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FA-010S全装甲ZZ高达

阅读

    

2025-09-22更新

    

最新编辑:再生的天际线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2

  

最新编辑:再生的天际线

来自高达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流动城堡
再生的天际线
神翼炼
小五十50
唱歌的吼叫尾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高达ZZ机体 > FA-010S全装甲ZZ高达

全装甲ZZ高达的介绍

FA-010S全装甲ZZ高达全装甲ZZ高达

FA-010S全装甲ZZ高达是隶属于奥古的一款全装甲试作型MS,其应用于第一次新吉恩战争末期的Core-3会战。奥古与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共同推进的“Z计划”中开发的ZZ高达,虽然拥有当时堪称顶级的性能,但另一方面也因复杂的合体·变形机构而存在结构脆弱性问题以及最大功率下续航不足的硬伤,为解决上述痛点,强化方案对机体几乎所有部位都施加了复合功能集成装甲,旨在通过减少非必要部位装甲厚度以提升机动性,同时强化重点防御区域,使ZZ高达的设计更加完整并全面。试验完工后由于NZ-000昆曼沙的出现,从而对部分机能进行了调整与取舍,最终才具备与“完美的MS”相抗衡的机会。

尽管ZZ高达在实战中发挥出了强大的火力压制与凌驾于同时期机体的防御和高机动性,但华而不实的分离·合体机构所带来的结构强度问题以及全身武装所带来的最大运作时间也是不能忽视的机体缺陷。在如此两难的情境之下,回溯θ计划原点,亦存在“复活RX-78-2高达试验方案”的逻辑,同时也肩负着将作为系统的“高达”加以精简的目的。虽然方案同样会使核心区块以及可变机构无法正常使用,但经讨论,多数成员认同舍弃分离·合体与变形机构以提升性能的做法,最终全装甲方案(Full Armor Operation, F.A.O)成为ZZ高达的强化方案,AE计划为此额外生产数台技术验证机以缩短总测试时长,这便是FA-010A法兹。通过法兹上提供的反馈,全装甲ZZ高达得以完成。

由于原先ZZ高达的模块化构造,本机在全装甲施加作业上变得更加容易,装卸需求都能在数小时内便完成。施加作业共计搭载了十二组附加装甲,据称皆采用了高达尼姆合金复合材料组成多层空间结构。其表面多次涂布了呈液晶型排列的反光束涂层,具备能反射数秒光束直击的性能。尽管数据显示超过3秒便会开始融化,但实际却表现出更为强力的抗光束性能。装甲本身根据不同安装部位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可以说整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肩部的附加装甲采用了浮动式设计,姿态控制喷口也随之大型化;手臂的附加装甲内搭载可抛式三联装导弹舱,并在右臂装甲处添加二连装光束步枪的挂点,搭载时需要拆除两侧的盾牌;躯干装甲安装在胸部至腹部前方区域,目的是保护并强化核心区块的连接部位。胸部装甲中央搭载了多用途阵列传感器、热源追踪辅助以及火控计算机,为两侧新增的导弹发射器及右臂挂载式二连装光束步枪提供更为精准的制导。(部分说法认为胸部装甲可能内置了小型化I力场发生器);腰部装甲除了包裹住核心战机并提高区域内防御能力,其最大特点是安置了一门与头炮规格一致的腹部高能MEGA加农炮;腿部附加装甲以求完整的、正面为中心展开二百七十度的形式覆盖整个腰部以下的原有结构,此部件着重发挥推进器单元的功能,并在两侧设有极为明显的保形燃料箱用于储存推进剂,其目的是提升腿部薄弱处的防御力、作战时长延伸与整机推进力提高。

综上所述,本机在各项性能方面皆得到尤为可观的提升。但无可避免的,即便机体各处施加了10处大型推进器44具姿态控制喷口,重量的提升还是对机动性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不可否认,这种不断朝着扩增式进化的设计,正好说明了ZZ高达的本质。

U.C.0089年1月16日,拟·阿伽马方为围剿葛雷米派,高达小队实施突入作战。全装甲化后骤增的火力以及防御强度,使得本机得已独自突破敌军的核心防线直达指挥部。在与昆曼沙对峙阶段,本机凭借因不明原因产生的抗光束力场正面承接猛烈的光束照射,并最终与之接触。机体后续从内爆的阿克西斯,连带三名机师完整撤出。归舰后,机体经整备变回MSZ-010S强化型ZZ高达,将敌方机师璞露兹送医之后便再次出击。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FA-010S 中文名称 全装甲ZZ高达
日文名称 フルアーマーZZガンダム 英文名称 Full Armor ZZ Gundam
出现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ZZ
机体类型 全装甲试作型MS
制造商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所属 奥古
初次配备 U.C.0089
机师

捷多·亚西塔js.jpg
捷多·亚西塔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最新的全周天驾驶舱和线性坐椅技术
结合核心区块构造“FXA-07GB新核心战机”作为机体的驾驶舱兼脱出装置。
尺寸 头顶高:19.86米;全高:23.14米
本体重量 32.7吨
全备重量 87.2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高达尼姆合金合体·可变式框架
发动机功率 7860KW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推进力 4×31200KG=124800KG
姿态控制喷口数:44
加速度
装备及设计特征 头部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6200米
特殊设备及系统:改良型生物传感器;全装甲系统
固定武装 2连装光束步枪(额定输出功率21.2MW(2×10.6MW));高能光束军刀(额定功率1.1MW,收藏在背部充电背包中)×2;2连装光束加农炮(由2把光束军刀组合而来,额定功率10×2MW);背包18×2连装导弹发射器(1管携带有2枚导弹,共72发)×2;头部高能MEGA加农炮(最大额定功率50MW);头部60mm火神炮(各备弹400发)×2;肩部6连装溅射式导弹发射器×2;胸部装甲导弹发射器(AMS-13S导弹16发+AMS-09S导弹4发);腹部高能MEGA加农炮(最大额定功率50MW);左前臂3连装导弹荚舱;AMA-09S导弹×4(安装在“FXA-07GB新核心战斗机”中,亦用于核心底机)
选用武装 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额定输出功率79.8MW);右前臂3连装导弹发射器;胸部I力场发生器
选用手部武器 -
远程武器 -
武器设定 武装方面,本机除了沿用自ZZ高达的武装外,腹部装甲增设的高能MEGA加农炮由线缆直连背包发电机供能,出力与头炮一致,可在出击前额外蓄能,但由于是增设结构,炮体只得发射一次。

两具背包导弹发射器,每具规格从单层21发变至双层18发。

2连装光束步枪改为小臂挂载后,稳定性的提升与两端配重比的调整使其能更为频繁的进行射击,并且因此空出的手部可在不丢弃枪械的情况下双持军刀。步枪在装甲卸除后仍可手持。

本机双肩可搭载六连装导弹发射器

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Hyper MEGA Cannon, HMC),内置发电机提供出力,可间隔数秒进行连续射击,拥有匹敌战舰级主炮的威力与凌驾于高能MEGA加农炮的火力,是MS单体所携带的最大火力武装。搭载了此装备的全装甲ZZ高达的理论火力是FAZZ的两倍以上。搭载时需要拆卸背包右侧导弹发射器与右肩的6连装导弹发射器。

历史遗留问题

 胸部装甲导弹发射器在剧中并未使用,原设亦无相关提及,设定来源最早为高达前哨站系列模型FA-010-B的说明书设定中,后续FAZZ与MG模型也出现了该设定,在后续游戏中常出现。

搭载HMC的全装甲高达最早出现在Newtype 100% Collection 上明贵美加绘制的插画(1987年刊),而万代第一款全装甲ZZ的模型发售于同年第四季度,经后续采访确认该套件的原型灵感便取自该插画,也因此套件背包附有大型超级米加粒子炮(HMC),机体代号FA-010-B,由于全装甲ZZ早期没有编号,所以B型在当时也意指TV中登场的造型。套件原型为当时刊登在模型制作杂志上的一篇改造范例修改而来,原型师牛久保孝一,黑白外甲是牛久保孝一为与TV版区分开来而有意为之(参考了Newtype100%中的配色),后续该范例被万代选中作为与高桥昌也合作的企划《高达前哨站》的初版的第一款套件先行发售。

本机在Core-3会战中硬抗昆曼沙胸炮的说法众说纷坛,主流说法是机体装甲施加反光束涂层所致,也有部分说法是机体内置了I力场(GFF,MSB,MG1.0说明书),更有说法是机体的生物传感器发动所产生精神力场。但根据之前"ZZ高达有顶着悍马·悍马盾炮的火力(这玩意火力匹敌Z的超级MEGA发射器)突袭的表现,仅用反光束涂层硬抗昆曼沙胸炮倒也说得过去,但还是禁不住细究。

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HMC)的设计最早出自1987发售的1/100ZZ高达模型说明书《G堡垒强化方案》中,作者明贵美加,该设定图是为与套件可变形特色相呼应而作,不会出现在TV剧中。

随着逆袭的夏亚提上日程,原企划终止,刊登在模型杂志Model Graphix上的《高达前哨站 爱丽丝的忏悔》在设定上出现较大改动,FA-010-B修改为FA-010-A(FAZZ),加之B型设定与TV版差异较大,在2000年MG发售后二者被划分开来,但也因MG的说明书,使得三机存在设定上直接合并的混乱时期(全装甲ZZ搭载了I力场发生器的说法的根源)

剧外资料

  编号演变过程: 无——>MSZ-010S——>FA-010-B——>FA-010S。早期发电机出力不变,09年开始变更为7860kW,21年有部分设定集更为8070kW。

全装甲ZZ的发展有两种路线:其一为再强化线,即针对第一次新吉恩战争后期急剧变化的战场局势,为对抗一众第四世代机型所作的全面强化,根据《机动战士ZZ高达设定资料》中,标题《对“Newtype用最终MSNZ-000昆曼沙”,可变MS“强化型ZZ高达”(全装甲装备),简称全装甲ZZ。》及当年众多设定集将该形态写作“强化+改修+增加装甲”,虽然FA-010-B中提到“机体关节与装甲存在脆弱点”的设定,但其以“单看MS形态”为前提得出,故本机主要为强化性能所作。其二为FAZZ线,即ZZ实战前便启动的项目,主要为弥补缺陷,后者为当前主流说法。

第46集《震动》,富野由悠季认为ZZ面对昆曼沙毫无胜算,因此想让ZZ在大决战时有一个强化方案,在询问到明贵美加的意见时,明贵考虑到眼下以没有时间进行商品化铺垫,索性提出做RX-78高达在MSV中出现的全装甲形态,这个想法得到富野许可,故实施。(根据明贵回忆,当时的稿件是一遍过了的,但在剧中富野还是给捷多加上了“太重了”的台词)。这也是一部分设定集中全装甲ZZ高达性能匹敌昆曼沙的由来。

因现实因素,ZZ在TV播放前的设计流程上极为局促,明贵美加对原先造型很不满意,私下一直在构思心中的完美形态,种种最终落实到全装甲ZZ身上,许多初期阶段被否决的草案中存在的设计得以重现,这也导致成稿与原初差异过大,受导演批评。

从最初的设定上来说,穿上了装甲的本机就是“强化型ZZ高达”,所谓“全装甲”是对强化特征的归纳用名词,因此虽简称全装甲ZZ,但实际名为强化型ZZ,如今的“强化型ZZ”在过去并不存在,只在ZZ与全装甲ZZ间切换。

背包导弹发射器的导弹数量在模型化后绝大部分模型套件改为16发。

胸部装甲I力场发生器最早出自MG 1.0的说明书中,后来被GFF第91期与MS BIBLE第92期等设定集沿用,MG 1.0说明书中该技术与Ex-S高达所使用款式一致,但尚不清楚本机硬抗昆曼沙的胸炮是否依靠的是I力场。

更多图片

776.jpg
微信圖片 20231016130503.jpg
Zz3.jpg
Zz4.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402.jpg
Zz7.jpg
Zz5.jpg
Zz6.jpg
Zz8.jpg
ZZP1.jpg

相关机体

模型作例

模型战士/创战者/创形者

SD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