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韦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英国坦克歼击车 康韦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康韦。
载具历史
FV4004 康韦是英国在冷战初期为尽快将12mm重型坦克炮投入实战而研制的一种试验性重型火力坦克方案。该方案以百夫长 Mk.Ⅲ坦克底盘为基础,搭载一门由英国皇家兵工厂研发的L1型120mm线膛炮。作为一项过渡性设计,其初衷是在诸如征服者等专用重火力重型坦克尚未批量列装之前,临时填补火力空白。该项目仅停留在原型车阶段,并未投入量产,目前唯一存世的原型车收藏于英国坦克博物馆。
二战结束后,苏联在盟军柏林胜利阅兵中公开展示的IS-3重型坦克,给西方装甲部队带来了巨大震撼。为此,英国在1949至1951年间紧急推动多项应对计划:一方面研制以征服者为代表的专用重型火力平台,另一方面尝试在现有中型坦克底盘上搭载更大口径火炮,以尽快形成对抗重型装甲目标的能力。FV4004(当时称为百夫长 120mm炮型)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于1950年获得英国战车研发机构(FVRDE)批准研制,作为一种短期应急方案,推动120毫米火炮尽快进入实测与服役评估阶段。
康韦以百夫长Mk.Ⅲ的车体为基础,仅进行了最低限度的结构修改——主要涉及炮塔与弹药布置的调整以及外观上的小幅改动,以避免影响标准型“百夫长”的正常生产进度,不增加制造压力。由于120mm L1型火炮体积庞大、后坐力惊人,若采用常见的,将耳轴往低往前放的安装方式,将导致整车重心前移,前部悬挂负荷过大,进而缩短悬挂与转向机构寿命。为了在不改动炮塔座圈直径的前提下,保证120mm炮有足够的后坐空间,设计者选择将炮塔整体抬高,让炮尾在后坐时能够退入炮塔后部的空间里,不至于撞到车体。这一设计虽然实现了技术目标,但也导致车高显著增加、俯仰角受限(约–5°至+10°),并使整车轮廓更加高大,从而更容易被发现和命中,生存性有所下降。
该车采用四人乘员布局,包括驾驶员、车长、炮手和装填手。由于120mm炮的炮弹体积庞大、装填费力,加之车内空间有限,载弹量被限制在较低水平,约为20发。康韦大口径、有限俯仰角和低备弹量的组合,使得该车更擅长远距离狙击高价值目标,而不适于近战多发持续射击交火或的高机动穿插战术,在战术上的定位为一款远程反坦克与火力支援平台。
康韦所搭载的L1型坦克炮为一门线膛炮,最初是为征服者等重火力重型坦克所研制的主武器,全重约2.9吨,全长7.4米,有L1A1和L1A2两种小幅改进型号,其中L1A1型在炮口端保留了用于安装制退器的外螺纹设计,而游戏中康韦搭载的L1A2型则取消了这一螺纹结构。
康韦的整备重量约为50吨,与标准型百夫长Mk.Ⅲ相近。动力系统继续沿用劳斯莱斯 流星汽油发动机,悬挂系统也仍为平衡式悬挂(英国称霍斯特曼(Horstmann)悬挂)。在试验中发现,加装大型炮塔与重炮后,前后载荷分配发生明显变化,导致前部悬挂、减震器与承重轮寿命缩短,需更频繁维护或更换。这表明百夫长底盘在50吨级重量下已接近其结构承载极限,也成为限制该改装方案长期服役可行性的主要工程技术瓶颈。
FV4004仅制造出一辆原型车,其车体与炮塔组件在之后数十年中几经移交,目前由英国博文顿坦克博物馆收藏,并公开展出。
尽管FV4004在短期内实现了将高穿深120mm火炮投入试验与应用,有效增强了对重型装甲目标的打击能力,并凭借成熟底盘缩短了研发与交付周期,但其车高过高、射界有限、备弹量少、悬挂和传动系统寿命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作为长期通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综合考虑上述因素,英国最终将研发重点投向为征服者及专用重火力重型炮塔进行后续系统化设计,而康韦作为一项试验性与过渡性方案,未获得量产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