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无尽的拉格朗日-星际猎人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在这个小小的记录器中,存储的并不只是简单的数据资料,而是一个个组成人类历史脉络的细枝末节。——赫尔曼大学档案馆第三任馆长洛克
历史不是由胜利者书写,而是由书写者书写。——某匿名档案记录员
介绍:
档案记录器是一种由赫尔曼大学研发的高密度量子存储设备,用以存储技术数据、历史文献、人文作品等数据资料,需要专用型号设备进行写入,但能够被现有的大多数数据设备读取,且具有极高的稳定性,以及极强的抗冲击和 抗辐射能力,不易损坏。
在净化协议中完成主线任务
档案立绘
档案集
| 编号610101 失落舰队的形态
|
公元4312年,神圣群星帝国通过法案,正式将自动化舰队部署确立为基本国策,并开始大规模进行自动化舰队的建造和生产。
第四代智能核心的运用,使得帝国军部得以真正开始大规模使用自动化舰队。在一些比较重要的星系中,帝国军部也真正开始部署自动化无人舰队。这些舰队在核心的控制下,能自动对敌方舰队进行扫描识别,并根据敌方舰队配置情况自动调整战略战术。
|
| 编号610102 失落舰队的起源
|
神圣群星帝国建立后,开启了新的开拓浪潮,数以万计的星系被纳入帝国疆域。紧随而来的人力严重不足、星系的军防和治理等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难题,另一方面,楚希罗家族长久以来在自动化技 术领域的积累,也已经达到了一个能够进行大规模应用的程度,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当时的楚家族最终对整个帝国的军事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技术改革————在军队中加入大量自动化战舰,将稀缺的人力用于指挥和控制军队上,实现以最少人力管控和指挥最多的武装力量。与此同时,楚家族也计划在空间站的建造中融入自动化的理念,以最少人力成本在更多星系实现武装防卫。
这个改革,使得神圣群星帝国的军力进一步增强,整个帝国军达到了空前的规模,与此同时,由于最大程度地避开了征募兵力的问题,掌握着自动化军队技术权限的楚家族,逐渐将帝国的军权收拢 在自己的手中。
|
| 编号610103 埃玛达平台的起源
|
理论上,智能控制核心可以脱离“人”而单独执行任务,甚至有科学家认为,这个智能控制核心就是人类制造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冯·诺伊曼机”。虽然和概念上的冯·诺伊曼机还有不少差距,但只要有了配套设施,装备了智能控制核心的基地就能够自动运行。帝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的这项研究得到了来自帝国开拓部和帝国军部以及皇室的资金支持。帝国开拓部希望借助这种设备来实现快速开拓,而帝国军部则看到了这种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前景。
在后来的技术发展中,这两个方向都得到了广阔的应用。依据这两个应用方向,帝国皇家科学院对智能核心进行了不断迭代和创新,推出了许多后续装置。但是,在自动开拓和军事应用这两个方向 上的应用走得最远,最终也催生了宛若天灾的“宇宙瘟疫”现象。
|
| 编号610104 埃玛达平台的发展
|
具备矿产开采和舰船生产能力的埃玛达平台有着强大的通讯中继系统和智能管理系统,包括加工工 厂和自动采矿船、高能燃料精炼工厂、自动化战略运筹中心、弹药生产工厂等模块,而且还装备了曲率引擎,能够以任何一个旧帝国建筑为曲率锚点进行航行。一般来说,这种基地通常都规模庞大,甚至可以生产航空母舰以及战列巡洋舰等超主力舰。另外,这种基地内部还存在智能核心复制设备,意味着这种基地如果有了足够的资源,就能够复制自身,以指数级增长。
另外,这种基地还会根据环境以及装备使用历史进行自主迭代和微调,因为多年没有人类入住,所以原本用来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态设施被压缩到了极致。在敌对较多的环境中,基地会向军工方面极 度倾斜,最终进化成彻头彻尾的战争机器。这种战争机器走到了一个极端,会攻击所有不属于旧帝国建筑的设施以及舰队,并且会通过资源中继站来收集整个星系的资源,并且进行指数级增殖。
|
| 编号610105 埃玛达总控核心探秘
|
公元4307年,神圣群星帝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研制出第一代智能控制核心。在接下来的数百年里,智能控制核心一直发展到了第四代。
根据资料显示,最先进的智能核心具备非常全面的性能,能够自动进行采矿、冶炼、制造、建造舰船等等,甚至在资源充足的时候,还能复制自身,进行某种程度上的“繁衍”。有一种说法认为,神圣群星帝国已经能够熟练运用这种人工智能军事科技,在完全不需要人类开拓者的情况下完成一个星系的开拓。很简单,只需要将一个安装了智能核心的“种子”装置通过共振点投送到目标星系即可。“种子”会自动进行环境探测,如果有合适的矿物,“种子”会派出小型开采船进行矿物采集,并开始进一步建造和扩张。最终,“种子”会发展成一个具备完整工业和军事能力的空间城,也就是主控核心。更关键的是,这个空间城还具备生产新“种子”的能力,而且还会自动将种子通过建好的星门发送到新的星系。
|
| 编号610106 效率机器人
|
| 在埃玛达平台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要的无人维护设施是不可或缺的。最初,帝国军事科学院的工程师们试图将维护系统内嵌到智能核心系统,由智能核心对维修和维护模块进行统一运筹。但这个方案在听证会上被否决了,帝国皇家科学院首席伊根·霍尔认为,维护单元不应该采用集中垂直管理模式,而是应该采用分散集群式,这样能大大增强整体系统的抗风险能力。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工程师们开发出智能微芯片,装载在一种小型化机器中,不仅能完成正常的维修任务,而且能对生产、维修等带来极大增幅。因此,人们也逐渐用效率机器人这个亲切的称呼为其命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击对应条目查看详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