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93ν高达
阅读
2025-03-31更新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3-31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机体 > RX-93ν高达
ν高达的介绍
RX-93 ν高达(ν Gundam)是地球联邦在历经格利普斯战争和第一次新吉恩战争两大动乱后,为了应付由夏亚·阿兹纳布尔率领的新吉恩势力而为阿姆罗·雷量身打造的新型高达。
历经泰坦斯和新吉恩两大动乱后,地球联邦虽然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所付出的代价无可估量。为了在休养生息期间避免新的敌对势力的出现,地球联邦军在各地驻扎和组建了许多战斗部队以维持威慑力,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在0090年3月21日成立的、由布莱度·诺亚上校任司令官、王牌机师阿姆罗·雷上尉为MS队指挥官的外围独立精锐部队——隆德·贝尔。
联邦军为应付即将到来的战事需要,加强了隆德·贝尔的战斗配置,但另一方面却将其战斗力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防其发生叛乱。虽然得到一批精良的军备补充,但出于应付日后战事的升级,隆德·贝尔提出将动乱后封存的以高达型为主的各种高性能MS解封使用的要求,但联邦高层却因为上述理由加以否决,只是配置由Z计划发展出来的RGZ-91灵格斯给予隆德·贝尔作为阿姆罗的指挥官用机使用,但对比起同时代的机体却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尤其是与新吉恩几台试作型机如MSN-04沙扎比、MSN-03乍得·多加的交锋后,灵格斯根本无法令阿姆罗的能力发挥出来,从而造成了双方战斗力的差距。于是阿姆罗便惟有委托月面企业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制造自行设计的新一代专用MS——RX-93 ν高达。
ν高达是隆德贝尔队订购的,由冯布朗恩工厂生产的试作机。由阿姆罗·雷与AE社方面负责人奥拓巴·莎朗共同研发。设计概念是“究极的泛用性”,继承了RX-9x系的基础设计,机体骨架全高23米,搭载了出力达到2980KW的新型发电机,拥有当时泛用MS的1.5倍的出力,机体各处配备了搭载支架,武器方面拥有高度扩张性。以长期与新吉翁战争为预想,将内藏火器尽可能的去除,保持机体轻量化的同时让机体内部有相当的空间,为后续各种外挂选择装备作准备。由于本机最早是阿姆罗·雷在UC.0092年基于RX-9神话高达的框架设计出了ν高达的草案后结合阿纳海姆方面所提供的RX-92B的空间战装备一步步改修而来,所以本机也可以认为是阿姆罗·雷亲自设计的MS。同时本机的绝大部分零件都与RGM-89杰刚互通,体现了良好的整倍性,因此也有说法认为本机是在杰刚的基础上的个人化改修产物。
机体构造上本机并没有遵循第一次新吉翁战争期间各种MS恐龙化,而是化繁就简以第二世代MS为基础配合不同的重火力武装达成第四世代MS的标准,这也是阿姆罗·雷设计时参考不同时期高达型MS的均值所采取的举措。其中本机构造最值得一提的便是驾驶舱周围采用了精神感应框架。精神感应框架,是拥有塞可缪机能的金属粒子级电脑芯片(简称精神力芯片)浇筑在机体框架内得到的产物,当精神感应框架启动后与驾驶舱周边的主处理器连结,形成高密度的塞可缪系统,从而使机体与无线诱导攻击端末之间作出反应,这也使原计划仅搭载生物传感器的本机具备了超越以往MS的塞可谬处理性能。同时精神感应框架在发动后硬度超越物理法则,达到奥利哈刚般的坚不可摧的硬度,所以这也确保了驾驶舱的刚性飞跃式提升。即使单单作为机体骨架也是比一般材料的骨架来的轻量而且强度更高。在ν高达的驾驶舱周围替换上精神感应框架后,整体重量轻了3KG。同时也有说法ν高达除了驾驶舱周围还在机体驱动关节处搭载精神感应框架,使其响应程度与机体刚性凌驾于以往MS。ν高达凭借精神感应框架的性能,拥有了与当时新吉翁的旗舰级机体MSN-04沙扎比匹敌的战斗能力。
但是,第二次新吉翁战争后明确表明,精神感应框架原本不是AE社开发,而是由新吉翁旗下的新人类研究所开发出来的。据说是因为新吉翁的总帅夏亚.阿兹纳布尔大佐为了与一年战争以来的宿敌阿姆罗·雷来一场堂堂正正的决战而主动送过去给AE社的。也有说法表示夏亚为了把这种绝密材料送给阿姆罗·雷甚至主动把一台MSN-03B吉森·多加拱手让人,这种像骑士物语般的充满浪漫主义的桥段在战争中是很难想象的。
武器配置上则体现出阿姆罗本身的作战风格,除了火神炮和光束剑这些必备配置外,主武器则沿用了YRX-90Aμ高达的XBR-M92光束步枪,采用传统E-Cap供能,支持连射,当调节为最大输出时其威力匹敌战舰主炮。另外在背包的凹槽中可携带阿姆罗惯用的大型火箭炮,而由于背包左部设计为武器挂点,所以光束军刀只剩下一把,另外一把光束军刀放置在左臂内。值得一提的是,光束军刀采用了自动停机系统,只有在挥动的时候才会生成光束刃,以此延长使用时间。本机盾牌除了提供防御用护具外还安装了功率较大的小型光束加农和小型飞弹,光束加农由独立发电机供能,威力匹敌一年战争时期RX-78-2的光束步枪,并且也有出色的速射功能。
除了上述标准武装外,本机背包还支持追加不同的远距离攻击终端,其中在第二次新吉翁战争投入实战的便是AEV/PFF93AR型飞翼浮游炮,本武装是阿姆罗·雷受到AMS-123X-X月亮高达的塞可谬板的启发的大功率武装,并在ARX-014P银弹浮游炮测试型进行测试,因此从理论上讲本武装十分完备。六门飞翼浮游炮搭载于ν高达背包左侧,每个浮游炮均配备了独立发电机和粒子加速器,使用时通过折叠为开放式炮身能够发射大威力光束霰弹,甚至在实战中阿姆罗·雷凭借精湛的技术与创造力临场创造出锥形体的I力场护罩,这也被认为是日后光束盾的前身。浮游炮本身还搭载推进器能够进行AMBAC机动,通过这些推进器喷口提升浮游炮机动性减少推进剂消耗,但由于缺乏推进剂的补给接口使得推进剂耗尽就只能弃置的一次性武装。除此之外本机背包右侧也有相同的挂点,因此本机理论上可以在背包两侧同时挂在飞翼浮游炮。
除了飞翼浮游炮外本机还可以搭载基于母舰拉·凯拉姆主炮改良的超级MEGA火箭发射器、结合了飞翅浮游炮与超级MEGA光束发射器,能够直连机体动力炉的远距离飞翼浮游炮、基于Hi-ν高达可反复为浮游炮补给的飞翼浮游炮挂架以及在背包两侧搭载RX-94量产型ν高达4门INCOM。除了上述远距离攻击终端外本机还能追加基于FSWS计划的HWS装备和全装甲装备。但可惜的是由于本机在交付隆德·贝尔队后的一周内便丧失了,失去了相应的假想敌导致除了飞翼浮游炮外其余强化装备均未下线。在战后新吉翁残党剿匪时也能看到试制二号机RX-93-ν2Hi-ν高达以后的ν高达,除了加装了量产型ν高达的光束喷枪外其余规格均与试制一号机相同的证言,这也证明了上述追加武装与其他强化案束之高阁的可能性较高。
尽管ν高达在第二次新吉翁战役前后设计了数台不同款式的试作机方案,但其中最著名的还是阿姆罗·雷驾驶的试作一号机,由于从设计到出厂前前后后总共才3个月,根本来不及调试便草草列装已经是在月神五号降落地球之后了。不过稍后在与夏亚的沙扎比对战时,ν高达的实战表现相当出色,无论在火力还是接近作战,ν高达与新吉恩众人势均力敌。在双方弹药耗尽的情况下,ν高达更是以近身战击败沙扎比,并且捕获脱离中的夏亚的驾驶舱。最后阿姆罗以残破的ν高达独自阻止小行星阿克西斯的坠落,过程中精神感应框架与阿姆罗和夏亚二人的精神感应波产生共鸣,产生出强大的力量引领阿克西斯离开地球的重力范围。而ν高达也伴随着这种力量,与阿姆罗和夏亚一起消失在茫茫的宇宙中。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 RX-93 | 中文名称 | ν高达 |
---|---|---|---|
日文名称 | νガンダム | 英文名称 | ν Gundam |
出现作品 | 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 机动战士高达:逆袭的夏亚-贝托蒂嘉的子嗣 | ||
机体类型 | 阿姆罗·雷定制型NT专用MS | ||
制造商 |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 ||
所属 | 联邦 | ||
初次配备 | U.C.0093.3 | ||
机师 |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 位于躯干的可弹出式全周天屏幕/线性座椅单人驾驶舱 | ||
---|---|---|---|
尺寸 | 头顶高:22.0米;全高:23.0米 | ||
本体重量 | 27.9吨 | ||
全备重量 | 63.0吨 |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高达尼姆合金 | ||
发动机功率 |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出力:2980KW | ||
推进力 | 4×18300KG+2×12300KG=97800KG 姿势制御喷嘴数:26 | ||
加速度 | 12G;瞬间最大加速度:20G |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特殊装备:搭载生物传感器、INCOM、精神感应框架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21300米 | ||
固定武装 | 头部60mm火神炮×2;A·E-BLASH XB-G-51型光束军刀(输出功率0.85MW);备用光束军刀 | ||
选用武装 | RX/M-SH-WR/U-035型专用盾牌(内藏导弹×4、输出功率7.8MW的光束加农炮);INCOM×4 | ||
选用手部武器 | XBR-M92型光束步枪(输出功率3.8MW);H-BAZ-92A·E/Ver.023新型超级火箭筒;超级MEGA火箭发射器 | ||
远程武器 | AEV/PFF93AR型飞翼浮游炮×6;远距离飞翼浮游炮 | ||
武器设定 |
更多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