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Panzer VIII 鼠式A-0/现实原型
阅读
2024-03-07更新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3-07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角色信息 | 空艇数据 | 现实原型 | 历程 | 测评 | 画廊 |
---|
历史原型
八号坦克“鼠式”(Panzerkampfwagen-VIII"Maus")
八号坦克鼠式(德语:Panzerkampfwagen-VIII"Maus",英语:Panzer-VIII"Maus")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由德国保时捷公司设计的超重型坦克。主要由克虏伯公司生产,由Alkett负责组装,总共只生产了两辆——一辆无武装只用作验证,另一辆装备一门128mm主炮和一门75mm同轴副炮。全重达188吨,是当时最重的坦克,也是全世界到目前为止最重的坦克纪录保持者。
德国开发超重型坦克的历史可追溯到战前的NbFz重型坦克(Neubaufahrzeug,意为“新型结构车”)。1941年,因苏军重型坦克投入实战的威胁,德国高层开始着手研究超重型坦克开发的可能性,最终为克虏伯公司在1942年提出的“虎鼠式”(VK7001"Tiger-Maus")重型坦克以及七号狮式坦克(PzKpfw-VII"Löwe"代号VK7201)。但在保时捷推出更大一号的鼠式坦克企划案之后,狮式坦克和“虎鼠式”的企划案就因为德国高层对于鼠式坦克的兴趣而在同年3月初就被取消,但是研发的经验与技术却为后来的鼠式坦克的研发和制造做好准备。1942年4月时原型车被命名为“猛犸”(Mammut),不过为了迷惑盟军,1942年底又被更名为“Mäuschen”(小老鼠),1943年2月时最终确定命名为“Maus”(老鼠)。八号坦克的底盘、火炮和炮塔由克虏伯公司负责制造,而组装则由Alkett公司负责。1943年12月,第一辆原型车V1的车体完成制造,装备与真实炮塔重量相近的混凝土浇筑炮塔进行测试——而其真正的炮塔直到次年6月才完成制造。
鼠式坦克原型车履带宽达1100mm,驱动轮位于车体后方,由电动马达带动。重188吨,计划容纳5至6个乘员。主要武器为一门128mm-KwK44型L/88主炮,次要武器为一门75mm-KwK44型L36.5副炮和7.92mm-MG-34机炮。炮塔前方装甲为圆弧型,厚度为220~240mm。前方倾斜板为200mm,倾斜55°。车体正前方装甲为200mm,倾斜35°。炮塔两侧及后方装甲厚度均为200mm,但前者倾斜30°,后者只倾斜15°。
原型车V1使用一台MB-509汽油机,采用汽油-电动的驱动方式。保时捷教授在早期项目中(VK3001、VK4501、VK4502)已经使用过这种他首创的驱动方式。一台1080马力的戴姆勒-奔驰汽油发动机通过一个间接变速箱向发电机提供能量,发动机产生的电力再用于驱动两个电动机,电动机带动行动齿轮使车辆动起来。时速最高可达25km/h。原型车V2更换为MB-517柴油机,采用了柴油-电动的驱动方式,但最高速度反而仅13km/h,只有V1的约二分之一。另外保时捷博士还计划将戴姆勒·奔驰DB601ARJ发动机用做“鼠”式坦克的量产型的发动机,使速度可以达到38km/h的恐怖时速。
德国原本预计生产约200至350辆八号坦克,在交付原型车后每月生产5辆。但直至二战结束时一共只生产了9辆,其中只有原型车V1和原型车V2两辆真正的完成建造。原型车V1在落入苏联部队手中前就已经被德军进行了机械性破坏,基本报废。原型车V2倒是全副武装起来,被派遣到柏林准备与苏联坦克们大战一场,不过在行驶到佐森(Zossen)附近的史坦普拉格尔(Stamplager)时候,就毫不意外地发生严重故障,于是在一炮未发的情况下,被车组人员引爆了弹药以免落入苏军手中。
但即便如此,苏军还是设法将V2较为完好的炮塔从变成废铁的V2车体上移走,安装在V1的车体上并进行了简单维修和复原,并于1946年5月4日送回苏联测试。当苏联陆军在1951年到1952年之间完成所有的测试之后就送到“库宾卡坦克博物馆”(KubinkaTankMuseum)作永久陈列展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