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核融合炉

阅读

    

2014-12-09更新

    

最新编辑:

阅读:

  

更新日期:2014-12-09

  

最新编辑:

来自高达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在散落的光芒里
共1人编辑


概述

  核融合炉,正式名为[米诺夫斯基热核反应炉],是UC宇宙大部分大型兵器的动力来源,其驱动原理来自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由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整理),使用热核反应(即核聚变)进行能量供给,产生的脉冲、电力、立场等可用于飞行器推进、大型舰艇重力环境下的滞空飞行、机体的姿态控制等,对于人类科技史和战争史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开发历程

  宇宙世纪初期,米诺夫斯基博士发现了米诺夫斯基粒子,以其特性为基础发展出了米诺夫斯基物理学架构,却被正统物理学家排挤,吉翁共和国的德金·扎比接纳了他,于side3建立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并支持他继续研究,壮大吉翁的力量。在那里,米诺夫斯基博士开发出了小型化的米诺夫斯基热核反应炉原型,并很快装备于同期开发的实验型MS(扎古)上,于冲突初期大大领先于联邦的MS开发,取得巨大的战场优势。

  后来包括白色基地在内的大型舰艇基本装备了大型的米氏炉,通过生成米诺夫斯基粒子,与地球磁场相斥达成飞行效果。
  U.C.0072,米诺夫斯基博士叛逃至阿纳海姆公司,(于GTO世界观内在逃亡路上被倒下的量产型钢加农砸死,正史中活下来为联邦继续研究)发现了以米诺夫斯基粒子为基础的I粒子偏移场和用于攻击的米加粒子,后期MS的光束军刀和光束步枪基本基于I立场和米加粒子。
  U.C.0079,米诺夫斯基博士的弟子提姆·雷开发的试作型MS(属于V计划)RX-78-2元祖高达首次搭载了以I立场的斥力为动力驱动关节的立场马达和先进的光束武器,后期为了增加性能还添加了磁气覆膜技术,利用I立场实现几乎零阻力的关节转动。
  注:磁气覆膜技术后来用于先进的可变MS的快速变形实现上。
  后来出现了大型舰艇的米诺夫斯基飘浮系统改进而来的米诺夫斯基飞行系统,但仍然不够小型化,装备于大型MS柯西高达和佩涅罗佩上。
  UC百年过后,还出现了直接以米诺夫斯基粒子为动力的米诺夫斯基推进器,装备于小型化的机体上(F91),米诺夫斯基物理学相关技术基本完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