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登录 这对我们帮助巨大

全站通知:

Artbook-Robots-DSC

来自War Robots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WR百科 > 百科文库 > Artbook-Robots-DSC

艺术设定集:机甲:DSC


Destrier

首批的方舟降落火星时,战斗用机甲尚未诞生。但早在“大迁徙”初期,殖民者便开始研发外骨骼装甲,以提升其工作效率。双足设计因其能够应对复杂地形、仅作协助人类而非取代人类而被优先采用。随着企业利益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一些挖掘用机甲便逐渐被改装为具备攻击能力的机甲。 DSC 是首个投入完全装甲军事化的放大型外骨骼机甲的企业——这台机甲便是 Destrier战马。

  • 零号机甲
  • 定位:战争机器人
  • 技能:无


Artbook-page25 6.jpg

Artbook-page25 2.jpg

Artbook-page25 7.jpg
Artbook-page25 8.jpg


Artbook-page25 1.jpg

“首台真正意义上的战斗用机甲。”

你的第一台机甲——就这么简单。结实、迅捷,Destrier战马 是新手飞行员了解掌握其职责并打实机甲驾驶技术基础的理想入门机体。

Artbook-page25 3.jpgArtbook-page25 5.jpg


Rhino

DSC 中央委员会坚信其飞行员的坚定不移的钢铁意志,而这种信念也深深体现在其机甲的设计中。Rhino犀牛 的研发目标只有一个——强迫其所有对手与其近身肉搏。当该型机甲进入“突击模式”时,会提高移速冲刺以贴近目标,并最大限度利用其正面护盾。在更高机动性的机体问世前,Rhino犀牛 的冲锋几乎无解。

  • 第二代机甲
  • 定位:格斗型(肉盾)
  • 技能:突击模式(Assault Mode)


Artbook-page26 6.jpg
Artbook-page26 5.jpg
Artbook-page26 7.jpg


Artbook-page26 1.jpg

“冲啊啊啊啊!”

鉴于冲撞战术极为有效无往而不利,DSC 的工程师们一度考虑为Rhino犀牛 研发其专属近战武器,但在 SpaceTech 展示出中电枪Scourge: Scourge.png 的原型后,这一方案便被放弃。 由于Rhino犀牛 的“践踏”能力在发动后会大幅限制其转向能力,因而速度更快的敌人可以轻松躲避它的冲锋,并瞄准其物理护盾覆盖不到的部位并反击。

Artbook-page26 4.jpgArtbook-page26 3.jpg

Invader

Invader跳蛛 是一款先锋型机甲,其任务是主动挑起战斗、吸引火力,为护甲相对脆弱的友方单位创造生存与反击的空间。四足机体赋予其优秀的长距离跳跃能力,使其能跨越复杂的地形、突破敌方防御,同时在追击高移速敌方目标时也更具优势。作为专为突击作战而设计的机体,Invader跳蛛 搭载了一台电磁脉冲(并非EMP效果)发生器,用以瘫痪敌方设备、干扰战区通信,甚至可以暂时使敌方机器人武器造成的伤害大幅降低。

  • 第三代机甲(原第四代)
  • 定位:格斗型(肉盾)
  • 技能:侵袭(Incursion)


Artbook-page27 4.jpg

当 Invader跳蛛 投入量产时,DSC 部队仍以企业自助设计研制的第一代机关炮与火箭发射器为主要装备。然而独立飞行员们更偏好为 Invader跳蛛 加装Yan-di炎帝 的电弧霰弹枪Halo: Halo.png / Corona: Corona.png。这些新式霰弹武器很快被证明是近距离作战的最优配置,迫使 DSC 不得不寻求建立其他企业更密切的合作。

Artbook-page27 1.jpg

“致所有植入物拥有者:确保在驾驶舱内安装反电磁干扰屏障!Invader跳蛛 的脉冲可使方圆一公里范围内的小型敌方系统失效。”

Artbook-page27 2.jpgArtbook-page27 3.jpg


Arther

作为步行战斗用机甲概念的开创者,DSC 也率先研发了第一款泰坦机型。Kid小子 原型在测试环境中虽有所成效,但反响有限,很快便由“Arthur亚瑟 工程”接棒。Arthur亚瑟 是该系列中最为人所熟知的机甲,其标志性的护盾设计延续自 Camelot 系列。为机器人配备可拆卸护盾的理念在于:将大部分装甲模块化,从而便于更换。一旦回到机库,Arthur亚瑟 可迅速更换备用护盾,而无需进行复杂的结构维修。

  • 第三代机甲(现第二代泰坦)
  • 定位:重装坦克(肉盾)
  • 技能:方阵模式(Phalanx Mode) / 爆炸波(Blast Wave)


Artbook-page28 6.jpg
Artbook-page28 5.jpg
Artbook-page28 7.jpg


Artbook-page28 1.jpg

“别开火,等它把护盾收起来!等……算了,挨打了,打护盾吧!”

早期的泰坦机体因其武器挂载点的布局和高度问题,存在明显的抵近射击盲区。Arthur亚瑟 则通过释放震地爆炸波的技能将周围敌人震开以弥补该项缺陷。

Artbook-page28 4.jpgArtbook-page28 2.jpg


Shell

Shell贝壳 的存在充分证明了“如果一个想法足够疯狂,说不定还真能奏效”。联合体的第二十款机甲说白了不过是在双足底盘上装了一个核动力引擎,再以上模块化物理护盾将其包裹。然而,尽管在Shell贝壳 设计中存在一些灰色地带,该型机甲最终还是成为了一个极具威胁的战斗单位——它会利用核心产生的多余能量,在高速冲向敌人后对他们击退并造成伤害。

  • 第四代机甲
  • 定位:格斗型(肉盾)
  • 技能:原子(Atom)


Artbook-page29 9.jpgArtbook-page29 2.jpg

Artbook-page29 6.jpgArtbook-page29 10.jpg


Artbook-page29 1.jpg

“我需要志愿参与 Shell贝壳 战队的成员!Shell贝壳 战队,有人吗……?”

技术文档明确规定 Shell贝壳 应由远程操控。但在实际作战中,每当需要直接控制时,飞行员们会自行加装特制的驾驶舱并按需配置不同等级的防辐射与隔热的保护。
该文件还规定使用 Shell贝壳 的飞行员可享受高达 2.74 倍的任务薪资系数。值得玩味的是,内部报告显示配备 Shell贝壳 的飞行员在部队中并非飞行员工资中支出最大的项目。

Artbook-page29 3.jpgArtbook-page29 4.jpg


评论

页面贡献者 :
啃泥丝
帝袍萦花负玉剑
共2人编辑

阅读

    

2025-03-27更新

    

最新编辑:Manstein-_-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3-27

  

最新编辑:Manstein-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