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大唐历史研究所申请创建,意在整理剑网3端游相关剧情设定,为剧情党提供参考,且暂不开放编辑组申请(人够用了)有意讨论剧情可以进群1151298075。
因剑网3年深日久,有诸多设定冲突,一切均以剑网3端游表现为主,并会注明冲突点供参考。如有已编辑内容错误,可以在该界面下留言或联系大唐历史研究所进行提交,请勿擅自更改造成编辑重复难以寻回的情况。

全站通知:

拔野古彻

阅读

    

2024-03-17更新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3-17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来自剑网3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大唐历史研究所

角色信息

文件:拔野古彻头像.png 角色名 拔野古彻 生卒年 开元七年(公元719年)
性别 籍贯
称号
所属势力 朔方军
职位 归德将军 幽陵都督
出场地图
相关奇遇


角色经历

编者注:仅为概括角色大致活动表,可以简单看成官方小传脱水版(目移)

角色图片

对不起没有.png


角色小传

《剑胆琴心》
拔野古彻的父亲是铁勒族拔野古部的俟斤。拔野古彻从很小的时候便知道,幽陵都督之位落在自己哪位兄长头上,都不会属于自己,他是在部落中人的嘲笑声长大到十二岁的。在拔野古部落,即使你是族长的儿子,但若你不是一位勇士,也会被全部落的人看不起。
拔野古彻自己也不明白,父亲和兄长都是体格健壮,但自己却如此瘦削。部落中的人说他一定是随了自己汉人的母亲。他的母亲是个来自中原江南水乡的女子,柔弱温婉,当年将俟斤的魂都要勾走了,但一看就是个不能生养的女人,生下了拔野古彻这样一个小病秧子后就患了重病,没多久就过世了。拔野古部的俟斤一直都认为是这个小儿子的出生,害死了他喜欢的女人,又加上儿子瘦弱的模样,他更不想多看儿子一眼,任他在部落中自生自灭。
但是拔野古彻不甘心,他觉得自己只要好好习武,多加锻炼,就能变得和哥哥们一样的健杜,然后得到父亲的认可。但每个人的体质不同,纵使拔野古彻千般努力,他在体貌上并无太大的改变。况拔野古部落所看重的武艺,皆是以力量见长,瘦弱的拔野古更不占优势。反倒是在同龄人的戏弄中,逐渐掌握了一种躲避的功夫。有时候十来个人一起围攻他,他就像是个泥鳅,从他们的缝隙之间滑过,不会被伤到分毫。
待到拔野古彻十二岁的时候,他觉得部落中没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他需要从其他的地方证明自己的价值。他听闻许多汉族人会通过科举考试,登科及第实现自己的抱负,但是自己连汉字都不认识几个,这种方法自然是不适合。思来想去,他看到许多族人都在朔方军中从戎并且凭借战斗取得军功。拔野古彻觉得从军应该是现在的自己最好的选择。
虽然朔方军接纳了拔野古彻,但因为他年龄尚小、身体瘦弱的缘故,未将他分配到骁果营,而是让他去伙头军当个打下手的小兵。虽然拔野古彻最初的从军生涯,是每日在伙头军中烧水、做饭、切菜,但他觉得这里要比在部落中快活许多。
伙头军的前辈们见他如此瘦小,都分外地照顾他,吃饭也会给他多留些肉在碗底,闲暇的时候也会教导他一些战场上应敌的功夫。拔野古彻虽然没能进入骁果营,但他每日还是会偷偷地溜进去与骁果营的少年兵们一起训练,校尉教官将他的表现看在眼里,有时也会给他指点一二。在伙头军中待了整整三年,期间并无大战发生,而且就算是吐蕃、突厥等来袭,将军也不会让伙头军的士兵前去冲锋陷阵。
然而机遇总是会不期而至。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吐蕃夜装朔方丰安军城。丰安军城的期方军守军因疏于防备而损失惨重。丰安军城乃是朔方沟通河西、陇右之地,如今战火骤起,与其临近的河西赤水军城便率兵相助,领兵之人正是赤水军使哥舒道元,也就是哥舒翰的父亲。
哥舒道元见两军交阵之中,有一位瘦小的少年兵,在吐蕃兵的围攻下,从马上摔落,就在要触地的刹那,翻身在地上打了个滚。他手持一把断剑,在马下本不占优势,但他的身形极快,游走于刀光剑影的缝隙之间,竟然有不少高大威猛的吐蕃士兵被他斩杀。
战事平息之后,哥舒道元命手下部将在军中寻找这个少年,出乎他意料之外,这位武功频为不俗的男孩,居然只是丰安军城中一个烧火做饭的伙头兵。哥舒道元起了惜才之意,他早年与神策军统领交好,两厢有过口头上的约定,即哥舒道元若是在西北之地发现些资质不错的孩子,便送去神策军中,将他们从小培养成神策的心腹将士。
能从一个小小的伙头军调动至皇家禁军,拔野古彻自然是求之不得,但他仍对于自己看起来并非高大威猛耿耿于怀。此时哥舒道元的儿子哥舒翰路过,恰巧听到了他的话,便插言进来,说拔野古彻这是一叶障目,自己听闻中原有许多武林高手,皆是文文弱弱,他们能以琴音为刃、拈花为箭。拔野古彻听了这句话很受鼓舞,也记下了这位解开自己心结的人。
拔野古彻入神策军后,因为灵活且矫健的身形被分到了神杀营中。神杀营所行之事,都是隐匿于黑暗之中。与在朔方军中同敌人真刀真枪战场上拼杀不同,拔野古彻学会了更多伪装、求生、刺探、搏杀之术。虽然这与拔野古彻想象之中的军营生活出入甚大,但神策军的这种训练方式似乎比在部落、在朔方更为适合自己。
他的进步飞快,不出一年他便能独立执行任务。每当他从黑暗中露出自己的眼睛,用清刚匕首刺入敌人的脖颈之中,割下他们的头颅放在油布包里,用朱笔将名单上的姓名划掉,他的胸口总是萦绕着一种莫名的快意。他喜欢在任务结束后,用舌尖品尝匕首上敌人鲜血的味道。神羽校尉戎昱十分欣赏拔野古彻。并有心把他培养为自己的继承人。就当拔野古彻觉得他将一生留在神策军中时,哥舒翰来到了神策军中,并再一次改变了他的人生走向。
此时的哥舒翰已经不是当年在父亲哥舒道元的羽翼之下斗酒赌博的纨绔子弟,他得到了朔方、河西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将军的赏识,任大斗军副使,而且与玄宗面前的红人杨国忠与高力士交好,此番来神策军就是应二人之邀。拔野古彻再次遇到昔日解开自己心结之人,便上去行礼作揖,让他没想到的是哥舒翰居然清楚地记得自己,并告诉了自己一条消息。朔方军中“金微、皋兰、贺兰、幽陵”的名号即将更替。
哥舒翰对拔野古彻说,既然他也是拔野古部俟斤之子,为何不返回朔方前去一试。起初拔野古彻有些犹豫,他想到了少年时在部落中的经历。哥舒翰笑着说,曾经父亲过世,他因无一官半职,就连小小的长安尉都看不起自己,如今自己官至大将军,他们就对自己唯唯诺诺。只有拔野古彻回去,从兄长们手中夺得“幽陵”的名号,才能让族人对他刮目相看。拔野古彻觉得哥舒翰此言有理,虽对神策军有些许不舍,但为了证明自己,他还是踏上了返回朔方的路。
拔野古彻取得名号的方式与浑释之、仆固怀恩、契苾朗都不同。他心里明白,即使自己身怀高强的武艺,若单拼蛮力,依旧不会是几位兄长的对手。他选择了自己最擅长的方式:暗杀。他面无表情地看着自己兄长们因惊恐而瞪圆的双眼,鲜血从他们的脖颈中流出,“清刚”割断了他们的喉管,让他们说不出抱怨或是咒骂的言语,他们笨重的身体倒在地上,发出闷闷的声音。他习惯性的用舌尖轻舐匕首上的鲜血,突然间觉得亲族的血液似乎更甜些。拔野古彻的父亲颤颤巍巍地将代表俟斤地位的金冠戴在他的头上。他扫视部落中众人的面孔,终于再无一双轻蔑的眼睛。
刚回到朔方军中的拔野古彻被安排到安北都护(中受降城军使)李光弼麾下。李光弼本就是契丹族人,对同是胡人的拔野古彻自然而然有几分好感。李光弼治下极严,在他军营之中立有一碑,上用朱丹刻有“十二杀”,即:
“受命不从者,谓抗军,杀。
闻鼓不进者,谓悖军,杀。
动乖师律者,谓慢军,杀。
声号不明者,谓懈军,杀。
倔强难治者。谓横军,杀。
武技生疏者,谓欺军,杀。
妖言恐士者。谓妖军,杀。
奸舌利嘴者,谓谤军,杀。
欺辱百姓者,谓奸军,杀。
夺人首级者,谓盗军,杀。
泄露军机者,谓背军,杀。
出越行伍者,谓乱军,杀。”
凡事触犯军法者。皆在此碑之前枭首示众,以正军心。故而石碑被鲜血“浇灌”为暗红之色。郭子仪将军前来李光弼军营时,见到这个杀气腾腾的石碑,都却步感慨,继而劝李光弼,如此治军难得兵心。
但拔野古彻自神策军出身,一向是个安分守己的将领,从不会逾矩越格做事,他不仅自己从未触犯过军法,并且糜下将士也无一人因“十二杀”中所言被枭首示众。这是因为还未等此人犯军法被李光弼察觉,他便亲自不留痕迹地处理了。又加上拔野古彻本就不长于鏖战,故而出兵多求奇胜,这又与李光弼领军之道相合,所以拔野古彻深得李光弼器重。后李光弼出任河西赤水军使,而拔野古彻留在朔方军中。二人仍保持有书信联系。 但拔野古彻自始至终还是认为自己是神策中人。随着他屡建军功,升任归德将军。神策军大将军杨国忠与高力士开始注意到了拔野古彻在朔方军中的地位,派人暗中联系拔野古彻,命他在朔方军中培植神策势力,以备不时之需。
安史之乱爆发后,拔野古彻作为郭子仪麾下大将,随军西出平叛。收复两京之后,朔方军凭借匡扶社稷之功,在诸路唐军中的地位跃至榜首。神策军恐自己失势,便联合朝中权臣宦官欲打压朔方军统领郭子仪,而此间在朔方军中的内应正是拔野古彻。


相关武器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