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试制烈风

阅读

    

2025-08-27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8-27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A7M1 试制烈风,为三菱承担的舰上战斗机试制机,属A7M系列的原始试作/预生产样机,常见文献在区分时以A7M1(搭载中岛誉=NK9系列发动机)(注:不是等号) 与后来的 A7M2(装三菱MK9/ハ43)相对照。该机定位为取代零式舰上战斗机(A6M)的下一代舰载主力,研制代号称“十七試(17-Shi)”。

海军在“十七試”规格中要求新型舰战在6000 m上空速度/爬升/武装/机动性等方面显著优于A6M。为达到速度与爬升指标需采用约2000马力级别的紧凑型径向发动机;当时可选的两套动力为中岛的 NK9(誉/Ha-45系列,海军略号NK9)与三菱自研的MK9(ハ-43)。由于MK9(ハ-43)开发与放量较慢、NK9相对先行,被海军最初指定用于试制机,以便早期开展气动与机体试验——也就是“搭载誉发动机” A7M1 试制机。

试制烈风采用大面积机翼(≈30.8m²)、较大机身与流线型机头整流罩,目标在维持/超越零战的机动性的同时显著提高速度与载荷能力。机体在操纵面与气动布局上表现出优秀的横滚与转弯特性(即“零战谱系的机动性”结合更低阻力的外形)。

A7M1按设计装用中岛“誉”系列18缸双列星型发动机;纸面约 1,900–2,000马力,但实装/实测输出在高海拔表现低于额定值,成为后续问题核心。

首架A7M1于1944年5月6日首飞;试飞显示操控与机动性良好,但实测速度与爬升并未达到海军在十七試规范中所期望的档次——主因指向誉发动机在实用状态下未能发挥纸面功率(实测高空输出显著低于额定)。因此 A7M1 在动力方面被普遍认为“偏弱/低出力”,以致其整体性能与预期差距明显。基于试飞结果,海军在1944年对采用NK9的试作方案做出调整(甚至一度有停止或保留评估的行政决定);三菱主张改装自家 MK9(ハ-43)发动机以满足设计目标,厂方随后以改装发动机并形成 A7M2 系列为主线继续推进(A7M1阶段的若干机体成为改装对象或对照试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