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位置的重要性

阅读

    

2023-06-12更新

    

最新编辑:真的只吃一口奶盖

阅读:

  

更新日期:2023-06-12

  

最新编辑:真的只吃一口奶盖

来自上古卷轴5天际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Lu_23333
真的只吃一口奶盖
SR-icon-book-BasicBook3a.png

The Importance of Where

重量:1
价值:50 金币
技能书:单手武器

ID:0001AFE3
EDID:SkillOneHanded1

丛书

系列:锻莫的古老传说
上册:种子
下册:炼金术士之歌

翻译:ANK、汤镬、大學和官中
数据:主要来自UESP Books

位置

位置的重要性(ANK汉化)

位置的重要性

锻莫的古老传说三

马罗巴·苏尔 著


欧斯罗巴的首领召集法师说:“每天早上我都发现几十个人被屠杀了。怎么搞的?”

大将军方必斯说:“可能是怪兽下山来吃人”

治疗者格利克说:“可能是某种怪病造成的”

牧师布兰说:“我们得举行献祭仪式,让女神保佑我们”

法师们举行了献祭。正当他们等待女神的回应时,方必斯造访了导师卓特利:“你教会了我怎么锻造泽利克之棍,怎么在实战中使用它,但我得知道怎么把握时机进攻。难道我要等女神的回应,或等药起效,还是我亲自上山对付怪兽?”

“什么时候行动并不重要”卓特利说,“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方必斯带上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山脚下。他碰到了两头怪兽,一头身上沾着奋力抵抗的欧斯罗巴人的血肉,另一头逃跑了。方必斯想起了导师的话“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攻击集中了怪兽的五个致命位置:头、腹、颈、背、胸。他只打了这五下怪兽就死了。怪兽太重了没法抬回去,但方必斯还是凯旋而归。

“我杀死了吃你部下的怪兽”他对着欧斯罗巴的首领大叫。

“你怎么证明你杀死了怪兽?”首领问道。

“我用药治好了您的人民”治疗者格利克说。

“女神回应了献祭仪式,保佑了您的人民”牧师布兰说。

两天过去了,部下们安然无恙,但第三天早上,他们又发现几十个人被杀了。治疗者格利克开始研发新药。牧师布兰准备了丰盛的献祭品。方必斯又握着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脚下。他遇上了另一头怪兽。他们打了起来,方必斯又想起了导师的教诲,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对着怪兽的脑门连打五下,怪兽逃跑了。方必斯沿着山脚一路追击,他又对着怪兽的肚子打了五下,怪兽逃了。他穿过森林,追上怪兽,对着它的颈部又是五下,怪兽还是在逃。他跑进欧斯罗巴的田野,又追上了怪兽连打它的背部五下,怪兽又逃了。首领和法师们听到城墙下怪物的哀嚎,纷纷来看。他们目睹了吃人的怪兽。方必斯在它的胸口上又打了五下,怪兽终于死了。

他们为方必斯举行了盛宴,欧斯罗巴的人民再也没被怪兽吃掉。卓特利拥抱了他的学生,对他说:“你终于领悟了攻击位置的重要性”

出版商注:

这是另外一篇在灰烬行者中盛行的传说,很明显是出自瓦登费尔上的灰烬行者部落,并且很可能是最早的几篇故事之一。作者马罗巴苏尔将角色的名字修饰得听起来更像是矮人的,并收入在其选集中。故事中的那座“大山”毫无疑问就是红山,尽管在这个传说的描述中它是“植被遍地”的——后来的“落辰”以及红山的大爆发,才把这曾经遍布的植被破坏殆尽,把整个红山的面貌摧残到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荒芜景象。

这一篇传说中还有一个地方能引起学者的兴趣,不仅仅是它提及了原始的灰烬行者文化,而且还描述了他们的“城堡”——大概就是现在瓦登费尔上的那些废墟了。其中有一个叫做“奥斯罗巴”的堡垒,大概就位于现在瓦登费尔和天际之间,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此外一些存在于瓦登费尔之外的零零散散的堡垒也得以保存至今。尽管学者们对“这些堡垒是何时建立的”、“是谁建立的”这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但是从这系列的文章以及其它的一些证据中不难发现,灰烬行者在古代曾经是居住在坚实的堡垒中的,而不是像如今这样遍地安营,过着游牧的生活。

这些寓言故事往往都包含着一些文字游戏——“在何处”处死怪物非常的重要,其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处死怪物的地点,比如城堡里;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击打怪物的哪一个部位才会致命——诸如此类的文字游戏,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灰烬行者传说故事。字谜——即使是本文中这么简单的一种——非常受到灰烬行者一族和已经消失的锻莫一族的喜爱。不过两者的区别是,锻莫总爱在故事中留下谜题,而灰烬行者的传说中总能找到答案。

位置的重要性(汤镬汉化)

位置的重要性

锻莫

先古传说

第三章

马罗巴·苏尔 著


欧斯罗巴的首领召集法师说:“每天早上我都发现几十个人被屠杀了。怎么搞的?”

大将军方必斯说:“可能是怪兽下山来吃人。”

治疗者格利克说:“可能是某种怪病造成的。”

牧师布兰说:“我们得举行献祭仪式,让女神保佑我们。”

法师们举行了献祭。正当他们等待女神的回应时,方必斯造访了导师卓特利:“你教会了我怎么锻造泽利克之棍,怎么在实战中使用它,但我得知道怎么把握时机进攻。难道我要等女神的回应,或等药起效,还是我亲自上山对付怪兽?”

“什么时候行动并不重要,”卓特利说,“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方必斯带上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山脚下。他碰到了两头怪兽,一头身上沾着奋力抵抗的欧斯罗巴人的血肉,另一头逃跑了。方必斯想起了导师的话“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攻击集中了怪兽的五个致命位置:头、腹、颈、背、胸。他只打了这五下怪兽就死了。怪兽太重了没法抬回去,但方必斯还是凯旋而归。

“我杀死了吃你部下的怪兽。”他对着欧斯罗巴的首领大叫。

“你怎么证明你杀死了怪兽?”首领问道。

“我用药治好了您的人民。”治疗者格利克说。

“女神回应了献祭仪式,保佑了您的人民。”牧师布兰说。

两天过去了,部下们安然无恙,但第三天早上,他们又发现几十个人被杀了。治疗者格利克开始研发新药。牧师布兰准备了丰盛的献祭品。方必斯又握着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脚下。他遇上了另一头怪兽。他们打了起来,方必斯又想起了导师的教诲,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对着怪兽的脑门连打五下,怪兽逃跑了。方必斯沿着山脚一路追击,他又对着怪兽的肚子打了五下,怪兽逃了。他穿过森林,追上怪兽,对着它的颈部又是五下,怪兽还是在逃。他跑进欧斯罗巴的田野,又追上了怪兽连打它的背部五下,怪兽又逃了。首领和法师们听到城墙下怪物的哀嚎,纷纷来看。他们目睹了吃人的怪兽。方必斯在它的胸口上又打了五下,怪兽终于死了。

他们为方必斯举行了盛宴,欧斯罗巴的人民再也没被怪兽吃掉。卓特利拥抱了他的学生,对他说:“你终于领悟了攻击位置的重要性。”


出版商注:

这是另外一篇在灰烬行者中盛行的传说,很明显是出自瓦登费尔上的灰烬行者部落,并且很可能是最早的几篇故事之一。作者马罗巴苏尔将角色的名字修饰得听起来更像是矮人的,并收入在其选集中。故事中的那座“大山”毫无疑问就是红山,尽管在这个传说的描述中它是“植被遍地”的——后来的“落辰”以及红山的大爆发,才把这曾经遍布的植被破坏殆尽,把整个红山的面貌摧残到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荒芜景象。

这一篇传说中还有一个地方能引起学者的兴趣,不仅仅是它提及了原始的灰烬行者文化,而且还描述了他们的“城堡”——大概就是现在瓦登费尔上的那些废墟了。其中有一个叫做“欧斯罗巴”的堡垒,大概就位于现在瓦登费尔和天际之间,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此外一些存在于瓦登费尔之外的零零散散的堡垒也得以保存至今。尽管学者们对“这些堡垒是何时建立的”、“是谁建立的”这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但是从这系列的文章以及其它的一些证据中不难发现,灰烬行者在古代曾经是居住在坚实的堡垒中的,而不是像如今这样遍地安营,过着游牧的生活。

这些寓言故事往往都包含着一些文字游戏——“在何处”处死怪物非常的重要,其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处死怪物的地点,比如城堡里;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击打怪物的哪一个部位才会致命——诸如此类的文字游戏,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灰烬行者传说故事。字谜——即使是本文中这么简单的一种——非常受到灰烬行者一族和已经消失的锻莫一族的喜爱。不过两者的区别是,锻莫总爱在故事中留下谜题,而灰烬行者的传说中总能找到答案。

位置的重要性(大學漢化)

位置的重要性

锻莫的古老传说Ⅲ

马罗巴·苏尔 著


欧斯罗巴的首领召集巫师说:“每天早上我都发现几十个人被屠杀了。怎么搞的?”

大将军方必斯说:“可能是怪兽下山来吃人。”

医师格利克说:“可能是某种怪病造成的。”

祭司布兰说:“我们得举行献祭仪式,让女神保佑我们。”

巫师们举行了献祭。正当他们等待女神的回应时,方必斯造访了导师卓特利:“你教会了我怎么锻造泽利克之棍,怎么在实战中使用它,但我得知道怎样把握时机进攻。难道我要等女神的回应,或等药起效,还是我亲自上山对付怪兽?”

“什么时候行动并不重要”,卓特利说,“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于是方必斯带上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山脚下。他碰到了两头怪兽,一头身上占着奋力抵抗的欧斯罗巴人的血肉,另一头逃跑了。方必斯想起了导师的话“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攻击集中了怪兽的五个致命位置:头、腹、颈、背、胸。他只打了这五下怪兽就死了。怪兽太重了没法抬回去,但方必斯还是凯旋而归。

“我杀死了吃你部下的怪兽”,他冲着欧斯罗巴的首领大叫。

“你怎么证明你杀死了怪兽?”首领问道。

“我用药治好了您的人民。”医师格利克说。

“女神回应了献祭仪式,保佑了您的人民。”祭司布兰说。

两天过去了,部下们安然无恙,但第三天早上,他们又发现几十个人被杀了。医师格利克开始研发新药。祭司布兰准备了丰盛的献祭品。方必斯又握著泽利克之棍,穿过黑暗的森林来到大山脚下。他遇上了另一头怪兽。他们打了起来,方必斯又想起了导师的教诲,攻击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冲着怪兽的脑门连打五下,怪兽逃跑了。方必斯沿着山脚一路追击,他又对着怪兽的肚子打了五下,怪兽逃了。他穿过森林,追上怪兽,对着它的颈部又是五下,怪兽还是在逃。他跑进欧斯罗巴的田野,又追上了怪兽连打它的背部五下,怪兽又逃了。首领和巫师们听到城墙下怪物的哀嚎,纷纷来看。他们目睹了吃人的怪兽。方必斯在它的胸口上又打了五下,怪兽终于死了。

他们为方必斯举行了盛宴,欧斯罗巴的人民再也没被怪兽吃掉。卓特利拥抱了他的学生,对他说:“你终于领悟了攻击位置的重要性。”

出版商注:

这是另外一篇在灰烬行者中盛行的传说,很明显是出自瓦登费尔上的灰烬行者部落,并且很可能是最早的几篇故事之一。作者马罗巴苏尔将角色的名字修饰得听起来更像是矮人的,并收入在其选集中。故事中的那座“大山”毫无疑问就是红山,尽管在这个传说的描述中它是“植被遍地”的——后来的“落辰”以及红山的大爆发,才把这曾经遍布的植被破坏殆尽,把整个红山的面貌摧残到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荒芜景象。

这一篇传说中还有一个地方能引起学者的兴趣,不仅仅是它提及了原始的灰烬行者文化,而且还描述了他们的“城堡”——大概就是现在瓦登费尔上的那些废墟了。其中有一个叫做“奥斯罗巴”的堡垒,大概就位于现在瓦登费尔和天霜之间,是一个非常好的证明;此外一些存在于瓦登费尔之外的零零散散的堡垒也得以保存至今。尽管学者们对“这些堡垒是何时建立的”、“是谁建立的”这样的问题各执一词,但是从这系列的文章以及其它的一些证据中不难发现,灰烬行者在古代曾经是居住在坚实的堡垒中的,而不是像如今这样遍地安营,过着游牧的生活。

这些寓言故事往往都包含着一些文字游戏——“在何处”处死怪物非常的重要,其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处死怪物的地点,比如城堡里;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要击打怪物的哪一个部位才会致命——诸如此类的文字游戏,构成了一个非常典型的灰烬行者传说故事。字谜——即使是本文中这么简单的一种——非常受到灰烬行者一族和已经消失的锻莫一族的喜爱。不过两者的区别是,锻莫总爱在故事中留下谜题,而灰烬行者的传说中总能找到答案。

位置的重要性(官方繁中)

位置的重要性

鍛莫的古老傳說三

馬羅巴.蘇爾 著


歐斯羅巴的首領召集巫師說:「每天早上我都發現幾十個人被屠殺了。怎麼搞的?」

大將軍方必斯說:「可能是怪獸下山來吃人。」

治療者格利克說:「可能是某種怪病造成的。」

牧師布蘭說:「我們得舉行獻祭儀式,讓女神保佑我們。」

巫師們舉行了獻祭。正當他們等待女神的回應時,方必斯造訪了導師卓特利:「你教會了我怎麼鍛造澤利克之棍,怎麼在實戰中使用它,但我得知道怎樣把握時機進攻。難道我要等女神的回應,或等藥起效,還是我親自上山對付怪獸?」

「什麼時候行動並不重要,」卓特利說,「攻擊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於是方必斯帶上澤利克之棍穿過黑暗的森林來到大山山腳下。他碰到了兩頭怪獸,一頭身上沾著奮力抵抗的歐斯羅巴人的血肉,另一頭逃跑了。方必斯想起了導師的話「攻擊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的攻擊集中了怪獸的五個致命位置:頭、腹、頸、背、胸。他只打了這五下怪獸就死了。怪獸太重了沒法抬回去,但方必斯還是凱旋而歸。

「我殺死了吃你部下的怪獸,」他對著歐斯羅巴的首領大叫。

「你怎麼證明你殺死了怪獸?」首領問道。

「我用藥治好了您的人民。」治療者格利克說。

「女神回應了獻祭儀式,保佑了您的人民。」牧師布蘭說。

兩天過去了,部下們安然無恙,但第三天早上,他們又發現幾十個人被殺了。治療者格利克開始研發新藥。牧師布蘭準備了豐盛的獻祭品。方必斯又握著澤利克之棍,穿過黑暗的森林來到大山腳下。他遇上了另一頭怪獸。他們打了起來,方必斯又想起了導師的教誨,攻擊的位置才是最重要的。

他對著怪獸的腦門連打五下,怪獸逃跑了。方必斯沿著山腳一路追擊,他又對著怪獸的肚子打了五下,怪獸逃了。他穿過森林,追上怪獸,對著它的頸部又是五下,怪獸還是在逃。他跑進歐斯羅巴的田野,又追上了怪獸連打它的背部五下,怪獸又逃了。首領和巫師們聽到城牆下怪物的哀嚎,紛紛來看。他們目睹了吃人的怪獸。方必斯在它的胸口上又打了五下,怪獸終於死了。

他們為方必斯舉行了盛宴,歐斯羅巴的人民再也沒被怪獸吃掉。卓特利擁抱了他的學生,對他說:「你終於領悟了攻擊位置的重要性。」

出版商注:

這是另外一篇在灰燼行者中盛行的傳說,很明顯是出自瓦登費爾上的灰燼行者部落,並且很可能是最早的幾篇故事之一。作者馬羅巴蘇爾將角色的名字修飾得聽起來更像是矮人的,並收入在其選集中。故事中的那座「大山」毫無疑問就是紅山,儘管在這個傳說的描述中它是「植被遍地」的——後來的「落辰」以及紅山的大爆發,才把這曾經遍佈的植被破壞殆盡,把整個紅山的面貌摧殘到現在人們所看到的荒蕪景象。

這一篇傳說中還有一個地方能引起學者的興趣,不僅僅是它提及了原始的灰燼行者文化,而且還描述了他們的「城堡」——大概就是現在瓦登費爾上的那些廢墟了。其中有一個叫做「奧斯羅巴」的堡壘,大概就位於現在瓦登費爾和天際之間,是一個非常好的證明;此外一些存在於瓦登費爾之外的零零散散的堡壘也得以保存至今。儘管學者們對「這些堡壘是何時建立的」、「是誰建立的」這樣的問題各執一詞,但是從這系列的文章以及其它的一些證據中不難發現,灰燼行者在古代曾經是居住在堅實的堡壘中的,而不是像如今這樣遍地安營,過著遊牧的生活。

這些寓言故事往往都包含著一些文字遊戲——「在何處」處死怪物非常的重要,其中有兩個含義,一個是處死怪物的地點,比如城堡裡;還有一個意思就是要擊打怪物的哪一個部位才會致命——諸如此類的文字遊戲,構成了一個非常典型的灰燼行者傳說故事。字謎——即使是本文中這麼簡單的一種——非常受到灰燼行者一族和已經消失的鍛莫一族的喜愛。不過兩者的區別是,鍛莫總愛在故事中留下謎題,而灰燼行者的傳說中總能找到答案。

The Importance of Where(官方英语)

THE IMPORTANCE OF WHERE

Ancient Tales of

the Dwemer, Part III

By Marobar Sul


The chieftain of Othrobar gathered his wise men together and said, "Every morning a tenfold of my flock are found butchered. What is the cause?"

Fangbith the Warleader said, "A Monster may be coming down from the Mountain and devouring your flock."

Ghorick the Healer said, "A strange new disease perhaps is to blame."

Beran the Priest said, "We must sacrifice to the Goddess for her to save us."

The wise men made sacrifices, and while they waited for their answers from the Goddess, Fangbith went to Mentor Joltereg and said, "You taught me well how to forge the cudgel of Zolia, and how to wield it in combat, but I must know now when it is wise to use my skill. Do I wait for the Goddess to reply, or the medicine to work, or do I hunt the Monster which I know is in the Mountain?"

"When is not important," said Joltereg. "Where is all that is important."

So Fangbith took his Zolic cudgel in hand and walked far through the dark forest until he came to the base of the Great Mountain. There he met two Monsters. One bloodied with the flesh of the chieftain of Othrobar's flock fought him while its mate fled. Fangbith remembered what his master had taught him, that "where" was all that was important.

He struck the Monster on each of its five vital points: head, groin, throat, back, and chest. Five blows to the five points and the Monster was slain. It was too heavy to carry with him, but still triumphant, Fangbith returned to Othrobar.

"I say I have slain the Monster that ate your flock," he cried.

"What proof have you that you have slain any Monster?" asked the chieftain.

"I say I have saved the flock with my medicine," said Ghorick the Healer.

"I say The Goddess has saved the flock by my sacrifices," said Beran the Priest.

Two mornings went by and the flocks were safe, but on the morning of the third day, another tenfold of the chieftain's flock was found butchered. Ghorick the Healer went to his study to find a new medicine. Beran the Priest prepared more sacrifices. Fangbith took his Zolic cudgel in hand, again, and walked far through the dark forest until he came to the base of the Great Mountain. There he met the other Monster, bloodied with the flesh of the chieftain of Othrobar's flock. They did battle, and again Fangbith remembered what his master had taught him, that "where" was all that was important.

He struck the Monster five times on the head and it fled. Chasing it along the mountain, he struck it five times in the groin and it fled. Running through the forest, Fangbith overtook the Monster and struck it five times in the throat and it fled. Entering into the fields of Othrobar, Fangbith overtook the Monster and struck it five times in the back and it fled. At the foot of the stronghold, the chieftain and his wise men emerged to the sound of the Monster wailing. There they beheld the Monster that had slain the chieftain's flock. Fangbith struck the Monster five times in the chest and it was slain.

A great feast was held in Fangbith's honor, and the flock of Othrobar was never again slain. Joltereg embraced his student and said, "You have at last learned the importance of where you strike your blows."

Publisher's Note

This tale is another, which has an obvious origin among the Ashlander tribes of Vvardenfell and is one of their oldest tales. "Marobar Sul" merely changed the names of the character to sound more "Dwarven" and resold it as part of his collection. The Great Mountain in the tale is clearly "Red Mountain," despite its description of being forested. The Star-Fall and later eruptions destroyed the vegetation on Red Mountain, giving it the wasted appearance it has today.

This tale does have some scholarly interest, as it suggests a primitive Ashlander culture, but it talks of living in "strongholds" much like the ruined strongholds on Vvardenfell today. There are even references to a stronghold of "Othrobar" somewhere between Vvardenfell and Skyrim, but few strongholds outside of sparsely-settled Vvardenfell have survived to the present. Scholars do not agree on who built these strongholds or when, but I believe it is clear from this story and other evidence that the Ashlander tribes used these strongholds in the ancient past instead of making camps of wickwheat huts as they do today.

The play on words that forms the lesson of the fable -- that it is as important to know where the monster should be slain, at the stronghold, as it is to know where the monster must be struck on its body to be slain -- is typical of many Ashlander tales. Riddles, even ones as simple as this one, are loved by both the Ashlanders and the vanished Dwemer. Although the Dwemer are usually portrayed as presenting the riddles, rather than being the ones who solve it as in Ashlander ta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