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010S全装甲ZZ高达
阅读
2025-03-31更新
最新编辑:三玖天下赛高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3-31
最新编辑:三玖天下赛高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高达ZZ机体 > FA-010S全装甲ZZ高达
全装甲ZZ高达的介绍
全装甲ZZ高达(Full Armor Double Zeta Gundam)是奥古所研发的一款全装甲试作型MS,其被应用于第一次新吉恩战争末期以弥补ZZ高达在防御与续航能力上的不足,并在与NZ-000昆曼沙的战斗中发挥出卓越的成效,是ZZ高达的最终形态。
U.C.0087年8月,MSZ-009B试作型ZZ高达B型因使用了Z计划相关技术在框架强度方面存在隐患,在维持高机动性的前提下,反应炉的增加致使惯性上升从而框架隐患加剧,而新增的核心调节器本就存在区块分离、操作失灵等隐患,是否会因此进一步恶化受到研发人员疑虑。
奥古在格里普斯战役的紧迫使计划无法回头,然而随意的结构改良又易对机体平衡性造成恶化,长期来看,为解决新问题所花销的成本甚至高于开发新机体,在如此两难的境地之下,全装甲作业/F.A.O(Full Armor Operation)的实施变得可取且高效。
作为复合型装甲系统,其自一年战争起便以菁兵型MS试验项目间断发展着,比起附加巨大的盾牌导致平衡性下降,对关键部位进行重点、均衡的保护是更稳妥的做法,加之该作业仅在极少数试验机上使用,成本亦并非巨大的困扰,品质也因而有所保障。
回溯θ计划原点,“复活RX-78-2高达试验方案”逻辑可行,虽方案会使MA形态无法使用,但经讨论,多数成员认同舍弃可分离变形机构从而提升性能的做法,F.A.O便成为ZZ高达的补全方案推动,为此计划为此额外生产数台技术验证机以缩短测试时长。
9月,通过缩减指标加快生产流程的FAZZ计划通过并开始运行生产。
U.C.0088年2月22日,格里普斯战役结束,MSZ-010ZZ高达进入最终调试阶段,因阿克西斯开始压过各宇宙殖民地,奥古迫切需求增援。
3月,社内安排了技术验证机FA-010A法兹送往α部队进行实战测试,期间获取的资料极大程度帮助到研发团队对本机进行技术修正,一些武装在此阶段被转移为可选武装。
4月,自配备了本机的阿伽马号传来资讯,实战数据大喜过望,全装甲计划的行程理应放缓甚至停工,但由于舰船特殊的MS发射平台构造,ZZ的可分离机构变得可有可无,这一消息给予了研发团队信心。
7月,前线传来线报,ZZ在降下地球后性能虽有所下降但仍旧优异,社内再次出现补全方案没有必要的声浪,加之试验机FAZZ的惨烈结果成为论点,方案一度陷入停滞。
11月,ZZ随部队返回宇宙作战,新吉恩正在建造的巨型MS“NZ-000昆曼沙”遭到泄露,这使得针对精神感应高达所作的ZZ高达备受关注,期待能与之抗衡,但高能米加粒子炮的实战反馈与精神感应高达MK-II一战的隐患暴露造成军工部信心不足。综合考量下,补全计划得到重启并着重针对昆曼沙进行调整:在原先装甲耐实弹性高的基础上,为应对强力光束武器而不破坏平衡,研发团队在装甲表面预设加镀反光束涂层(Anti-Beam Coating)。在分析“MEGA粒子偏转器”的运作逻辑后,方案取消了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的搭载,转而携带多一体导弹发射器,以此加强实弹火力并大幅提升机动性。
U.C.0089年1月,组件随增援物资一同自阿纳海姆送往宇宙船坞“拉比安罗丝”。
1月14日,拉比安罗丝遭到敌军击毁,拟·阿伽马对其残骸中所剩物资进行回收,组件抵达舰内。
1月15日,CORE-3海面会战末期,后勤人员先行对ZZ高达的装甲表面镀上多层反光束涂层用于增强光束防护能力,当照射持续长达三秒时,涂层会溶解,ZZ以此般措施参与到第一波会战当中。
第一波会战过后,后勤完成了全装甲作业的预设与规划,连同其余三机的整备工作一同在第二波会战前几小时内完成。
全装甲ZZ高达以耐弹性与火力最优,为维持原先的高机动并延长续航,设计团队先在小腿装甲侧方挂载了一对巨大的燃料罐与推进器,双肩扰流板经更换,前端推进器扩规,末端新增推进器,并在大臂侧方、肩部飞弹发射器下方、左手导弹发射器后方、小腿前后方、侧裙甲加装推进器与推进剂,背包经改修发电机出力提升500千瓦,主推变更为四枚大型热核火箭推进器,姿势制御喷嘴增至44个,再以生物传感器对机体操控能力的提升,这使本机理论上灵敏性应下降不利格斗,但实际却与重装前毫无区别。
全装共计搭载了十二组以高达尼姆合金为主的复合材料制成的多重空间结构装甲,表面镀有多层反光束涂层,装甲重点对关节、可变、可分离结构进行防御增强,但变形机能无法使用,如需变形则需将所有附加装甲卸除(装甲可应需求即刻分离),此过程不可逆,但因此拥有近乎完整的涂层得以继续作战,进一步延长了ZZ的续航时长。
胴体装甲中央搭载了视距多用途阵列传感器、热源追踪辅助以及火控计算机,为新增的导弹发射器及挂载式二连装光束步枪提供更为精准的制导。
机体全重87.2吨,燃料及各种所需液占31吨,装甲的实际重量为16.5吨,而MSZ-010为迁就分离变形而牺牲的防御性短板与为携带高火力而导致的续航能力不足在变为本机后补齐,直至西塔plus出来以前,全装甲ZZ是ZZ谱系的顶点,而重装所带来的体积扩增化趋势,也正说明了ZZ高达的本质。
U.C.0089年1月16日,拟·阿伽马方为围剿葛雷米派,高达小队实施突入作战。本机由捷多·亚西塔驾驶,凭借强大的火力与防御单机强袭突破了葛雷米军的防线抵达指挥部。在与昆曼沙对峙阶段,本机凭借反光束涂层、生物传感器与机师强大的精神力承接住猛烈光束照射并与之接触,最终从内爆的阿克西斯连带三名驾驶员完整撤出。归舰后,机体经整备变回ZZ高达,在将敌方机师送医之后便再次出击。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 FA-010S | 中文名称 | 全装甲ZZ高达 |
---|---|---|---|
日文名称 | フルアーマーZZガンダム | 英文名称 | Full Armor ZZ Gundam |
出现作品 | 机动战士高达ZZ | ||
机体类型 | 全装甲试作型MS | ||
制造商 |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 ||
所属 | 奥古 | ||
初次配备 | U.C.0089 | ||
机师 |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 最新的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坐椅技术结合进先前尚未完美的核心调节器系统中所制造出来的“FXA-07GB 新核心战斗机”作为机体的驾驶舱兼脱出装置。“FXA-07GB”可以在G堡垒模式和核心顶机模式中使用2连装光束步枪来武装自己。 | ||
---|---|---|---|
尺寸 | 头顶高:19.86米;全高:23.14米 | ||
本体重量 | 32.7吨 | ||
全备重量 | 87.2吨 |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高达尼姆合金可变式框架 | ||
发动机功率 | 7860KW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 ||
推进力 | 4×31200KG=124800KG 姿势制御喷嘴数:44 | ||
加速度 | 比重:1.54 |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头部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6200米 特殊设备及系统:生物传感器系统;可分离变形机构,可拆卸外部装甲及附加武器,在变形为G堡垒形态前必须先卸下全装甲组件;反光束涂层 | ||
固定武装 | 2连装光束步枪(额定输出功率21.2MW(2×10.6MW));大型光束剑(额定功率1.1MW,收藏在背部充电背包中)×2;2连装光束加农炮(由2把光束剑组合而来,额定功率10×2MW);背包18×2连装导弹发射器(1管携带有2枚导弹,共72发)×2;头部大型高能MEGA加农炮(最大额定功率50MW);头部60mm四管火神炮(各备弹400发)×2;肩部6连装喷射飞弹发射器×2;腹部高能MEGA加农炮(最大额定功率50MW);左前臂3连装飞弹荚舱(8发,AMA-09S导弹);AMA-09S导弹×4(安装在“FXA-07GB新核心战斗机”中,亦用于核心底机) | ||
选用武装 | 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额定输出功率79.8MW,需要拆卸背包右侧导弹发射器与右肩6连装导弹发射器);右前臂3连装导弹发射器;胴体装甲飞弹发射器(新核心战机同规格的导弹16发+背包同规格导弹4发) | ||
选用手部武器 | - | ||
远程武器 | - | ||
武器设定 | 腹部加农炮的线缆直连背包发电机供能,可在出击前额外储能预备,但由于并非固定结构,炮体只得发射一次。 两体背包导弹发射器每体规格从单层21发变至双层18发。 2连装光束步枪改为小臂挂载后,稳定性的提升与配重比的调整使其能更为频繁进行射击并灵活的大幅方位制御,步枪在装甲卸除后仍可手持。 |
历史遗留问题
胴体装甲飞弹发射器在剧中并未使用,原设亦无相关提及,设定来源最早为高达前哨站系列模型FA-010-B的说明书设定中,后续FAZZ与MG模型也出现了该设定,在后续游戏中常出现。
万代第一款全装甲ZZ的模型发售于1987年,套件背包附有大型超级米加粒子炮(HMC),机体代号FA-010-B,由于全装甲ZZ早期没有编号,所以B型在当时也意指TV中登场的造型。套件造型取自当时刊登在模型杂志上的一篇改造范例修改而来,原型师牛久保孝一,Newtype 100% Collection 上的插画亦基于此。作为万代与高桥昌也最初合作企划《高达前哨站》中第一款模型套件先行发售,为ZZ高达换上了黑白版本的外甲与HMC。
胴体装甲I力场发生器目前仅出现在MG1.0的模型套件说明书当中,无其他资料集明确承认该设定,书中该技术与Ex-S高达所使用款式一致。
大型超级MEGA加农炮(HMC)出自1987发售的1/100ZZ高达模型说明书《G堡垒强化方案》中,作者明贵美加,该设定图是为与套件可变形特色相呼应而作,不会出现在TV剧中。黑白外甲是牛久保孝一为与TV版区分开来而有意为之,这一点在后续被万代原封不动搬运过来使用。随着逆袭的夏亚提上日程,原企划终止,刊登在模型杂志Model Graphix上的《高达前哨站 爱丽丝的忏悔》在设定上出现较大改动,FA-010-B修改为FA-010-A(FAZZ),加之B型设定与TV版差异较大,在2000年MG发售后二者被划分开来,但也因MG的说明书,使得三机存在设定上直接合并的混乱时期(全装甲ZZ搭载了I力场发生器的说法的根源)。
剧外资料
编号演变过程: 无——>MSZ-010S——>FA-010-B——>FA-010S。早期发电机出力不变,09年开始变更为7860kW,21年有部分设定集更为8070kW。
全装甲ZZ的发展有两种路线:其一为再强化线,即针对第一次新吉恩战争后期急剧变化的战场局势,为对抗一众第四世代机型所作的全面强化,根据《机动战士ZZ高达设定资料》中,标题《对“Newtype用最终MSNZ-000昆曼沙”,可变MS“强化型ZZ高达”(全装甲装备),简称全装甲ZZ。》及当年众多设定集将该形态写作“强化+改修+增加装甲”,虽然FA-010-B中提到“机体关节与装甲存在脆弱点”的设定,但其以“单看MS形态”为前提得出,故本机主要为强化性能所作。其二为FAZZ线,即ZZ实战前便启动的项目,主要为弥补缺陷,后者为当前主流说法。
第46集《震动》,导演远藤明吾认为ZZ面对昆曼沙毫无胜算,因此想让ZZ在大决战时有一个新形态,在询问到明贵美加的意见时,他提出做RX-78高达在MSV中出现的全装甲形态,这个想法得到富野许可,故实施。
因现实因素,ZZ在TV播放前的设计流程上极为局促,明贵美加对最终造型很不满意,私下一直在构思心中的完美形态,种种最终落实到全装甲ZZ身上,许多初期阶段被否决的草案中存在的设计得以重现,这也导致成稿与原初差异过大,受导演批评。
从最初的设定上来说,穿上了装甲的本机就是“强化型ZZ高达”,所谓“全装甲”是对强化特征的归纳用名词,因此虽简称全装甲ZZ,但实际名为强化型ZZ,如今的“强化型ZZ”在过去并不存在,只在ZZ与全装甲ZZ间切换。
背包导弹发射器的导弹数量在模型化后绝大部分模型套件改为16发。
更多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