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Z-006Z高达
阅读
2025-08-09更新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09
最新编辑:小五十50
高达WIKI > 全机体资料 > 机动战士Z高达机体 > MSZ-006Z高达
Z高达的介绍
MSZ-006/MSZ-006-1Z高达一号机,由奥古与阿纳海姆电子公司共同推进的“Z计划”所开发的第三代机动战士(MS),内部开发代号为“ζ”。其最大特征便是可以转换为“乘波体”(Waverider,WR)的变形机构,使得该机获得了无需辅助飞行系统便可单机突入大气层的全领域作战能力,拥有了颠覆传统概念的战略·战术价值,拥有了即使在U.C.0100年后依然不落下风的性能。因此它被誉为格利普斯战役时期的最高杰作。
本机开发可追溯到U.C.0086年初,与奥古保持合作关系的AE社,在完成了RMS-099力克·迪亚斯的同时,应奥古的要求,启动了旨在开发次世代高性能MS的“Z计划”。本机开发总负责人为加寿美技师,项目技术观察员则由前吉翁公国出身的亚历杭德罗·毕苏斯基博士担任。首先,团队以当时正在开发的机体为基础设计了MSN-001德尔塔高达,但因其框架强度不足而未能通过采用评估。之后,利用从阿克西斯技术交换中获得的数据,开发了变形机构更为简易的实验机MSA-005梅塔斯。梅塔斯的开发进展顺利,数据收集也顺利完成,但它终究只是一款风格与现有MS迥异的试作机,并不适合进行白刃战。于是,为了避免问题积重难返,项目负责人先用散件组装出MSZ-006X试作型Z高达X系列三台用于性能测试,该机虽然旨在通过AE社特有的模块化构造来提高生产与维护性,但其控制系统仍存在问题。基于试作Z高达,团队尝试加入了变形机构,成功验证了变形功能,但其框架设计无法承受MS形态下的金属疲劳问题,因此未能实现实用化。正当开发工作一筹莫展之际,奥古意外的从泰坦斯势力区夺得了RX-178高达Mk-Ⅱ一号机。得益于高达Mk-Ⅱ的可动框架与其机师卡缪·维丹的设计建议,技术人员尝试将飞行装甲与MS进行结合,这一阶段的在日后被称为半Z高达,基于半Z高达的测试结果由格哈德·卢克博士进一步将飞行装甲集成化,最终成品便是MSZ-006 Z高达。
本机可动框架在配置上高度模块化,由于使用了轻量化的高达尼姆γ合金与磁气覆膜技术,躯干部位的机械运动速度达到了理想指数,并通过积层装甲技术使得遭受的损伤不会轻易引起诱爆,全身共8支姿态控制喷口也最大程度确保机动性。本机头部造型大体继承于RX-78MS00Z契约零式,集中配置了双眼型传感器,雷达等航电设备与两门火神炮,值得注意的是本机的头部因开发据点的不同有巨大差异,比如有的省去的头部的V字形天线。手臂处集成了力场马达,多用途武器挂架与安装护盾的插槽。本机驾驶舱位于躯干部位中央,由于变形后的空间缘故并未设计成完整的球形,在WR向MS变形时操控台会向后回旋。腰部裙甲直连腿部骨架,为保护相比一般MS更为繁重的胯部结构,裙甲的覆盖面积显著扩张,后裙甲两边均内置2枚小型热核火箭推进引擎,加上中央共五枚,而侧裙甲亦充当光束军刀/光束炮的收纳匣。本机的热核喷射/火箭引擎以及M·Y型热核反应炉避开了变形机构集中的躯干部位,搭载于左右两侧的胫部。这些引擎和发电机的开发由AE社所属的奥斯卡·莱尔博士负责。其结构设计运用了在开发高达试作1号机全方位推进型腿部时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这种分散配置的结果是,即使在单侧腿部损毁的情况下,也能维持一定程度的动力输出。
变形机构的主要部件是背部的FXA-01B飞行装甲,中央三角体除作为主推进器外具有AMBAC控制效果,表面装有长尾式姿态调整稳定器用于提高逆向动作时的安定性。突入大气圈的变形形态之所以被称作“乘波体”,是因为WR底部的飞行装甲拥有大面积的平整结构使得机体下方形成了一道被压缩的冲击波,而机体便是依靠这股冲击波产生升力飞行,因此对于表面的强度要求极高,该部位成为本机全身最厚实的装甲部位之一。在WR形态下本机可张开两侧机翼,其末端载有大量推进剂以及中型推进喷口,使其在大气层内外均能发挥出优异的加速性能,甚至本机也曾计划支持搭载MSZ-006C1(Bst)Z Plus C1“蜂鸟”的四具大型助推器。以上种种构造使得本机能在瞬间(0.5-0.8s内)完成变形,WR形态在宇宙中的性能足以匹敌宇宙用战斗机,并作为辅助飞行系统能够搭载MS进行突入大气层的破格性能。但在大气圈本机飞行性能尽管凌驾于NRX-044亚希玛、ORX-005加普兰等TMA,但远不如空优战机只是将将够用的程度。为此本机的飞行装甲拥有多种型号,除了上述型号外还能换装大气圈专用的FXA-01K飞行装甲,再此形态下本机的WR形态被称为“乘波射手”(Wave Shooter),其特征便是增大翼展面积,变形为MS时此套装备并不是旋转半周而是主翼直接往下折叠,此形态日后也促进了MSZ-006A1 Z PLUS A1的研发。为了确保航程,本机在WR形态下也可追加由推进剂油箱与热核喷气引擎组成的增设引擎组件,到达战斗区域后必要时可抛弃。
本机开发之初并非是新人类(Newtype,NT)驾驶的机体。然而,在本机实际投入战斗后搭载了准塞可缪系统生物传感器,从而获得了适应NT的性能。该系统具备将机师的思考反应到操控系统、辅助机体操控的功能,通过接受机体学习型电脑的指令可产生类似人体“条件反射”的概念,Z高达正式搭载此系统得以发挥卓越的机能。此外,生物传感器的核心“战场灵魂接收装置”与机师卡缪的精神感应波共鸣后产生协同效应,甚至展现出了因机师的情绪产生的光束屏障,光束军刀超过设想指标的异常增大与引发敌方MS停机的“埃尔德里奇现象”。通过Z高达的实战后生物传感器也反馈到日后Z计划的产物中,如MSZ-010ZZ高达、RGZ-91灵格斯与MSN-001A1德尔塔Plus上。本机的生物传感器据传于U.C.0090年移植于FA-78-2重高达二号机上。
U.C.0087年7月,Z高达初期型下线,为进行测试又额外制造了几台被称为“Mk-1A”的试验机供AE在月球范围进行作业,基于测试结果对机体进行最后的微调。并在同年12月,Z高达由初期型改造为中期型后交付给奥古的亚伽玛级巡洋舰的舰载MS部队,由机师卡缪·维丹驾驶,改造的主要特征便是把初期型的乘波射手型飞行装甲换装为乘波体型,并搭载了准塞可缪“生物传感器”。实战期间创造了诸如首次搭载MS突入大气层,凭借机师能力在大气圈与亚希玛的较量中不落下风等傲人战绩。更是在U.C.0088年2月22日,卡缪驾驶该机在大会战上机体击破了帕普迪马斯·西洛克上尉驾驶的PMX-003铁奥,为格利普斯战争画上了终止符,但也因此卡缪受到帕普迪马斯·西洛克的精神攻击从而分散了心智。最终其随需求补给的阿伽玛号战舰一同前往了SIDE1殖民卫星香格里拉。
机体后续先由捷多·亚西塔驾驶,在其得到MSZ-010ZZ高达后,Z高达于U.C.0088年3月进行最后一次大型升级,沿用了Z Plus系零件调整为后期型,主役机师变更为奥古志愿军战士露·卢卡。某次遭遇战中,存在由于头部损失而替换上了MS-06F扎古Ⅱ的头部应急,由整备员伊诺·阿帕夫临时驾驶,该形态被称为“Z扎古”。U.C.00089年1月16日,Core-3会战末期,拟·阿伽马方为围剿阿克西斯,高达小队实施突入作战。在与NZ-000昆曼沙对峙阶段,露驾驶的Z高达因其密集的火力中破,后因璞露兹的离开昆曼沙陷入停滞,机体头部连同葛雷米·托托一同被本机击毁并引爆,随着阿克西斯内部的爆炸,Z高达被彻底摧毁,露则搭乘FA-010S全装甲ZZ高达成功逃出。
有传闻该机残骸后续被联邦高层回收以预防NT的叛乱,因其他高达系机体也会在战后失踪,因此其被隐藏起来的可能性很大,但本机据说在U.C.0091年灵格斯发布会曾短暂现身。除了一号机规格外,本机还有二号机与大气圈特化的三号机规格,并衍生出了庞大的机体群,为AE社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甚至本机在面世的半个世纪后也有飞翔于天际的记录,因此本机作为MS开发史上一代名机的称号实至名归。
基本概要
[编辑]
机体型号 | MSZ-006 | 中文名称 | Z高达 |
---|---|---|---|
日文名称 | ゼータガンダム | 英文名称 | Zeta Gundam |
出现作品 | 机动战士Z高达 机动战士高达ZZ | ||
机体类型 | 攻击用试作型可变式MS | ||
制造商 | 阿纳海姆电子公司 | ||
所属 | 奥古 | ||
初次配备 | U.C.0087 | ||
机师 |
![]() 卡缪·维丹 ![]() 蕾柯亚·朗特 ![]() 捷多·亚西塔 ![]() 露·卢卡 ![]() 伊诺·阿帕夫 ![]() 蒙多·雅加凯 ![]() 比查·奥利格 |
技术参数
内部环境 | 位于躯干的全周天屏幕/GRS-34型线性座椅单人驾驶舱 | ||
---|---|---|---|
尺寸 | 头顶高:19.85米 WR模式下全长:24.32米;翼展:18.61米 | ||
本体重量 | 28.7吨 | ||
全备重量 | 62.3吨 | ||
装甲材料及结构 | 高达尼姆合金γ可变式框架 | ||
发动机功率 | 动力源:米诺夫斯基超小型核聚变反应堆 出力:2020KW | ||
推进力 | 推进器:热核喷气/火箭引擎 推力:5×12200KG+2×10600KG+4×7600KG=112600KG(MS形态);240000kg(WR形态时推算); 时速:13.61 km/s(宇宙环境下战斗速度);1.5马赫(大气圈内最高时速) | ||
加速度 | - | ||
装备及设计特征 | 姿态控制喷口数:8 传感器探测有效半径:14000米 特殊装备:生物传感器;VMsAWrs系统 | ||
固定武装 | 头部MU-86G型60mm滑膛式火神炮×2;A.E.BLASH XB-G-35/Du.105型光束军刀×2(额定输出功率0.6MW,WR形态下可作为光束炮);BOWA·XBR-M87A2型光束步枪(额定输出功率5.7MW,枪头可生成光束刃) | ||
选用武装 | 飞行装甲内置式火箭弹;扎古Ⅱ头部;Z Plus C1“蜂鸟用大型助推器×4(外挂光束加农×4);专用光束机枪 | ||
选用手部武器 | I力场爆破剑;腕部多用途武器挂架(可换装2连装榴弹发射器;螺旋钢鞭×2;光束武器×2;INCOM×2;间谍用UAV×2;60mm加特林机炮×2;垂发式红外干扰弹×2;钩爪I力场); FF-XV-SH-609Z型多用途护盾(含M87A2光束步枪用E-Pack×2/前后4发导弹(MS Graphica)),可换装为高机动、隐形、重武装与大气圈专用试作型护盾 | ||
远程武器 | FXA-03M2型超级MEGA发射器(可生成长光束刃,额定输出功率8.3MW);H-Baz-87-A*E/Ver.004型高能火箭筒 | ||
武器设定 | 本机武装上不仅丰富多样,也尽可能的顾忌到了WR形态。头部内置两门MU-86G型60mm滑膛式火神炮,弹容量600发,每分钟最大射速4000发。 手臂两侧多用途武器挂架可搭载二连装反器材榴弹发射器,标准搭载数是4发,通过扩容弹夹可追加至19发,也可换装为烟雾弹,穿甲弹,螺旋钢鞭,垂发红外干扰弹等特殊弹种,更可以搭载60mm加特林机炮,光束武器系统,INCOM单元,I力场钩爪与间谍用UAV。 本机主武装为BOWA·XBR-M-87A2型光束步枪,出力5.7MW,采用E-Pack供能,可在枪头生成光束刃当作光束军刀使用,有效射程约为8km,最大射程超过20km,拥有与普通机划清界限的威力,在WR形态下可搭载于机体上部。 本机侧裙甲搭载了光束军刀,出力0.65MW,在基座充电时更能当作光束炮使用。经过机师的实战使用,被投掷出作回旋运动的光束军刀经过光束步枪的射击,便能生成一个有一定威力的光束扰乱膜。这并非原设计上的功能,而是机师用了他的专业知识,从而作出的一个大胆举动。理所当然地,这成为了Z高达的一个特色能力。 本机还搭载了FXA-03M2型超级MEGA发射器,出力8.3MW,自带反应炉与推进装置,WR形态可下挂于飞行装甲底部。尽管威力略逊于百式的FHA-03M1型MEGA火箭发射器,但拥有更出色的连射能力,枪口也可以生成光束刃更好的应对近战攻击。枪身上的传感器也可以换装为精灵光束炮的碟型传感器。 防具方面,Z高达的FF-XV-SH-609Z型多用途护盾不仅用于防御层面,还能够作为飞行装甲的一部分进行突入大气层的职能,维持整机特别是机腹的流线型,因此护盾的防御性能要凌驾于普通护盾之上,并施加了耐热涂层更好的适应极端高温。护盾的挂钩能接上前臂的挂点,因此可以省出机体的左手作为他用。本机的护盾除了常规型号外还有隐身特化型、重火力型、高机动型、大气圈特化型等多种款式。除了护盾外,本机的选用装备I力场爆破剑也可以起到WR形态下机头的作用。 WR形态下,本机的机翼可搭载常规导弹、制导炸弹以及光束武器。此设计也继承到WR-06型重型战斗机以及MSZ-007CZ高达C型中。 本机曾计划开发专属的全装甲系统,但因为种种原因只停留在纸面计划,不过本方案也被当作FA-0016&G全装甲欧贝隆(全装甲&高达)的试用案之一。 |
废案
光束步枪通过与主动力炉连接供能,确保了强大射程的同时破坏力也能得到增强。
剧外资料
永野Z草案存在两版,由于一开始认为高达不应该有变形的需求便设计第一版,后续的第二版相较第一版少了后续百式的背包并增添一面盾牌,并存在可变形的设定,然而实际变形方式完全没有,因而被弃用(第一版内部有核心战机),之后永野护因纠纷离开了剧组,但脸部设计在此阶段已经确立。
藤田一己自1984年年底(此时大河原邦男的航天飞船背包版Z高达草案已经成型)着手Z的设计,1985年1月11日确定了躯体设计与变形机制(变形部分参考了大河原邦男的草案),但头部设计依旧未有定论,并非OP开头的谜之Z头,动画放映后一个月,Z的决定稿完成。可以说,成稿为藤田根据了永野护(面部造型)与大河原邦男草案(飞行装甲版、1984年10月-11月区间,背包设计与变形流程基本不变的保留下来)、协同近藤和久与小田正弘得出的结果。
藤田案直至最后一刻才将头部天线改为偏传统的类型,先前数张草案多呈RGZ-91灵格斯的设计语言。
Z的变形设计主要是为了奥古的降下地球作战而作准备,通过变形以提高大气圈内飞行与滑翔性能,换言之Z存在“侵略地球的武器”概念,高功率光束武器超级米加发射器极有可能是为了强袭地球基地作战成功后,为解决战舰无法同行导致的火力不足所制。
1984年7月17日企划书中明确表示本机为后半段登场,与一般认为的“设计难度较大,故推迟登场”的说法存在冲突,后半段换机体的做法在富野前作《圣战士丹拜因》与《重战机艾尔盖姆》中皆有出现。
为了不让主角机在登场后没有模型销售,导致需要配合模型发售日期调整了动画时间表,虽然在剧集(Z的鼓动)中首次登场的时间为7月27日,但实际MS形态的登场(希洛克之眼)时间为8月3日(1/144模型套件发售时间为同年8月)。
本机的可动框架、生物传感器等概念均来自《重战机艾尔盖姆》。
本机专用光束机枪出自卡牌‘Gundam Combat’
在森口博子的翻唱专辑「Gundam Song Covers」系列中,有一台比例为1:144 的HG森口博子上色版蓝绿色涂装Z高达作为限量钢普拉套装盘赠品与系列的第3弹捆绑出售,该盘于2022年03月09日发售,售价8000日元。
相关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更多图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