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BM-13 喀秋莎/现实原型

阅读

    

2023-12-24更新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阅读:

  

更新日期:2023-12-24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bili14359602309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角色信息 空艇数据 现实原型 测评 画廊

苏联小卡车火箭弹,斯大林快乐管风琴

BM-13型火箭炮(英文:BM-13 Rocket Artillery,绰号:Katyusha,译文:喀秋莎),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装备的一型轮式车载火箭炮于1941年开始装备苏联军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总共装备6800门。该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战效果突出,以“喀秋莎”火箭炮之名而著称,其实就是苏联秘密档案说他的工厂以字母k开头,然后就命名为Katyusha。喀秋莎采用载重卡车为底盘,安装8个导轨式发射架构成移动式火箭炮发射系统,可挂载16枚M-13型固体燃料火箭弹,战斗射程达8500米,最大行程385千米。

苏德战争期间,苏联为了弥补空军方面的武器不足,决定要在固体燃料火箭弹以及航空火箭弹方面突破一下,不停的实验,测试。 1938年10月,火箭炮车载实验以ZiS-6(吉斯-6)式6X6载重卡车为平台,为了尽可能多搭载火箭弹,火箭炮共有24条工字型发射轨,上下两排交错排列,每排12条,发射轨的指向与车头方向垂直,且只能做高低调整。该方式的方向射角的精度差,调整速度也慢。但是该试验证明了采用道轨式发射装置可靠,火箭弹的飞行正常,关键性技术的解决为苏联发展火箭炮打下基础。

1939年3月,苏联沃罗涅日工厂通过在载重汽车底盘上安装8个导轨式定向器的BМ-13-16试制成功,其发射架为工字型,在上下可分别挂1枚火箭弹。BМ-13火箭炮总共可以携带16枚М-13型(РС-132的改进型)132毫米尾翼式火箭弹,发射架拥有左右各90度的方向射界。苏联军方的测试结果表明,BМ-13火箭炮特别适合打击暴露的密集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

小身材,大火力

喀秋莎火箭炮采用在载重汽车底盘上安装火箭弹发射导轨的结构方式,达到能机动行驶并固定发射的作战目的。火箭炮的汽车底盘的后部,有2个手动的千斤顶。发射火箭弹时,炮手要将千斤顶放下固定,以保证发射平台的稳定性。发射装置位于驾驶室中,由炮长操作,也可以通过电线连接,由火箭炮连统一发射。 在实战中苏军发现,采用汽车底盘的轮式喀秋莎火箭炮在泥泞路况下的越野机动性不够,曾计划开发一种履带式的火箭炮。但是,能够搭载132毫米火箭发射架的履带底盘只有Т-34坦克和КВ坦克,而在苏军前线作战部队急需坦克的情况下,陆军是不可能获得坦克底盘生产火箭炮,履带底盘火箭炮的研制计划终止。

喀秋莎火箭炮生产初期,使用苏联制造的ZiS-5和ZiS-6卡车上,车辆采用一台普通柴油发动机。1942年,随着美国正式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批美援物资运抵苏联。其中包括各种运输车辆,苏联后续生产的BM-13型火箭炮采用美国的通用GMC型6X6卡车底盘,其性能比苏联卡车更好。美国卡车安装一台GMC型6缸发动机,功率为91.5马力,提高了BM-13型火箭炮的行驶速度和最大行程。1943年以后苏联生产的BM-13型火箭炮几乎都是以通用GMC卡车为底盘,该火箭炮曾改称BМ-13Н。 BM-13型火箭炮的武器装备是由8个“工”字型发射导轨组成的发射架,每个发射导轨上下可卡住两枚M-13型132毫米火箭弹,每台BM-13型火箭炮同时挂载16枚火箭弹,可在10秒钟内将16枚火箭弹全部打出,最大射程8.5千米,形成的短时间密集打击火力。由于避免了炮筒发射火箭弹膛压高和高度加速的应力效应,采用导轨发射的火箭弹发射时承受的加速度小,火箭弹弹壁可以制造的较薄,增加了炸药填充量,因此132毫米火箭弹的威力基本上相当于152毫米普通炮弹,适合打击暴露的敌有生力量集结地、野战工事及集群坦克火炮。很强,但过于明显,需要战斗时,起步百辆喀秋莎一起发射火箭弹,场面十分壮观,由于携带火箭弹的支架像管风琴,就被成为斯大林的管风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