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SU-76/现实原型

阅读

    

2025-07-18更新

    

最新编辑:巴伐利亚110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7-18

  

最新编辑:巴伐利亚110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巴伐利亚110G-4

SU76属于是那种典型的被战争逼出来的产物。 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在战争初期势如破竹,此时的苏军急需可机动的反坦克火力。由于大量轻型坦克(如T26、BT5等)已过时,且工厂撤退导致资源紧张,列宁格勒前线率先提出利用现有T26底盘改装自行火炮,这便是SU76的前身——SU76P的诞生背景。在列宁格勒围困期间,174号工厂将76mmZiS-3火炮安装到T-6底盘上,制成SU76P,该型号仅有一圈简易防护板,顶部完全敞开,属于极端条件下的应急产物,因此产量极少。

1942年10月19日,苏联国防委员会要求GAZ和第38工厂研发新型自行火炮,设计要求是以T70坦克底盘为基础,搭载76mmZiS-3火炮。最终,38工厂的SU12胜出获选,正式定名SU76。不过由于其引擎并联导致操控困难、故障频发,在1943年3月仅生产350辆后被迫停产。后来在阿斯特洛夫(GAZ的总工程师)帮助下,将并联引擎改为串联布局(两台GAZ-203引擎纵向排列),解决了动力分配问题,同时简化传动系统狗才解决了之前SU76的一系列问题,改进后的SU76被称为SU76M,于1943年5月完成测试,6月重启生产线,10月正式列装部队,总产量达14,292辆,成为苏军产量仅次于T-34的第二的装甲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