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蚊式 NF.Mk.V/现实原型

阅读

    

2024-03-03更新

    

最新编辑:刻在DNA里的忠诚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3-03

  

最新编辑:刻在DNA里的忠诚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普罗托斯-亚顿
bili14359602309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角色信息 空艇数据 现实原型 历程 测评 画廊

蚊式.NF.Mk.ⅩⅢ

533×533像素

操作人员:2
机长:12.47m
机高:4.66m
翼展:16.51m
机翼面积:42.18m2
空重:6486kg;正常起飞重量:10092kg
动力装置:2台“梅林”225活塞式发动机,单台起飞功率1620马力,配3叶变距螺旋桨
飞行性能:最大速度611km/h,巡航速度523km/h,实用升限10050m,最大航程2970km
武器装备:4挺7.62mm机枪,4门20mm机炮,载弹量900kg,携带454kg炸弹时还可带8枚27kg的火箭弹

研发历史

由英国知名军工企业德哈维兰公司(de Haviland)出品的蚊式真正诞生要追溯到1936年9月8日————

英国空军部颁布P.13/36技术规格,要求研制一种新式中型轰炸机,要求在载弹1400kg的情况下,航程达到4800km,最大速度为443km/h,还要在机头和机尾安装自卫炮塔。英国各大飞机制造商纷纷参与竞争,他们的方案大都采用新型大马力发动机和多炮塔设计,最终导致了阿芙罗“曼彻斯特”双发和汉德利•佩季“哈利法克斯”四发轰炸机的问世。

350*350像素

但由于双发轰炸机使用的大马力发动机还在研发测试中,不能及时交付,所以英国皇家空军要就汉德利•佩季把H.P.56修改为四发重型轰炸机方案,这就是“哈利法克斯”

350*350像素

于是在1937年5月汉德利•佩季的总设计师乔治•福尔克特为了与P.13/36作对比,向空军部提交了一种快速轰炸机的概念。

福尔克在20页的文档中描绘了一种没有炮塔、具有光滑气动外形的中型轰炸机,可挂1400kg炸弹以480km/h的速度飞行,以速度作为最好的自卫武器。该概念在皇家空军和空军部中获得了部分支持,其中威尔弗里德•弗里曼(Wilfrid Freeman,空军研究与开发部部长)是比较欣赏这个概念的,也是其坚定的支持者。空军部技术军官利普特罗特上尉根据福尔克特的概念计算出快速轰炸机的速度甚至能超过全新的“喷火”战斗机。而反对者们则表示该机不可能长期保持对战斗机的速度优势,始终还是要装武器。

罗伊斯对在研“灰背隼”V形12缸液冷发动机的构型进行了性能估算,随后把布里斯托“大力神”和纳皮尔“佩刀”发动机列入备选。7月7日杰弗里•德哈维兰致信空军议会中负责研发工作的威尔弗雷德•弗里曼中将,讨论了该机的技术规格并提出一旦开战,铝和钢铁等物资肯定会短缺,唯一不受限制的只有木材,尽管木材的抗扭转性能不好,但强度重量比能做到与杜拉铝(一种铝合金)和钢材一样,他认为设计一种非战略物资制造的轰炸机是完全可行的。威尔弗里德•弗里曼爵士可以说是德哈维兰公司在空军部的盟友,一战期间他就与杰弗里•德哈维兰建立了友谊,现在是空军会议成员,为政府提供航空事务方面的建议。弗里曼中将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理解并欣赏快速轰炸机概念,更重要的是他愿意并有能力向顽固的传统思维发起挑战。

在经过深思熟虑后,7月27日德哈维兰再次致信弗里曼,表示安装两台“灰背隼”发动机的方案无法同时满足P.13/36技术规格在最大速度和载弹量上的要求,必须做出取舍。如果一定要装备炮塔,飞机就要做的较大,可载弹1800kg飞行2400km,最大速度420km/h(5800m高度),巡航速度370km/h(5500m高度),杰弗里•德哈维兰认为这样的方案过于妥协,去掉多余设计后将会有更好的性能。1938年10月4日杰弗里•德哈维兰估算了基于DH.91“信天翁”的另一个方案,该机安装两台“灰背隼X”发动机,机组编制三人,机头安装6~8挺前射机枪,机身布置1~2挺活动机枪,尾部安装一座炮塔,设计总重8600kg,最大速度提高到480km/h,巡航速度431km/h(6900m高度)。但只安装两台“灰背隼”还是动力不足,按照常规思路增加发动机就变成4发大型轰炸机方案了,杰弗里•德哈维兰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取消全部自卫武器,进一步提高速度,依靠速度来保护自己。取消自卫武器的快速轰炸机凭借速度和机动性更易摆脱敌机的追击和高炮的射击,还简化了生产,缩短了制造工时,交付速度将远远超过竞争对手,此外还缩减了机组编制、被击落时损失的人员更少。此时罗罗最新的“灰背隼XX”已配备了单级双速机械增压器,增加的功率能进一步提高该机的性能。但快速轰炸机与皇家空军重武装轰炸机理念完全背道而驰

杰弗里•德哈维兰相信该方案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信天翁”和全金属DH.95“火烈鸟”上验证基本概念后,德哈维兰公司开始设计一种全新的具有光滑气动外形的木结构飞机,其速度将超过所有现有的和可预见的敌战斗机。

1938年10月初杰弗里•德哈维兰和总工程师查尔斯•沃克与空军部的官员们开了会,军方不太喜欢该方案,理由是德哈维兰公司自一战之后就没有设计过作战飞机,他们也不信任木头结构,反而要求德哈维兰公司为其他厂家转包生产轰炸机机翼。

此时战争已经迫在眉睫,英国在重压之下竭力重整军备。这意味着德哈维兰公司要么努力争抢订单生产自己的军用飞机,要么沦落为其他飞机制造商的转包厂。

1939年9月德哈维兰公司完成了快速轰炸机单发型和双发型安装不同发动机时的性能估算,并研究了自卫武器对性能的影响。单发型的设计完成于9月6日,安装一台2000马力的纳皮尔“佩刀”发动机,翼展14m,能挂载450kg炸弹飞行2400km。9月20日杰弗里•德哈维兰在给弗里曼的另一封信中写道:“……我们相信能制造出一种性能卓越的轰炸机。”

1939年10月5日战争爆发后的一个月,德哈维兰总工程师罗纳德•毕晓普带队开始双发型的设计。该机的公司编号是DH.98,翼展15.62m,将安装“灰背隼”或“狮鹫”发动机,公司倾向于立等可取的“灰背隼”发动机。为了增加DH.98的作战灵活性,毕晓普提出可在前半段弹舱内安装4门20mm固定机炮,炮口从机鼻下方伸出。

这种快速轰炸机与英国空军部的思维格格不入,他们认为两名乘员数量不足,认为轰炸机一定需要强大的自卫武器,还希望一机多能,能轰炸、侦察、海上巡逻、运输,除了挂炸弹外还能挂鱼雷最后蚊式除了第一项之外都做到了。德哈维兰公司知道一旦按皇家空军的要求增加乘员或自卫炮塔的话,就会极大损害原始设计的性能,使DH.98变成另一种平庸的中型轰炸机,所以坚持己见。空军部还认为木制飞机已经过时蒋介石:巧了,我当时拿到蚊式的时候也这么想,所以我就摆仓库里烂了(,而实际上木制结构正是DH.98最大的亮点。随着英国加速制造武器装备,金属原材料正面临短缺,DH.98的木制结构将减轻金属物资的供应压力,但这并没有使空军部的花岗岩脑袋改变主意。

鉴于德军在欧洲咄咄逼人的攻势,空军部有条件地接受了DH.98,他们仍然担心德国人研制出速度更快的战斗机,要求德哈维兰公司增加两挺前向和两挺后向自卫机枪,还一再要求增加第三名乘员以降低长时间飞行时其他两名乘员的工作强度。空军议会细化了要求,增加遥控机枪,发动机2/3输出功率时速度为443km/h(4600m高度),挂载1800kg炸弹时航程4800km。为了安抚空军部,德哈维兰公司制造了几个安装在DH.98座舱后的炮塔模型,但除此之外没对设计进行大的改动。

350*350像素

鉴于德哈维兰、布莱克本、布里斯托等厂家已经切实推进了快速轰炸机概念,弗里曼中将在11月12日的一次会议上正式批准了德哈维兰公司的DH.98轻型侦察轰炸机方案,但把速度要求提高到640公里/时(5500米高度)。一开始该机准备采用“灰背隼”发动机,后来把功率更大的“狮鹫”和“佩刀”列入备选。这次空军部不再硬性要求安装自卫武器,但采用“狮鹫”发动机的话DH.98尺寸会较大,可在尾部安装一座4机枪炮塔。

一个月后的12月12日,空军参谋部副主任,研发总监,轰炸机司令部总司令开会敲定DH.98的技术规格细节,并确定该机如何来满足皇家空军的战略目标。轰炸机司令还是无法接受无自卫武器的轰炸机,但认为DH.98在安装了F8或F24照相机后能成为不错的远程侦察机,这正是皇家空军所缺少的。1939年12月29日空军部和皇家空军作战司令部代表视察了德哈维兰公司哈特菲尔德工厂的DH.98全尺寸模型,代表着该项目最终获得了官方的支持。

1940年6月,英国空军参谋部下令集中力量生产“喷火”、和“飓风”等“立等可取”的战斗机,眼看DH.98就要不保。在这关键时刻,德哈维兰的总经理穆雷向空军表示DH.98可以改造成战斗机来“保家卫国”,并且拍胸脯保证这不会影响分配给德哈维兰公司的飞机制造和维修任务,再加上弗里曼的支持,这才使该项目起死回生。不过这位经理的大嘴巴只是为了保住项目的权宜之计——先保下来再说其它的,而实际上他的保证几乎一条也没实现……。在1940年不列颠空战胜利后,德哈维兰公司终于有了喘息的机会,DH.98得以于1940年11月25日首飞,试飞员正是德哈维兰的儿子小杰佛里61德哈维兰。

经过试飞,在发现并解决了一些小问题后,工程师们对飞机的一些细节做了调整,其中最主要的是把发动机舱加长(为解决尾部振动强烈的问题),从外形上看就是发动机舱“贯穿”了机翼,这是“蚊”式原型机和成熟型号在外观上的主要区别。经过小改的DH.98性能出色——它在6700m的高度上能飞到630km/h;实用升限10000m;最大爬升率880m/min;失速不剧烈,容易改出……。论速度比“飓风”和“喷火”还要快上1/5,也快过了当时德军战斗机,因此后来也就用不着护航了,因为己方战斗机跟不上,敌方战斗机追不上。它的载重能力也超出预期——原设计为4000磅(约1.8t),实际上多载一倍也能安全起飞。大直径低压主轮胎适合于简易机场的起落,双座座舱十分紧凑,座舱盖突出于机头上方,视界良好。

350*350像素

1941年4月20日,修改过的原型机为英国空军生产部部长比佛布鲁克勋爵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阿诺德将军做了“汇报表演”,其快速灵活的表现征服了所有观众,包括那些曾反对“快速轰炸机”理念的人,而此时它才被定名为“蚊式”。军方当即决定采购,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共收获了一千三百多架的订单,订购这么多架,自然不会只是一种类型。事实上蚊式前后共有43种改型,其中有26种曾经参加二战期间的战斗行动,这个纪录是其它飞机望尘莫及的,这也显示出了蚊式极佳的多用途性和改造空间。

型号演替

侦察型

PR.Mk.I

这是最初的量产型照相侦察机,一共10架外加一架原型机,最高时速615km/h,航程4040km。1941年9月17日,蚊式PR.Mk.I第一次战斗出击,在7000m高度甩开了3架Bf 109的追击。

PR.Mk.IV

1942年4月由轰炸型B.Mk.IV改造而来,一共改造了30架。

PR.Mk.VIII

一个过渡型号,同样由B.Mk.IV改造而来,这是第一种安装两级双速增压发动机的蚊子。该机于42年10月20日首飞,在20000英尺时速达到702km/h。该机型只有5架。

PR.Mk.IX

设计基于B.Mk.IX,43年4月首飞,生产了90架。

400*400像素

PR.Mk.XVI

这个型号带加压座舱,最大时速668km/h,升限11700m,航程4540km,一共生产了435架。

400*400像素

PR.Mk.32

高空远程侦察型,由PR.Mk.XVI改装而来,加长了主翼。1944年8月首飞,只改造了5架。PR.Mk.32和其后的PR.Mk.34是基于德国Me 262喷气战斗机频繁出现后蚊式丧失速度优势而转向高空发展的型号。

PR.Mk.34

高空超远程侦察型,拆除了油箱和驾驶舱防护装甲,炸弹舱凸出以容纳大型油箱机翼下携带副油箱时航程为5800km,该机在30000英尺高度时速为684km/h。改进型PR.Mk.34A于1945年8月首飞,是蚊式最后的量产侦察型,这两种型号一共生产了181架。

PR.MK.35

战后用B.MK.35改装的侦察型,数量不详。

轰炸型

B.Mk.IV

最初的10架B.Mk.IV是用PR.Mk.I的订单改装的,于1941年9月8日首飞,这批飞机载弹量为2000磅,被称为系列1。此后从轰炸机原型机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型号载弹量增加到4000磅,被称为系列2,共生产了273架。B.Mk.IV的最大速度是610km/h。

400*400像素

B.Mk.V

高空轰炸型试验机,只有1架原型机,机翼强化,有挂装副油箱和翼下弹架的能力。

B.Mk.VII

基于B.Mk.V的设计,在加拿大生产也仅在加拿大使用。共生产了25架,后来6架被移交美国陆军航空兵。

B.Mk.IX

最大时速657km/h,共生产了54架(不同来源说法有出入)。该机型创造了盟军轰炸机战斗出击纪录,LR503号在战争中出动213次。但该机在欧洲战争结束两天后兜售胜利债券时坠毁,两名机组人员殉职。

B.MK.XVI

高空轰炸型,安装了增压座舱和改进的电子设备,最大速度为657km/h。这个机型共生产了402架。

400*400像素

B.Mk.XX

加拿大生产的B.Mk.IV第2系列,但是换装了美国佩卡德公司生产的更新型号梅林发动机,共生产了245架。

B.Mk.25

B.Mk.XX换装梅林225发动机后的命名。

B.Mk.35

最后量产的轰炸型,时速679km/h。共生产了274架,其中100架是1946年交付的。战后一些该型机被改装为PR.MK.35侦察型或TT.MK.35拖靶型。

400*400像素
战斗型

F.MK.II

蚊式的昼间战斗型只有F.MK.II一种,在机头安装4挺.303机枪机腹4门20毫米炮这也是大多数夜间战斗型和战斗轰炸型的常用配置。

蚊式战斗型原型机于1941年5月15日完成,但很快需求转向更为迫切的NF.MK.II生产。蚊式战斗型的前部弹舱用来容纳机炮炮身部分,后部弹舱空间其实仍可利用,因此43年后开始生产战斗轰炸型,在后部弹舱携带炸弹。

400*400像素

1942年曾试图开发一种高空战斗型以猎杀德国容克斯Ju 86P高空侦察机,但因为Ju 86P数量极少,不久后威胁自动消失,开发随之中止。

F.MK.II产量不详,估计不会很大,并且似乎没有和NF.MK.II严格区分。

夜间战斗型

NF.MK.II

1940年英国空军决定在蚊式战斗型基础上开发带炮塔的夜间战斗型你说你老惦记着你那破炮塔做什么?,以作为格罗斯特公司设计的后补。

NF.MK.II于1942年1月交付,没有安装炮塔,保持了蚊式一贯的优良性能。该机安装了AI.Mk.IV米波雷达,机头设置发射天线,接收天线设在外翼下方NF.Mk.II机头采用八木天线。该机一共生产了466架。

400*400像素

当时为了掩盖机载雷达的秘密,对外都是宣称夜间战斗机飞行员靠吃胡萝卜获得夜视能力。当1942年末该机进入意大利上空作战时,为防止泄密拆除了雷达设备,此时称为NF.MK.II(Special),也有的资料直接称之为F.MK.II。

NF.Mk.V 在NF.Mk.II机体上搭载了AI.Mk.V机载雷达的改型。但是,飞行员报告表示:“雷达显示器的可视性很差。”因此Mk.V雷达本身似乎也只是试制品。最后AI.Mk.V机载雷达的量产化被搁置,本机也没有量产,机体后续也不清楚。

NF.MK.XII

用NF.MK.II机体改装AI.Mk.VIII雷达的型号,共改装97架。

NF.MK.XIII

使用FB.Mk.VI战斗轰炸型改装的夜间战斗型,这个机型使用了带天线罩的厘米波雷达,因此取消了4挺机头机枪,共生产270架。

400*400像素

NF.Mk.XIII有两种不同的机头雷达天线罩

400*400像素

NF.Mk.XV

延长主翼的高空夜间战斗型,在B.Mk.IV基础上改装,一共只有4架。该机同样安装了机头雷达罩,但将4挺机枪移到了机头下方炮舱内

NF.Mk.XVII

在老式NF.MK.II机体上安装英国AI.X(美国SCR-720)雷达的型号,共改造99架。

NF.Mk.XIX

NF.MK.XIII的发展型,安装英国AI.X(美国SCR-720)雷达,共生产220架。

NF.Mk.30

二战中生产的最后一种夜间战斗型,该机主要强化了高空性能,在26500英尺高度最大时速为682km/h,共生产了526架。

400*400像素

此外还有NF.Mk.XNFMk XIVNF.Mk.31三个没有投产的型号。

战后开发了NF.Mk.36NF.Mk.38两个型号,产量分别是266架和101架。其中NF.Mk.38由于存在稳定性问题,最终没有进入英国空军服役,只是转卖给南斯拉夫60架。带嘤日常缺德

战斗轰炸型

FB.Mk.VI

因为优先生产夜间战斗型的缘故,战斗轰炸型要到1942年6月1日才首飞。

这种飞机的机翼进行了加固,可在翼下挂载两枚500磅炸弹或者8发火箭,机身后部弹舱还可以装两枚500磅炸弹。相对而言战斗轰炸型的最高航速要低一些,不同高度上平飞速度大致都在600km/h左右。FB.Mk.VI共生产了2298架,几乎占蚊式总产量的三分之一。

400*400像素

1943年至1944年间,英国空军战斗机司令部和海岸防卫司令部的蚊式战斗轰炸机白昼频繁在法国沿海和内陆出没,在地面火力和德国战斗机的打击下损失较重。战斗轰炸型的损失大致占蚊式机总战损的二分之一左右。

蚊式机的原始设计毕竟是轰炸机底子,因此与正规战斗机相比,蚊式战斗轰炸型的承受过载能力比较低。也就是说它是没法和德国单发战斗机打狗斗的。蚊式战斗轰炸机只能打突袭,要么H&R,要么B&Z,你要它T&B倒是强人所难。因为活动范围都是中低空,蚊式战斗轰炸型和德国单发战斗机遭遇机会很多。我知道最佳的一个战例是一架蚊式单机一次击落两架Fw 190,更高比例好像也没打出来过,当然也可能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对德国双发的Bf 110,蚊式是全方位压制,兵力相等的小编队遭遇,蚊子无损吃光梅塞施密特的事也发生过

FB.Mk.XVIII

FB.Mk.XVIII拆除了20毫米火炮改为1门莫林斯6磅炮(57毫米),另外保留了2到4挺机枪为主炮修正弹道。安装6磅炮的目的是打潜艇,这炮随便都能把耐压壳打个对穿。这门炮备弹25发,有自动装弹机,可以打单发也可以连射,作为航炮相当完善

不过火炮系统全重达720kg,为了和U艇特别是强化防空的U-Flak对射,又安装了410kg装甲因此这种飞机比较笨。而试飞发现火炮对稳定性特别是横向受力比较敏感,飞机在进攻时必须很小心的长时间稳定俯冲,在对方防空火力下比较危险。所以只造了18架,包括一架改装的原型机。

400*400像素

FB.Mk.XVIII用火炮击沉击毁潜艇各一艘,还有若干水面舰战果,此外使用火箭击沉了5艘潜艇。值得一提的是莫林斯炮居然有一个对空战果,1944年3月10日,一些FB.Mk.XVIII在4架FB.Mk.VI掩护下攻击德国水面舰,和10架掩护的Ju 88遭遇,击落了其中3架。托尼·菲利普斯的蚊式用6磅炮四次命中一架Ju 88,其中一炮直接打掉了一个发动机。

FB.Mk.26

FB.Mk.VI发展型,由加拿大生产。

400*400像素

FB.Mk.40

FB.Mk.VI发展型,由澳大利亚生产。

鱼雷攻击型

蚊式鱼雷攻击型即海蚊舰载轰炸机,虽然1944年原型机就进行了着舰试验,但直到45年10月才正式生产。

TR.Mk.33

该机是从FB.Mk.VI发展而来,装备全套着舰设备和可折叠机翼,起落架以油气缓冲代替橡胶,安装AN/APS-6雷达。共生产了50架。

400*400像素

TR.Mk.37

改用ASV.Mk.XIII雷达,只生产了6架。

教练型

T.MK.III

基于F.MK.II的双座教练型,无武装采用双重操纵系统,共生产约348架。

T.Mk.22

加拿大生产的T.MK.III。

T.MK.27

加拿大生产型,换装佩卡德公司生产的发动机,其他无变化。

T.MK.29

加拿大生产型,基于FB.MK.26改造。

T.Mk.43

澳大利亚生产的T.MK.III。

拖靶型

TT.Mk.35

使用B.MK.35轰炸型改装的拖靶机,1963年退役,是英国空军最后的蚊式。

400*400像素

TT.MK.39

使用B.Mk.XVI轰炸型改装的拖靶机,除空军外,英国海军也使用这种飞机。

TT.6

为比利时空军改造的FB.Mk.VI,只有两架。

凭什么被称为木质传奇

成为传奇的硬实力

便捷的生产

虽然拿木头造一架结实的飞机并不是木匠造家具那样简单:首先要解决木料的问题;其次要解决把木料弯曲成型的问题。但这些对于德哈维兰来讲都是成熟的工艺,毕竟之前已经在两种飞机上探索过了——蚊式与“信天翁”一样都是硬壳结构,没有任何纵向的加强设计。“硬壳”其实就是厚约11mm、“夹心饼干”结构的高强度层压胶合板——“饼干”是2mm厚的加拿大桦木,“夹心”则是更轻的“巴沙尔木”(可以想象一下泡桐树的木质)。这样的选料和构造使机身进一步降低的重量,比只用杉木还要更轻。

“信天翁”的“硬壳”

蚊式战机的生产工艺相对于传统飞机更为简单,其木质机身的一个好处是可以被分成左右两半单独来制造,其大致流程如下——

首先先用硬红木或混凝土做好半个机身的模子,然后把加强木板和木条嵌入模子上的正确位置,再涂上酪素胶,贴上裁剪好的层压胶合板,最后用钢带固定好,待胶水固化后,机身硬壳就成形了,取出后再粘上隔框。机身与隔框的胶合处再箍上一圈胶合板以增加强度,舱门和翼根等处也照此处理。

而蚊式两半机身的结合则采用了榫铆和铆接方式,再加上特制强力粘胶,结合处严丝合缝,非常牢固,成品从外观上很难看出有接缝。结合完成后再紧紧裹上马大普兰蒙布(madapolamn一种细平纹棉布)并刷上漆,对机体起到二次加固和防水防潮的作用,可谓一举两得。采用木头造飞机的最初考虑是为了轻巧和容易加工成型,这在大规模战争期间还有另一个附带的好处——木材廉价,比金属更容易加工成曲面形状,还不用消耗宝贵的特种铝材资源蚊式的金属件只有130kg重

完成机身机翼的制造后,再组装起来,一架蚊式飞机就基本成形了。分成两半制造的木质机身还有一个好处——可以在机身没有结合前就把大部分设备都安装到位,不用像金属制飞机那样要钻进狭窄的空间内操作,只有少数的布线工作需要工人“钻洞”实施。这一整套工艺不算复杂,也用不到高精尖的设备,只要能加工木料的地方,就能开展生产,因此戈林所说的“钢琴厂都能造”并非虚言确实有英美的钢琴厂和家具厂参与制造蚊式。由于其工艺相对简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曾生产过蚊式。英国空中t-34(确信

力压群雄的机动

蚊式优秀的木质结构设计为其带来了与身俱来的“轻快灵”,加之蚊式的气动极好,在满载4000磅炸弹的情况下时速只下降10英里,还不如表面处理不好下降得多。蚊式夜战型早期使用表面粗糙的黑色哑光漆,结果时速下降20多英里,后来都改成罩光漆了

在43年左右时,蚊式终于把德国人炸得受不了了,当时蚊式轰炸型和战斗轰炸型经常搞单机或者小机群突袭,以此来《骚扰》德国,但德国战斗机拿这种战术相当没办法。因为蚊式实在是太快了,几乎抓不住。德国空军唯一的办法就是用Bf 109 AS发动机加大增压器尺寸的改型,可以爬到比较高的空域,如果能预先爬升到蚊式飞行路线前的高空,那么就能在俯冲时抓住它。不过由于蚊式的探测距离本来就短,加之其高航速,所以这招也玄。

老这样也不行,所以赫尔曼·戈林打算重视这个问题,在从东线调人调飞机回来成立两支专业灭蚊部队——25战斗机联队和50战斗机联队后,他找来了把阿道夫·加兰德(战斗机总监)。但加兰德的意思大概就是——你整那些没用的干啥?除了Bf 109 AS你还能咋的?就是让他炸,不管了,集中兵力打兰开斯特,打垮兰开斯特不就完了吗?

但戈林不知道只能用109 AS吗?况且要是换个飞机可能就真不管了,但这可是蚊式啊——轰炸型4000磅炸弹跟个B-17差不多了,战斗轰炸型也是2000磅,这个吨位扔下来就是绝对的房倒屋塌,这压根不是骚扰这就是正经轰炸

除此之外,夜间也成了蚊式的天下,还是同样的问题,太高太快追不上,直到德国战败都没有有效的克制手段。尽管中文网里大家大多都在吹He 219夜枭,管叫它蚊子杀手,但德国夜间战斗机部队却叫它蚊子饲料III/NJG1宁可飞老式的Bf 110都不肯飞这玩意儿,崭新的He 219叫他们扔机场野地里放到报废为止。为啥?这种飞机是所有德国夜间战斗机里遇见蚊式夜间战斗型时生存力最低的机种,大家还要求活命呢。

当然了,战争快结束的时候Me 262夜战型出来了,这个是比蚊子更快没得说。不过又存在一个航程和探测的问题,你发现不了光速度快也不行啊。况且这飞机出来太晚,可确认战例很少,灭蚊效果目前只能说存疑吧。

多样的职能

除开“轻快灵”外蚊式的木质结构设计也为其提供了充裕的改进空间——

实际上蚊式的用途大大超出了最初设计的轰炸机范围——又轻又快载荷也高当然干什么都行:战斗机、侦察机、运输机、反潜机、联络机……。

一机多用,况且木料又便宜,战后的统计表明,蚊式的费效比约为兰开斯特的4倍多,这可真是大英帝国在二战中最合算的一笔买卖了。蚊式经常作为大型轰炸机队的前导机,给“大炸逼”们指示目标;如果遭遇对方战斗机还能进行护航战斗。除了当前哨之外,蚊式单独出动架次也很多,而且多是夜间出击,有意提高德军的警戒次数,扰得德军不得安宁,疲惫不堪——

对于德国人来讲,蚊式确实就是在夜晚叮咬的“蚊子”。

蚊式同样是一个不错的海上反潜平台,由于速度快,可以在单位时间巡航大片海域,且能利用深水炸弹和机炮攻击下潜或上浮的潜艇。

在机头加装了57mm炮的蚊式被称作“大炮蚊”,机翼下可再加挂火箭弹,用来反舰也是威力十足。蚊式总共击沉过8艘U艇。

蚊式能炸也能斗,不用带炸弹的轻装蚊式在飞行速度上超过了双方几乎所有的战斗机,四门20mm机炮和4挺7.7mm机枪构成强大的火力,木头机身还很难反射雷达波,使德军处于难发现、追不上、打不过的窘境,后来蚊式还加装了雷达,变成了一种性能优异的夜间战斗机,在夜间更加无敌了。

迈耶快乐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纳粹德国的空军总司令、帝国元帅赫尔曼·戈林立了个大flag:“没有一架敌人的轰炸机能到达鲁尔工业区。如果有一架到了鲁尔,我的名字就不叫戈林。你可以叫我迈耶。” 迈耶(Meyer)是一个以日耳曼化的犹太姓氏。戈林说要把姓氏改成“迈耶”,意为自己要当犹太人。按照纳粹德国的意识形态,戈林基本就是“我不做人”的意思。

然而在1943年1月30日,纳粹党打算举办一系列盛大的活动来庆祝希特勒上台执政十周年,顺便为因为战局不妙而已经有点动摇的人心打打气。但是这个庆祝活动却被一群来自英国皇家空军的勇士们给搅黄了——

上午11点,来自皇家空军105中队的战机对柏林广播电台进攻了轰炸,使原来安排的戈林讲话泡了汤。而在下午139中队的战机再临柏林上空,戈培尔的讲话又只好取消了,同时导致希特勒非常喜欢的阅兵式也没有搞成,气得希特勒大骂戈林:“迈耶!”

而之后蚊式又对德国进行了多次夜间轰炸,戈林在事后将德国飞机制造商一顿臭骂:“英国人创造了一种只要钢琴厂就能生产的优雅木头飞机。英国人是天才,我们是傻瓜。”

由于德军在蚊式身上吃亏太多,所以戈林要求德国航空企业也要造一种木头飞机,德国企业“奉旨”研制了Ta 154,整个形状与蚊式神似,就连名字也取成“蚊子”,但惯于搞黑科技的第三帝国却拿木头没办法——

因为木材加工工艺不过关,况且特种胶水厂被炸了,所以生产的仿型ta154可靠性不高,“德国蚊子”最终也没能成功。

而你,我的朋友,你是真正的英雄。

蚊式在二战期间最出彩的战例恐怕要数轰炸盖世太保大楼突袭亚眠监狱的“杰里科行动”了。

1944年2月18日,来自三个国家的18架蚊式英国21中队、澳大利亚464和新西兰481中队配合法国抵抗组织策划的拯救监狱囚犯被逮捕的抵抗组织成员和被俘的英国飞行员的行动,轰炸了法国亚眠监狱的围墙和卫兵宿舍,这是一次“外科手术”般的打击,蚊式非常精准地炸中了目标,围墙被炸开了3.5米宽的洞,德军看守也被炸得抱头鼠窜。趁着一片混乱,717名囚犯中有258名逃脱。虽然有87名囚犯被误伤,还有181名囚犯后被德军抓回并杀害,但从空中打击的角度看,这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一次突袭,颇有些后世“精确打击”的意思。

1944年4月11日第613中队的6架“蚊式”低空轰炸了位于荷兰海牙的盖世太保总部,整个行动的非常精准,前两架投弹将建筑物炸开一个洞,后两架将燃烧弹准确地从洞中扔了进去,成功地烧掉了大批档案,并同时保护了地下抵抗组织。这种精确程度,在几十年后海湾战争中才得以复现。不难想象,这种细活无论是B-17那样的“大炸逼”,还是“喷火”、“飓风”那样的“小家伙”都干不了,也只有蚊式能接单。

但蚊式对世界贡献最大的功绩还不是这两次,而是拯救物理学家玻尔的行动。喜欢物理的小伙伴对玻尔应该不会陌生,他是现代物理学上鼎鼎大名的人物,是核物理方面和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由于他的母亲是犹太人,很可能遭到纳粹的迫害,也很可能被强迫为纳粹的原子弹工程服务。虽然玻尔顺利从德军占领下的丹麦潜逃到瑞典,但表面中立的瑞典与德国关系不一般,遍布着盖世太保的耳目爪牙,玻尔仍面临巨大的危险。英国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感觉事不宜迟,决定立即派蚊式将玻尔“抢”到英国。

为什么要用蚊式呢?因为途中要经过已经被德国占领的挪威,只有蚊式的速度、高度和载重能满足要求。1943年10月6日凌晨,在抵抗组织的策划下,英国海外航空的一架蚊式秘密抵达奥斯陆郊外的一处废弃机场,接走了玻尔。这位地球上的“最强大脑”之一裹着大衣在蚊式的炸弹舱中躺了三个多小时,其间因为觉得不舒服而不愿戴上呼吸具,导致在6000m高度上飞行时缺氧昏迷,飞行员发觉这一情况后,当即冒险超低空飞行,挽救了玻尔的生命。

玻尔有多重要呢?玻尔后来参加了“曼哈顿”计划虽然他本人谦虚地表示自己没出什么力,但主持了原子弹开发的奥本海默认为他在调制中子起爆器的研制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装置一直是个难题。但1945年2月经玻尔说明后,一切就变得十分清楚了。”所以,“抢救玻尔”是蚊式堪称“拯救世界”级别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