总会说那句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提到歇后语,京剧有一篇叫“未央宫斩韩信”……黑色幽默了属于是。
如果您对未央宫感兴趣,欢迎来西安的“汉长安城遗址”进行参观,保护区内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很适合怀念古人。
其实呢,历史上的吕后,主要的居住地址是在未央宫隔壁的长乐宫,现在的汉长安城五号遗址馆中有当时的“凌室”,也就是藏冰的场所。
如果器者来到这里进行参观,会不会回想到吕后在酷暑时食用冷饮的情景呢?
实际上,器者同时也是的汉代相关的“收藏家”。
我们来仔细观察她的立绘,能看到很多西汉的缩影:

皇后之玺立绘细节2.png

▲汉彩绘陶方壶 青铜豆形灯 故宫博物院藏


皇后之玺立绘细节3.png


▲汉博山炉


这里面的竹简,可能记录的是《二年律令》。《二年律令》是1983年出土于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中的张家山汉简中记录法律条文的简牍材料。据考古研究,认定为吕后时期所成的法律文献。

是治世吗?

皇后之玺绝技就绪.png


躬桑礼,祭祀先蚕的礼仪,具有悠久的传统。(据传黄帝的元妃嫘祖,是最早教人们养蚕的人。)

“皇后春桑皆衣青,手采桑以缫三瓮茧。春桑生而皇后亲桑于苑中,蚕室养蚕千薄以上;祠以中牢,羊豕祭。蚕神曰苑窳妇人、寓氏公主,凡二神。群臣妾从桑,还献于茧观;皆赐从采桑者乐,皇后自行。凡蚕丝絮,织室以作祭服。祭服者,冕服也。天地宗庙群神五时之服,皇帝得以作缕缝衣,皇后得以作巾絮。而已置蚕官令丞,诸天下官下法,皆诣蚕室,与妇人从事。故旧有东西织室作治。”---(汉)卫宏《汉官旧仪》卷下

“是月,皇后帅公卿诸侯夫人蚕,祠先蚕礼以少牢。”---《后汉书·礼仪志·先蚕》

《后汉书·礼仪志·先蚕》记载了皇后率公卿诸侯夫人以少牢之礼祭祀先蚕的情况。进行躬桑礼,可以看出统治者对于民间织造的重视,也符合古代人民对于吃饱穿暖的美好愿景。

皇后之玺精研.png


吕后是一个充满争议的历史人物。她所留下的或真实或后人演绎的事件一直来为人们所口耳相传。从器者的性格可以看出,她绝对不是一个那么容易靠近的人物。历史上真实的吕后,可能真如斩杀韩信、处死戚夫人那样是一个心狠手辣的角色。但是在西汉长治久安角度来看,如果我们抛开这些记载再来看当时的西汉社会,会发现什么?文景之治之前,以“黄老学说”治国,留下了“萧规曹随”等美谈,生产力得到恢复,百姓安居乐业,法律体系完善,一幅盛世前稳定发展的历史图景。
吕后当政时期,这是一个治世吗?当然是!

结语

感谢您阅读到这里!关于玉玺姐姐的立绘与语音部分考据就差不多到这里了!敬请期待下期——关于西汉皇后之玺的出土故事、吕后的陵寝、以及那片咸阳原上的诸多疑团吧!

曲解研究所出品


作者:墨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