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大唐历史研究所申请创建,意在整理剑网3端游相关剧情设定,为剧情党提供参考,且暂不开放编辑组申请(人够用了)有意讨论剧情可以进群1151298075。
因剑网3年深日久,有诸多设定冲突,一切均以剑网3端游表现为主,并会注明冲突点供参考。如有已编辑内容错误,可以在该界面下留言或联系大唐历史研究所进行提交,请勿擅自更改造成编辑重复难以寻回的情况。

全站通知:

长歌门

阅读

    

2024-03-21更新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3-21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来自剑网3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大唐历史研究所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新建相应的图鉴页请使用→ 帮助:创建页面

门派信息

门派名称 长歌门 建立时间 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 )
门派心法 相知剑意;莫问曲 门派阵法 浮声清脉阵;万籁金弦阵
人数规模 数千人,包括一些朝中官员、江湖中行走、维持商业运作以及常驻门内的弟子
武学套路 音:宫、商、角、徵、羽

曲:《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气:《青霄飞羽》《云生结海)《江逐月天》《回梦逐光》《笑傲光阴》
影:《疏影横斜》《歌尽影生》《清绝影歌》《孤影化双》《杯水留影》

门派武器 琴剑
门派掌门 杨逸飞


门派诗

儒门有志羁风雨,失鹿山河散若星。
千古文人侠客梦,肯将碧血写丹青。

门派图片

  • 门派logo
  • 门派地图
  • 人物关系
长歌门logo.png
长歌门地图.png
长歌门人物关系.png

门派介绍

一座无名的书院,隐于山色湖光之间,弦歌间文琴武和。
一群乱世中儒侠,起于国破危难之时,与群雄共挽河山。
千岛长歌,相知莫问,相知剑意和莫问曲,是大唐三大风雅之地——长歌门的两大知名武学。
长歌门创立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隋末,各地起义讨伐隋炀帝。在战乱的时候,民不聊生,然而总有这么一些人能在任何时候抓住机会大捞一笔。杨子敬就是这样一个儒商,他在那个时候靠倒卖私盐,发了大财。唐朝建立以后,国家形势逐渐稳定,杨子敬为挚友李百药在浙江千岛湖搭建了“相知山庄”。
热爱诗词乐曲的杨子敬大发请柬,邀请各地文人骚客到岛上一聚。那千岛湖本就是风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再加上各地文人难得一聚,大家互相切磋文采,抚琴著词,畅谈抱负志向,许多人都不忍离去。随着更多书生文人、乐师墨客的到来, “相知山庄”名气日渐兴盛。
杨子敬后来又在旁边建立了微山书院,他招收那些同好此道的学生,数年间便有众多青年学子来到微山书院求学。
因为隋末那场动荡,让一些文人开始羡慕并思索那些侠客行径。
正如后来李白所言:“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讲的正是他们的心情吧。
于是,一些文人开始习起武来,正所谓“学成文武术,货与帝王家”,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所用。围绕着相知山庄和微山书院,围绕着杨子敬一家渐渐地扩展成了一个武林世家门派,他们雅兴弦歌、诗乐皆通,自称“长歌门”。
随着一代代长歌门人的武学传承,尤其是一些天赋超凡的前辈开拓,长歌门掌握了娴熟的以内力催发琴音之术,轻者可以迷惑心性,重则伤人于无形;出于多数长歌门人的偏好,武林中甚少有人在对内力与音律之间的关联修习上能超过他们。
将古圣贤研究天地自然之道的著述引入到长歌门武学当中,形成了“气与曲合、琴音鸣剑”等核心武学特点。
隋唐时期,国盛民强,音乐也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圣人云:
“以武修身,以乐养性,武在乐内,乐在武中。”文人们以乐养性,仿伏羲“削桐”制琴,仿伯牙作曲觅知音。每每著词作曲,一曲若成,争相传送赏析。偶有流出,散落民间的曲作,必广为流传,成为坊间琴馆的传唱佳作。当时赫赫有名的琴师赵耶利,主张“音成天然无雕饰,一曲清音非管弦”。他的曲作不矫揉造作,能与自然浑然一体。
公元629年,赵耶利应门主杨子敬之邀,来到长歌门。初到长歌的赵耶利并没有立即登台献艺,让众人一饱耳福,而是遍访周围名山大川,经常一去便是数日。开始经常有人候在他的舍外,但琴师不是久去不归,就是借口推辞。逐渐地引起长歌众人的疑虑和不满,纷纷猜测赵耶利或许名不副实,所以才一再推脱躲避登台。甚至有人建议让赵耶利离开长歌门,以免有辱长歌门的美誉。面对这些非议,杨子敬却置若罔闻。
一日清晨,很多人还在睡梦中,忽闻晨风穿过山林树叶交相婆娑,泉水叮叮咚咚落在大石上,山瀑飞溅作鸣,小草在阳光下抖掉露珠舒展腰身……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一切都仿佛近在耳边。 等到人们踏出门外才发现原来这一切皆为琴师赵耶利所奏,只是一切太过逼真,犹如呼吸在耳,让人难辨真伪。琴声融入周围的景物之中,让人无法分辨出哪个是琴音,哪个是真的松枫泉鸣。直到一曲奏完,众人也浑然不知。
周围之景竟然和着琴音还在继续演奏……赵耶利的这次琴奏引起了长歌门的轰动。
他的琴音不在曲律,却能让人浑然忘我,融入自然;他的技艺竟能让自然随之而动。自此之后,杨子敬挽留赵耶利留在长歌授琴。长歌门上下爱琴之风更甚,久而久之竟到了无人不通、无人不晓的境地。
长歌门上下尊称赵耶利为赵师,终生供奉于长歌门的挽音阁。
而赵耶利对于长歌门的真正助益却体现在武学之上,629年,琴道宗师赵耶利开创了长歌门赵氏一脉,并传授了长歌门门下源自周朝秘传文王一脉操控音律——攻守绝学心法《贤王操弦》,长歌门人自此在剑术之外,开始钻研以音伤敌之术。
说起长歌门的建立,就不能不提到两个人,那就是李百药和杨子敬。
李百药,字重规,定州安平人。七岁能属文,性情文弱。隋时,袭父德林爵,为太子通事舍人兼学士。炀帝嫌之,夺爵还乡里。唐太宗重其名,拜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
百药藻思沉郁,尤长五言。虽樵童牧子,亦皆吟讽。及悬车告老,穿池筑山,文酒谭咏,以尽平生之志。杨子敬生于565年,也是定州安平人。家族素以生意为家计,在当时是非常有名的商贾,可与四大家族抗衡。杨子敬也天生是做生意的料,20岁始为父打理家业。
杨子敬与李百药,从小在一起长大,结下非常深厚的友谊,甚至可以为对方牺牲自己。李百药酷爱诗词,他的诗代表了当时反宫廷诗一派,从他的诗里可以看到新诗出现的勃勃生机。
李百药和杨子敬常常谈起自己的理想。杨子敬喜爱谋事,故以做个成功的商贾为目标,而李百药则希望自己可以避开世事,到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开个书院,平平淡淡过一生。但是,因为家里的要求,李百药一直没有勇气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虽然李百药高官在上,但还是和杨子敬保持着联系。李百药虽然才华满溢却无甚计谋。杨子敬总担心他在宫里遭人算计,常常到洛阳探望百药。百药虽然羡慕杨子敬的自在,但是却一直不敢辞官。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李世民和李元吉在洺水攻打刘黑闼。当时,杨子敬正是为刘黑闼提供粮草的商人。李世民决定先斩断刘黑闼的粮草供应,引他出兵。
杨子敬面对突然袭来的厄运明哲保身,答应自毁粮草,但是李元吉却不愿意放过杨子敬,要将一切运送粮草的士兵、搬工全杀光,但是却被李世民及时制止了。杨子敬是个知恩图报的人。
在后来的战役中,杨子敬都是在为李世民提供物资。后来天下稳定,李世民想给杨子敬一个官职,被杨子敬拒绝了,杨子敬说自己“已习惯自在的在野生涯,以后秦王若有需要,杨某自当尽力而为”。
由于李世民的战功显赫,唐朝的建立大家都认为是李世民的功劳,结果李渊却立了李建成为太子。纵使李世民的部下有多么不满意也是无计可施。
另一边,李建成担心李世民掌握如此大的兵权,会与自己争夺皇位,遂与李元吉一起商量扳倒李世民,将兵权抢回来。
当时李世民的部下勇士、名士很多,文有房玄龄、杜如晦等,号称十八学士;武有尉迟敬德、秦叔宝、程咬金等著名勇将。此外,李世民还各处寻找奇人异士为己所用,在外边帮他张罗的其中一个就是杨子敬。杨子敬曾经建议李世民防范太子和李元吉,先发制人,但是李世民碍于父亲痛恨这种自相残杀(李渊受隋太子杨勇和杨广的影响),所以迟迟没有下手。
当时李百药是李元吉的老师之一,偶然一日,李百药得知李元吉的一名心腹发现杨子敬是李世民联络外界的重要途径,这名心腹正要禀报李元吉,百药情急之下将其杀了。李元吉发现后,李百药没有说出真实原因。
他只是说,这人要冒犯良家妇女,自己为民除害将他杀了。李元吉大怒之下,将李百药收监,意欲严刑拷打,查出真相。
杨子敬听到这个消息,慌忙请求李世民,希望他能想办法搭救李百药。
李世民本来就非常喜欢李百药和他的诗,更何况李百药虽是为了朋友杀人,可这事也与自己有关,于是与李元吉交涉,救出了李百药。
杨子敬和李百药经过这一事件,两人的感情更加深厚了。杨子敬觉得李百药不适合再待在这种官场之中,劝他远离官场,还在千岛湖为李百药修了一座山舍,希望他可以永远隐居于此。
玄武门兵变后,李世民即位,李世民将李百药请回宫里,拜其为中书舍人,授太子右庶子。杨子敬感到非常惋惜,只好对他说:“你这一生都不会拒绝别人,这座山舍我改为相知山庄,为的是纪念你我的友谊。它会一直为你留着,什么时候要回来,门都会为你打开。”
后来,李百药受命编写唐史,唐太宗为掩饰自己弑兄杀弟的行为,让李百药将当时的情形写为确实是由于形势所迫,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但李百药心里清楚,李建成和李元吉根本不想杀死自己的兄弟,只是想把兵权拿回来而已。李百药此时年事已高,对这种宫廷斗争与虚伪已经极度厌倦,遂请辞以还相知山庄。
杨子敬到死都很重视他和李百药的友谊,欲让自己的子孙世世代代打理好山庄。
他也看到,很多文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去做官,他们大都心高气傲,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但是在官场的斗争中是没有什么纯良可言的,他们或者失去了自己的信念,或者隐藏了自己的才华。于是杨子敬建立了书院,其实只是希望文人们有个聚集的地方,或许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而这边,李世民很欣赏杨子敬,屡次要给他官职,都被拒绝了。
但是李世民还是很照顾杨子敬,很多官员以及皇宫的物资都愿意让杨子敬提供。所以,杨子敬也时时告诫后人尽力帮助李氏大唐保江山。

《风起稻香》介绍

长歌门创立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隋末,各地起义讨伐隋炀帝。在战乱的时候,民不聊生,然而总有那么些人能在一切时候抓住机会大捞一笔。杨子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那个时候靠倒卖私盐,发了大财。唐朝建立,国家形势逐渐稳定,他遂在浙江千岛湖建了“相知山庄”,大发请柬请各地文人骚客到岛上一聚。那千岛湖风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加上各地文人难得这么一聚,大家互相切磋文采,畅谈抱负志向,更是不忍离去。于是,这“相知山庄”名气日渐大了起来。杨子敬后来又建立了微山书院,广招学生,很多青年学子都到微山书院求学。
可能是因为隋末那场动荡,让很多文人们开始羡慕起那些侠客,正如后来李白写的“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于是,很多文人开始习起武来,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所用。正所谓“学成文武术,货与帝王家”,他们渐渐地自成一个门派,自称“长歌门”。
如果说长歌门是骚人墨客聚集之所,讲究的是诗词歌赋,吟诗作对等风雅之事,七秀坊出没的大多是达官贵人,各门各派的青年才俊,那万花谷则可以说是三教九流聚集之地,各种奇人异士都可以在万花谷找到自己的容身之所。


思想信仰


长歌门好行侠仗义,对于国家大事、民生大计他们也是事事关心。
长歌门的人大都喜爱诗词歌赋,也喜爱舞剑品茶。他们中许多人读书是为了报效国家,习武也是为了打抱不平。他们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但是又不会拘泥于儒家的教条。朝廷是他们关注的地方,而长歌门则是他们实现理想的地方。
唐朝诗人们发表诗,主要有三条途径:写在楼阁、驿站、驿馆、山石的壁上;当场对一个人吟诵,如李白的《赠汪伦》;被邀请去参加一些官仕或有名望的人举办的宴席,包括为皇室作的诗。而在长歌门里,则专门有人将诗人们的诗词记录下来,但是却不轻易对外发表。要想看到这些诗词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些诗歌便藏在寻幽岛的怀思崖中。
长歌门下有当时一些著名的诗人,也包括一些朝廷大臣。他们虽然有的居庙堂之高,有的处江湖之远,但是都坚守门派宗旨。他们定期到千岛湖一聚,有什么重要的消息都会互相通知,共商大计。杨家相当于长歌门管家的角色,为他们提供所需要的资金物品,也在打理着诸多事务,分散在各地的长歌门弟子全靠杨家的打理而联系起来。杨家常常到京城做买卖,其实更重要的是召集在洛阳的长歌门成员聚会,可以说,洛阳是长歌门第二个根据地。
长歌门的弟子由于大多是风雅诗人或者是一个志向高远的官员,他们大多数时间都不会待在长歌门,而是会遍访名山大川,各个名胜古迹也都会有他们的足迹。喜爱诗词歌赋是他们最大的特点,讲话也是有点文绉绉的。一些长歌门人喜欢议论国家大事,在他们眼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大丈夫当马革裹尸,为国尽力,只是可恨朝廷现在被奸人把持,致使他们无计可施,徒呼奈何。长歌门中也不乏一些专注于诗词、琴艺、歌赋、剑术等技艺的世外高人,他们沉醉于自己的技巧探索之中,日常行事就相对淡泊,偶尔言行中会出现令人莞尔的举止。

门派专长

长歌门的很多弟子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其中有些是做官的,有些是琴笛曲词等乐音教授,还有商贾、私塾先生。门派日常开支由相知山庄提供。
相知山庄的业务主要有食盐、茶、粮食、丝绸、油。

乐器

长歌门以琴剑为武技,对其他诸般中外各类乐器也有涉猎,门中各地都可以看到在研究音乐道理的弟子。

诗词

长歌门弟子好诗词,大多会作诗写文。他们的作品或者在书册上留存,或者在名山大川的山壁石柱上留有石刻。

歌曲

有诗必有歌,所以在长歌门中也流传着各种诗的谱曲,乐府诗也多见。有一些是有书页记录的,也有很多是大家口头流传歌唱的。

千岛湖特产

茶叶——玉叶茶、龙井、银针茶、鸠坑毛尖、祁红屯绿、贡菊
鱼——贡鱼、醉鱼、千岛湖鲢鱼、白花鱼、桂花鱼
其他——诗歌(收集了从隋朝起的大部分诗歌)
琴谱(配诗的琴谱)

门派领地

浙江千岛湖。
千岛湖中大小岛屿形态各异,群岛的分布有疏有密,罗列有致。群集处众岛似连非连,湖面被分隔得宽窄不同、曲折多变、方向难辨,形成湖上迷宫般的特色景观。更有百湖岛、百岛湖、珍珠岛等千姿百态的群岛、列岛景观。岛屿稀疏处,湖面开阔、深远、浩渺,宛如海面。湖湾幽深多姿,景色绚丽多彩。
岛上的山,蔚然挺秀,翠嶂青峰,别是一番深峻气象。虽没有什么嶙峋怪石,却是玉树葱茏,青嫩欲滴,好像随处都能流出翡翠珍珠来。四时八节,这些知名和不知名的大树小树,得益于天上的甘霖、地下的清泉,比着绿,赛着长,织成了浓浓密密的林帐。这林帐,缠在山峦雾气中,更似团团永不消散的绿云,绿茸茸、湿润润,时隐时现。绿云掩映间,山腰山巅忽地露出粉墙翘檐,远远近近地看,恰似神话中的幢幢木屋。
长歌门建于千岛湖中众岛之间,所辖区域亦分设在诸小岛上,譬如漱心堂、思齐书市、怀仁斋等。

漱心堂

掌门、授课师办公的主要场所。门主杨逸飞等长歌门长辈在殿内办公,处理门内事务。九龄公张九龄时常在堂外桃林中的空地处,给门中弟子讲学。

怀仁斋

长歌掌门杨家的居所。

御射场

长歌门弟子学习骑术与射箭的场所。周围被树木环抱,阻隔噪声,避免影响书院中的课堂,有一条不明显的小路可以通往御射场。长歌门的商人们曾重金从西域购回了一匹大宛马。大宛马生性暴烈、凶悍,极难驯服。虽然有些大宛马已和中原马匹进行杂交驯服,但仍有一些品貌、性情良好的大宛马保留了下来,它们在天青原和龙坞山上自由生长。如果哪一届微山书院的学生可以凭一己之力驯服一匹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他将成为当年当之无愧的状元。

鸿鹄院

鸿鹄院是为有志入朝为官、准备参加会试的长歌高级弟子所建,时而会请一些朝中退下来的元老或与长歌交好的客卿为弟子讲学。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在这里读书的弟子,心中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希望有朝一日能迈入朝堂,治国治民,为圣上分忧。
要想进入鸿鹄院读书,必须先向门主提出申请,再经过各位长老和讲师的层层考验与筛选,方可获准。鸿鹄院非一般弟子可进入,因此也成为长歌弟子们所向往的地方。据说凡是进入了鸿鹄院的人,就等于一条腿迈进了朝廷。

觅音明心园

位于漱心堂东边的一座清幽的小院。青莲居士李太白的大弟子“幻梦琴箫”韩非池是这里的主管者,他以超凡的“觅音穷极”耳术来分辨乐器的优劣,寻找乐器的瑕疵。他与知音阁的听音师们也负责对制成的上品名琴的音色辨识分类与弦音调整。

诸贤殿

供奉长歌门各位前辈之所,殿堂内摆有相知山庄创始人杨子敬等人的牌位。

万书楼

万书楼气势恢宏,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三层的建筑,雕梁画栋。里面珍藏着长歌门从各地搜集而来的书籍。万书楼的一层对任何人开放,二层只对习满四年且六艺成绩均为甲等的学生开放。当然,如果你的才智过人,那么特例也是有的。长歌门自建成以来,这样的特例就有四位之多。但二层之上,便少有人知道了。万书楼的三层是一个极为神秘的所在,大家甚至找不到它的入口。相传万书楼三层的书籍才是整个书院的精华所在。

挽音阁

挽音阁又名琴阁,是长歌门修习琴艺的地方。要去挽音阁需通过一条长长的水上长廊。挽音阁珍藏了长歌门从各地搜罗来的许多器乐,是江湖上乐师的向往之所。挽音阁环境优美,周围栽满青翠欲滴的树木。微山书院的学生们也在这里学习乐艺。挽音阁仙音袅袅,烟雾朦胧,让人时常有如临仙境之感。
这里也是康念授琴和长歌门收藏各种名琴之所。

怀思崖

挽音阁旁边的山上,有湍流而下的瀑布与坐落在山中林间的古塔,这里曾经发生了令长歌门损失最为惨重的太平公主暗军入侵一战,岁寒三友中的竹先生与许多长歌精英弟子为保护其他弟子殒身于此。

思齐书市

是长歌门与外界往来贸易之所。这里繁华热闹,众商云集。原先这里只是一处易书之所,逐渐地交换物多了起来,人也越聚越多。长歌门自建成以来,商贾云集,富庶一方。由于笃信儒家思想,这里的商人与人交往贸易时秉着君子礼以行之、信以成之的原则,不欺不傲,所以吸引了众多人来这里贸易,成为江浙一带的富庶之所。
九思堂位于枫叶集的中间,为长歌门处理贸易之所,取自“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之意。
在圆形广场,长歌弟子可与人自由交易商品货物。广场东侧的居所为尚未获取入院资格的学生备考的居所。

鹤栖岛

长歌门附近的小岛,上面栖息着许多湿地鹤。小岛分为两部分,中间的水域是浅滩,湿地鹤都在中间的浅滩上栖息。

玉林岛

长歌门附近的小岛,俯瞰像一条鱼在追逐着前面的心形小岛。岛上有一座别院,乃是“白玉濯心”周宋之居所。

傍山村

是离微山书院最近的一座岛屿,因此得名。岛上有一个小村子,专门供在长歌门的下人及其家属居住。

翠湄居

茶圣陆羽现居此处。据说陆羽当时最喜好的茶叫湄潭翠片,所以将自己的居所定名为“翠湄居”。茶圣陆羽是中国将历史悠久的茶文化悟道和升华的第一人,茶席和茶室的设计就是源自陆羽之手。为了煮茶的过程不受外界干扰,陆羽每次煮茶必在自己的茶室中。翠湄居临水而建,正门临湖,由一道圆形的拱门进去便是茶室。整个居舍都采用竹制的结构,据说竹子的好处是它本身不带有任何异味,不会掩盖茶的味道,同时它可以吸附周围环境中的异味。门前是曲折的湖上廊桥,翠湄居四周青竹环绕。后面是陆羽的茶园。除去品茶时间,陆羽便带着弟子们在茶园劳作。
斫琴大师崖牙也居住在此地。此地除了有茶园之外,还有松檀桐等适合造琴的树木栽种于凤鸣坡。

千真琴坊

坐落于翠湄居所在的岛上。雷变的亲传弟子崖牙是这里的主管,这里收藏着一些部分残破的古琴以待修复,另外还负责给门中的高级弟子定制上品古琴。
这里也存放着长歌门弟子收集的最好的各类制琴木料。为存放并对这些木料进行风干,这里的阳光.湿度都需要很好地控制。

微山书院

又名“弃智书院”,是开元二十八年张九龄退隐长歌门后,门主杨逸飞交与其管辖的书院。“弃智”二字取自取《老子》:“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张九龄认为庙堂之上被心机诡诈、多智弄巧之辈占据,认为读书人当大智若愚,舍弃小聪取大慧,便以此命名书院。九龄公在此教导长歌弟子的诗书、品德、琴曲、弦歌之道,希望为大唐选拔、保留一批爱民忠国的有才有识之士。后因书院依微山而建,风景秀丽,门中弟子便常称其为“微山书院”。

海心晖

长歌门周边最大的一座岛屿,为长歌门人日常赏景、游览的常去之所。每到中秋、上元等节日,岛上灯火通明,大家齐聚于此,煮酒吟诗、抚琴弄剑;岛上桃林更受文人的喜爱,李白常于此地舞剑。

诗壁

万书楼峭壁之下为长歌门的诗壁。诗壁是专门为长歌门弟子发表自己诗作而建造的,长长的墙壁上写满了学生们的诗作。大家路过的时候都不忘看看最近是否又有什么好诗发表了。

流派武学

在长歌门成立之后,许多美慕侠客的文人开始习武练剑,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所用。这些人吟诗习剑,抚琴弦歌。杨家开始重金邀请江湖中的高手前来相知山庄切磋指点。
经过许多才学过人之人的创造增补,他们的武学与行事渐渐自成一派,众人名之为“长歌门”,而他们较强的武学——剑术融入了古贤人的诗句、书法与意境,以“相知”为名,被称为“相知剑意” 公元629年,琴道宗师,被江湖中人称为“鹤吟老人”的赵耶利应门主杨子敬之邀,来到长歌门,并传授了周朝秘传文王一脉操控音律——攻守绝学心法《贤王操弦》,长歌门人自此在剑术之外开始钻研以音伤敌之术。
赵耶利过世之前,留下他未能著完的《莫问弦音三卷》残卷。
后来杨子敬后人“神听气和”杨雨摘在整理门中秘藏古琴谱时,发现赵耶利所留残卷并不只是操琴技法,其内隐藏着一套高妙的操琴武学技法。杨雨摘以大智慧补写《莫问曲》,从中领悟气托音行、琴与歌合的弦歌一脉心法。
公元668年,杨雨摘弟子君空修炼圆满,出千岛湖闯荡武林。君空以《相知剑意》《莫问曲》试剑天下,他琴剑相合,与各大江湖门派势力的高手切磋,难逢敌手。君空本人更因儒雅使义和得体风范被许多前辈称道,得到江湖公认的“真君子”的外号,从此“千岛长歌、相知莫问”之名传遍天下。
公元672年,杨家“弦指平壶”杨玉荷才智俱佳,但她自幼体弱,于是追随“医圣”孙思邈修习医术。多年之后,她察觉以本门音律锤炼气魄意志之法,可守护心脉,令聆听之人百不侵。还可通过音律与他人体腔、血脉、骨骼之共鸣,探脉查经查知其人体内关隘伤情。更再以内力鸣奏相应音律,平复伤势。
九年之后,杨玉荷离开恩师孙思邈,返回长歌门,写下《天音知脉》绝学一卷,并提供给长歌门弟子修习,令得长歌门弟子修炼武学之时,少受伤病所扰,修习之速更超从前。公元684年,武则天废中宗自立,这年九月,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对。长歌门当时的三师兄骆宾王起草了著名的《代李敬业传搬天下文》:“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暗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慷慨激昂,气吞山河。其才华气魄被皇帝武则天所敬。
后来,徐敬业兵败,骆宾王见事不成,为保全徐敬业起兵所留兵甲宝物,被武则天麾下“天卫”组织追杀。骆宾王一路持剑以“相知剑法”血战,终得其大师兄、当代长歌门主“济世风音”杨念勤与二师兄“悬梁七指”周折士赶来接应,三人广布疑阵,保全骆宾王得以身退。
但三人在战乱中皆有重伤,最终失散,而骆宾王独创的内功“宾王劲”和徐故业交给他带走的藏宝图也从此与他一起销声匿迹。
开元盛世时,“青莲剑”李白(21岁)被邀请加入长歌门,长歌门人得传李白青莲诗剑绝学。李白精通音律与剑术,他进一步将古圣名句融入琴剑之中,可发胸中气、剑上气作声,震慑群伦。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世人多知李白好酒,一生著诗无敏,但少有人知李白的剑术同样高强。“十步一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是李白剑术的最好佐证。
李白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他的诗、张旭的草书、裴旻的剑舞,被世人称为“三绝”。据记载,裴旻“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光电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北伐奚人之时,为奚人所困,裴旻舞刀立在马上,面对四面而来的箭矢,将手中的剑舞得密不透风,箭矢迎刃而断。
李白曾以诗剑与军中剑圣裴旻相交,他从裴旻所传的剑术中参悟出如何将创法与圣贤遗留古意融合的青莲剑诀。李白的剑法就如同他的诗歌一样,飘逸浪漫,挥酒自如。
李白诗剑相通,以侠客自居,手执青莲剑,携酒行天涯。他时而剑路奇异,甚或剑走险绝偏锋,时而大开大合,长啸作歌震慑敌胆,与他为敌者往往难以琢磨他的剑路。
实际上,那只是因为通晓李白的剑路需要从诸位古代贤人佳句中寻觅其所容纳的意境,而寻常江湖人却缺少这项能力。
公元742年,奉诏入京的李白喜极而舞,一路神剑即兴而发。“起舞落日生光辉,日入剑影,影军四方。”
畅快得意自不在话下,此剑法实乃他生平第一快剑。但是李白生性高做,即使是玄宗身边的第一宠臣高力士,他也不放在眼里。
他自然不为权贵所喜,只是陪玄宗和杨贵妃玩乐而已。
后来李白应贺知章之邀来到长歌门,在这里和文人们一起喝酒作诗,切磋剑术,加之他喜欢千岛湖的美景,便留了下来,正式加入长歌门。
李白的《青莲剑法》在长歌门传开。
青莲剑法一共分为十二式:抽剑断水、举杯邀月、青梅竹马、天生我才、银河九天、孤蓬万里、十步几人、曲尽星河、长风破浪、势拔五岳、蜀道之难、梦魂关山。
长歌门中虽然也不乏修炼其他特殊乐器武学的高手,但多数弟子以琴剑为武学之本,琴的攻击的方法一般有九个境界,所谓“宁心神、观风云、摄心魂、辨喜怒、悦情思、静神虑、壮胆勇、绝尘俗、格鬼神”。
其中有种种要义:
以琴攻击时先要精心养气,心思越沉静清澈,弹琴时所带来的攻击效果就越大。
弹琴攻击时最好的境界是要达到忘我坐观风云的境界,只有真正地投入到所演奏的曲谱中,将曲谱的意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才能带来最有效的攻击。
而曲谱的演奏,由于受到演奏技艺的影响以及对曲谱理解的不同,即使是同一首曲子,不同的乐师演奏效果也是不同的,所以只有日复一日地练习,达到指法娴熟、一气呵成才可。
练琴者先要练气,琴师在演奏时深厚的内力发于气海,通过演奏由指尖传递出来,与乐曲相融,这样琴音一发出来便带上了演奏者深厚的内力,达到伤人于无形之境。所以,内力越深厚的乐师,琴音攻击力也会越高。
在对战时,如果一个琴师面对剑客或者枪客这样拿着有形武器之人,若是只用琴音,一味地抵挡,久之必落下风。但是若能达到宁静自身,阅读他人之心之境,先发制人于无形,必将取得先机。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非琴音也,乃摄人心魄所致。而时间竟达三日之久,可见琴师的技艺高超。
长歌门中还有许多根据古曲而来的武学套路,譬如《高山流水》《阳春白雪》《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古琴有五音,五音又称五声。最古老的音阶,仅用五音,即宫、商、角、微、羽。“五声”一词最早出现于《周礼·春官》:“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而“五音”最早见于《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灵枢·邪客》中,五音与五脏相配:脾应宫,其声漫而缓;肺应商,其声促以清;肝应角,其声呼以长;心应微,其声雄以明;肾应羽,其声沉以细。此为五脏正音。 而琴的通常攻防之法分为以下五种形态。
宫:琴音高昂,将内力融入琴音,成为音刃,远距离伤人。音刃的攻击力受弹奏者内功高低的影响。
商:以内力震荡琴身发出音波,并快速拨动琴弦以音刃攻击敌人。
角:凝聚内力于指端,以操弦一击之力震慑敌人,威力极强。
徵:琴声凛冽,连续拨动琴弦,将琴音化作毫针般的内劲打出。
羽:通过旋转琴身拨骇,并迅速接以连续的双手连弹,攻击速度极快,令敌人猝不及防。

门派大事记

相知山庄建立

隋末,各地起义讨伐隋炀帝。儒商杨子敬靠倒卖私盐,发了大财。唐朝建立后,国家情势逐渐稳定,杨子敬为挚友李百药在浙江千岛湖搭建了“相知山庄”。

长歌门成立

因为隋末那场动荡,让山庄中的文人开始羡慕并思索那些侠客行径。于是,一些文人开始习起武来,正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所用。围绕着相知山庄和微山书院,围绕着杨子敬一家渐渐地扩展成了一个武林世家门派,他们雅兴弦歌、诗乐皆通,自称“长歌门”。

“相知剑意”

在长歌门成立之后,许多羡慕侠客的文人开始习武练剑,希望有朝一日能为国家所用。杨家也开始重金邀请江湖中高手前来相知山庄切磋指点。经过许多才学过人之人的创造增补,他们将剑术融入了古贤人诗句、书法与意境,以“相知”为名,被称为:相知剑意。

赵耶利入长歌门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被江湖中人称为“鹤吟老人”的琴道宗师赵耶利应门主杨子敬之邀,来到长歌门,并传授了周朝秘传文王一脉操控音律攻守绝学心法——《贤王操弦》,长歌门人自此在剑术之外,开始钻研以音伤敌之术。

相知莫问扬名江湖

总章元年(公元668年),杨雨摘弟子君空修炼圆满,出千岛湖闯荡武林,君空以《相知剑意》、《莫问曲》试剑天下,他琴剑相合,与各大江湖门派势力高手切磋,难逢敌手。君空本人更因儒雅侠义和得体风范被许多前辈称道,得到江湖公认的“真君子”的外号。从此“千岛长歌、相知莫问”之名传遍天下。

“天音知脉”

咸亨三年(公元672年),杨家“弦指平壶”杨玉荷追随“医圣”孙思邈修习医术,多年之后,她查觉以本门音律锤炼气魄意志之法,可守护心脉,令聆听之人百邪不侵。又可通过音律与他人体腔、血脉、骨骼之共鸣,探脉查经查知其人体内关隘伤情。更再以内力鸣奏相应音律,平复伤势。
九年之后,杨玉荷辞别恩师,回返长歌门,写下《天音知脉》绝学—卷,令长歌门弟子修炼武学之时,少受伤病所扰,修习之速更超从前。

怀思崖之役

先天二年(公元713年),太平公主与皇帝李隆基之间矛盾加剧,太平公主图谋叛乱,时任长歌门门主的杨尹安率众助玄宗平叛。随后长歌门遭到太平公主余党云鬓轩与暗军亭刺客的报复。怀思崖一役,三岁的杨青月中解秀朝“阴雨针”入脑,竹先生殒命,梅先生武功尽失。

李白入长歌门

开元盛世时,“青莲剑”李白受邀加入长歌门,长歌门人得传李白青莲诗剑绝学,李白精通音律与剑术,他进一步将古圣名句融入琴剑之中,可发胸中气、剑上气作声震慑群伦。

杨逸飞接任门主之位

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年满二十岁的杨逸飞经过父亲杨尹安与李白、松先生等几人考验,正式接任长歌门掌门人之位。

神兵宝甲

静水流霆琴

长四尺三寸二分,通体玄黑,古拙平淡。七根暗金色的丝弦分别由一百三十五条丝线到五百九十八条上品蚕丝缠绕而成,它们紧紧绷在巍峨隆起的岳山与略显低陷的龙龈之间,像七道金色的雷霆闪耀在这从某棵阴面山坡上被截下的苍玄色梧桐木之上。
琴面密布着苍白色冰裂断纹,偶尔露出其下点点赤色,那是多层鹿角灰、瓦灰与生漆经过秘法混合的漆胎经历超越千年的时光洗涤而成的自然断纹。
即使是当世最好的几位斫琴师,如长歌门中的雷变或是他的亲传高徒崖牙,也无法断定一张琴在经历时光的冲刷后会形成怎样的断纹,会是蛇腹、鱼鳞,还是龟背、流水?当经历沧海桑田之后,唯有岁月才能给予后人答案。

大圣遗音琴

大圣遗音琴乃长歌门的创作莫问曲初版的“鹤吟老人”赵耶利的爱琴,灵机式琴,它的浑厚感表现在琴面大而厚的弧度上。
这把琴的断纹看上去像大蛇腹纹,而在这些纹理之间又出现了若干细小的牛毛断纹。很显然,这些断纹是随着漆质的老化而产生的,而且,这把大圣遗音琴具备了奇、古、透、润、静、圆、匀、清、芳等九种美好音色,可以说是集各种韵味于一器。
后传于后裔天才的“古脉弦歌”赵宫商手中。
赵宫商琴与歌配合,超凡绝俗,曾入宫中演奏,当时的太子李亨深为赵宫商与其琴技感动。唐代至德元年,也就是公元756年,李亨皇帝即位后所做的第一批宫琴,便是按照赵宫商手中的大圣遗音琴样式所制。

文心载川剑

以文心载山河川渊,怀万物不移之心。张婉玉此剑虽为女子所用,但形制古朴,有先秦遗风。
此乃杨尹安赠与张婉玉父亲张九龄收藏的宝剑。后张婉玉练成相知剑,获赠此剑。

“惊雷”套具

崖牙手中的斫琴工具是雷门传承悠久的一套工具“惊雷”,其中有刻刀、雕针、小斧锤、小锯、扁铲、刨子等。这套工具雷变使用了四十余年,最终传给崖牙。在崖牙手中又添加了由万花谷好友装元所制的几件特殊工具(变形机关),由一个环锁套入。从这套惊雷套具之下,诞生了数张震惊武林的名琴。

道子琴 由长歌门中最好的斫琴师之一的“九变玉徽”崖牙与师父雷变选良材为杨青月打造。
崖牙观杨青月制止长歌门中两大高手韩非池与赵宫商对敌时所奏的《莫问曲》后,深感杨青月的风范有若天道之子,遂为其制琴。
琴为“伏羲式”,琴如杨青月其人,大巧不工,厚重自然。琴底有“道子”字样。

真耶幻耶箫

韩非池手中的名箫是伴侣钟玲所赠,钟玲所在的钟家也是长歌门中传承之家之一。这个玉箫原名“真髓”,黄玉为质,声音飘渺但直入心底,正适合韩非池的心法内力。真髓箫入到韩非池之手,箫音真幻难辨,与之对敌之人直到死去也仍在幻觉之中,因此它被人称为“真耶幻耶箫”。

一心二意鼓

鼓是传统的打击乐器,据《礼记·明堂位》的记载,在古老的传说中,“伊耆氏”之时就已有“土鼓”,即陶土做成的鼓。
鼓有良好的共鸣作用,声音激越雄壮而传声很远,所以很早就被华夏祖先作为军队中助威之用。
相传黄帝征服蚩尤的涿鹿之战中,“黄帝杀夔,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
而凤息颜所用的一套鼓由鳄鱼皮制成,鼓皮选用上等蛟龙皮,取蛟龙的凶猛习性以壮鼓声。具体式样由祭祀时用的雷鼓、灵鼓,行军作战时所用的军鼓,以及凤家“一心二意”心法特殊战斗功用的腰骨组合而成。此鼓为凤家嫡传,一套鼓在凤息颜手中曾经与朝中凌雪阁高手交手,一息之内三声鼓响而震倒高楼,埋尽敌手。凤息颜的绰号因此得名。

鸾翔琴

康念之父康雪烛母亲二十五岁生辰那年在潜东海之渊取奇木,奇木虽泡于海水之中却不烂不腐,并带着一股天然的异香。
又猎岛上凶兽龙角犀,取其筋浸于金华茶树油中七七四十九日,制成琴弦。
再经日头下暴晒二十一日后。父亲亲自雕磨打琢而成一把古琴。琴体漆黑如墨,父亲雕工了得,又加上极为用心,琴上的那对比翼双飞鸟被父亲雕琢得栩栩如生,此琴取名“鸾翔”。

青莲剑

青莲剑是李白除了早年所用的“折仙剑”之外的另外一把名剑。
当李白青莲剑气大成之后,折仙剑过于华贵的气息已经与他的心境不相符合。
于是李白转用青莲剑,青莲剑由李白寻藏剑山庄庄主叶英亲手打制,并由李白演示青莲剑术气息,叶英听音知剑意。
青莲剑成之后,剑体渗入青玉钢,温润若玉,竹青之色,与李白剑意相合。在李白手中,青莲剑威力会更添三分。

折仙剑

“折仙剑”是李白曾用的两把最知名的佩剑之一,后传与三弟子杨逸飞。
李白诗中称仙,又被称为文坛的“谪仙人”。
而在江湖中,他琴剑相伴,一把神剑斩下无数高手恶贼的头颅。狂放的李白自称“此剑之下,仙凡折腰”。折仙剑长三尺二寸,剑体经过打磨,强直无屈。
它本乃李白游历昆仑结交的好友“掌上乾坤”李文山取收藏的上品宝剑,再由李文山亲手用昆仑“紫金石”镶嵌于剑上。李文山以为唯有此剑方能与李白的神仙风范相配。
但当李白青莲剑气大成之后,改持青莲剑行走江湖,不再使用这把对他来说已经过于华贵的神剑。
后此剑被赠予李白的三弟子、长歌门主杨逸飞。谁也不知道这把曾经名震江湖的剑在它的新主人手中会有怎样的风采。
不过据说韩非池被弟子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却笑着回答:“这个问题怎么会问到我头上,当然要去问高绛婷啦……虽然他是你们的小师叔、我的小师弟,不过我们在一起时都只谈琴不动剑的啦。” 这是迄今为止隐元会打探到的唯一或许可靠的消息,关于杨逸飞的武学根基,关于他的那把剑……

濯心箫

一天夜里,周宋耳边始终回响着洞箫的声音,久久不能入睡。三更时分,周宋索性从梨花木双鱼雕的睡榻上蹦下,胡乱裹了件衣服,蹑手蹑脚地绕过在门口守夜的小厮,来到了书房外的莲花池。
一个须发皆白、身着白色旧布长袍的老者正背对着莲花池负手而立,池塘边的晒书石上放着一支白玉箫。老者听到少年的到来,抬手捋了捋胡子,转身对着周宋微微一笑,便乘风而去。周宋走上前拿起那支白玉箫,借着如水的月光仔细摩挲端详着——箫身是用一整块白玉雕琢而成,以竹为形,以洁为意;自吹孔往下数第三节镶有一圈金线,一块同样质地的白玉双鲤佩以金丝线缚于箫背的音孔;箫身中央刻有“濯心”两个古篆字;通常的箫只有六孔或八孔,而这一支白玉箫竟有十二音孔。

幽月剑·乱花剑

长两尺六寸,重五十二两,刃宽两寸,两边锋利。幽月:刚硬沉静,挥动起来杀气逼人。乱花:细而柔软锋利,削铁如泥。
来历——当初唐太宗李世民赠与相知山庄的一对剑。据说出自汉朝工匠张蹇之手,后被太宗所得。幽月适合男用,乱花适合女用。据说唯有心意相通的有情人才能互相配合,使二剑的威力发挥到极致。
下落——收藏在寻幽岛的怀思崖下面的洞穴里。相知山庄已经有两代人无法使用这双剑了。

组织结构

高级弟子

学识武艺达到一定水平,经常行走江湖,为门派张罗一些需要做的事情。如做买卖,联系各地成员,为门派打听、收集消息。也常常在门派里担任一定的教导工作。他们当中也有一些在官府朝廷当官。

普通弟子

主要还是在千岛湖学习,也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门派npc

门主 杨逸飞【相知山庄庄主】;
一仙一相 李白【青莲剑】;张九龄【弃智书院院长】
双癫 杨青月【道子】;韩非池【幻魔心】
双剑 凤息颜【一气倾楼】;张婉玉【前缘相知】;
三琴 赵宫商【古脉弦歌】、崖牙【九变玉徽】、康念【闭目晓音】
其它npc 岁寒三友周墨【长歌门客卿;九天阳天君】;周宋【白玉濯心】;杜甫【诗圣】;王维【诗佛】;张巡【军魂】;王维林七秀坊薇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