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区突围多人战术搭配基础4:身位及视野分配
阅读
2025-03-21更新
最新编辑:战车里的豪杰谢尔曼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3-21
最新编辑:战车里的豪杰谢尔曼
一、视野分配的学问
1. 信息收集最大化
一支成熟的四人小队需形成"全向视野网络":
分工原则:前卫队员专注正前方扇形区域(0°-120°),左右翼队员分别覆盖侧后60°范围,后卫队员负责180°后方警戒。
动态调整:在开阔地形采用"轮转观察法",每30秒交换前卫与后卫角色,避免视觉疲劳导致的漏点 。 道具辅助:携带望远镜的队员优先占领制高点,利用热成像设备扫描高危区域(如建筑窗口、密林边缘)。
2. 身后视野的重要意义
超60%的团灭源于背后偷袭,必须建立"双保险机制":
固定哨位:在转移过程中指定1名队员专职倒行警戒,使用腰射武器(如MP5)确保快速转身开火能力。
动态标记:经过拐角或房门时,最后通过的队员需对后方进行3秒定点观察,并使用游戏内标记系统锁定危险方向。
二、室外站位分配
1. 角色与武器的职能匹配
突击位:配备高射速武器(如Vector、P90),负责开路和吸引火力,需装备三级以上防弹衣+耳机。
中位:使用中距离步枪(如M4A1、AK74N),承担补枪与压制职责,建议携带烟雾弹+破片手雷。
狙击位:选择栓动步枪(如高倍镜莫辛纳甘),控制200米外区域,需配备6倍镜+消音器。
物资位(后卫):携带冲锋枪或霰弹枪,专职断后与应急支援,必备大量投掷物+医疗物资。
2. 野外动态阵型构建
三角推进阵型:前卫与两翼呈120°夹角前进,间距保持8-15米(避免被手雷一网打尽)。
掩体接力原则:每次移动不超过50米,利用岩石/树木建立临时防线,确保至少2名队员始终处于掩体后。
高危区穿越技巧:经过无掩体区域时采用"蛙跳战术"——两人一组交替冲刺,保持交叉火力覆盖。
三、室内站位分配
1. 室内攻坚四定律
房间清理铁则:采用"切角观察→投掷物清场→交叉突入"三步流程。例如攻楼时先投掷闪光弹,再由左右门侧同步切入。
枪线避让机制:狭窄空间内严禁队员站位重叠,
建议采用"高低位配合"——1人蹲守门框左侧(瞄准腰部高度),1人站立右侧(锁定头部位置)。
身后净化流程:每清理完一个房间,需派1人反向警戒入口方向一段时间,防止敌方绕后包抄。
撤退空间预留:在走廊作战时,最后方队员必须与队友保持3米以上距离,确保遇袭时可快速撤入侧方房间。
2. 无友伤机制的战术开发
在《暗区突围》中,队友之间开火是不会造成伤害的,所以我们在室内战斗时,往往可以有更多的操作空间。
比如,当遭遇敌人压制时,可由满甲队员主动暴露吸引火力,其他成员趁机侧翼包抄。
当正面已经暴露的敌人较多切都处于开火状态时候,我们甚至可以队友身后直接开火,以起到压制敌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