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彗星/现实原型
阅读
2024-07-30更新
最新编辑:Kpz-3476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7-30
最新编辑:Kpz-3476
角色信息 | 空艇数据 | 现实原型 | 历程 | 测评 | 画廊 |
---|
基本信息
彗星,英文名称:Tankcruiser,Comet(A34)代号:A34,是英国于二战末期推出的一款巡航战车。彗星式是克伦威尔坦克的后继车型,开发时吸取了英国巡航坦克在实战中的经验,改善了许多缺点,反坦克火力更有显著提升,是二次大战期间少数能够抗衡纳粹德国虎式重型坦克及豹式中型坦克的英国坦克之一。彗星式在整体设计上是克伦威尔坦克的改进版,被视为百夫长坦克大量服役前的过渡性装备,在二战结束后逐渐被百夫长淘汰,彗星在英国陆军服役至1958年除役,在其他国家却使用到1980年代甚至更久。
开发背景
英军在1940年的北非战场投入大量巡航坦克,由最初的Mk.II巡航坦克及Mk.IV巡航坦克,到1941年装备的十字军坦克(A15),性能足以克制意大利的M11/39坦克及M13/40坦克,但纳粹德国在1941年2月派遣非洲集团军增援意大利军后,面对三号坦克及四号坦克,英军巡航坦克的诸多缺点便迅速浮现,不单是防护力不足,英国巡航坦克一直装备的2磅炮更显得火力低下。吸收北非战场的经验后,英军于1941年起开发新一代巡航坦克,但为了尽快获得新型坦克,及提高生成效率,因此很多组件都沿用十字军坦克(A15),先发展出属于过渡性产品的Mk.VII骑兵巡航坦克(A24),然后是人马座巡航坦克(A27L),到1943年的克伦威尔坦克(A27M)在各方面的性能都达到平衡和稳定,并且因为盟军准备反攻欧洲大陆而大量生产。克伦威尔坦克配备的QF 75 mm坦克炮尚可对抗德军的四号坦克,但随着虎I坦克及豹式坦克的量产,克伦威尔坦克的火力及防护力均落于劣势,而当时能够在一般交战距离击毁虎I及豹式坦克的英国反坦克炮就只有76.2毫米口径的17磅炮,故此英军一直希望将17磅炮安装在坦克上。虽然17磅炮的口径比克伦威尔坦克装备的75毫米坦克炮只是大了仅1.2毫米,但17磅炮除了体积和重量较大,后坐力也大得多,炮弹的药筒长度达到583毫米,比75毫米坦克炮炮弹的弹壳的350毫米长很多,因此必须有更大型的车体及炮塔才能容纳17磅炮。克伦威尔坦克受制于车体的设计,不但炮塔的空间不足,17磅炮的后坐力对重28吨的克伦威尔坦克而言也过于强大,所以克伦威尔坦克并不能直接升级安装17磅炮,但由于英军装甲部队对这种可有效对抗德军新型坦克的火炮有殷切的需求,为了节省开发时间及可更快量产,因此在1943年2月,英军仍然尝试由克伦威尔坦克衍生一种配备17磅炮的坦克,这就是Mk.VIII挑战者巡航坦克(A30),为了容纳17磅炮,设计师不但将克伦威尔坦克的车体加长,增加一对负重轮,炮塔环的直径也增加4英寸,可是勉强安装17磅的后果,不但大幅削弱克伦威尔坦克原本具备的优越机动性,而且其炮塔过于巨大,全车高度太高,不但难以在战场寻找掩护,更因为要避免炮塔过重,炮塔正面的装甲反而比克伦威尔坦克更薄,厚度仅有63毫米,在诸多缺点下,挑战者巡航坦克不能部署于最前线或作为进攻的前锋,只能当作驱逐坦克使用。
挑战者巡航坦克为了安装17磅炮,把防护力及机动性都牺牲得太多,结果是在战场不太实用,与此同时,英国设计师也将17磅炮安装在车体和炮塔都经过修改的谢尔曼坦克上,成为谢尔曼萤火虫(下文将其略称为 萤火虫),由于美国能够稳定地供应这种经过修改的谢尔曼坦克,所以挑战者巡航坦克只生产200辆便停产了。在英军装甲部队中,萤火虫坦克与克伦威尔巡航坦克的配备数量比例约是1:3。萤火虫在反坦克火力上确实比克伦威尔强很多,不过17磅炮对谢尔曼而言也是太大了,所以炮塔内部十分拥挤,而且17磅炮的炮弹又比原本的75毫米坦克炮长很多,导致装弹不易,射速也较慢。萤火虫的装甲防护并没有比原本的谢尔曼坦克强,且雪曼萤火虫的外观轮廓太大,很容易被发现并成为德军优先摧毁的目标,所以萤火虫一般只会部署于后方,当克伦威尔坦克向德军阵地冲锋时,一旦遇上德军坦克,殿后的萤火虫便向暴露位置的德军坦克开火,为英军前锋清除障碍,不过最先遇上德军坦克的毕竟还是打头阵的克伦威尔坦克,而且萤火虫与克伦威尔的零件不能互换使用,造成后勤不便,所以英军终究需要一款新型巡航坦克作为装甲部队的基础。由于预料德军将会研发出装甲更厚重的坦克,英军因此对巡航坦克提出两个开发方案。第一个属应急方案,应付的对象是当前德军的虎式及豹式坦克,计划以现有的车型为基础开发,以便早日服役应对当前的需求,这个代号为A34巡航坦克开发计划的成果便是彗星坦克;另一个方案是研发全新的车型,将可装备17磅炮或更新款、更大口径的火炮,以期可全面赶超德军即将推出的新型坦克,这个代号为A41巡航坦克开发计划的成果便是百夫长坦克,所以彗星式可视为百夫长式大量服役前的过渡性车型。
研发过程
火力
A34巡航坦克的技术规范于1943年7月公布,除了要比克伦威尔坦克有强大的反坦克火力及更好的防护力,亦要求维持高机动力及轮廓低矮等克伦威尔式的优点君の甲方(bushi)。1943年9月完成全尺寸木造模型及进行审查,随后该开发计划的成品被称为“彗星”,并由利兰汽车公司负责整体设计工作。由于英军希望尽快获得新型巡航坦克,所以彗星式巡航坦克仍将以正在大量生产的克伦威尔巡航坦克为基础进行开发。当时英军除了17磅炮和76.2毫米口径的火炮外,几乎没有能击破虎式坦克的火炮。根据先前开发挑战者巡航坦克的经验,即使加长克伦威尔坦克的车体,勉强装上17磅炮,但因为炮塔过高及装甲薄弱,并不实用,所以必须有一种穿甲能力足以对付德军虎式及豹式坦克,又适合装在克伦威尔坦克的火炮。当时维克斯-阿姆斯特朗公司设计了一种高初速的75毫米口径炮供坦克使用,但这款火炮对克伦威尔坦克仍然太大,超出炮塔环直径的限制。 为了在穿甲能力与体积和重量作出平衡,于是设计师便有将17磅炮缩短及减小装药量的构想,这款新火炮被称为77 mm HV,又称77HV,当中的(High Velocity)表示“高速”,虽然名为77毫米,但实际口径与17磅炮同为76.2毫米。该炮以17磅炮为基础开发,但为了将体积和重量都缩减到克伦威尔坦克的适用范围,炮管长度由原来的55倍径缩短至49倍径,另一改动是缩减炮膛的容积,17磅炮的弹头改为安装在QF 3英寸20英担高射炮的发射药筒上,药筒的长度因此由17磅炮的583毫米缩短至420毫米,所以77 mm HV成为17磅炮的缩短及减小装药量版本。发射装药量的减小可降低后坐力,从而缩短火炮的后坐行程,而炮弹整体长度的缩短,不但可减小对炮塔空间的需求,装填炮弹也比萤火虫及挑战者式的标准版17磅炮容易,还让车高低矮的彗星式具备由-14度至+20度的主炮俯仰角,对比于炮塔高大的挑战者,其主炮最大俯角也得-10度,萤火虫的主炮最大俯角更只有-5度,较大的主炮射界于射击时较不易受到地形的局限,令彗星式更容易取得战术优势。
不过,缩短炮管长度及减小发射装药量,毕竟是因应克伦威尔坦克的原始设计对重量和空间限制下的权衡方案,77HV炮的火力也因此比萤火虫所使用的17磅炮有所下降。虽然77HV炮与17磅炮的口径同为76.2毫米,两者的组件多半相同,炮弹的弹头相仿,但因为使用不同长度的药筒,所以在弹药补给上不能混用,因此该炮的名称被特意称为77毫米,目的是要与原本的17磅炮在后勤补给上作出更清晰的区别,避免因为相同口径而发生误会。77HV炮发射被帽风帽穿甲弹(APCBC)的炮口初速为每秒785米,在1公里距离可贯穿126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发射抗表面硬化装甲的风帽披帽穿甲弹(APCBC FH)的炮口初速每秒785米,在1公里距离可贯穿135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发射脱壳穿甲弹(APDS)的炮口初速为每秒1,120米,在1公里距离可贯穿165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由于德军的虎I式重坦克及豹式坦克的最厚装甲都是100毫米,所以77HV炮的火力足以让彗星式在通常的交战距离从正面击毁德军的虎式及豹式坦克。彗星式的弹药主要存放在有装甲保护的弹药箱内,备弹共61发,只比配备75毫米炮的克伦威尔巡航坦克少3发,但明显多于使用标准17磅炮及备弹42发的挑战者巡航坦克。
装甲防护
彗星式使用的车体与炮塔均为焊接成型,并且可使用现有克伦威尔坦克的生产设备制造,减少调整生产线及培训工人所需的时间,也因此彗星式除了装备升级的火炮外,其余部分的构型与后期型的克伦威尔并没有太大分别。彗星式的车体与克伦威尔大致相同,炮塔则因为要安装较大型的77HV炮而有所修改。英军原本希望彗星式能够尽量沿袭克伦威尔坦克的设计,以便更快投产及维持零组件的通用性,简化后勤工作,但工程师为了增加炮塔内部的容积,并提升射击时的稳定性,所以将炮塔环的直径由克伦威尔的57英寸(1.448米)扩大为64英寸(1.626米)。虽然倾斜装甲可提升对抗穿甲弹的能力,但因为涉及修改生产设施的模具和夹具,在现有的生产线大幅改动设备难免会导致产量下降,在战时必须维持高产量的要求下,这些改动是不可能获得允许,故此彗星式仍然维持垂直结构的传统设计,并透过在焊接炮塔增加装甲厚度来提升防护力。相比起安装标准17磅炮及重32吨的挑战者巡航坦克,彗星式并没有因为采用轻量化的77HV炮而减轻总重来提升机动力,而是将换装新型火炮省下的重量来提升装甲防护,只有5对负重轮的彗星式比使用加长版车体及有6对负重轮的挑战者式更重,达到33.5吨,是英国在二战期间所装备的最重型巡航坦克。彗星式的车体装甲厚度由32毫米到74毫米,炮塔的装甲厚度由57毫米至102毫米,而其安装77HV炮的炮塔正面有77毫米厚的铸造炮盾保护。
炮塔及走行部动力
利兰公司的工程师在开发彗星式时纠正了克伦威尔坦克的一些已知的缺点,并作出了一些改进。克伦威尔巡航坦克由电动液压复合系统为炮塔提供转向动力,彗星式的炮塔驱动系统改用已在丘吉尔式步兵坦克运用成熟的电力驱动系统。彗星式坦克延续使用克伦威尔所配备的劳斯莱斯流星Mk III V12汽油引擎,输出马力600匹,拥有5个前进档和1个倒车档。德军的豹式、虎式,以及美军的谢尔曼坦克,都把驱动轮置于车体前方,需要在车尾的引擎设置一根延伸到车头变速箱的传动轴,导致车体的高度难以大幅降低,彗星式把引擎和变速箱集中于车体后部的布局,有助于减低车身的高度,使彗星保有低矮的外观轮廓,可减少被敌方发现及被击中的机会。彗星比克伦威尔重了5.5吨,为维持良好的机动力,其沿用自克伦威尔坦克的克里斯蒂悬挂系统经过改良强化承载能力,车体维持5对负重轮,上方的托带轮则增至4对。为了应对增加的车重,减少对地面的压强,履带由克伦威尔式的15.5英寸 (390毫米) 加宽至18英寸(457毫米),以维持良好的越野性能。为了降低后勤负担,彗星式的动力系统基本上与克伦威尔式相同,但也使重量增加的彗星式在行车速度方面,无法达到克伦威尔式时速64公里的高速,在总重增加后又考虑到要减低变速箱、悬挂系统及履带的机械磨损,所以彗星式的最高车速被调节至每小时51公里的路速,而最大行车距离为198公里。虽然速度不如克伦威尔坦克,但彗星式的机动性仍然优于德军和美军的坦克。
其他改进 |
---|
工程师在提升火力和防护力的同时,也尽力在彗星式维持克伦威尔式的各项优点,包括车高低矮、速度快及机动性好,使彗星式的火力、防护力及机动力都得到平衡,并具备较高的机械可靠度及维护便利性。英军从过往的作战经验领悟到各级通讯能力与步兵协同作战的重要性,所以彗星式配备了两台无线电通话器,19型无线电通讯通话器可供与营部进行垂直联系,38型无线电通话器可供与伴随的步兵单位作横向通讯,同时车体后部装有可供步兵和车内通联的电话,方便近距离协同作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