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虎鼠/现实原型
阅读
2024-12-17更新
最新编辑:Kpz-3476
阅读:
更新日期:2024-12-17
最新编辑:Kpz-3476
警告!本篇内容历史资料稀缺,真实性存疑!
虎鼠式
其研发工作从1942年9月持续至12月。设计师计划为该坦克安装“鼠”式坦克的炮塔,以及VK45.02(H)坦克的引擎-传动组、冷却系统和其它大量部件。该坦克被命名为“虎鼠”式,尽管项目一度中断,后又作为E-100研发的一部分得以继续进行。
最初,装甲委员会给出的对地压强要求为不超过0.8kg/cm²,后又放宽,克虏伯也据此在1942年11月底至12月初先后绘制了发动机前置/炮塔后置的W1671方案,发动机后置/炮塔中置的W1672和W1674方案。三个方案的对地压强在0.8-1.2 kg/cm²之间;均采用“虎”式坦克的传动,以及号称在涡轮增压的条件下可输出1000-1200马力的HL230 P30发动机。
炮塔后置的W1671拥有最厚重的防护,重量达惊人的170吨,车宽3.7m。炮塔中置的两个方案防护相对弱化,尺寸稍小,车宽3.07m,后根据武器局6处的建议在车体两侧加装可拆卸的空心装甲盒(Raupenkasten)以提高防护。1942年12月初,克虏伯再次受命修改设计,将传动系统更改为预计将投入量产的“虎”II样式,以实现部件通用,降低生产难度,但更重的传动也意味着行走机构需要做调整,以保持对地压强稳定。
为此,克虏伯工程师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其一是对坦克进行加长,增加履带的接地长度;其二则反其道而行之,缩短车体长度,增加履带宽度,同时减轻坦克重量。显然,后一种解决方案占了上风,通过削减车体防护,坦克总重成功降低到了130吨上下,但这又导致了炮塔重量所占比例过大,减重后的底盘无法承载。据称克虏伯进行了轻量化炮塔的研究,但不久后“虎鼠”式项目即被取消,设计经验转而用于E-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