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WIKI编辑权限开放,如遇Chrome浏览器登陆后无法编辑点这里 BWIKI反馈留言板
柏/现实原型
阅读
2023-12-26更新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阅读:
更新日期:2023-12-26
最新编辑:bili14359602309
角色信息 | 空艇数据 | 现实原型 | 历程 | 测评 | 画廊 |
---|
旧日本帝国疯狂的设想
为了能在东南亚与美国的M4系列的车和在北方与苏联的T-34坦克对抗,日本提出了疯狂的设想,装甲上,火力上都要比美国苏联的所有坦克要强,便设计出如此坦克。毕竟在亚洲战场,阻挠他统治的不单单是地大人多的民国政府,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民,还有两个强大的国家。但旧时的中国反坦克火力也较弱,这使得日本的小坦克得以耀武扬威。但另一方面也抑制了日本坦克的发展。二战的中后期,在太平洋岛屿争夺战中,面对美军强大的M3/M4中型坦克,日本的各型小坦克显得不堪一击,使日军感到“切肤之痛”。痛定思痛的结果,是紧急研制能与对方坦克作战的三式中型坦克。三式中型坦克于1943年开始研制,1944年研制成功,共生产了约150辆(一说60辆),成为日本的最后一张“王牌”。四式中型坦克和五式中型坦克,可以说是三式中型坦克的继续和发展。
四式中型坦克(研制代号为“奇托”,日文假名:チト,又称:四式中战车)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研发的中型坦克(日文:中战车),这是全新设计和以坦克大决战为主的新式坦克。四式中战车基本代表了日军战时中战车的最高技术水平,四式中战车与一式中型坦克和三式中战车都可视为97改中战车的变型。 从97式和97改坦克到三式/四式/五式坦克,可以说是二战中日本军方在坦克的研制思想上的重大转变。前者是支援步兵用的小坦克,后者才是能与敌方坦克作战的坦克。三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只有18.8吨,而四式、五式Ⅱ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却达到了约30吨和约35吨。也就是说,只有四式和五式中型坦克才具有一定的同M4和T-34坦克相抗衡的能力。不过,到了1945年初,日本已是没有多少能力来铸造坦克,中国北方的抗日根据地被不断骚扰,被拔掉,东南亚美国不停进攻,甚至为了面对海上美国航母的进攻,他们也同样投入了很多材料,资源来建造所谓的大和级船,但所掌控的地盘无法产出资源,四式坦克仅造出几辆,五式中型坦克仅造出样车,还未来得及在战场上“露脸”,日本就战败投降了。
战车配置
四式中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为30.8吨,和日本的只有10多吨的“中型坦克”相比,至少能与当时两大强国有了掰手腕的能力。 四式坦克车全长6.343米,车全宽2.865米,车全高2.772米,比起三式坦克来要大一圈。乘员为5人: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副驾驶员。车体前部为驾驶室和传动装置,中部为战斗室,后部为动力舱。发动机的动力通过一根很长的传动轴传到车体前部的变速箱,主动轮在前,诱导轮在后。这种总体布置方式,在二战中的坦克上相当普遍。其主要优点是坦克的纵向布置较合理,纵向重心容易平衡,但最大的缺点是使整车的高度增加。 四式中型坦克上的主要武器为四式75mm高射炮(新75高)。原来是准备用于五式中型坦克的,并准备采用自动装弹机。由于研制时间紧急,被迫去掉了自动装弹机装到四式坦克上。但它至少说明,在二战期间日本已经开始研制了用于坦克上的自动装弹机。 辅助武器为2挺7.7毫米机枪,1挺为并列机枪,1挺为前机枪,弹药基数5 400发。
采用的弹种有:一式穿甲弹和试制四式榴弹。发射一式穿甲弹时,在1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75毫米厚的钢装甲。为提高穿甲威力,在强化弹体材料的同时,还在弹头内加装65克高猛炸药,100米穿甲厚度达到了146毫米。弹药基数为77发。
太阳旗的沉没
由于是从三式中性坦克(三式中战车)改过来的,而且还是后期,基本上没建造多少台出来。但是建造出来的已经是真的比美国M4中型坦克要强很多,可惜日本投降前,就没造出多少台出来。日本投降前却只完工了6辆,另有2辆准备装150毫米榴弹炮与150毫米加农炮的改型在产,没有实战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