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戴森球

阅读

    

2024-01-19更新

    

最新编辑:Cm-Face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1-19

  

最新编辑:Cm-Face

来自戴森球计划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星际拾荒掌萌阿匕
之于言者
Cm-Face

概念

1959年,美籍英裔数学物理学家(1923年英国出生,1947年至美国大学研究) 弗里曼·约翰·戴森(Freeman John Dyson) 提出了一种巨大的空间结构,这个结构被称为“戴森球”,它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球壳形,可以是单层或者多层等的结构,用来完全包围着一个恒星,以便截取该恒星散发到周围空间中的能量,比如是太阳能等。(所谓“戴森球”说人话其实就是直径2亿千米不等,用来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源的人造天体。这是一个利用恒星做动力源的天然的核聚变反应堆)这种恒星的能量以辐射或热量等的方式散发到宇宙空间中,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的手段去发现。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人类才得以通过卫星等设施去探测到宇宙中的大量星体,并且根据能量的使用级别简单划分了文明等级。

戴森球 是一种设想中的巨型人造结构,由弗里曼·戴森(中译)先生提出。这样一个“球体”是由环绕太阳的卫星所构成,完全包围恒星并且获得其绝大多数或全部的能量输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Ⅰ型文明:已经发展到能够开发利用自己栖息的那个行星(可能会在非行星环境,但行星最可能)的所有自然资源的文明。(包括人类在内,但人类目前为0.73级,未达Ⅰ型文明)

Ⅱ型文明:这样的文明应该能够建造像戴森球一类的东西,并且能够接收并使用一颗恒星的全部能量输出。文明发展到这个水平几乎肯定可以有能力进行星际旅行。这样的文明也许已经研究出使物体运动速度超过光速的方法。一种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文化要比我们先进几千年甚至于几万年。

Ⅲ型文明:领先我们成千上万年,并且已经掌握利用它们星系的全部资源的技术,这种能力对我们说来就像是属于上帝却又在物理定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宇宙的意义上,这不过是一种生命形式之开始进化相对来说比我们稍早一些而已。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命似乎具有神一般的力量,其实,他们也是在某颗遥远的行星上,在单细胞有机体的泥浆里形成的。只不过他们发展的时间比我们更长而已。 这种分类最初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它们很快就被国际上接受成为标准。这个时期也是苏联寻找地外文明的研究工作最活跃的时期。

就目前来看,还停留在理论层面,因为人类的科技还达不到这样的能力。所以简单来说,“戴森球”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在1960年就提出的一种理论。戴森认为这样的结构是在宇宙中长期存在并且能源需求不断上升的文明的逻辑必然,并且他建议搜寻这样的人造天体结构以便找到外星超级文明。

可行性及变体

在许多设计中,戴森球概念经常被理解为一个环绕太阳的人工物质球体。在回复有关他的论文的信中,戴森说,“一个包围太阳的坚固的壳或环从力学上是不可行的。我设想的一个生物圈的形式是由松散的太阳能收集器或独立环绕太阳轨道的卫星云(SWARM)组成。

戴森云由巨大数目密集环绕太阳的独立结构(通常为太阳能收集卫星和空间定居点)组成,类似于环绕地球的云,建设一个戴森云有这样几个优势:建造的元件可以有范围很广各种各样的尺寸选择,这样便能逐步逐步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建设。不同形式的无线能量传输能用于在不同的结构之间传输能量。

戴森壳这一戴森球的变体经常以“戴森壳”为题在科幻小说中描述:一个独特的坚固的环绕太阳的物质壳体。不像戴森云,这一结构将完全改变居于其中央的星体的光线发散,并且拦截住100%的恒星能量输出。这样一个结构将需要提供一个巨大无比的表面用于给予预想中的人类殖民者提供定居处,如果这一表面能够提供这样的条件的话。

游戏

戴森球计划这个游戏的目标,就是让玩家通过采集矿物、解锁科技,自动化工厂建造,进行升级,打造属于自己独特风格的玩法和戴森球风格,目前是单机游戏,玩得过程中一定要及时保存与备份游戏进度哦!!!

戴森云和戴森球(建造)

通俗玩法

第一阶段,简称为新手模式,以解锁红块为标志,

第二阶段,简称为起航模式,以解锁黄块为标志,

第三阶段,简称为扩大生产模式,以解锁绿块为标志,

第四阶段,简称为工厂化模式,以打出第一个太阳帆为标志,

第五阶段,简称为起飞模式,以解锁全部科技,达成游戏目标为标志。

第六阶段,简称为放飞自我模式,以自我满足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