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米格-21 SPS-K

阅读

    

2025-10-06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10-06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机库背景.jpg
  • 简介
Mig-21 sps k 资料卡.png
◄米格-21 SPS-K


VI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9.39.710.0
获取方式:
礼包/活动奖励

交易所

载具历史

米格-21 SPS-K是东德空军对苏制米格-21PFM战斗机(产品 94A)的本地化称呼。它本质上是米格-21PFM型的东德版本,通常配备腹部机炮吊舱,也可替换为电子对抗吊舱。

在冷战期间,东德分批接收了多型米格-21系列战机,约251架,并于1980年代末德国统一时移交给联邦国防军空军。其中,约56架为配备腹部机炮的SPS-K型。米格-21PFM系列于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投入量产并出口,东德在60至70年代分批接收,使其成为70至80年代东德战斗机航空团(Jagdgeschwader / JG)的主力机型之一。

米格-21 SPS-K在气动布局和机体结构上与米格-21PFM完全相同,但在武器挂载和电子设备方面采用了东德的本地化配置与维护规范。米格-21PFM后期批次已配备更先进的蓝宝石-21M雷达并具备机腹外挂能力,东德出于管理需要将这些飞机统一命名为米格-21SPS或SPS-K。其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为腹部挂载的GP-9型机炮吊舱,内装一门GSh-23L 23mm双管机炮。当不需机炮时,该挂点可换装SPS-141等型号的电子对抗或诱饵弹吊舱。这类改装是东德为适应实战需求对PFM型号的常规调整。

米格-21PFM型的武器兼容范围涵盖苏制近程与中程空空导弹、火箭弹和炸弹。典型配置包括R-3S、R-13M及R-60红外弹。不过,不同出口批次在雷达和制导武器的功能解锁上存在差异,例如某些出口或改装版本无法使用半主动雷达制导的R-3R导弹(游戏中的可以使用)。总体来讲,SPS-K延续了PFM“以导弹为主、外挂机炮为辅”的武器配置特点。

在东德空军中,米格-21系列(含SPS-K)主要承担高空截击、要地防空和战术空战任务,也可通过外挂炸弹或火箭弹进行近距对地支援,但其核心职能仍是防空与制空。公开资料显示,曾装备米格-21系列(包括SPS及SPS-K)的单位包括第1、第2、第3、第7、第8战斗机航空团等。这些部队与训练单位、战术攻击单位共同部署于东德境内的霍尔茨多夫、普雷申、德雷维茨、马克思瓦尔德(今新哈登贝格)和新勃兰登堡等基地。

米格-21系列素以维护密集、对地勤和备件要求高而闻名。米格-21PFM及其出口改型(含东德装配版本)在跑道检查、进气锥、推进系统及弹射座椅维护、以及气象条件管理等方面均需严格遵循操作程序。东德空军的维护体系虽在苏联顾问和零部件供应支持下运行,但长期服役后仍面临机体老化与备件短缺问题,这也成为80年代末至1990年两德统一后该机型迅速退役的原因之一。1990年德国统一时,东德空军的米格-21机群(含SPS-K)被移交联邦国防军空军,随后大多被分批退役、拆解,或出售、转让予民间收藏机构与博物馆。

米格-21 SPS-K体现了冷战时期华约阵营将苏制通用机型按盟国需求进行局部适配的典型做法:在保留苏联标准化机体、发动机和雷达平台的同时,对武器挂载与电子对抗系统进行务实调整,以契合本国战术体系与维护流程。在战术层面,SPS-K的腹部机炮增强了近距格斗与对地精确打击能力,但也带来额外重量、气动干扰和维护负担。在超视距空战尚不成熟的年代,此类混合配置对中短距离空战仍具有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