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全站通知:
XP-55 升腾/现实原型
刷
历
编
阅读
2025-01-27更新
最新编辑:kastetpok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1-27
最新编辑:kastetpok
< XP-55 升腾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非常规指标下的非常规产物
1939年二战全面爆发后,美国发现自家的飞机(P-38,P-39,P-40还有一些老型号)和轴心国的飞机相比有差距(虽然Bf-109的首飞时间要比P-40早),美国陆军航空部要求一种作战效能更高的战斗机以来确保制空权 1939年11月27日,美国陆军航空部向国内航空界发布了“R-40C项目计划书”,提出新战机应该在最高时速、爬升率、机动性、火力、座舱视野等各方面都要优于现有的型号,同时要求造价便宜、维护容易且费用低廉(我勒个多快好省)。 当然,美国军方也知道常规布局飞机要同时满足以上要求是不大现实的,于是特别声明,可以使用非常规布局(兴许X翼也行?) 在这样的要求下,来自伏尔提(Vultee)的运用双尾撑结构XP-54、来自诺斯诺普(Northrop)的短粗机身无水平尾翼的飞翼型XP-56以及来自寇蒂斯-莱特(Curtiss-Wright)的鸭翼布局、后置发动机的XP-55(寇蒂斯公司代号CW-24)成功入围。美国军方为这三家公司均提供资金以建造原型机用于测试,并计划都采用普惠X-1800-A3G(H-2600)发动机 1940年6月22日,寇蒂斯公司获得了军方合同,同时,XP-55获得正式编号P-55(所以灰烬里改型和原型其实是同一个)。到11月,XP-55的模型完成了四分之一,并拥有两种后掠翼构型,一种是传统型,一种后掠角型(或许这个就是XP-55所谓的基础型和试验型)。然而,从一直进行到1941年1月的风洞试验中得到的数据并不令人满意,不过如此超前的设计,有些纰漏也在所难免,美国军方还是对XP-55的后续改型抱有期望
升腾无计挽天回
1942年7月10日,寇蒂斯公司造了三架XP-55(42-78845~78847)。同时,由于普惠X-1800发动机研制进度严重滞后,XP-55的发动机换成了艾莉森V-1710-95(F23R),武备也从2门12.7mm M2机枪+2门20mm AN/M2机炮换为4门12.7mm M2机枪 然而,独一无二并不意味着有用。第一架XP-55(42-78845)于1943年7月13日组装完成,试飞基本顺利,但在11月15日进行一系列失速测试时,飞机忽然发生翻转并失去控制,经努力仍无法恢复姿态,在跌落了4,900m(16,000 英尺)之后坠毁 吸取教训后,寇蒂斯公司扩大了第二架XP-55(42-78846)的机鼻升降舵面积,改进升降舵调整片系统和副翼上的平衡片。78846号机于1944年1月9日首飞,并加上了1,000磅的载荷,但其后所有的测试都被严格限定以避免进入失速范围,而结果显示XP-55的低速性能仍不理想。 而第三架XP-55(42-78847)则于1944年4月25日(一说22日)升空,第三架原型机进一步融合了从78845号机坠毁事故调查中得到的经验教训,通过加长翼展、增大翼尖面积和增加机鼻升降舵行程的限制来改善失速特性。然而适得其反,这样的改进反而会引起失速。1945年5月27日,78847号机在俄亥俄莱特-佩特森机场的一次飞行展示中作低空滚转时坠毁,不仅飞行员罹难,这场事故也导致数名平民丧生。 此时战争已接近尾声,而XP-55令人失望的性能、不断的事故还有已经试飞成功的XP-80使得这位“升腾”最终只能落得项目下马、原型机成为展品的结局 XP-55采用前三点式的起落架,全长9米,翼展12.4米,高3米,机翼面积21.83平方米,空重2.88吨,最大起飞重量3.6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