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BWiki近期改动影响,普通用户无法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正常访问。
␗四式战一型甲“疾风”
阅读
2024-02-19更新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阅读:
更新日期:2024-02-19
最新编辑:瓦瑞克Warrick
本条目介绍的是中国的战斗机四式战一型甲 (中国)。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四式战“疾风” (消歧义)。
- 简介
基本信息
飞行性能
最大速度
在6000米 692千米/时
回转时间 19 s
实用升限 13 000 m
引擎 中岛 “誉”二一型
类型 星形
冷却方式 风冷
起飞重量 4 t
安装了2000匹马力级的引擎之后,这架飞机获得了能与传奇的P-51“野马”一较高下的能力。但“疾风”因为自身重量更轻才在盘旋格斗能力和爬升能力上相较“野马”更胜一筹。由于它有着良好的存能,因此在空战中可以发挥“疾风”的存能在格斗中取得优势地位。“疾风”也是第一批从量产阶段开始就安装有防弹玻璃、装甲钢板和自封油箱的日本飞机之一,但这些防护措施和美系飞机以及苏系飞机相比仍然不算优秀。这架飞机的操控性也会随着速度不断加快而劣化,在时速超过630 km/h时指向性会因为锁舵受到严重影响。除此之外,“疾风”在白板期会非常难受。
“疾风”可以被当作一架轻量化的“野马”进行操作,这架飞机有着不错的爬升率、均衡的机动性但火力贫弱。
项目 | 最大速度 (km/h @ 6,000 m) |
实用升限 (m) |
回转时间 (s) |
爬升率 (m/s) |
起飞滑跑距离 (m) | |||
---|---|---|---|---|---|---|---|---|
AB | RB | AB | RB | AB | RB | |||
初始 | 669 | 650 | 13,000 | 20.2 | 20.8 | 14.1 | 14.1 | 421 |
完全体 | 719 | 692 | 19.1 | 19.4 | 22.6 | 17.9 |
细节信息
部件 | ||||
---|---|---|---|---|
作战档位 | 起飞档位 | 着陆档位 | 减速板 | 着舰钩 |
✓ | ✓ | ✓ | X | X |
机体限制 | ||||||
---|---|---|---|---|---|---|
机翼 (km/h) | 起落架 (km/h) | 襟翼 (km/h) | 最大过载 | |||
作战档位 | 起飞档位 | 着陆档位 | + | - | ||
837 | 270 | 470 | 431 | 280 | ~13 | ~10 |
最佳效能速度区间 (km/h) | |||
---|---|---|---|
副翼 | 方向舵 | 升降舵 | 散热器 |
< 400 | < 480 | < 430 | > 324 |
增压器 (历史/全真) | ||
---|---|---|
机械增压器档位1 | ||
高度 | 100% 军用推力 | WEP 加力推力 |
2,000 m | 1,875 hp | 2,100 hp |
机械增压器档位2 | ||
高度 | 100% 军用推力 | WEP 加力推力 |
5,300 m | 1,675 hp | 1,876 hp |
手动发动机控制要素 | ||||||
---|---|---|---|---|---|---|
油气混合比 | 配平 | 散热器 | 机械增压器 | 涡轮增压器 | ||
滑油散热 | 发动机散热 | 类型 | ||||
可控制 | 可控制 非自动控制 |
可控制 非自动控制 |
可控制 非自动控制 |
独立 | 可控制 二级增压 |
不可控制 |
生存性与防护
成员数量 1
解体速度
机体 837 千米/时
起落架 270 千米/时
- 6 mm 钢板 安装于座椅头枕后方
- 13 mm 钢板 安装于座椅椅背
- 70 mm 防弹玻璃 飞行员正前方
- 自封油箱 (1在飞行员脚下,2在两翼根部)
改装和经济
最高维修费 白板 → 完全体
街机 免费
历史 免费
成员组培训费 10000
专家 290000
王牌 940
王牌(研发点) 960000
战斗收益 街机 / 历史 / 全真
% / % / %
武器装备
攻击武器
四式战一型甲 (中国)
- 2 x 20 mm Ho-5 机炮,安装于机翼 (150 rpg = 300 total)
- 2 x 12.7 mm Ho-103 机枪,安装于机鼻 (350 rpg = 700 total)
翼炮需要飞行员校准武器并调整好交汇距离。贫弱的火力与有限的备弹量使能够打出致命攻击的射击窗口十分狭小。建议将交战距离缩短至300米以内并攻击更脆弱的目标,如战斗机,而不是轰炸机和重型战斗机。
挂载武器
The 四式战一型甲 (中国) can be outfitted with the following ordnance:
- 无挂载
- 50 千克 九四式五〇瓩爆弹 x2 (总计100 kg)
- 250 千克 九二式二五〇瓩爆弹 x2 (总计500 kg)
作为一架能量战飞机,尽管能够挂载一部分炸弹进行对地支援任务,但“疾风”并不适合携带大量的挂载升空作战。
载具攻略
强大的爬升能力允许“疾风”在战斗开始时能取得一部分高度优势。在匹配中中苏经常在同一边对抗日本,对面的大多数日本飞机都无法爬得比你更高。但如果德国飞机在你对面,他们极有可能压你的高度。
当对抗零战时(主要指A6M5零战五二型)不要尝试在格斗中将它们击落,而是应该利用“疾风”优秀的存能执行B&Z战术使零战没机会咬住你。“紫电改”系列和Bf 109系列 有着比你更加强大的爬升率,但它们在低速段的操纵性不如“疾风”。因此你可以通过消耗对方的能量将敌人拖入最适合“疾风”发挥飞行性能的高度(约4000米)和操纵性最好的速度段 (< 400 km/h)。在这种情况下你才有更强的机动性并且有更多的机会击落或摆脱那些高速飞机。
由于“疾风”的火力非常贫弱,我们并不建议驾驶它去长时间咬尾攻击那些具备重型装甲防护的轰炸机而完全忽略其他敌方战斗机的威胁。一种战斗方式是通过在友军飞机上方保持一定高度同时入场来为他们提供掩护,可以通过控制友军上方的一小片空域来防止敌方战斗机从你的友军上方发动俯冲攻击。
全真模拟
在“全真模拟”模式中,“疾风”完全可以成为飞行员们的理想之选。它有着广阔的座舱视野、良好的操纵性(操纵性良好是大部分日本飞机的共性)、优秀的爬升率以及较高的速度和产能。尽管火力贫弱,但这些武器的射速依然足以在一个窗口中向目标射出不少弹药。“疾风”的劣势在于有限的毁伤、高速时出现锁舵、低下的滚转能力以及安装在瞄具右前方的罗盘存在遮挡视野的问题。这架飞机可以打能量战、格斗、截击或投放炸弹。
在起飞前,请携带至少30分钟燃料以获得更长的滞空时间。把武器交汇距离设置到400米以内可以减少机枪/机炮弹道下坠的程度,由于“疾风”的武器弹道并不好,所以在较远的距离上射击时需要更细心的瞄准。当“疾风”在跑道上咆哮着滑行时,你会注意到它的航向会向左偏,只需要向右踩方向舵就能够直线滑行。与其他日本陆军的飞机相似,四式战“疾风”仅有升降舵可以配平,所以当操纵杆处于死区时,“疾风”会有向左侧滑和滚转的倾向,因此你需要把操纵杆长时间置于稍微靠右一点的位置。当到达470 km/h左右的巡航速度时,配平调整到-1%,以600 km/h俯冲时配平调整到-5%左右,在战斗速度时(约400 km/h左右)则不需要调整配平,在挂载两枚250公斤炸弹时也不需要配平。降落条件倒是比较宽松:在速度低于350 km/h时落地前就可以关闭引擎并把襟翼放到作战档位,接着是起飞档位进一步减速,空速在260 km/h左右时放下起落架并稳住下降率,落地前的那一刻再把襟翼放到着陆档位。这架飞机在地上的时候非常稳固,你可以踩住刹车直到飞机停下而不需要担心拿大顶。
在空战中有高度优势往往意味着更加安全。在“全真模拟”中,大部分格斗行为都发生在3000m以下,所以“疾风”可以凭借自身优秀的爬升率爬升到那个高度以上搜寻敌人。当得到高度优势之后就可以对敌机执行B&Z战术,尽管疾风可以在俯冲中轻易达到550 km/h以上的高速,但在高速时飞行员需要对飞机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以精准地抓住更小的射击窗口。重要提示:在速度超过550 km/h时,由于高速导致的锁舵,你不能再像平常那样依靠副翼和升降舵快速调整指向,所以你需要对滚转轴和偏航轴进行更加精确的控制。鉴于贫弱的火力,飞行员可能需要多次攻击才能击落一架飞机。除了B&Z战术,“疾风”当然也和其他大部分日本飞机一样适合格斗战。除了少数格斗机外,“疾风”可以通过放下襟翼从外圈切入咬住大部分潜在对手的尾巴并且难以再战斗中被甩开。“疾风” 稳定、平顺的操控性能让你紧紧咬住你的目标并做出各种机动而不需要过于担心尾旋问题。如果你被追击,可以尝试进行一些防御机动例如防御滚筒或直接向附近的友方机场进行俯冲。请注意,“疾风”的滚转能力并不优秀,所以需要避免避免一些如“剪刀”这类的机动。
当你在执行“摧毁敌方侦察机/攻击机/轰炸机”的任务时不断躲避它们自卫火力点的火力非常重要。如果你的目标是一个拥有强大自卫火力或良好防护的轰炸机/攻击者,如果你不想死的话,再尝试攻击几下之后就需要脱离。尤其要注意那些搭载了M2“勃朗宁”机枪的飞机,它们可以轻易对“疾风”尤其脆弱的发动机、油箱和飞行员造成严重损伤,这些损伤往往会导致坠毁。在攻击目标之前,最好先取得高度优势,为了最大化损伤,你需要瞄准它们的机翼和发动机,因为机身会吞掉非常多的子弹。在攻击时只在轰炸机经过你的瞄准线时开火,但考虑到机枪和机炮的弹药初速较慢、弹丸较轻和每秒投射量较低,这个短小的窗口并不足以使双发飞机瘫痪,有时“疾风”的火力甚至只能刮花敌机的气动面。除非你确定轰炸机的机尾机枪手已经昏迷,不然千万不要咬住它的六点不放。咬住一架轰炸机的六点不放意味着你在尾炮手面前长时间静止不动, 除非你想被子弹淋浴,不然别随意尝试。
如果是对地攻击任务,最好的挂载就是两枚250公斤炸弹。由于挂上炸弹后Ki-84额外增加了500公斤的重量,所以起飞时它的操控更加笨拙,尤其是在滚转轴上操纵性劣化非常明显,在起飞之前也需要更长的滑跑距离。由于这架飞机能够很快在一次俯冲中加速到550 km/h,“疾风”很容易就能做到炸弹的精确投放——炸弹往往会以一条直线飞向目标。因此你可以通过座舱里的瞄具直接瞄准目标接着期待炸弹命中目标,但别忘记在炸弹投放后一定要迅速拉起。 飞机上的两挺机枪在摧毁卡车、防空炮和火炮时因为有着相对充裕的备弹量表现非常出色,但请记住不要把自己宝贵的机炮弹药浪费在对地攻击上。除此之外,在飞行过程中飞行员还要不断注意自己的周遭情况,尤其是上六点以防备任何来袭的敌人。
值得注意的敌人:
- Me 264:Me-264在它的机身周围安装了大量的大口径机枪作为保护,除非一架Me-264的大多数机枪手都昏迷了,否则从六点攻击一架Me-264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你可以把这架飞机当作B-17或B-29来看待,它们都有着较为相似的布局和防御能力。对于这种目标,最好的攻击方式是迎头攻击,即使“疾风”的火力并不强,你也可以通过迎头攻击直接击毙它的飞行员。这种轰炸机往往缺少对正下方的自卫火力保护,这意味着从下方向上发起攻击也不难,但飞行员也需要注意到它的机尾也安装有一门可以向下射击的20mm机炮。最安全的进攻路线是从一个更高的高度发起大角度俯冲攻击,并集中火力向机头或机翼射击。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高度优势就不应该发起攻击。 Me-264与B-17某种程度上具有相似之处,Me-264有着巨大的后掠翼,每侧机翼上都安装有两台发动机,并有着与B-17和B-29不同的H形尾翼。
- Yak-3:这是一型火力强大并且可以造成巨大威胁的格斗/能量战飞机。Ki-84很难以速度脱离它的追击,雅克-3甚至能与展开起飞襟翼的“疾风”进行格斗。 雅克-3的机背是一条直线,安装有一台直列发动机并有一个突出的气泡座舱和机腹一个巨大的散热器进气口,除此之外还有标志性的三角形机翼。
- 零战、“喷火”及其他:如果你看见这些格斗机咬住了你的尾巴,可以试着以-40°的角度进行俯冲把他们甩开。即使速度上升到600 km/h “疾风”也能保留有一部分操纵性,但它的存速并不是最好的,这意味着它将在改平飞之后比较短的时间内失去自己的速度,敌机就有可能趁着这个机会追上你。如果你就在友军的机场旁边,那简直棒极了。如果没有,那你最好希望可以在他们追上你之前跑回友军所在的那一边。“喷火”通常有着平直的机背和巨大的椭圆形机翼。零战则安装有一台星形发动机,它们的机鼻通常被漆成黑色并且有着椭圆形的翼尖、尾翼和尖尖的机尾。
- Ju 288 C: 这是一架在空战·历史性能中非常常见的轰炸机,他们所采用的战术往往分为两种:浅俯冲轰炸和常规爬升,前者往往在开局时就会向一个基地进行浅俯冲。对于这架飞机,攻击之前一定要思考清楚,切莫冲动。Ju 288的速度非常快,他们可以在浅俯冲中达到500 km/h+的时速,这让他们变得非常难以被对方攻击机截击或执行掠袭。较低的接近率将会给予他们一个足够长的射击窗口进行反击。“疾风”将会在速度超过550 km/h时出现锁舵,再加上自身一般的火力,最好把那些Ju 288留给能够重拳出击的队友们。至于爬升中的Ju 288,如果你没有足够的高度优势就不要发起攻击,它拥有大量可以向下射击的自卫武器,对于“疾风”来说是个大威胁。
优点与缺点
优点:
- 相比三式战“飞燕”系列和“烈风”一一型更强大的爬升率
- 较高的极速与优秀的存能适用于B&Z战术
- 较强的加速能力可以在战斗后快速恢复速度
- 在高高度拥有相对出色的表现
- 在较低的速度下也能保持良好的操纵性
- 多面手:灵活、快速,同时具有很好的存能,使这架战斗机能够对抗大多数可能遇到的对手
- 由于座舱盖没有太多的玻璃框架阻挡视野,四式战“疾风”有着非常良好的座舱视野,在全真模拟模式中可以取得巨大的优势
- 飞机重心位于主起落架后方,允许飞机在着陆时踩住刹车直到停下而不需要担心降落时“拿大顶”
- 发动机过热后冷却非常迅速
缺点:
- 机动性不像该级别的其他日系飞机那样出色,因此很难与Bf-109这类具备更高爬升率的战斗机在高空缠斗
- “广博不精”的性能让飞行员在战斗时必须根据面对的对手而选择自己的战术和战斗方式,这需要他们对对手各种飞机的优缺点都有相当的了解
- 火力并不出色,与12.7mm机枪相比,20mm机炮的备弹量很低
- 在超过500km/h的速度之后方向舵将出现锁舵现象,不利于俯冲投弹或进行B&Z
- 升降舵高速时出现的锁舵现象制约了“疾风”优秀存能的发挥
- 缓慢的滚转速度使“疾风”在对抗其他日本飞机或Fw 190系列(尤其是Fw 190系列)时容易被反制
- 这架“轻型”飞机在起火后很容易被火灾损坏各种部件
历史
生产
一部分四式战“疾风”以授权生产的形式在战争期间由位于奉天(今沈阳)的满洲飞机制造厂(満州飛行機製造株式会社,战后国营112厂(今沈飞)的前身)生产制造。这个工厂也为日本陆军航空队(以下称IJAAF)生产 九七战、一式战“隼”、二式战“钟馗”、二式复战“屠龙”、 三式战“飞燕” 以及其他飞机,同时承担着一部分飞机维修业务。
缴获飞机
战后,部署在南京、北京和汉口的原IJAAF“疾风”被国民党的中华民国空军(ROCAF)接收。机身上的徽标和部队标识被简单粗暴地涂抹掉或清除,飞机也被剥离了涂装露出金属原色并涂上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徽,这些飞机已经被整备好以准备加入接下来的国共内战(1945-1949)。但考虑到蒋介石的部队正在接收来自美国的援助,很少有资料能证明国民党在战斗中使用了该型飞机。据信这些飞机被保留为美国物资到达困难时的备用机。[1]
而在另一边,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原伪满地区和中国北部接收的“疾风”也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以下称PLAAF)在国共内战中使用。这些飞机被涂上了代表PLAAF的徽记,那些徽记成为了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军标志的前身。与国民党不同,虽然这些飞机被限制用于对地攻击任务,但PLAAF的“疾风”确实参加过战斗。为了更好地使用这些遗留下来的日本飞机,在国共内战的早期阶段PLAAF曾让战后遗留在中国的前IJAAF飞行员作为教官指导中国飞行员并培训机械师。由于飞机的使用受到零件供应的限制,到1950年代初,它们不再在PLAAF中服役。[1]
“疾风”在战后也被美国缴获,美国通过彻底的测试比较了“疾风”与P-47 “雷电”和P-51 “野马”的性能。[1]
媒体
- Skins
相关页面
Links to the articles on the War Thunder Wiki that you think will be useful for the reader, for example:
- reference to the series of the aircraft;
- reference to the series of the aircraf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