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通知:
错节盘根
刷
历
编
阅读
2025-07-07更新
最新编辑:巧拌豆苗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7-07
最新编辑:巧拌豆苗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新建相应的图鉴页请使用→ 帮助:创建页面
按右上角“WIKI功能→编辑”即可修改页面内容,新建相应的图鉴页请使用→ 帮助:创建页面
阿修罗心经

渡会
施主,你可知又一次踏入了幻境?
……我……我好像又见到了剑圣前辈的往事。

渡会
那是幻觉,施主看到的那柄玄铁剑虽非邪祟之物,但却异常诡异,还是小心为上。
……仿佛身临其境,难道那只是一场梦?

渡会
往事如烟随风去,施主勿被那般幻象影响了心智。若在修罗幻象中身死,施主很可能心法尽失。
……有这么严重吗?

渡会
施主切勿儿戏,阿修罗心经亦本为小乘佛法所著。老衲未敢轻试,施主若真入了魔道,老衲亦未有解救之法。
……没想到这心法如此凶险。当初大师曾提过,八部武学连达摩院的弟子都严禁修行,那当年的少林高僧为何不一把火烧掉,亦少生出这百年间的诸多祸端。

渡会
施主有所不知,达摩祖师将八部武学藏于少林寺时已是不全,当年少林先师问及,祖师直言天地本不全,经文亦应有不全之理。
二十年前,老衲与渡法师兄论及此事,师兄 言及当年达摩先师传经,意将小乘佛法修向大乘佛法真言,付诸因果,这八部经文本用作通晓奇经八脉之理,探求天人化生之本,与小乘渡己转为大乘渡世有着相得益彰的效用。只可惜彼时世间多难,先师不得不将八部经文中的运气法门和修身体术授以众弟子护寺存经,然佛法不精者修行此物必入魔道,于是先师以大乘佛法重铸经书,得以创出少林年轻弟子亦可修行的武道佛法,这便有了武学心法的雏形。
先师门徒皆往天下说法传经,不料之后却突遭变故……
二十年前,老衲与渡法师兄论及此事,师兄 言及当年达摩先师传经,意将小乘佛法修向大乘佛法真言,付诸因果,这八部经文本用作通晓奇经八脉之理,探求天人化生之本,与小乘渡己转为大乘渡世有着相得益彰的效用。只可惜彼时世间多难,先师不得不将八部经文中的运气法门和修身体术授以众弟子护寺存经,然佛法不精者修行此物必入魔道,于是先师以大乘佛法重铸经书,得以创出少林年轻弟子亦可修行的武道佛法,这便有了武学心法的雏形。
先师门徒皆往天下说法传经,不料之后却突遭变故……
哦?有何变故…大师请继续。

渡会
嗯……当时正至天下战乱,武者相争。八部经文在传入中原之前本就有些遗落,世间得其者加以数年钻修苦练,终在群雄起事之时崭露头角,以图扬名立万。更糟糕的是,那时的少林弟子在各处传经,防身所用武功被人所见传得天下皆知,越来越多的豪强和好战之人前来少林寺求经。当然他们假意求佛问道,实则暗度陈仓图谋少林的武学典籍;有些乱军叛将更是明目张胆举兵攻打少林寺,而其中某些人练得一身邪门功夫前来挑衅,达摩院的高僧一眼便识破其修炼的武学乃是这八部经文的译本残篇,因为所得译本不全,修炼者自作聪明搞得不人不鬼,终究被本寺僧人击败,但为此少林寺亦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八部经文的武学译本在数十年间被盗被劫,丢失了三本共计一百四十卷的手抄本,若不是先师有先见之明留下原本,怕少林的武学早已不复存在了。而少林百年基业,也是靠众多僧人的心血才得以传承。所以这些经书不是可以随意销毁的东西,而且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缘故……
那便是少林绝技的心法、练法以及破解之道皆以此为源头,若是毁掉,不论是对抗外敌之策,还是自救自修便皆没了根基。所以少林寺只得将其小心隐入达摩院和藏经阁内,加派僧人严加看管。本寺历代高僧亦不断苦修求学,除了创出的本门功夫,还对天下各路武学派系特征有所记录。在数十年的反复印证之下,此八部经书已不知不觉与天下武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当年来少林挑战的师子光所用的青木掌法以及渡法师兄破解之法皆是书中有所记载。那时,老衲与渡法师兄便得知不少经文已不只存于少林,于是老衲亦曾有过将其毁掉的念头,可师兄却说,我佛虽普世慈悲,但对邪道仍需金刚严明之势才可至其善,只靠表面的情理感化是无法改变的,只有伏妖降魔的本领才是留给苍生向善的制约之法……
那便是少林绝技的心法、练法以及破解之道皆以此为源头,若是毁掉,不论是对抗外敌之策,还是自救自修便皆没了根基。所以少林寺只得将其小心隐入达摩院和藏经阁内,加派僧人严加看管。本寺历代高僧亦不断苦修求学,除了创出的本门功夫,还对天下各路武学派系特征有所记录。在数十年的反复印证之下,此八部经书已不知不觉与天下武道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譬如当年来少林挑战的师子光所用的青木掌法以及渡法师兄破解之法皆是书中有所记载。那时,老衲与渡法师兄便得知不少经文已不只存于少林,于是老衲亦曾有过将其毁掉的念头,可师兄却说,我佛虽普世慈悲,但对邪道仍需金刚严明之势才可至其善,只靠表面的情理感化是无法改变的,只有伏妖降魔的本领才是留给苍生向善的制约之法……
噢……原来如此。
剑圣与拓跋思南
原来剑圣前辈当年为了比武也在江湖上得罪了不少人……

渡会
唉……杨施主当年确如其师,但他的秉性却有所不同。后来他做过了不少义举,才渐为天下豪杰所接纳……
他做过些什么事?

渡会
当年他在天南地北惩奸除恶的传闻举不胜数。老衲还依稀记得,渡法师兄曾提起,杨施主曾多次参与过边陲抵御外敌的战事,只不过皆以拓跋之名所为……
哦?看来剑圣前辈还走过江湖打过仗啊。

渡会
……当年杨施主的经历亦遇多番劫数,尤以一劫险些让他自甘不振,不过这皆是后话。所谓祸福相依,好在他能做到旷若发蒙、拔云见日……对剑道所求更进一层。先前纯阳峰上吕洞宾之言,对彼时的少年来说仍旧太过晦涩,他见天下武学异如浩海而对剑道之限心生所向,于是四海比剑不得开悟,终至少林求闻佛法,渡法师兄见他执念未除,但贵在坦诚,于是便让他行走天地之间,观识众生千相,终可自解……
依大师之言,剑圣前辈在行走江湖是受了渡法大师的暗示?

渡会
阿弥陀佛……并非是渡法师兄的指引,杨施主早年便有行走江湖的事迹。所以老衲只觉那时更多是他自己的选择;如今看来或许洪施主早就种下了这些善因。渡法师兄的劝诫更似解开了他多年前心中的枷锁,毕竟往事的记忆越是沉重,选择的结果是逃避还是直面也就越发难辨。不过归来之后的杨施主能有着立于天地间纵瞰苍生的心境,想必已有了答案。
呃……剑圣前辈成了皓天君又何时能行走天下呢,大师可否详谈?

渡会
(摇头)至于这点,老衲便不得而知了。
大师,在下有一点很好奇,当年在江湖上掀起腥风血雨的究竟是剑圣前辈还是那位拓跋思南?

渡会
噢……此事于江湖的传闻颇多,却真假难辨。据老衲一位故人所言,当年漠北与漠南都护府皆有拓跋思南的悬赏告示,拓跋为夺八荒第一剑的名声在漠北以东的地方犯下诸多杀孽,只要阻拦他挑战对手的人,不论连妇孺儿童,皆未留下活口,当地的回族人对其也是闻风丧胆……只不过在拓跋销声匿迹之后,江湖中的少数人道出了不同的声音·而江湖上再传出这个名字时,已经是名剑大会上的另一个人了……
也就是说……漠北与中原的命案并非一人所为……那么……剑圣前辈与真正拓跋思南的关系并非江湖传闻一般了。

渡会
(摇头)江湖中人真正知晓此二人联系的亦很少,二人最大的共通点是那柄黑色玄铁剑。虽说他们皆身背命案,但以杨施主的剑法和年龄来看,二人应该并非师徒关系,你梦中所见更证实了此言非虚。
老衲一故友曾前往回纥,那里亦对拓跋之死众说纷纭……当年拓跋所犯罪行亦存在另一种传闻,在漠北极北的山坳村落中,有人曾主动证明拓跋思南虽四处挑战流浪武士但并未滥杀无辜,传言当地都护府为了完成朝廷的差事,便将漠南和漠北以西的多宗无疾命案算到了他头上,加上屡次为悬赏前往的不良人和江湖门人大多都没了音讯,以此才进一步坐实了他的恶名,不过这个传闻很快便没了动静。八荒武者的名声向来劣传于中原,江湖人很快都接受了那个说法。
故人曾言,拓跋的尸首确认之时,都护府的那些卷宗也都消了案……唉,时隔多年,此事早已死无对证,真相终究没了个说法。若从大局而言,呃……遮天蔽日亦或是人为,若非当年洪施主将所知坦然相告,老衲亦不得知此事在江湖背后牵涉甚大的干系……如今洪施主与渡法师兄皆登极乐,也就不该再多言了……阿弥陀佛……施主还是尽快放弃这纷扰的是非为好。
老衲一故友曾前往回纥,那里亦对拓跋之死众说纷纭……当年拓跋所犯罪行亦存在另一种传闻,在漠北极北的山坳村落中,有人曾主动证明拓跋思南虽四处挑战流浪武士但并未滥杀无辜,传言当地都护府为了完成朝廷的差事,便将漠南和漠北以西的多宗无疾命案算到了他头上,加上屡次为悬赏前往的不良人和江湖门人大多都没了音讯,以此才进一步坐实了他的恶名,不过这个传闻很快便没了动静。八荒武者的名声向来劣传于中原,江湖人很快都接受了那个说法。
故人曾言,拓跋的尸首确认之时,都护府的那些卷宗也都消了案……唉,时隔多年,此事早已死无对证,真相终究没了个说法。若从大局而言,呃……遮天蔽日亦或是人为,若非当年洪施主将所知坦然相告,老衲亦不得知此事在江湖背后牵涉甚大的干系……如今洪施主与渡法师兄皆登极乐,也就不该再多言了……阿弥陀佛……施主还是尽快放弃这纷扰的是非为好。
看来当初这传闻中仍蹊跷之处,而且为何剑圣前辈不用自己的本名行走江湖呢?

渡会
呃……据杨施主所言,他并不记得自己的身世。他的本名是萧施主所述,他的身世亦由他人相告。至于为何他要使用拓跋的姓氏,只言受人所托,但并未有提到是谁人所托。老衲只依稀记得,彼时渡法师兄摇头不语,之后便再未提及此事了。
这么说来,如今只有剑圣前辈自己方才知晓此事了。
拓跋思南并非剑圣前辈本人,那真正的拓跋思南究竟何人?大师可知否?

渡会
……拓跋思南的事老衲亦是在十年前方才得知一二,传闻此人当年于八荒所向披靡,行迹与修罗无异,只是他的身世来历却鲜为人知。
我本以为剑圣前辈的剑招亦出自拓跋思南亲身所授,但在记忆中所见到的却是二人的生死决斗。(将见到的二人对决告诉渡会)

渡会
是这样吗?……由此看来,果然如师兄所料。
什么?渡法大师很早已料到此事?

渡会
噢……渡法师兄曾与老衲论及杨施主的剑法,师兄对他的武学造诣大为称赞,尤其在他经过多番磨难后回到少林之时,老衲也未想到世间竟有仅凭自身悟性便入宗师之境的人物。他的修为才可算是武道大成,其剑法集众生之万相,又可超出六道之上。那些看似简单剑招在老衲观之,实乃藏巧于拙的极致,变化之精妙古今未见,较达摩一百零八剑更甚难捉摸,而剑势所至之处皆承生命之重,可谓真正在武学之道上做到了见天地,见苍生的地步。单论其剑法而言,相信不出十年,将入无人以对之境……只是师兄觉察出一处异样,如今看来,或许皆是因果。
剑圣前辈的剑法如此厉害,渡法大师认为还有诧异之处?这事又和漠北的拓跋思南有何关联呢?

渡会
施主有所误会,渡法师兄的诧异并非所指其剑法招式,而是他的剑意,其中生机盎然,但又存与之相悖的意味··师兄觉察其异后三日未食,苦思良久发出一声哀叹。老衲闻之上前,师兄摇头言道“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杨施主似能做到非憎非爱,非假非空,领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亦心不可得的道理……然则剑势显苍生之相,又何以剑心有入灭之意老此刻明了……阿弥陀佛……”师兄话闭顿时豁然,面回笑意。可直至师兄圆寂,老衲仍不解其中缘由;而如今老衲似乎有些明白,剑有入灭之意恐怕便是这拓跋思南留下的痕迹。
……是这样吗?大师,这听起来对剑圣前辈似乎非常不利……

渡会
(他捋了捋胡须)唔……以老衲愚见,师兄所指“剑有入灭之意”,便是说那柄黑玄铁之剑让杨施主背负着拓跋沉重的过往,若是不能摆脱那些束缚,恐怕他的剑法越高,那些剑气中的暴戾对他的反噬也就越大;但由生向死、死而复生,天地之真本就生生不息的轮回,人剑合一自然是天地共存即得圆满,所以只要研习佛法,放下执念,杨施主便会重获新生……只是他的执念究竟是何事呢?
……看来只能深入那个幻境了。(自言自语)
剑圣与洪笑尘
……大师,洪老前辈与剑圣前辈曾是故交?

渡会
可以这么说,对他而言,若非这个忘年之交,也许天下便多了一个横行霸道的剑魔。
什么?难道剑圣前辈曾误入歧途?

渡会
年轻人争强好胜,难免行差踏错……当年杨施主把江南的武林搅得天翻地覆,身背数条人命。后来虽然证实这些事故并非全是他的过错,但江湖恩怨始终难了。
若是剑圣前辈犯下这么多桩命案?不论是官府还是江湖正派岂能善罢甘休?

渡会
施主所言甚是,只不过官府对江湖中事向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若非与他们的权益相关皆未诸多干预。杨施主在江南一带引发的命案官府本无意搭理,后迫于氏族颜面草草将案归于江湖派系之间的仇杀,放任各门之间的仇讨;所以当时的杨施主可以说是腹背受敌。为了安抚江南的各家势力和名门望族,在江湖大会上有几位豪杰出面调解,才将此事稍有平息下来,不过表面说是调解,实际上赔了不少金银财物,尤其时那时的公孙姐妹和柳家,皆动用了不少人力财力……
多谢大师,在下对此事已了然于胸。
亦是说,在下所见确有其事?可为何在江湖中闻所未闻?

渡会
(他捋了捋胡须)……是也不是,其中的是非曲直,众说纷纭,且不论道听途说,有时一叶障目,不见全貌,即使亲眼所见亦或非真,人们皆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法,实则色即是空而已,天下事所见之真屈指可数。更何况一时的涟漪亦会被更大的波浪所覆盖,数十载之后回到风平浪静,世人代代更替,早就忘记了那些事不关己的传闻,或是为了心安理得把那些故事改成世人爱听的传说。
在下仍有疑问……洪前辈、柳家与公孙姐妹为何要动用如此之大的心力去帮助那时还未成名的剑圣前辈呢?更何况当时的剑圣前辈还结了这么多江湖仇家。

渡会
唉,老衲不敢妄自断言,亦不能口出诳语,施主既然问道……回想当年,杨施主的亲生父母在江湖上多有善举,恩泽过不少人,亦曾在中原一带并称江湖侠侣,本算得名扬天下的豪杰侠客,可谓功德无量……结果与那后来的武林盟主唐简施主一样,突然因其亲族的原因成了朝廷的通缉要犯。武林中大多数人表面江湖道义,实则皆亲利避害,在二人落难后,那些好名声转瞬即逝;更不幸的是,其中不乏恩将仇报、见利忘义之辈,他们为向朝廷邀功,对二人欲加冤罪,落井下石……二人最终亦未能逃出生天……而部分受过二人恩惠还心存感激之人也都心怀愧疚,关系者中有的成了后来江湖上响当当的人物。不过这亦仅是一相,似假似真,虚实难料,施主信则有不信则无。老袖与施主在有生之年亦未必可见其果报,所谓善因得善果,恶因出恶果,非一人之身,乃天下众生,此亦乃大乘佛法需渡世方才世间俱荣的真意。
……这可真是一言难尽啊,剑圣前辈知晓此事吗?

渡会
不知道杨施主知晓多少,洪施主生前曾想未决将所知坦白与否,不料未至那时他就先行一步……
大师……在下可否将此事告诉剑圣前辈?

渡会
大可不必,不过无故苦痛罢了。
没想到剑圣前辈年少时便与洪老前辈相识了。(把在幻境中见到洪笑尘的事告诉渡会)

渡会
噢……这么来看也并非偶然……老衲还记得,洪施主年轻时对八荒的那些武士非常警惕,加上漠北都护府一直向中原的各门各派请求协助,洪施主便自告奋勇主动前往,或许那时便是有意而为之吧。只是……嗯……罢了,如今洪施主已往登极乐,这个中因由或许亦让它随风而逝吧。
记忆中那时的洪前辈确有什么……头痛起来了……

渡会
施主需要心平静气,这些记忆的存在似乎会损伤修行者的心神。
呃……我见洪老前辈曾给剑圣前辈设下三道难题,大师可知此事?

渡会
噢……施主得见此事?老衲对此事似有些印象。当年长歌门的门主杨念勤为宣布继任掌门之事设宴款待江湖群雄,洪施主曾对此事侃侃而谈。但老衲只知有一题而已,且与其说是难题,不如说是洪施主为那次赌博的设局。相信施主有所耳闻,洪施主一生好酒好赌,遇事难断他便有此一着。杨施主那时的处境已经岌岌可危,江湖各门各派对他的态度可以说是南辕北辙。洪施主见众人议事陷入焦灼,便又想到了那个法子……
难道洪老前辈让所有人加入他的赌局?

渡会
并非所有人。当时中原各地不少名门受创,最重的甚有灭门之危。要说叫嚣嚷着要武林众人将杨施主围而绞杀的并非少数,而以霸刀山庄柳家为首的一些门派却提倡施以安抚控制之法,但一时无法服众;长歌门与老衲等僧人自然希望江湖之间少动干戈,于是亦赞同柳家的提议……当然,为了弥补那些受害的氏族门人,公孙姐妹和那时的杭州商会也花了不少黄金钱财……所以其实是在多方利益斡旋之下,才促成各门各派入了洪施主的赌局。
噢……没想到洪老前辈面对这种大场面还会采用这样的法子。

渡会
呵呵……施主可能有所不知……洪施主彼时亦非十拿九稳,他要杨施主所作之事无非是确保赌局胜出的法门。
你别看洪施主成天醉生梦死,与他相熟之人都知道他的脾性。当年洪施主在赌场里跟人讲什么十赌九骗,结果又赢光那些赌徒的钱……赌场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他,但以他的身手而言,这些人又能将他如何?所以在中原开赌档的无一不对他深恶痛绝。不过话说回来,那于长歌门所设的赌局却是洪施主险些失手的一次……不过此亦只呈二相,孰假孰真,不得明了,施主知晓只会徒增执疑……
你别看洪施主成天醉生梦死,与他相熟之人都知道他的脾性。当年洪施主在赌场里跟人讲什么十赌九骗,结果又赢光那些赌徒的钱……赌场的人自然不会放过他,但以他的身手而言,这些人又能将他如何?所以在中原开赌档的无一不对他深恶痛绝。不过话说回来,那于长歌门所设的赌局却是洪施主险些失手的一次……不过此亦只呈二相,孰假孰真,不得明了,施主知晓只会徒增执疑……
……既然大师认为不便开口,那在下亦不再多问。
剑圣与柳家
这事背后果然是柳家……(将见到霸刀山庄的事告诉渡会)

渡会
这也是施主在幻象中所见?!……老衲倍感惊愕,此心法的修炼法方式或许能窥见些许修行者记忆的共鸣,但……这……有些超乎老衲平生所学……看来施主应该停止这种苦修,精神上的痛苦更易使人一蹶不振。
……大师对这些事有何看法?

渡会
唔……(他捋了捋胡须)老衲并不知洪施主与霸刀山庄的柳庄主有何交情,施主之言老衲亦是头回听说。洪施主当年较柳家的当家还年长不少,江湖中亦从未出现过丐帮长老与霸刀山庄素有往来的传闻,或许是老衲孤陋寡闻吧。
剑圣目前状态(还在失踪)
我在幻境中触碰过那柄玄铁剑,所见所闻让人感到厌恶……

渡会
施主,你的见闻或许与那柄玄铁剑的来由有些关联……但要知晓全貌,不如直接去问那柄剑的主人吧。
那剑圣前辈如今去了何处呢?

渡会
(摇头)杨施主向来独来独往,与洪施主一样,时常行踪飘忽,很少与人知会。……想必又是在哪个清幽之地练剑吧。
第一届名剑大会
我亲眼目睹了第一次名剑大会……只是很遗憾没能亲眼见到剑圣前辈与公孙二娘的较量。

渡会
此乃修罗之愿,施主切莫执意其武功的高低,以免生出心魔。
大师不必担心,在下只是对那场比试略感好奇罢了。

渡会
施主莫要误陷修罗之道,当年老袖亦因此险些踏入万劫不复之境。
大师当初未曾往名剑大会,不觉有些可惜吗?

渡会
呵呵呵,施主莫开玩笑,老衲年轻时虽也气盛,但始终是出家人,何以参加什么名剑大会。大师此言差矣,也曾是探求武学极限之人,见识天下的巅峰武学的造诣也是一种修行吧。
大师此言差矣,也曾是探求武学极限之人,见识天下的巅峰武学的造诣也是一种修行吧。

渡会
嗯……(捋了捋胡须)施主此言也不无道理,不过老衲并无兴趣过多打听这天下武功孰高孰低。这天下纷扰十之八九皆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数百年如此,千年后亦会如此。
(盈心阁回忆结束后新增选项)
大师误会了,在下只是对天下闻名的公孙大娘为何以曲相赠剑圣前辈有些兴趣。

渡会
虽说这记忆虚实不明……既然施主亲眼所见,不妨自己想一想。
呃……剑圣前辈不会对音律有什么特殊的兴趣吧?

渡会
呃……这点老衲倒是不知了。
呃……
难道大娘所奏的乐曲中藏有什么惊人的剑法?

渡会
看来施主见闻广博啊,公孙家的曲律中皆有剑法剑意。
大师过奖了,在下亦在幻境中所见其实,所以便有此推断罢了。
嗯……不,我想不到,我很难想象对音律一窍不通的人如何能接受大娘的指教。

渡会
施主,音律对人心未必有用,但对内在的修习却有不小的影响,施主可知以紧那罗梵音所制成的旋律可导人凝神静气,驱暴散戾;更甚者有让人通脉畅血、助功练气的作用。
懂了!大师言下之意,天下乐曲若以心法所奏,其震颤以内功一般,可动人心脉,或趋人思绪,或引人激奋,或至人平和。公孙大娘一定是利用这种方式散去了那时剑圣前辈的戾气。

渡会
(捋了捋胡须)很好,一点即通,可见施主甚是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