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曲解研究所参与建设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欢迎收藏起来防止迷路,也希望有爱的小伙伴和我们一起编辑哟~
编辑帮助:目录BWIKI反馈留言板

全站通知:

考据/无根之木

阅读

    

2024-12-24更新

    

最新编辑:战术白貂

阅读:

  

更新日期:2024-12-24

  

最新编辑:战术白貂

来自物华弥新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康熙自来火二号枪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
考据 无根之木0.png





G1·无根之木



「与器者们气氛微妙的组织。」

所属:华中地区

信奉人的肉体只是累赘,因此格外向往器者们的生存方式。但人与器者,互相又何尝不是一知半解?也许是意念的作用,该组织出产的范围性武器对控制曲解有一定作用,与冬谷市基金会偶有往来。

制造特色:基础 远击


名字由来



    无根之木出自先秦时期左丘明所著的《左传·昭公九年》。原句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这和设定中该研究所信奉“人类的肉体只是累赘”的理念相符,也和中国古代道教的修真理念吻合。

    道教中,学道修行、求得真我、去伪存真为“修真”,修道者企图通过修炼抛弃肉身、修成永恒的“金身”,这也是中国古代对“长生”追求的体现。关于“长生不老”这个现代科学都无法解决的课题,《升玄经》中是这样解释的:“道不居人身,人身则空,人身既空,何得久生。”

    意思是说,每个人的体内都有一股杰气,有的人难以察觉,有的人却能天生使用。只要长期修炼、达到道杰返还,那么就可以长生不老,逍遥于天地之间。对于古代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具有诱惑力的说法,因此修真者逐渐增多,而修真本身的定义和方法也不断发展。

    古代记载修真的方法,无非从外或从内:从外表现为忘却一切世俗、苦其筋骨,以斩断自身欲望的方式修炼,分为外丹修行、内丹修行、辟谷三种;从内表现为不断的探索学习、积德行善,期盼某天能大彻大悟、醍醐悟道。《太上感应篇》写道:“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当一个修行者斩断了外在的物欲,又从内了解了宇宙的规律,便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也就是所谓的得道升仙。

    不过,所有方式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能跳出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探索出宇宙的规律以及奥秘,以此发现世间生灵存在意义的真谛。许多道教修行地都位于无根之木所在的华中地区,如桐柏山、王屋山等等,直到现在也流传着许多有关修道者的传说故事。比如我们熟悉的鸡犬升天、崂山道士,都是人们借修道衍生出来的。

    道人希望通过这样的修炼抛弃肉身、达到成就精神意义上的“真身”,修真于他是一种探索的方法;而对于统治者来说,则更多是为了长生不老、永固统治,成为了饱含政治色彩的手段。

    这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当属两度派人寻找蓬莱仙山和不老灵药的秦始皇了。而汉朝同样继承了对长生的向往,玉屏、玉璋上满是对长生登仙的渴望。

    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走向成熟化,以葛洪所著《抱朴子内外篇》为标志,第一次确立了修道者的两种模式。
在唐代更是步入了修真高潮,上至皇亲国戚、下到文人商贾都重视修道,且不论唐玄宗求仙问道的坎坷历程,光是大诗仙李白就和杜甫、高适三人一起留下了“采仙草、找仙人、炼仙丹”的轶事。

    值得一提的是,修真在后期的发展中逐渐变得天马行空、荒诞不经,再加上许多江湖骗子以此为幌子招摇撞骗,修真从某个角度来说显然站在了科学的对立面。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熄一心沉迷炼丹、无心治国,为了炼丹甚至几次召集大批宫女,命令她们清晨就采集蕉叶上的甘露,用来兑服参汁以期延年益寿,致使许多宫女病倒,他本人也差一点被忍无可忍的宫女们刺杀而死,这就是著名的壬寅宫变。即便到了科技发展的现代,试图以修真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也毫无根据,因此站在现代的角度来看,喝风饮露的道士皇帝显然十分荒谬可笑。

    不过在历史长河之中,修道这项活动的确在化学方面发现上有过诸如火药一类的发明,但其中科学与玄学交织,使修真一事变得神秘莫测,也使极具其气息的无根之木显得捉摸不透,对器者生存方式的羡慕和对人类肉体的摒弃使这个组织与亲近人类的器者们之间的气氛相当微妙,颇有“我从海上寻山来、他从山中寻海去”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