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三号坦克 J1 型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中型坦克 三号坦克 J1 型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三号坦克 J1 型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车库背景.jpg
  • 简介
三号坦克 J1 型
II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2.72.72.7
研发点需求:
7900Specs-Card-Exp.png
价格:
1,0000Specs-Card-Lion.png

载具历史

三号坦克J1型(Panzerkampfwagen III Ausf. J1,Pz.Kpfw. III Ausf. J1)如今常被军事爱好者与模型、游戏社群用于特指在生产序列中处于过渡状态、配备长身管50mm KwK 39 L/60火炮的一批三号坦克。然而在二战时期的德军原始文件与正规命名体系中,“Ausf. J1”并未作为一个长期使用的官方型号编号存在这批配备长管火炮的坦克在生产期间一度被归入J型,随后很快被重新划分为Ausf. L型。“J1”这一称呼更多是现代资料、游戏及模型领域为便于区分而采用的分类方式。

1941至1942年间,德军对三号坦克实施了一系列改进,衍生出H、J、L、M等多个亚型。其主要升级包括增加装甲厚度,以及将主炮从短身管50mm KwK 38 L/42更换为长身管50mm KwK 39 L/60。由于生产中曾出现短管与长管版本并行制造、或出厂后临时改装的情况,为清晰区分同一J型中不同火炮配置的车辆,才引入了“J1”这一非正式名称。

Ausf. J系列的主要改进包括:将车体与炮塔正面装甲从30mm米增强至50mm,以应对敌方逐渐提升的火力;同时改进了航向机枪球座等细节结构。其中一部分J型在出厂时便直接搭载长管5mm KwK 39 L/60火炮。据统计,配备短管L/42火炮的J型产量约为1459辆,而长管L/60版本则约1067辆。德军于1942年春季正式将长管火炮车型的代号从“J型”更改为“L型”(而在游戏中,L型比J1型又在炮盾、首上多加了一层20mm高硬度附加装甲板)。

这一批次的坦克正面与炮塔装甲达到50mm,侧面仍保持30mm厚度。装甲强化使其在面对中小口径反坦克炮时生存性有所提高,但仍难以抗衡苏军T-34和KV系列重型坦克。动力系统继续采用迈巴赫HL120发动机,动力输出约300马力,底盘与扭杆悬挂系统为该系列通用设计,其公路与越野机动性能与同期同级德军坦克相当。因装甲加强与装备调整,车重介于21至23吨之间。

50mm口径 KwK 39 L/60主炮是由50mm Pak 38型反坦克炮改进而来的坦克炮,无论在初速还是穿甲能力上均显著优于早前的KwK 38 L/42。尽管KwK 39提升了对中型装甲目标的有效交战距离与命中率,面对T-34的正面装甲与KV重型坦克时仍显得力不从心,不能百分百保证击穿。

在北非战场服役于德意志非洲军团(Deutsches Afrikakorps)时,为适应沙漠环境中的高温与多尘条件,部分三号坦克在发动机舱与后甲板加装了附加通风口与空气过滤器。常见的外设还包括沙漠涂装(德军标准深黄色,Dunkelgelb)、附加储物箱和外部燃油罐支架。前线部也队会根据作战需要为坦克加装工具架、烟雾发射器、光学设备甚至附加装甲或反光遮蔽装置。

三号坦克 J1型在东线及北非战场广泛投入使用。KwK 39火炮的引入虽提升了三号坦克对中轻型盟军坦克的作战效能,但在面对1941–42年型的T-34与KV系列时仍处于劣势。因此,三号坦克逐渐由主力反坦克平台转型为多用途载具,承担步兵支援、巡逻、指挥任务,或改造为突击炮(StuG)底盘。

J1这一称呼在现代大众语境中虽便于理解与分类,但学术中应谨慎使用。就实战表现而言,换装长管火炮确实在一定时期内提升了三号坦克对抗中等装甲目标的能力,但并未从根本上扭转其对新型中重型坦克的火力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