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由大唐历史研究所申请创建,意在整理剑网3端游相关剧情设定,为剧情党提供参考,且暂不开放编辑组申请(人够用了)有意讨论剧情可以进群1151298075。
因剑网3年深日久,有诸多设定冲突,一切均以剑网3端游表现为主,并会注明冲突点供参考。如有已编辑内容错误,可以在该界面下留言或联系大唐历史研究所进行提交,请勿擅自更改造成编辑重复难以寻回的情况。

全站通知:

清凉山略传

阅读

    

2023-10-30更新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阅读:

  

更新日期:2023-10-30

  

最新编辑:大唐历史研究所

来自剑网3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大唐历史研究所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新建相应的图鉴页请使用→ 帮助:创建页面


清凉山略传其一



  唐龙朔年中,频敕西京会昌寺沙门会赜,共内侍掌扇张行弘等,往清凉山检行圣迹。赜等祗奉明诏,星驰顶谒,并将五台县吕玄览、画师张公荣等十馀人共往中台之上。未至台百步,遥见佛像,宛若真容。挥动手足,循还顾盻。渐渐至近,展转分明。去馀五步,忽然冥灭。近登至顶,未及周旋,两处闻香,芬烈愈盛。又于塔前,遣荣妆修故佛,点眼才毕,并闻洪钟之响。后欲向西台,遥见西北一僧,着黑衣,乘白马奔就,皆共立待,相去五十步间,忽然不见。赜庆所稀逢,弥增款诣。又往大孚寺东堂修文殊故像,焚燎旁草,飞飚及远,烧爇花园,烟焰将盛。其园去水四十五步,遣人往汲,未及至间,堂后立起黑云,举高五丈。寻便雨下,骤灭无馀,雲亦当处消散,莫知其由。便行,至于饭仙山,内侍张行弘复闻异香之气。从南向北,凡是古迹,悉追寻存亡,名德皆亲顶礼。赜等既承国命,目睹佳祥,具以奏闻,深称圣旨。于是,清凉圣迹益听京畿,文殊宝化昭扬道路,使悠悠溺丧,识妙物之冥泓,蠢蠢迷津,悟大方之幽致者,国君之力也。非夫道契玄极,影响神交,何能降未常之巨唱,显能思之胜轨,千载之后,知圣后之所志焉。赜又以此山图为小帐,述略传一卷,广行三辅云。



清凉山略传其二



  唐龙朔元年。下敕令会昌寺僧会赜往五台山修理寺塔。其山属岱州五台县,备有五台,中台最高,目极千里,山川如掌,上有石塔数千,薄石垒之。斯并魏高祖孝文帝所立,台北石上人马犬迹陷文如新。顶有大池名太华泉,又有小泉迭相延属,夹泉有二浮图,中有文殊师利像。传云。文殊师利与五百仙人往清凉山说法。故此山极寒。不生树木。所有松林森于下谷。山南号清凉峰。山下有清凉府。古今遗基见在不灭。从台东面而下三十里许。有古大孚灵鹫寺。见有东西二道场。佛事备焉。古老传云。汉明帝所造。南有花园三顷许。异花间发昱焰人目。实神仙之宅也。屡有僧现欻忽难寻。圣迹神寺往往出没。今上龙朔二年。又令赜往并吏力财帛往修理故寺。赜与五台县承并将从二十余人。直诣中台。见石像临崖摇动身手。及至像所,乃是方石,凄然多感,怅恨久之。令作工修理二塔,并文殊像徙倚塔边。忽闻塔间钟声振发,连椎不已。又闻异香氛氲屡至。道俗咸感叹未曾有。又往西台,遥见一僧乘马东上,奔来极急。赜与诸人立待其至,久而不到,就往参迎,乃变为枿,怅恨无已。然则像相通感,有时隐显。钟声香气相续恒闻。其上方三百里东南脚。即恒岳也。西北脚即恒天也。中有佛光山、仙花山、王子塔古寺六所。解脱禅师、僧明禅师遗踪、坐窟、身相存焉。



清凉山略传其三



  岱州东南五台山。古称神仙之宅也。山方三百里。极巉岩崇峻。有五高台。上不生草木,松柏茂林,森于谷底。其山极寒。南号清凉山。亦立清凉府。经中明文殊将五百仙人。往清凉雪山。即斯地也。所以古来求道之士。多游此山。遗踪灵窟奄然即目。不徒设也。中台最高。去并州四百里。望如指掌。上有小石浮图。其量千许。即魏文帝宏所立也。石上人马迹宛然。有大泉。名曰太华。清澄如镜。有二浮图夹之。中有文殊师利像。人有至者。钟声香气无日不有。神僧瑞像往往逢遇。龙朔已来。下敕令会昌寺僧会赜往彼修理寺塔。前后再返。亦遇灵感。中台东南下三十里有大孚灵鹫寺。古传汉明所造。见有东西二道场。像设犹在。南有花园三顷许。四时名花,相续间发。贞观中解脱禅师聚徒习定,自云:于花园北四度见文殊师利翼从满空,群仙异圣不可胜纪。近有僧明禅师。居山三十余载。亦遇仙圣飞空而去,唯留故皮。南台三十里内多是名花,遍于峰岫,俗号花山。中有圣寺。钟声时发。曾见异人,形伟冠世,言语之间,超腾遂远。其山甚近,滞俗者罕登,登者必感胜缘,故述前来往者也。





清凉山略传其四



  隋净影寺慧远法师。晚年造此经疏,案此经菩萨住处品云。东北有菩萨住处。名清凉山。现有菩萨。名文殊师利。与一万菩萨。常住说法。故今此山下。有清凉府。山之南面小峰。有清凉寺。一名五台山。以五山最高其上并不生林木。事同积土,故谓之台也。山周回四百余里。东连恒岳。中台上有大华池。湛然清彻。蒸多征感。又有精屋石塔。北台上有铁浮图二并舍利,及文殊形像。中台东南下三十余里。有大浮寺。汉明所立。既年代久远,荒凉弥甚。遗基余趾。尚能可识。中有东西二堂。像设存焉。前在华园二三顷。绮缋交错。百种千名。烂同舒锦。赫如霞照。至于超常绝听之类。世所希闻者。至七月十五日。万品齐发。次北八九里。是前王子舍身之地。现有表塔。昔北齐之日。大敝玄门。于此山中。置伽蓝二百余所。又割恒定等八洲之税。以供山众衣药之资焉。山去京一千六百里代州之界。然地居边壤。特甚寒烈。故四月已前。七月以后。坚冰积雪。皓皓弥布。自非盛夏之日。无由登践。勖哉怀道之士。可不庶几一往乎。



清凉山略传其五



  释解脱。姓邢。台山夹川人。七岁出家。依投名匠。志在出道,唯在禅思。远近访法,无师不诣。复住五台县照果寺。隐五台南佛光山寺四十余年。今犹故堂十余见在。山如佛光,华彩甚盛。至夏大发,昱人眼目。其侧不远有清凉山。山下清凉,即文殊师利游处之地也。有高行沙门曜者。年百六岁。自云:我年五十时。与解脱上人至中台东南下三十里大孚灵鹫寺。请见文殊。行至花园北。遇一大德。形神慈远。徐行东去。解脱顶礼发愿。我时精神欣喜,不暇咨清。解脱云已曾三度亲见文殊。诫语云:汝自悔责。若切至必悟道也。便依言自咎。昼夜克责,心便安静。又感诸佛见身说偈曰:“诸佛寂灭甚深法,旷劫修行今乃得。若能开明此法明,一切诸佛皆随喜。”因问。寂灭法何者是?若为教人令解之。诸佛即隐。空中声曰。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究真实法,一切无所见。遂依此法化导有缘。在山学者,来往七八百人。四远钦风,资给弘护。四十余年,常在佛光。永徽中卒。今灵躯尚在。嶷然坐定在山窟中。又五台南娑婆寺南五六里。普明禅师独静坐禅,求见文殊。意欲请法。有神人空中告曰。汝无神习。止可长生龛前取药服之。可得延寿。明怀疑不决。后又告曰。药名长松。汝何不服。此药无毒。明便依言服之。又告同行诸僧,已腾空而去。厥处见在。去恒岳目瞩相接。又有僧奣禅师者。住欣州秀容建国寺。恒于定襄来望人山南,坐禅饵药。年将八十。道俗尊仰,不知志入何法。而兴叹者号不可思议人。其山灵泉、望迹,石上见在。祈福者众。永徽中,有人无目,不知何来。弹琵琶诵法华一部。向望人山,手弹口诵。以娱此山。亦不测其然。



清凉山略传其六



  释明曜。未详姓氏。少出家与解脱禅师。颇同游处。而师友事之。谦撝柔顺。未尝见喜愠之色。常读法华。又披阅华严。手不释卷。老而弥笃。形长七尺。言令抑扬。又依脱禅师。习佛光观。尝绝粒随脱。往大孚寺。祈请文殊师利。到华园北。遇一大德容服异常。从王子烧身谷出。徐徐直进。至大孚寺东佛堂南。将欲东趣。曜欣跃战惧。时步而前望。亲承接足。尽其诚敬。未至数尺。而忽失之。悲慨良久。弥增勤厉。西京会昌寺沙门会颐。奉敕往五台之日。亲承顶礼。时年一百六岁。而神彩无坠焉。不知其所终也。



清凉山略传其七



  释法空者。不知何人。隋末任雁门郡府鹰击郎将。时年四十。欻自生厌离。见妻子家宅。如牢狱桎梏。志慕佛法情无已。已总召家属曰。吾为尔沈日久矣。旦夕区区。止是供给。可各自取计。吾自決矣。便裹粮负袱独诣台山。饥则餐松皮柏末。寒则入穴苫覆。专思经中要偈。亦无所参问。时贼寇交起。追击攸归。府司郡官所在追掩。将至禁所。正念不语。志逾慷慨。跏坐不动不食不息已经五日。守令以下莫不鹭愕。因放之任其所往。一坐三十余载。禽兽以为亲邻。妻子寻获欲致粮粒。空曰。吾厌俗为道。以解脱为先。自今以往愿为善知识。非尔缠缚吾何解之。更不须相见。于是遂绝。幽居日久每有清声。召曰空禅。如是非一。空知是自心境界以法遣之。后遂安静。初学九次。以禅用乃明。终为对碍。遂学大乘离相。有从学者。並以此诲之。不知所终。



清凉山略传其八



  释昭隐,俗姓张,本忻州人也。童丱出尘,师习名德,住五台县昭果寺。苦节真心,驾超俦伍。学次第定,证入殊深。栖迟林薄,耽好圣默。止木瓜寺二十年,佛光寺七年,大孚寺九年,感见之迹,殆无详者。至龙朔年中,会赜登台之日,隐时气力已谢,犹杖策引至大孚。感灭火之祥,同所亲见。年七十余,端然跏坐,卒于本寺焉。同僧明隐,业履淳修,每习五停心观亦四十年,多住清凉诸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