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弼
阅读
2024-03-17更新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3-17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角色信息
文件:李光弼头像.png | 角色名 | 李光弼 | 生卒年 | 景龙二年(公元708年) | |
性别 | 男 | 籍贯 | 营州柳城 | ||
称号 | |||||
所属势力 | 朔方军 | ||||
职位 | 河东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 | ||||
出场地图 | 太原;河阳;河阳之战 | ||||
相关奇遇 |
角色经历
编者注:仅为概括角色大致活动表,可以简单看成官方小传脱水版(目移)
角色图片
角色小传
《剑胆琴心》
中唐名将,平定安史之乱的重要功臣之一,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若以战功论之,李光弼当称中兴第一。
李光弼是契丹族人,他的父亲是蓟国公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曾任朔方节度副使,率兵抗击吐蕃。李光弼少时便随父亲在朔方,他的个性坚毅且沉稳,治军严苛,对于行军作战常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正式参军是在左卫府上,任左郎将,他从身旁的将士口中得知了武举出身,入左卫府却自请调去地方的郭子仪。父亲李楷洛在与吐蕃作战受伤暴毙而亡后,李光弼由京畿调回朔方,兼任安北都护(中受降城军使)与朔方都虞候,深受时任朔方、河西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将军的信赖。此间郭子仪由单于都护府都护调至朔方,任振武军城军使。李光弼与郭子仪结识,只觉相见恨晚引为知己,二人在期方协同作战多年,配合默契。开元十三载,安禄山之兄安思顺任朔方节度使,为给狼牙收揽人才,欲拉拢李光弼,想与他结为姻亲。李光弼察觉到安禄山狼子野心,不愿与安家为伍,便称病辞官。
早年李光弼、郭子仪、哥舒翰三人都在王忠嗣将军麾下,有同袍之谊。时任陇右节度使的哥舒翰,素与安禄山兄弟不和,听闻李光弼“被迫”辞官,便上奏玄宗,将李光弼调回京师。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郭子仪官拜朔方节度使,统领朔方军西出平叛。郭子仪上奏表李光弼之才,玄宗任李光弼为河东节度使。李光弼不明郭子仪举荐之行,权当玄宗知遇之恩。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与郭子仪朔方军汇合后领五千朔方将士,用计奇袭叛军,斩狼牙五千,收复九县有七,斩断了狼牙军南北联系的通道。紧接着郭李联军于河北九门大败史思明麾下狼牙军,斩四万,擒五千,获马五千匹,重创叛军,一举收复河北十余郡。
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北上灵武(朔方)继位,李光弼在回兵勤王一事上与郭子仪产生了小小的分歧,并且表现出更加支持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玄宗的想法。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正月,李光弼以残弱之兵一万固守太原,以地道战、强弩为屏,在众江湖人士帮助下,击败来攻贼将史思明、蔡希德、高秀岩、牛廷瑜,歼敌八万余众,成功固守太原,为之后两京的收复奠定基础。同年九月,李光弼在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率领下,与关内节度使王思礼等诸位节度使一起兵分三路进攻长安,与狼牙叛军鏖战于香积寺门前,继而两京收复。
天下兵马副元帅、朔方军统领郭子仪以收复两京、平定叛乱之功,渐为肃宗、太上皇、权臣宦官等忌惮,而李光弼也被卷入了这些人欲去权郭子仪的斗争中。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二月,郭子仪因邺城战败,被多方势力共同诬陷,罢免了朔方节度使,天下兵马副元帅一职。在太上皇玄宗的暗中操控之下,李光弼接任了郭子仪的所有职位,统率朔方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