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D-1
阅读
2025-10-03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10-03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载具历史
道格拉斯 A2D-1 天鲨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一款舰载涡轮螺旋桨攻击机,其设计目标是将 A-1 天袭者(旧代号AD)攻击机的大载弹量与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高功率相结合。但由于动力装置——艾利逊 T40系列发动机及配套齿轮箱反复出现故障,加之喷气式飞机技术迅速发展和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陆续退役,该项目最终于1954年被取消。
二战结束至冷战初期,美国海军对一种比早期喷气机更省油、更适于执行长航程打击任务的动力方案抱有浓厚兴趣,尤其希望其能够在体型较小的卡萨布兰卡级护航航母上起降。因此,海军要求道格拉斯研制一款高推力涡轮螺旋桨舰载攻击机,以期兼顾航程、载弹量以及相对优良的低速和短距起降性能。A2D虽名义上源于AD型即A-1 天袭者,但实际上是一款经过大幅重新设计的全新机型。
气动布局上,A2D 采用单座、下单翼和可折叠机翼的舰载攻击机构型,外形与A-1 天袭者有相似之处,但机体、机翼剖面和尾翼均针对更高功率需求进行了全面重新设计。动力系统方面,选用艾利逊 T40-A-6并联涡桨发动机,通过复杂的齿轮箱驱动共轴对转螺旋桨。该推进系统在理论上可将非常大的功率传递至机首螺旋桨,使飞机具备接近喷气机的高速性能,同时保留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巡航效率。
A2D 成败的关键在于T40-A 发动机及其传动齿轮箱。T40 实质是将两台小型涡轮发动机连接至同一齿轮箱的动力方案,齿轮箱负责合并两台发动机的输出以驱动对转螺旋桨。这一设计虽带来极高的理论功率,但也引发了振动、轴承或齿轮失效、齿轮不啮合以及无法顺桨等复杂故障。一旦系统中某一部分失效,便会波及整个装置,导致推进力丧失或突然的力矩变化,进而造成严重的飞行危险。
1950年5月26日,道格拉斯试飞员乔治·詹森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完成了该机的短时首飞。然而,首架原型机XA2D-1(BuNo 122988)于1950年12月在试飞中坠毁,海军试飞员休·伍德死亡。调查指出,事故原因是发动机丧失功率与螺旋桨无法顺桨等传动系统故障。艾利逊公司直至1953年才交付所谓的生产版发动机,但后续试验中仍频繁出现齿轮箱失效、螺旋桨脱落或破损等严重问题。1954年8月5日,一架预生产型A2D-1 在加利福尼亚州附近因齿轮箱故障导致飞行员弹射逃生,飞行员生还但受重伤。这一事件成为项目终止的直接导火索之一。与此同时,A-4天鹰等喷气式替代机型已趋成熟,海军对大型涡轮螺旋桨舰载攻击机的需求大幅减弱。
A2D 最终仅生产约12架,包括2架原型机XA2D-1和10架预生产的A2D-1。其中部分飞机从未进行飞行或在试验中损毁,实际有飞行记录的寥寥无几。1954年,在接连事故、发动机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海军舰载航空体系全面转向喷气化以及护航航母退役等多重因素影响下,项目正式取消。大多数机体被拆解,仅少数作为静态展品由博物馆收藏。
A2D-1 天鲨是冷战早期一项“雄心勃勃但生不逢时”的工程案例:其设计目标明确,即实现大载荷与长航程,然而将创新型推进系统急于投入实用化,导致了灾难性的可靠性问题。同时,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海军作战平台的调整,也使该机型错失了大规模列装的机会。A2D的兴衰折射出50年代军工与海军航空领域两条并行的发展路径:一方试图以涡轮螺旋桨技术弥补喷气机在燃油效率和航程上的不足,另一方则直接押注于喷气机技术的快速成熟。最终,喷气机——尤其是轻便且维护简便的A-4 天鹰——因体积更小、部署更灵活而获得优先发展。XT40 发动机的问题虽未阻碍涡轮螺旋桨技术在更安全、更成熟的平台如 C-130 运输机上取得成功,但对舰载攻击机而言,喷气发动机无疑成为历史的主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