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R策略与距离
阅读
2025-09-22更新
最新编辑:glamcurrent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2
最新编辑:glamcurrent
时间线
- 此图例以美国海军F-14战机与其搭配的凤凰飞弹为例,敌军武器为AA-12。
- 请注意: 发射母机、搭载武器、敌军性能皆对图中的数据诸元有所影响。
- 时间线解说
- 50+~50nm: 接战开始,与管制单位确定目标身份并确定接战
- 40nm: Meld (长机及僚机将火控雷达统一指向,并完成分配(Sorting))
- 35nm: 部署武器,进行偏侧机动,同时评估目标状态,若实行Skate战术须在DOR前撤离,若为Short skate战术则在MAR前撤离
- 21nm: DOR (Desired out range),若此时撤离将有余裕完成「短距离再接战」(Short skate/ Shart Range Recommit)
- 17nm: DR (Decision Range) 此为决定是否再接战的最小距离,此时部署武器可在进入MAR前Pitpull
- 14nm: MAR (Minium Abort Range) 此为依据敌方武器性能设定之安全距离,此前撤离可确保不被命中
- Banzai: 执行 发射并决断 (Launch and decide) 战术,进入视距内空战
优劣势判断
符合时间线: 发射母机是否在应有的时机部署武器? 接战的是否为分配到的目标?
目标知觉: 敌军对己方战机的警觉性及反应,判断基准为机头指向小于30度或小于60度且有火控雷达锁定
交战策略
依据Adrian Chitan的Minimum Abort Range v3论文所述,在虚拟战场中,BVR场景下,不要和敌人进入缠斗,第二个要点是把胜负概率拉平。即使是以压制为意图,过远距离发射的导弹,其压制时间和效果都不如更近的距离上发射,在BVR过程中,如果能让对方浪费掉一枚导弹,同样也是一种创造优势的方法。
在BVR中,在双方都是同样的机型,携带的武器类型和数量都相同的理想情况下,在1v1场景中,获取对向优势是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在对向优势下以强机动来躲避导弹,这是决定战局甚至是翻盘的关键。而在占据对向优势的情况下,发射导弹来与对方形成压制是另一个获胜的关键。[1]
Launch And Decide (Banzai)
进入MAR前的检查清单:
- 向敌机发射两发主动弹,并至少已有一发开机
- 可接受的交汇比例
- 对后续机群有势态感知
- 雷达告警器无显示锁定
- 在时间线上
参考资料
US NAVY CNATRA P-825
英国皇家空军教材
北约80-6战术部署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