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MSZ-010ZZ高达

阅读

    

2025-09-18更新

    

最新编辑:再生的天际线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18

  

最新编辑:再生的天际线

来自高达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流动城堡
再生的天际线
唱歌的吼叫尾
小五十50
神翼炼
可恶人伊扎克
徘徊的幻影
EdwardCONG10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高达ZZ机体 > MSZ-010ZZ高达

ZZ高达的介绍

MSZ-010ZZ高达ZZ高达

MSZ-010 ZZ高达是U.C.0080年代后半期登场的顶尖MS的代表作,也可以说是象征当时MS如恐龙般进化趋势的机体。本机作为“Z计划”中设计的第六台MS,内部开发代号为“θ”(西塔),其特征为由三架战斗/攻击机组成的合体・变形机构,旨在“复活RX-78高达G战机并尝试一体化”,又因大型MA在格里普斯战役的威慑加增高能MEGA加农炮为代表的压倒性强大火力。应“对Z计划技术成果进行总结”之要求,在结合Z计划技术成果后取ZZ之名,有意“相比Z高达更具突破”,从而被划进“究极的高达”指标,是第四世代机体的开端。

ZZ高达的开发起源于U.C.0084年泰坦斯为机动堡垒护航的提案,原计划基于RGM-79SP狙击型吉姆Ⅱ开发有线连接护航机,后因外置MEGA粒子炮灵活性不足而转向内置炮体计划,即日后ZZ高达雏形。 但U.C.0085年,首台试作机因腿部结构问题失败,促使开发转向以次世代高达为母体,并尝试引入分离合体及米诺夫斯基悬浮系统;同期因战术思想转变,护航任务被NRX-044亚希玛取代。 此后计划几经波折,被AE社继承并融入其推进的Z计划中,但在主力可变机的竞标中败给MSZ-006Z高达而冻结。 U.C.0087年,格里普斯战役告急,奥古急需重火力MS,本机基于Z高达技术重启开发,并作为首要优先级倾尽了开发资源。通过优化框架、废除米诺夫斯基悬浮系统及小型化MEGA粒子炮,MSZ-009试作型ZZ高达成功下线,但在一号机失控坠毁后决定恢复核心区块系统,并进行后续的武器测试;同年末解决MEGA粒子炮的材料问题将其微型化至头部,并行下线的还有本机的全装甲验证机FA-010A法兹。 最终于U.C.0088年,整合核心区块系统变形机构多具M·Y反应炉供能(准)塞克缪技术后,MSZ-010ZZ高达下线并于同年4月实战配备。

本机最大的特点便是采用了核心区块系统。格利普斯战役前后,球形逃生舱的生还率相较预期指数过于低下是主要原因,作为逃生用的球形逃生舱缺乏移动能力且载氧量极为有限,这导致机师缺乏自主营救的手段,多数逃生舱最终都成了铁棺材,由此对王牌机师的损耗于军队而言无疑是严重的损失。为此,AE社内为解决该问题开展专项组,研发人员经争论,使用在高达身上的核心区块系统最终重新拾起。研发人员清楚,技术的革新虽使作为核心的可变式逃生用战斗机在性能上提高良多,并且存在“传奇机师阿姆罗在一年战争时期凭借此技术获救”的美闻,但搭载该技术对MS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承担的风险与缺陷面前,贸然行动实为鲁莽,从而该企划的另一个特点被研发人员尤为看重——G组件强化系统:此系统由FXA-07GB新核心战机A部件核心顶机B部件核心底机组成,原计划A部件作为G-公牛式陆战装备,但由于战线吃紧故改为了核心顶机。新核心战机通过与其他部件相连接获得远超本体的战力,具备模块化与多元化战术可能性的同时,强化组件的存在不仅能使机师在MS形态受损后依旧具备作战能力,而且三机组成的战斗机编队可匹敌一支高扎古小队的战斗力,也能根据不同条件换装不同的装备,如RGM-86R吉姆Ⅲ的下半身或者专用水战套件。但由于核心顶机与底机的运用均需要各自搭配核心战机,合体后剩余两台核心战机完全没有任何用处,而且繁琐的机构也导致整倍性下降,导致本形态下的运用效率大打折扣,可以算得上华而不实

本机的可动框架为了照顾可动机构与核心区块系统采用的是合体·变形型,基于本机独特的设计,采用模块化布局等特殊结构。这体现在其头部单元内置了高能MEGA加农炮的结构上,该炮隐藏在地球联邦军系MS通常配置主摄像机的头顶部前方(即面部区域);手臂除了具备一般作业用机械臂的功能外,还通过肩部正面和背面设置的“肩部推进器装甲”承担AMBAC及大气层内的气动控制。此外,在肩部前后两面以及前臂部均设有武器挂点,可加装追加武装;躯干是以核心区块为中心连接各部件的部位,由于集中了合体·变形机构,结构极其复杂。然而,通过使用高达尼姆γ合金的多层结构装甲并施加耐光束涂层,以及考虑MS形态时耐弹性的模块布局等,获得了优异的坚固性,能够短时间内承受米加发射器级别的火力直击以及承受海底水压的高强度。在对接时形成核心战机形态的驾驶舱,能够使用全周天屏幕和线性座椅,功能上几乎等同于当时通用的球形驾驶舱;腿部设有复杂的变形机构,其胫部可以整个区块旋转。它作为支撑机体的步行单元拥有极高的完成度,同时也扮演着配备多个推进器的机动单元角色,但也因此衍生出了腿部关节脆弱等结构问题;背部搭载的背包远比一般MS的背包巨大,集合了推进器,分散布置的发电机与多种固定武装,出于模块化构造使得本机背包可以轻易进行换装。背包的巨大体积配合全身多达32具姿态控制喷口,使其能发挥出匹敌大型宇宙战舰的大推力与极高的机动性,在与MRX-010精神感应高达Mk-Ⅱ交战之际更是能够在MS形态下进行较长时间的飞行。本机的背包上搭载的M·Y型热核反应炉采用宇宙舰艇规格,单基既能承担舰艇的全部电力需求,叠加着核心战机系统的两台反应炉使ZZ高达获得了极高的出力,发电机功率达到了Z高达的三倍有余,甚至能够同时维持全身各处机能满状态运行15min~30min。

构成 ZZ 高达的新核心战机、A 部件和 B 部件三机合体后的巡航形态,便是被称为 “G 堡垒”的重型轰炸机,其设计理念是单机再现了昔日的 G 装甲,其体型巨大到整备时需要借助天花板进行悬吊。本机不仅可以从分离状态到 MS 形态的合体·变形,也可以从MS形态直接变形为G-堡垒形态。由新核心战机发出指令进行。合体·变形所需时间据称在 1 秒以上。G堡垒形态下不仅攻击力强大,大气层内外进行远距离巡航的能力也得到了强化,不仅具有在宇宙空间大气圈环境下飞行的能力,也具有水中航行能力,但本机的大气圈飞行性能对比空优战机依然是一言难尽,这也是为何本机在开发阶段曾尝试导入当时难以小型化米诺夫斯基悬浮系统。尽管本机突入大气层需要借助大型隔热伞,但也设想过本机以G-堡垒形态突入大气层对敌军进行强攻,从这种角度来看本机隶属于VMsAWrs系统也就不难理解了。此外,据称还存在对此形态施加追加武装等的武装强化方案FX-010A超级G堡垒

为了对如此复杂的分离·合体·变形机构进行更好的操控,提升机体的响应能力,本机搭载了基于Z高达的生物传感器进一步研发的改良型生物传感器,虽然同样追求机体响应,但已经改良至几乎可以视为全规格塞可缪的性能。新核心战机能将驾驶员的脑波模式输入其搭载的生物传感器,从而具备增强塞可缪系统同步率的功能。同时A部件与B部件也搭载了生物传感器用于接受来自驾驶舱的指令。但本机的生物传感器是根据新人类(NewType,NT)的指令特化,所以此系统变得异常难以操控,其高响应性也限定了机师的人选。不过也有证言说为了普通机师,本机添加了牺牲响应性的限制器,但关于其是否被应用的情况则没有记录保存。在实战运用中,ZZ高达也与Z高达一样不止一次出现了光束武器出力提升与A组件与B组件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实现合体的预期之外的机能,原因不明。除了生物传感器外,据说本机在永野博士的指导下吸收了精神感应高达系相关的技术,考虑到本机前身曾是机动堡垒的护航机也就不难理解。

尽管本机为了高大全有着造价过高整备性极差分离·合体模式华而不实全身耗电机能太多整机结构强度不足等诸多缺点,但其压倒性的火力出色的装甲防御力,以及凌驾于同时期的机动性使其发挥出了优越的战果,尤其是第一次新吉翁战争期间隶属于高达小队,由奥古机师捷多·亚西塔驾驶的ZZ高达发挥出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都柏林作战中依靠捷多本人的精神力使得本机生物传感器发动,一举击破了精神感应高达Mk-Ⅱ,还是在Core-3会战期间捷多通过本人强大的精神力与一众NT意志的相呼应下,本机的生物传感器发动,使得高能MEGA粒子炮达到最大出力模式,创伤了AMX-004卡碧尼,后经缠斗,双方陷入僵局,最终哈曼于阿克西斯自戕,捷多在普露兹临死前的指引下搭乘本机上半身成功逃生。之后本机在捷多的手中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论是U.C.0090年从木星新吉翁残党手中解救普露克隆体,还是U.C.0094年作为隆德·贝尔的支援赶走与凯·西汀交战的亚赞·盖博,又或者是经过数次改修后作为木星爷爷的坐机在百年后依旧驰骋于沙场,证明了本机战术运用上的成功,也因此在部署给高达小队之后,奥古接连生产了13台ZZ高达,其中以部署在奥古第12战斗部队的第13号机“黑太子”而闻名,也有一台机体识别号为「RN F04」采用沙漠迷彩的ZZ高达。本机也在U.C.0090年部署到非洲战线,由地球联邦军上尉基斯·马弗里克驾驶。由此可见本机与Z高达一样,在MS开发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MSZ-010 中文名称 ZZ高达
日文名称 ダブルゼータガンダム 英文名称 ZZ Gundam
出现作品 机动战士高达ZZ 机动战士MOON高达
机体类型 泛用试作型可变MS
制造商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所属 奥古木星船团
初次配备 U.C.0088
机师 捷多·亚西塔js.jpg
捷多·亚西塔
露·卢卡js.jpg
露·卢卡
蒙多·雅加凯js.jpg
蒙多·雅加凯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最新的全周天/线性坐椅驾驶舱
结合核心区块构造“FXA-07GB新核心战机”作为机体的驾驶舱兼脱出装置。
尺寸 MS形态:头顶高19.86米,全高22.11米
G堡垒形态:全长30.13米,翼展18.52米
核心顶机形态:全长19.91米,翼展18.52米
核心底机形态:全长22.06米,翼展15.93米
本体重量 32.7吨
全备重量 68.4吨
核心战机:11.6吨
核心顶机形态:30.9吨
核心底机形态:49.1吨
装甲材料及结构 高达尼姆合金γ合体·可变式框架
发动机功率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出力:7340KW
推进力 MS模式下:2×21700KG+4×14400KG=101000KG
G堡垒模式下:2×21700KG+4×14400KG+2×17300KG+2×16300KG=168200KG
核心底机形态下:2×21700KG+4×14400KG+2×17300KG=135600KG
核心顶机形态下:2×16300KG+4×5240KG=53560KG
加速度 -
装备及设计特征 姿态控制喷口数:32
头部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6200米
特殊装备:改良型生物传感器;分离·合体机构;核心区块机构;VMsAWrs系统
固定武装 2连装光束加农(由2把高能光束军刀组合而来,额定输出功率10MW)
AMA-13S 21连装导弹发射器×2(安装在背部,仅用于MS、G堡垒及核心底机形态)
头部高能MEGA加农炮(额定输出功率50MW,安装在头部,仅用于MS形态);
60mm火神炮×4(各备弹400发,安装在头部两侧,仅用于MS形态)
AMA-09S导弹×4(安装在“FXA-07GB新核心战斗机”中,亦用于核心底机)
折叠式盾牌×2
选用武装 核心顶机用导弹荚仓X2(挂载于MS形态下两肩前,每体十发)
包裹炸弹(捆绑在双臂盾牌上牵拉携带)
降下用隔热伞背包(外挂在原背包表面)
超级千兆加农炮
选用手部武器 2连装光束步枪(额定输出功率21.2MW(2×10.6MW),既能由MS形态手持,也能装备在核心顶机上)
二连装加特林机炮
高能光束军刀×2(额定输出功率1.1MW,收藏在背部充电背包中,仅用于MS形态)
远程武器 -
武器设定

武器设定

武装上,通过对发电机的分散布局与合体结构实现大功率光束兵器的搭载及其威力。

头部火神炮:头部内置有左右共计2门火神炮。这被称为“双联火神炮”。火神炮采用四管加特林式构造,内置无壳弹,备弹400发,主要用作牵制进攻,口径据称为60mm。

高能MEGA加农炮:装备于头部,本机的象征性固定武装。出力为 50MW,威力匹敌殖民卫星镭射的1/5,达到MEGA发射器级威力的最高级别。通过集中并凝聚所有发电机的能量,经由新开发的米加电容器增幅后发射。结构上炮管较短,因而射程也短。然而,凭借其较长的照射时间和扩散效果,在近距离范围能发挥出绝大的威力,威力足以一击摧毁战舰级目标。发射后会导致动力下降,最大出力后会出现短时间停机,第一次新吉恩战争期间仅使用四次。

二连装光束步枪:一种内置小型反应炉的双联装光束步枪,单管出力高达 10.6MW,威力匹敌MSN-00100百式的FHA-03M1型MEGA火箭发射器。虽然能够连射,但枪管消耗剧烈,据称每射200发就需要更换。一说认为后部的简易驾驶舱能使其在精确射击的情况下能够对其方向性与准确性进行更好的控制。本机也可换装二连装加特林机炮作为另一把携行兵器。

光束加农:背包侧面装备有2门光束加农炮,其炮身与高能光束军刀共用。用作光束加农炮时,单门出力为 10MW,作为直连型的米加粒子炮拥有接近双管光束步枪的高威力,常见于作为核心底机的主武器使用。不过,在该形态下出力会下降至约1/3。此外,其连接部具有伴随变形机构而来的可动结构,据信能确保宽广的射界。

高能光束军刀:高能光束军刀是一种利用光束加农炮的炮身作为发射装置的近战格斗兵装。出力为 1.1MW,在当时的光束军刀中属于出类拔萃的高数值,据称拥有普通光束军刀数倍的威力。其形成的光束刃长度据称可达传统型号的15倍,能够轻易熔断高达尼姆合金制成的装甲,高出力下可劈开直径约二十五米的小行星,也多次出现一击摧毁敌MS的场景。但本武装互换性能不良,一般机体运用很容易出现出力不足无法使用的情况。

背包导弹荚仓:背包上部配备有2具21连装导弹发射器。弹体为“AMA-13S”热诱导式小型导弹,在锁定目标时通过输入目标推进器的喷射热信号,能够规避干扰弹(Flare)等的干扰,也可作为弹幕使用。此外,还准备了作为可选武装、可安装在肩部武器挂点的10连装核心顶机用导弹荚舱。

折叠式盾牌:核心顶机垂直尾翼和主翼在MS形态时,被安装在两前臂部的武器挂点上,作为盾牌使用。虽然其防御面积比当时普通的盾牌要小,但拥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敌舰光束直射的性能,因此被用于保护重要部位。但此盾牌也被MS用榴弹击破过。此外,据说ZZ高达曾计划搭载的米诺夫斯基悬浮单元便收纳于盾牌内。

新核心战机上的武装:固定武装为 2 具AMA-09S导弹和火神炮。其中AMA-09S导弹威力巨大,能够轻易在殖民卫星内壁上炸出一个大洞。

超级千兆加农炮:ZZ高达的可选装备之一,由背包处挂载于右肩的“超级千兆加农”以及腰两侧的悬挂式推进器组成,超级千兆加农可发射大出力大口径的米加光束,同时可切换模式转为霰弹光束进行打击,作为后方火力机设想进行全面攻击。并且本装备不干涉本机的变形机构,在G-堡垒下也能搭载使用。

武装强化方案:本机疑似曾计划还有火箭飞拳切割器、肩部放热兵器、基于高能光束军刀的变形光束战斧与头部扩散MEGA粒子炮等天马行空的武装强化方案

剧外资料

新高达的设计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为快速接上Z高达的热潮上映,新企划的主角机设计最初便邀请了约三十位设计师同时参与,由于万代仅要求“三台独立、有驾驶舱、完整的飞机合体变形成机器人,搭载强大的火力”,一众设计师(冈本英朗、“伸童舍”、明贵美加、出渊裕、永野护)便以自己的风格自由探索,永野护根据明贵美加的“新高达”设计出了第一版,后续虽进行简化但还是过于复杂,最终由于永野护与资方的摩擦严重致使其在1986年1月正式离职,随即玩具公司TTB应要求立即呈交了一份草案,草案较大程度的影响到了成品。

1985年末,原本在Z高达现场负责机器设计的小林诚受到邀请,其以永野护案为底,结合玩具公司TTB的草案进行再设计,并提议往高达头中央安装一个波动炮(来源于动画《宇宙战舰大和号》,当时的小林诚非常喜欢该作品),万代同意了该设计,富野也表示许可,由此五天内其便提交了将头炮放在印堂的第一版,九号提交了头炮掩盖主监视器部位的第二版,最终以此为蓝本仅一周时间便做出了可变模型,稿件从富野手上回来后仅要求削短炮管长度,至此为第三版,但其后续在剧中给头炮加上了发射后会停机的平衡机制(此事让小林诚有所不满。在小林诚案完全定下之前,明贵美加还曾给出过更接近永野护方案的设计案,被枪毙)。小林诚案设计的概念上有对于精神力高达与1976年动画《太空小五义》中的哥顿Gordam的参考,融入了“不需要摆什么特定的造型,只要站着就很有魅力的造型”的设计思路,这在其插画当中的表现尤为明显,而机体也是预设以三四十米的观感塑造,但考虑到世界观合理,最终采用与Z高达一致的、以播出年份定下最终的高度数据。

在试作型资料出来以前,剧组一个月完成本机全部设计工作的事迹直接变为设定使用。

冈本英朗根据小林诚案改进了ZZ的变形机构,由于原先并无核心战机的设计需求,机体仅为A、B部件组成,后续万代变卦而修改为当今结合核心战机的结构,在此之上明贵美加又与冈本英朗一同对人形比例以及MA形态的造型进行改动,为了满足资方要求,明贵美加除了对小林诚原案复杂的设计进行直线化处理,并在每个分离结构中加入一个核心战机强化飞行器感,最终由北爪宏幸重绘后刊登于1986年3月的B-CLUB杂志上,然而此版存在设定细节丢失的问题,最明显的区域在于小臂表面的白色盖板应遮住MA形态的推进喷口一半左右,推进喷口也不应当如此突出,随即出现实际作画与立绘在细节上结构不符的情况。

一开始核心顶机在MA状态下并没有机头和驾驶舱,因而在清稿后小林诚表达了抗议,日升让明贵美加进行处理,最终在枪尾处添加了紧急驾驶舱并完整重绘了二连装光束步枪的设定稿。

据日后采访,ZZ头肩比例不协调的主要原因是明贵美加与冈本英朗考虑到当时技术,为可变玩具所做的妥协,也因此明贵美加对于ZZ造型设计的理解更多融入到了全装甲ZZ上。

火神炮所处位置及数量长期不定,数量在2/4区间摇摆,位置也在四个排气扇/两个排气扇/两侧太阳穴间来回横跳,规格也是30/60毫米区间变化,根据1986年出版的说明书中设计,为一对转轮四联装火神炮于两侧排气扇放置,后续各设定集也基本默认该设定。

两肩蓝色扰流板末端为推进器,理论上扰流板可进行180度姿态调控。

本机背景设定发展极为混乱:TV放映时期的1/100说明书表示本机于0087年1月下线;1/144说明书表示本机在Z高达开发的两年前便着手进行研发,代号为G计划,曾与Z高达竞标落选,在大漩涡战役之后才得以下线,G计划这个后期也被Model Grapix所沿用;小林诚的ZZ进化论认为本机是精神感应高达系的集大成;M-MSV里试作ZZ设定是基于Z高达的反馈而来,每个说法自成体系且互相冲突,让人根本没有头绪。即便后来GPF与MSB尝试把M-MSV与G计划融合还是Masterpiece of Hugearm MSZ-010 ZZ高达里尝试结合1/100说明书与小林诚的ZZ进化论编写了精神感应高达的护航机这一设定,但也与G计划与M-MSV体系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尝试结合两种说法给出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如有资料更新便会更正。

关于本机能否突入大气层也是众说纷坛,在动画第25集「大气圈突入」中本机是依靠隔热伞突入大气层,这点也在本作品编剧远藤明范所写的机动战士高达ZZ小说里也得到了确认,后来更是被GUNDAM WARS Ⅲ——高达前哨战、MS回顾录、Masterpiece of Hugearm MSZ-010 ZZ高达等设定集收纳,但是负责ZZ动画设定制作的近藤康彦与伸童舍在同期的My Anime的高达世界大百科给出的设定是G-堡垒形态下本机具有大气层突入能力,而且这点后来也被MG EX-S高达的说明书所引用,再后来官设里对于ZZ能否突入大气层便以“继承了Z的全领域泛用性”搪塞过去,因此围绕ZZ高达是否能突入大气层这点属于有争议,本文为追求客观,尽可能的列出两种观点。

关于本机数量,根据MS回顾录等设定本机最终只造了1台,也就是TV里的那台;但是在同期的游戏书《机动战士高达ZZ 英格玛的启动》里出现了隶属于奥古第12战斗部队的编号第13台ZZ——黑太子,直接把ZZ的数量突破了10台以上,后来根据Masterpiece of Hugearm MSZ-010 ZZ高达的编写人员回忆,书中的16台FAZZ便是给这个设定擦屁股。在2009年机动战士高达ZZ的BD特典「GUNDAM FRAG」访谈中提到了除了捷多的ZZ外,还有13台ZZ生产并投用使用的言论。尽管游戏书设定的优先级不算高,但考虑到目前设定里奥古为了缓解前线压力不惜砍掉ZⅡ也要优先投入ZZ的研发,AOZ等相关作品里对泰坦斯势力的加强以及高达前哨战中跟ZZ竞标落选的S高达都有四台,ZZ高达只有一台从世界观角度而言是荒唐且站不住脚的,因此本文才沿用13台ZZ的设定而非1台ZZ的设定。

本机的二连装加特林机炮与水战装备出自卡牌'Gundam Combat

本机计划搭载米诺夫斯基悬浮系统最早出自Newtype 1986年5月号,后来这个设定被Masterpiece of Hugearm MSZ-010 ZZ高达回收再利用了。

本机的高能MEGA加农炮是一类武装,目前除了ZZ的头炮外,NZ-000葵曼沙的胸炮与ORX-005加普兰TR-5·进阶型赫瑞欧的头炮属于另一种高能MEGA加农,切不可强行画等号,这两种高能MEGA加农会在后续专栏讲起。

本机的武装强化方案出自1986年6月刊的My Anime的高达世界大百科,灵感大概是来自诸如魔神Z等传统超级机器人。但正如旁边解说词一样,看看就好,不必当真

本机施加抗光束涂层设定出自MSB官推2019年11月1日上午9:08。

更多图片

ZZP4.jpg
MSZ-010(ZZ-GUNDAM) back.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351.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4251.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423.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424.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425.jpg
Msz-010-coretop.jpg
Msz-010-g-fortress.jpg
Msz-010-corebase.jpg
微信圖片 202307270423531.jpg
G堡垒突入大气层1.jpg
G堡垒突入大气层2.jpg
ZZ高达隔热伞.jpg
ZZ高达武装强化案.jpg
589.jpg
海中型ZZ.jpg

相关机体

模型作例

模型战士/创战者/创形者

SD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