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6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苏联螺旋桨轰炸机 别-6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别-6。
载具历史
别里耶夫 别-6(Be-6, 俄文代号Бе-6)是由别里耶夫设计局研制的一款双发、金属艇体、双垂尾布局的中大型水上飞机。该机主要定位为海上远程侦察巡逻机,同时具备反潜、布雷、反舰(可投放鱼雷或执行轰炸攻击)、搜救及海上运输等多用途能力。
别-6的直接前身是代号LL-143的原型机。该机型的早期研制工作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原型机于1945年完成并实现首飞。尽管项目启动于战争时期,但别-6的量产型的试飞与定型工作主要在战后的1948–1952年间完成试验与交付,并于20世纪50年代成为苏联海军航空兵的常规巡逻与反潜力量之一。
别-6采用海鸥式上单翼、艇体式布局和双垂尾设计,增强了方向稳定性和水面操纵性能。飞机主体为全金属结构,仅操纵面部分采用织物蒙皮。发动机安装于机翼上反的折点处,旨在尽量远离海面,减少水体干扰。量产型别-6配备两台什维佐夫 ASh-73TK星型活塞发动机,驱动四叶可变距螺旋桨。
别-6的早期型号根据其注重的任务,安装了海上搜索雷达、无线电导航和常规观测照明设备;至50年代中后期,部分飞机被改装为专用反潜型号,拆除部分防御炮塔,加装了磁异常探测尾杆和声纳浮标投放装置。别-6的主要任务包括:远程海上侦察巡逻、反潜作战、布雷与反舰打击、海上搜救以及远海物资运输。在整个20世纪50至60年代的冷战期间,别-6都是苏联海军在远海执行监视和潜艇搜捕任务的重要平台之一。
根据工厂档案与机身编号记录,别-6共生产了123架,由塔甘罗格(Taganrog)飞机制造厂于1952至1957年间制造并交付。其主要用户为苏联海军航空兵;后来,苏联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移交了一定数量的别-6,用于中国沿海巡逻及在北方海域执行任务。中国方面还对这些飞机进行了本土化改装。
为延长机队服役寿命并缓解原装活塞发动机的后勤保障压力,中国曾对部分别-6实施发动机换装,改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国内称该改型为“青-6”。此举使得部分别-6得以继续执行海岸巡逻任务,也有一些最终进入博物馆保存。
别-6是一款技术传统但功能多样的飞行艇式巡逻机:它继承并发展了二战时期及战后水上飞机的设计经验,强调结构与动力系统的可靠性,适合苏联在广阔海域执行长时间巡逻任务的需求。目前仍有部分别-6保存在博物馆中,如基辅国家航空博物馆、中国青岛的航空博物馆等,成为冷战早期海上航空力量的见证。在俄罗斯北方地区,还设有以别-6为主题的纪念碑和展览,反映出该机在苏联海军历史中的象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