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MS-192M水手扎古
阅读
2025-04-18更新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4-18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高达ZZ机体 > RMS-192M水手扎古
水手扎古的介绍
RMS-192M 水手扎古(Zaku Mariner)原是地球联邦军接收了一年战争时期吉翁军的MS-06M试作型水中用扎古后重新设计制造的水用两栖MS,其基本沿用着扎古系列的基础设计,但是全身的外装是新开的生产线,因此外型上也带着联邦设计风味的棱角。除了更换新一代的全天周驾驶舱外,引擎也更换为更大功率的型号,1440kw的功率保证了更多方面的发展。
一年战争结束后,地球上的联邦军除了海岸警备和岛屿防卫之类的任务外,还需要开始对因战火而受灾基地周边的河川以及港湾设备进行修复,还要对河床和海底进行疏浚,再就是防潮设备的再整备。这些都对两栖MS提出了非常大的需求,加之联邦军主推的水中用吉姆的开发计划遭遇技术瓶颈时,最先想到的应变方案便是从吉翁那里接受而来的MS-06M水中用扎古。
吉翁在MSM-03战蟹后开发的两栖MS几乎都搭载了水冷式的高出力发电机,因此广泛配备运用MEGA粒子炮。但是战蟹问世前,以扎古为基础所改良而来的两栖机体则没有这样一个明确的开发理念,这也导致武器装备只有适用于水中作战的水中导弹。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水手扎古身上。水手扎古的发电机出力虽然已经提升至1440kW,但还是不足以带动光束武器,倘若把MEGA粒子炮设计在机身内部,就无法再沿用既有机体的零件,算是违背了该机最初的设计初衷,而且另一方面联邦军也没有很积极地想要变更机体设计。
作为扎古系的机体,有着易于获取零件的优点,于是联邦军再将水中用扎古重新设计后,便得到了RMS-192M水手扎古。该机是以水中用扎古中的M-1型为研发基础。于是该机相较于前身有着许多根本上的改进。例如水中用扎古的极限潜深为400米左右,仅为“可潜型MS”,而水手扎古则被认为是可以承受大约2000米水深的“潜水型MS”。
水手扎古胸部增加了一个月神钛合金制进水组件,小腿正面增加了复合引擎组件,可以喷出强大的水压,使机体航速达到50kt,并且在登陆后可以脱卸,减少机体的余重。涡喷引擎更换成可动式的喷水引擎,大幅减少了航行噪音并且可以在水面使用。有多款背包可供选择。背部的水中航行用喷水引擎在必要时还可以拆卸抛弃,这种便于拆卸的设计不仅降低了成本且易于维护。至于喷水引擎的推力也不容小觑。推进背包作为主要推进手段,可以让水手扎古从水中跳跃到空中,因此也被认为是混合式的推进方式。当然此举也增强了陆战性能,强化了运用性。水手扎古的腿部也可以加装喷水引擎作为附加装备,配置于双脚的前方,可以大幅提升水手扎古在水中的机动性和回转性能。通过发电机供给的能量,高压喷射出吸入单元内的税,使其可以在水中以50节以上的速度航行。在上岸后往往会成为死重因此也被设计成可抛弃的式样。不过基本造型还是和扎古系是一样的,由此可知,该机和水中用扎古还是属于不同的体系。
由于外装零件可以直接从扎古上回收挪用,因此成本性价比上也非常优秀。实际上扎古的机体形状也很方便在机体骨架和外装之间安装潜水用装备。当然水手扎古的构造比水中用扎古更为简单,在经过耐压加工的可动框架上,配备了最先进的线性座椅以及全周天驾驶舱,还有模块化的耐压壳和冷却装置,再就是压载机构和浮体构建,实现水中潜水浮起机动的功能。机体各处构造都能看到MS-06系的影子。不过考虑到抗压性和结构钢性,因此装甲材质得以改良,部分装甲改为高达尼姆合金。
此外,该机也有三种不同的头部组件,分别是一般型、指挥官型和潜望镜型。一般机型使用长杆天线,指挥官型使用角状天线组,而潜望镜型侧在一般机型头部左侧装设类似潜望镜的有线摄像头,便于观测水面环境。所有机型都采用了360°独眼轨道,并且头顶部至后侧也设置一条独眼轨道,更加便于机体潜航时的观察。
在泰坦斯分裂后,吉翁残党趁机抢夺被分配到达喀尔的加布罗产的该型机。有报告称,在U.C.0088年非洲沿岸的对阿伽玛号的攻击行动和U.C.0096年对特林顿基地的佯攻行动均有该型机参与的身影。也有一部分人流言残党更加愿意使用水手扎古而非新吉翁为他们准备的AMX-109卡普尔,因为在登陆并卸下潜渡装备后,水手扎古的操纵感觉如同老式的扎古系MS,也可见联邦制的水手扎古的可信性比新吉翁的制品要高。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 RMS-192M | 中文名称 | 水手扎古 |
---|---|---|---|
日文名称 | ザク·マリナー | 英文名称 | Zaku Mariner |
出现作品 | 机动战士高达ZZ 机动战士高达独角兽 | ||
机体类型 | 水中用量产型MS | ||
制造商 | 地球联邦军 | ||
所属 | 新吉翁 | ||
初次配备 | - | ||
机师 |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 位于躯干的全周天屏幕/线性座椅单人驾驶舱 | ||
---|---|---|---|
尺寸 | 头顶高:17.5米;全高:19.4米 | ||
本体重量 | 48.8吨 | ||
全备重量 | 68.3吨 |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钛合金(钛/陶瓷复合材料)、高达尼姆合金 | ||
发动机功率 |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出力:1440KW | ||
推进力 | 8800KG | ||
加速度 | 0.13G |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左腕部磁力锤;肩部3连装Subroc火箭发射器×2;背部4连装水下导弹发射器×2;拖拽用磁力栓 | ||
固定武装 | - | ||
选用武装 | Brownie·M6-G型4联装240mm导弹枪;6联装导弹夹;反潜导弹枪 | ||
选用手部武器 | - | ||
远程武器 | - | ||
武器设定 | 磁力锤有60米长的钢索。顶端附有磁性装置,可用来测定距离,不仅能借以提升水中火箭的命中率,还能充当接触通话的临时线路。但实际上原定用途是当作水中拖曳航行的牵引钢缆。 两肩上的水中导弹发射器,发射管和肩部装甲呈一体化结构,并保有某种程度的射角。另外配备的导弹还有着稳定翼,会在发射后自动展开。但发射器内没有备用弹药,因此只能发射这么一次。 反潜导弹枪也被前线官兵称作水中导弹,因使用导弹和机体内装导弹为同一规格。至于造型则和水中用扎古使用的款式一致,排气口也设置在后方。这款武器在水陆环境下均可使用。导弹弹头还内置了金属反应传感器,在水中使用时可以在目标近距离处爆炸,用冲击波摧毁目标。手持武装和机体内装的导弹为同等规格。这些配备于推进背包和双肩部位的都是可在水中发射的300mm导弹。当然本来并非是对MS用的武装,而是一种对舰兵器。 |
更多图片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