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大唐历史研究所申请创建,意在整理剑网3端游相关剧情设定,为剧情党提供参考,且暂不开放编辑组申请(人够用了)有意讨论剧情可以进群1151298075。
因剑网3年深日久,有诸多设定冲突,一切均以剑网3端游表现为主,并会注明冲突点供参考。如有已编辑内容错误,可以在该界面下留言或联系大唐历史研究所进行提交,请勿擅自更改造成编辑重复难以寻回的情况。

全站通知:

少林寺

阅读

    

2024-06-06更新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6-06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来自剑网3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大唐历史研究所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新建相应的图鉴页请使用→ 帮助:创建页面

门派信息

门派名称 少林寺 建立时间 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 )
门派心法 易筋经;洗髓经 门派阵法 金刚伏魔阵;天鼓雷音阵
人数规模 门下弟子两千余人,俗家记名弟子万余人,不记名者不计其数
武学套路 罗汉棍法;龙爪功;袈裟伏魔功;达摩武诀
门派武器
门派掌门 玄正


门派诗

古刹紫竹禅钟鸣,降妖伏魔江湖行。
佛音亦有豪情意,天下武功出少林!

门派图片

  • 门派logo
  • 门派地图
  • 人物关系

门派介绍

少林寺创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元宏为安顿来中国传授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便在少室山为跋陀立寺。少林寺建立后,当时前来少林寺求法者达数百人,高足弟子有慧光、僧稠等人。跋陀传法之后,传灯转移,并未继续发展。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527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寺院的规模也逐渐扩大,僧侣日益增多,少林寺在那时便成了禅宗祖庭。达摩在少林寺修行多年,于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将法传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禅宗乃承袭自大乘佛法,讲究“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等大力弘扬,终于一花五叶,盛开秘苑,成为中国佛教最大宗门,后人便尊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尊少林寺为中国禅宗祖庭。
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少林寺就与李唐王朝结下了不解之缘。
隋末唐初,隋将王世充拥兵东都称帝,国号为郑,并命其侄王仁则为大将军,在柏谷庄设重兵建城池,以阻挡秦王李世民东进。王仁则飞扬跋扈,手段狠毒,侵占了少林寺一百顷的封地。少林寺失去了这一百顷土地,僧众的斋粮失去了保证,度日很是艰难。恰逢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高祖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统领诸路军马前往征讨王世充,谁知初战失利。少林寺的寺主志操是位有政治眼光的和尚,他审度天下大势,认为唐王朝最有可能一统天下,便与众僧商议拿下柏谷屯,献给秦王李世民。于是,志操、惠锡与昙宗等十三名武僧率众以拒伪师,潜入柏谷屯州城内,与唐军里应外合,一举占领了柏谷屯,生擒守将王仁则,献于李世民,为秦王统一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
李世民登基后对少林武僧大加赞赏,赐少林寺田地四十顷,水碾一具。十三棍僧俱受封赏,昙宗为大将军。
唐太宗以后,唐高宗、武则天慕名又多次来嵩山、来少林寺,到唐玄宗时人们对少林寺已有了“海内灵岳,莫如嵩山;山中道场,此为胜殿”的评价。
武则天称帝时少林更是千方百计地保存李氏血脉,并与天策府一起,成为李家的坚实后盾。大光明寺事件中,少林众僧大显神威,少林武学正统重现江湖。杨国忠当权之时,欲将少林这个对朝中许多大臣都有影响力的门派铲除。他一面控制神策军打压天策府,一面从天竺请来迦兰僧,大肆讲经说法,以图在信仰层面上将少林击倒。
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九月十三夜,少林寺武僧出动,协助东都之狼天策府围剿气焰滔天的明教,明教精锐死伤惨重,这就是震惊武林的“大光明寺之变”。这一战,少林寺擒拿住了明教前四大法王之首血眼龙王,并将其关入了少林寺持国天王殿中。血眼龙王手中掌握了前隋重宝《山河社稷图》的下落,李唐王室怕此等重宝落入有心人手中,特意请少林寺高僧严密看管,追问重宝下落。岂知消息泄露,天竺迦兰僧十二宝树王之一的智慧王计闯天王殿,救出了血眼龙王,携手前往南疆,准备投靠南诏王。
南诏统一之后自感不可一世,得知天一教掌握五毒教制毒人之法后更是欣喜若狂,认为这是自己最强有力的武器,于是南诏一面训练毒人士兵,一面秘密与吐蕃结盟,意图吞并中原。
然而南诏这一秘密的举动并没有逃过别人的眼睛,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各大门派掌门纷纷出山,意欲平息这场浩劫。岂料南诏王狡猾,少林玄正方丈也身陷南疆,不得脱身。少林门中事务暂且由寺中玄字辈的玄钟大师接掌,群雄则各显身手,终于将南诏王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中,玄正方丈也顺利返回山寺中。无奈方丈身受暗伤,遂仍由玄钟大师代为主持寺中大小杂务,玄正方丈则闭关疗伤,安心静修。


思想信仰


少林弟子全部信奉佛教禅宗。
天下武功出少林,或许只有少数几位高僧能够看破这名利之关,而大多少林僧人骨子里十分骄傲,对待其他门派也都是表面谦逊,内里自认天下武功出少林。
少林七十二项绝技招招能致人死命,但少林又讲究慈悲为怀。要在少林武学上突破同样需要在佛法上有所领悟,佛法越高,武功才能越练越强,不然则会伤筋动骨留下隐患。但能参悟这道理的高僧又无须去练杀人的技艺,所以这样的武学障碍导致能练完七十二项绝技的只得达摩老祖一人。
佛藏在人性中呢,还是需要刻意去追求?“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与“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如果是佛能说出来的,就已经“着相”了吧。
☆着相,指“执著于外相”。


门派专长

少林弟子练武讲究根基的牢固,由内至外,以内功的修习为主。少林弟子都是阳刚男子,修炼的是阳性内功。阳性内功修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能够大大增强武者的体质和元气,最终成就攻防兼备的铁罗汉之身。此外,少林龙爪功套路中的捉影式以及罗汉棍法中的千斤坠都是独步武林的绝技。
少林武学博大精深,七十二绝技更是天下闻名,但并不是每个少林弟子都能够学会这七十二绝技,天资聪慧者也只能学会其中几种,更遑论其他了。上面六种只是经过历代少林武僧的研究,认为这是从入门最浅到稍有所成,习练最易的武功罢了。真正高深的少林武学还需要少林弟子通过种种考验才能够学习。

门派领地

少林寺是天下第一名刹、禅宗祖庭。因其坐落在中岳嵩山的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丛林中,所以取名“少林寺”。少林北依五乳峰,南望少室山,群峰环绕,松柏迭翠。寺前,迸珠溅玉的山泉汇成一条清泉缓缓东流,正所谓“五里溪声十里山,数许梵刹万松间”。寺内建筑大气恢弘,庄重肃穆,也体现了其武功佛法皆为超然的地位。少林寺周遭是茂密的森林,寺内亦多有苍挺松柏,进寺后有幽隐竹林,甚为静谧,不为俗尘沾染。 少林西有塔林,西北有达摩洞,东边有藏经阁,东北有旧朝寺庙(陟岵寺)。

天王殿

天王殿位于少林寺主建筑群的中心,是进少林寺山门之后所见的第一座大型建筑,与大雄宝殿、藏经阁并称三大殿。天王殿也是少林寺处理俗务以及善男信女们上香礼佛的主要场所。

罗汉堂

进山门后第一眼看到的便是罗汉堂,这是大多数少林弟子习武修行的地方。罗汉堂主要专研拳、棍、阵法等,在这里可以接触到基本的少林内功和招式。随着自己资历的加深和武功的进展,你可以在罗汉堂开始修炼一些中级甚至高级的武技。

伙房

少林寺的伙房向来就是一个神秘所在,它不仅仅是一个提供伙食的地方,也是所有少林寺弟子入寺后的第一个修习场所。在伙房的新进弟子要通过打柴、挑水、打饭等琐事来见微知著,锻炼耐力、细心和品性,将禅武的修炼融合到日常生活中。这样一来,对于佛学的思考和武学的锻炼慢慢变得像呼吸一般自如。正是因为有伙房试炼的存在,少林弟子虽然不是个个出类拔萃,但是基础素质确实是其他门派有所不及的。

证道院

证道院是少林高僧修行佛法的地方,凡是能入证道院之人,一定在佛法上有了相当造诣。证道院不传武功,只传佛法。少林虽然禅武并重,且以武闻名天下,但少林内部最受尊重的往往是佛学修为精湛的得道高僧,因此证道院弟子在少林中的地位颇高,丝毫不亚于那些成名多年的武僧。

藏经阁

藏经阁藏有全寺珍贵的武学秘笈和佛学经典。藏经阁弟子的主要职能是在阁外看守经楼。他们每日只有一次机会进入藏经阁,主要负责日常的清洁和书籍整理工作。
藏经阁弟子表面上武功不高,但大多是寺里轻功出类拔萃的弟子。由于他们每日接触浩如烟海的武学书籍,天资极高的弟子往往能够自学成材。
藏经阁对外宣称不传武功,事实上舍利院和藏经阁却往往是寺中高手隐藏的地方。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乃是整个少林寺主建筑群的核心建筑,也是少林僧众早晚修持之所,内供释迦牟尼像。寺内重大的活动或者有贵客来访时,方丈都会在大雄宝殿内接待。大雄是佛的德号。大者,是包含万有的意思;雄者,是慑服群魔的意思。因为释迦牟尼佛具足圆觉智慧,能雄镇大千世界,因此佛门弟子尊称他为大雄。宝殿的宝,是指佛法僧三宝。

舍利院

舍利院是超度圆寂高僧亡魂的地方。凡是寺中有道高僧,死后都将进入舍利院火化,然后将其骨灰藏于寺后塔林之中。
舍利院弟子还兼负全寺的清扫等勤杂事务,因此院中弟子大都武功低微。
舍利院只有一种武功,那就是“铁帚功”。正因为舍利院不传武功,所以院中弟子只能靠到各院干活时看见的一些招式来自己练习。所以一旦有天资和悟性极高的弟子,往往武功能够独辟蹊径。

少林习武场

几乎所有的江湖帮派都会有一个所有弟子共用的习武场,少林也不例外,例外的是少林的习武场别具一格。少林习武场除了弟子间相互切磋、打木桩练基本功之外,还有大量的木人和铜人来供弟子提升自己的实力,据说还有木人巷和铜人巷供武艺超群的弟子挑战。此外,少林的习武场还会针对性锻炼弟子的轻功、耐力和爆发力,因此即使学艺不久的少林弟子第一次下山都以稳健著称。

塔林

塔林是少林历代主持、高僧的葬地,塔内主要葬着得道高僧的舍利或灵骨,少林弟子莫不以身后能入塔林为荣。塔林又分个人塔和公共塔,能够被葬入个人塔的除了是有道高僧,还必须要带有弟子。公共塔就是没有弟子的高僧在圆寂后统一葬入一座塔内,塔的造型和建造都比个人塔简单。由于高僧的舍利子往往有神奇功用,江湖上许多心怀不轨之徒渴望能够取得舍利子,以实现自己的野心。其中不凡武功超绝的高手和聪明绝顶的智者,有的人甚至苦心积虑,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少林潜伏,以取得一颗舍利子。然而这些行动却极少有成功的案例,不能不说少林实力确实深不可测。

少林寺旧址

北周建德三年(公元574年)五月十五日,周武帝下诏“断佛、道二教,经像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并禁诸淫祀,礼典所不载者,尽除之”,这就是著名的“周武灭佛”。少林寺作为佛教寺庙自然难逃此劫,几乎所有的弟子都被强制还俗,寺院充公后赠送给王公贵族。直到周静帝即位,将少林寺改名为“陟岵寺”,修复了殿堂和佛像,选派了惠远、洪遵等120多僧人常驻陟岵寺,这陟岵寺就位于少林寺旧址上。直到隋朝开皇年间,陟岵寺恢复少林旧名,并逐渐恢复了元气。而隋末的一场大火把少林烧得只剩下佛塔若干,直到唐初另择宝地新建少林寺。而原来陟岵寺所在的那边废墟就成为了真正的少林寺旧址,只有老和尚渡法一个人隐居在那里。

达摩院

进入达摩院是寺中武僧的最高荣誉。达摩院只有八个席位,集中了全寺武功最高的八位大师,主要研究本派最精奥的武学。一般来说,大部分少林弟子是没有机会修习达摩院武学的。只有那些强大到足以挑战十八铜人 的超卓弟子才有机会师从达摩院的武学大师,接触到少林甚至可以说当今武林的巅峰武学。

齐华村

少室山下的一个小村落,也是进入少林寺的必经之地。来往少林的游人、客商等大多在这里的驿站休息,少林周遭的交易也大多在这里进行。大概是因为临近少林的缘故,齐华村的村民礼佛之风浓郁,村人都很容易相处,时常会有年轻的村民入少林习武或是修习佛法。

门派大事记

神秘盗墓贼

自从舍利子的神奇功用被外界所知开始,江湖各色人等对它的觊觎就没有停止过,专门供奉高僧舍利子的少林塔林也因此成了藏经阁之外受关注度最高的少林区域。相对于建筑格局紧凑,且拥有许多深不可测的高僧坐镇的藏经阁来说,少林主建筑群之外占地颇大、守卫不足的塔林更多地受到外人的“光顾”。
现在的少林寺塔林就有着这么一群诡异的黑衣人——盗墓贼,他们武艺并不是很高,但是身法诡异,偷盗和挖掘的手法绝对不在江湖上鼎鼎大名的地鼠门之下。起初少林僧众以为他们与以前的“客人”们一样,都是来打舍利子主意的,便派出得力弟子进行监视,并随时准备驱逐。后来却奇怪地发现这些人只是四处游荡,并没有在塔林干那些盗墓的勾当。当他们的活动区域逐渐扩大,甚至延伸到了达摩洞一带,差点与附近的看守弟子发生冲突时,少林弟子才发现原来这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达摩洞历来为少林禁地,除了藏有一些秘典之外,达摩洞后的持国天王殿常用来拘禁江湖上一些凶名远扬的重犯。既然这些“盗墓贼”对舍利子都不屑一顾,那么目标很有可能就是持国天王殿里面关押的重犯。现在里面被看守的重犯正是当年“大光明寺事件”中的明教高手,据传他很可能有前隋的藏宝图在手……

一刀流的挑衅

当年谢云流误会吕洞宾和李忘生的对话,击伤师父吕洞宾之后远遁东瀛,被中原武林视作欺师灭祖之人。他亦认为自己被师门背叛,更为中原武林迫害,他以“一击必杀”为追求苦修剑术。他武技初成之后以东瀛流寇试剑,后更在东瀛创立中条一刀流,欲向中原武林复仇。作为中条一刀流赞助者和幕后黑手的藤原广嗣,正希望借助中国的武学壮大自己的力量,重现藤原氏的荣耀,便鼓动谢云流率一刀流向中原各大门派挑战,以学习各门派招式,甚至以武力控制某些门派。
谢云流甫一回中原,便四处挑战成名侠客,未逢敌手的他被中原武林冠以“东洋魔剑”称号。一刀流受此激励,疯狂地扩大自己的“挑战”范围,作为中原一大武林圣地的少林寺自然而然地进入他们的目光。一刀流先是送上战书,要求少林寺派出高僧来与一刀流的高手对战。然而,一向不喜与外人相争的少林寺没有理会他们的要求。恼羞成怒的一刀流便以少室山下的俞村村民和若干少林弟子的性命为要挟,再次逼迫少林出战。少林无奈之下只好派出慧忍等武僧击败田一郎及其麾下的一刀流五番队,一刀流暂时退却。慧忍从一刀流的招式中怀疑他们就是“东洋魔剑”一脉,急将此事回报方丈,以共商对策。

天竺僧的图谋

唐太宗时玄奘西天取经,极大地丰富并发展了中土的佛学,经过近百年发展,中土佛学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反观天竺,内乱不断,大量的经卷在战乱中遗失,僧侣在动荡的环境中也难以静心修佛。那些不甘心天竺佛教就此衰落的天竺菩提会僧侣们来到中原,通过讨好当朝红人杨国忠得建战宝迦兰,准备从少林夺取经藏和武功秘籍运回天竺。
不过天竺僧们也知道少林寺享唐皇恩赐,实力又深不可测,不能力克,只能智取。于是他们派出了佛学医学修为俱臻一流的察贺巴,以毕生不出少林为代价,取得了前往藏经阁抄录经书精研佛学的资格。察贺巴以高超的医术和对佛法孜孜不倦的追求赢得了少林寺上下的信任和尊敬,得以有条件方便实施菩提会的计划。他先是摸清了藏经阁乃至整个少林寺的格局,然后以思乡心切放宝莲灯为名发出信号,通知寺外的天竺僧们以索要察贺巴为由闯入少林。少林当然不能放走察贺巴这个已经遍览了少林所有典籍的外邦人士,更何况他是自愿以终生不出少林为代价来获得这一好处的。不过此时的少林僧众们仍然不知道察贺巴是菩提会成员,他们只当是天竺僧们无理取闹而已。
正当双方唇枪舌剑争执不下,少林寺大部分僧侣的注意力都被这场辩论所吸引之时,菩提会的高手突袭藏经阁,重伤正在练功的藏经阁首座玄乘,并且偷走了少林寺镇寺秘籍——《易筋经》。狡诈的天竺僧在藏经阁失窃时,以方丈有要事处理不便叨扰为由离开大雄宝殿,待得少林上下反应过来之时他们已经远遁洛阳的菩提会总部——战宝迦兰。少林弟子们为了找回失窃的重宝,不得不去闯一闯战宝迦兰这个龙潭虎穴。

挑选僧军

少林僧军原来是作为太宗皇帝对少林寺的恩赐,允许他们自行编练武僧组成僧军护寺卫国。之前僧军只能由皇帝亲自调遣,可是这次不知道杨国忠用了何种手段,居然使得玄宗皇帝同意让神策军支配僧军的行动。方丈和各位首座一来不敢违抗圣上的旨意,二来认为僧军报国理所当然,便没有深究其理。可是小和尚道衍偏偏认死理,认为这道圣旨有违太宗皇帝本意,并且他还探得神策军居然想驱使少林僧军攻打南诏国的消息。为国效命至上还是恪守戒律为上?少林的僧兵们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门派npc

渡字辈 渡法【不老僧】;渡会【白衣僧】
玄字辈 玄正【方丈】;玄乘【藏经阁首座】;玄行【舍利院首座】;玄壮玄钟【代方丈】
澄字辈 澄如【证道院首座】;澄理【菩提院首座】;澄实【罗汉堂首座】;澄信【戒律院首座】;澄正【达摩院首座】;澄睿【陈和尚,已叛逃】
慧字辈 慧实【红衣佛爷】;十八罗汉(慧无;慧说;慧法;慧生;慧相;慧严;慧土;慧福;慧尊;慧得;慧依;慧出;慧一;慧庄;慧净;慧为;慧胜;慧重);慧武慧明;慧木
道字辈 道衍【玄正关门弟子】;道香道定
清字辈 清梵
虚字辈 虚空
其它npc 察贺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