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四式战一型丙

阅读

    

2025-08-29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29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中岛 四式战一型丙 疾风战斗机,是中岛研制的Ki-84系列的武装强化型号。为应对战争后期对高空重型轰炸机(特别是B-29)的拦截需求,该型号计划将机翼武器从20毫米机炮升级为30毫米级别,以提高一击致命的能力。但由于武器与材料短缺、生产进度以及战争末期的整体局势影响,该型仅停留在试制阶段,未能投入批量生产。

二战后期,随着美军B-29重型轰炸机和P-51等远程护航战斗机的出现,日军迫切需要更强火力来对付这类大型高防御目标。Ki-84本身以出色的动力和机动性闻名,但其标准武器配置——甲型和乙型配备的12.7mm与20mm机炮——对坚固目标的毁伤效果有限。因此,军方提出了将机翼内的20毫米机炮更换为30毫米Ho-155等大口径机炮的构想,从而发展出专门执行“轰炸机摧毁”任务的一型丙方案,旨在提升单发穿甲与破坏能力。

Ho-155是日军在1943至1944年间开发的30毫米航空机炮,旨在提供优于20毫米炮的毁伤效果,但其生产与供应始终受限。该炮仅曾在Ki-84、Ki-102等机型上进行试验或少量装配。若再结合Ki-84整体生产与品控方面的问题,就导致一型丙难以实现大规模生产,也更不可能在战场上广泛部署。此外,30毫米炮在体积、后坐力和弹药重量方面均超过20毫米炮,需要对机翼弹仓、结构强化和机体配重进行多项调整。而在战争末期,日本由于材料和工时的严重短缺,这类改装试验面临极大困难。

四式战一型丙是Ki-84系列中专注于“强化火力/轰炸机截击”的设计方向。然而,更重的机炮和弹药会增加翼载与全机重量,进而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强大的后坐力也对机翼结构和瞄准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之Ho-155的产量与可靠性在战争后期均不理想,导致该型号在实际作战中的可持续性受到限制。综上所述,尽管一型丙在性能上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当时日本的工业与物资条件下,难以将其转化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作战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