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yuki丸子申请于2020年03月03日创建,现站长辉錵。WIKI正在急速更新中,请大家多多关注收藏,也欢迎加入我们来一起完善。

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BWIKI收藏到桌面的方法说明

全站通知:

Carro P40原型/现实原型

阅读

    

2025-01-30更新

    

最新编辑:Kpz-3476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1-30

  

最新编辑:Kpz-3476

来自灰烬战线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Kpz-3476

查看提醒:该坦克为意大利所研制的一型坦克,灰宝将其分在了德系载具里。

P40坦克

P40坦克(全名P26/40)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意大利所研制的一款坦克,装备口径75毫米的主炮和8毫米(布雷达38车载机枪,另外还有专用防空机枪可装备。意大利官方将其称作“Carro Armato P 26/40”,“Carro Armato”意为装甲坦克,P指的是意大利语的“重(Pesante)”,26和40则分别为“重量(吨)”和设计通过的“年份(1940年)”。该坦克设计于1940年,意大利仅生产了少量P-40,之后因为意大利投降后被德军占领,该坦克改由其生产使用。P-40是意大利在二战中最为重型的坦克,尽管意军将其归类为重坦克,但按英德苏等国家的吨位标准,仅到中型坦克的级别意呆在二战时期什么表现各位史学家也都是有目共睹的

P40-1.jpg
P40-2.jpg

设计特点

P-40的起源是来自意大利皇家陆军面对即将投入的战争,要求开发新式的重型坦克而来。虽然在1940年已完成了设计,第一辆原型车却是到1942年才被制造出来。最初的计划是设计为26吨坦克,并配备口径75毫米的主炮,命名为P-26。

机动力

除了引擎外,坦克技术发展迅速,意大利总参谋部认为应使用柴油引擎,而建造者却认为它应配备汽油引擎。然而当时的意大利不论汽油或柴油引擎,皆没能达到300马力(220千瓦)的出力要求。意大利坦克工业的飞雅特和安萨尔多公司也并不像当时的英美两国作法,将飞机引擎改装给坦克使用。设计新式引擎的工程进度相当缓慢,完成后的汽油引擎最终测试为出力420匹马力(310千瓦),制造时采用的类型有2种,一说为330匹马力的飞雅特V12柴油引擎,另一说则是420匹马力汽油引擎。机械系统则是由意大利军队的“M系列”坦克发展而来,特别是悬吊系统极为相似。该悬吊系统虽然提供良好的可靠性,但在速度上远低于其他坦克悬吊类型,如T-34的克里斯蒂悬挂。

火力

主炮安装起先为18倍径,之后为34倍径的75毫米主炮。P-40的设计起先类似于M11/39坦克,但拥有更强的火力与装甲。意大利军队在东线遭遇了苏联红军的T-34后,装甲设计起了很大的变化,采用避弹性佳的斜面装甲,并加强了火炮,采用34口径的37式野战炮,与已完成设计的75毫米18倍径炮一样,原属于陆军炮兵武器,射出初速约有每秒700米,与当时大多数的反坦克炮相同,但略逊于德国的75毫米炮(75毫米的短炮管型射出初速也有390m)。机枪也与美系列坦克不同,大幅减少了其数量。原来P-40设计时要搭载3挺机枪,但一把前部机枪被移除,变成在双炮塔上架设。机枪弹药装载量也低,仅约有600发,低于美系列多数的3000发和二战大多数坦克。主炮也仅65发弹药,而T-34M4 谢尔曼则各有77发和90发。

防护力

如同当时的豹式坦克,P-40的外型也受T-34所影响。装甲倾斜的设计,炮塔前面与侧面约有50毫米厚,而M13/40仅有42毫米,但在当时多数国家已改用焊接技术时,P-40仍使用铆钉连结装甲。其倾斜设计也逊于T-34,P-40正面装甲为倾斜45度的50毫米(约相当70毫米厚),而不是T-34的60度45毫米装甲(相当90毫米厚)。炮塔方面采用2人炮塔,类似T-34/76。装甲本身以意大利的水准来说相当地厚,有能力抵抗早期如英军2磅炮(口径40毫米)的反坦克炮武器,但在1943年时面对英军的6磅炮(口径57毫米)、17磅炮(口径76毫米)等能穿透100毫米装甲的反坦克武器没有抵抗力。

相关改型

意大利军队计划了至少2种P-40的变形车,一种被命名为P-43,重量超过30吨,将有大约80毫米的正面装甲,加长型的75毫米主炮或是与赛门凡特相同的90毫米51倍径主炮,然而该变形车仅有一对木制模型被生产过。另一种变形车为以P-40底盘所建造的赛门凡特149自走炮,仅完成了一辆试作车,现收藏于美国火炮博物馆(Ordnance Museum)。它的功能是对意大利军提供一个高速的自行火炮,40倍径、口径149毫米的赛门凡特是意大利军队所拥有最大火力的武器,射程约有23.7公里,超过美国M59加农炮的部分型号。这种火炮的生产数量极少,整场战争中意大利军主要是使用老旧的小口径火炮。由于该炮的重量过重,不适合牵引移动,因此选用意大利动力最大的车体来装配为自走炮,P-40就因此被选定了。由于P-40车体主要的空间都被主炮所占据,弹药和人员需要以额外的车辆来支援行动。研制赛门凡特自走炮的工作始于1942年,1943年才对原型车进行了测试,但意大利军对其并无留下特别印象,其后接收它的德国人也是。最后由美军入侵德国时掳获了它,并送到阿伯丁试验场进行测试。

已取下履带的赛门凡特149自走炮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