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 238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螺旋桨轰炸机 BV 238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BV 238。
载具历史
布洛姆-福斯 BV 238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研制的一款超大型水上飞机原型机。该机以其巨大的体积和载荷能力著称:在其完工并进行短暂试飞时,被视为当时世界上最重的飞行器之一,也是轴心国阵营中体积最大的水上飞机兼运输机。整个项目最终仅有一架原型机(V1)完成并投入有限次数的试飞,后在盟军空袭中部分沉没并遭遗弃,其余数架处于未完工状态。
该项目始于1941年初,旨在响应德国航空部(Reichsluftfahrtministerium, RLM)对多用途长航程水上飞机提出的需求。设计团队以BV 222为基础,放大机体并优化船身与翼端浮筒的布局,以满足远洋运输、海上巡逻以及改装为轰炸机等多种任务需求。为验证独特的细长双阶断阶式船体设计,曾专门制作了一架1/4比例试验艇(FGP 227),但因模型交付较晚,对实际研发工作的帮助有限。
正式原型机订单下达后,布洛姆-福斯公司于1944年开始制造机体部件。首架原型机(V1)在1944至1945年间完工并进入试飞阶段。原计划制造多架原型机并开发陆基型号(BV 250),但由于战争后期资源匮乏与战局恶化,仅V1原型机实际完成了试飞。
该机采用常规单体式布局,翼展极大,中段为直翼,外段渐缩。机翼前缘设有检修通道,机组人员可在飞行中对发动机进行维护。船体采用双阶断阶设计,主断阶后方设有多个辅助小阶,以改善水面起降性能。机体主梁采用管状钢结构,兼具装甲防护与主油箱功能。
动力系统方面,BV 238配备六台戴姆勒-奔驰 DB 603系列液冷V12发动机,每台额定功率介于1600至1900马力之间。原始设计包括重型防御火力和多用途货舱,但V1原型机在完工时并未安装完整的防御武器。计划中的陆基改型BV 238 陆上型(又称BV 250)原设想为运输轰炸两用机,但最终未能实现。
V1原型机于1945年3月开始进行有限次数的试飞,在完成约四次飞行后被认定为适航并可投入使用。该机在完成少数试飞后,停泊于沙尔湖(Schaalsee,位于吕贝克与汉堡东南方向)时遭盟军战机低空扫射,部分沉没。机翼残骸被打捞后用作零件回收,机体则被盟军在战后拖至深水区遗弃,未再修复。
BV 238在结构规模、船体设计以及机翼检修通道等细节方面,体现出布洛姆-福斯公司在大型水上飞机工程领域的专业能力。主梁兼作油箱等设计,也反映出其在战场生存性与结构一体化方面的工程考量。尽管该机具备远洋运输能力等潜在战术价值,但在1944至1945年的德国,原材料、发动机供应和工厂产能均严重受限。加之大型水上飞机对基地条件(如优良港口和维护设施)要求极高,战损后的修复成本巨大。因此,无论从产量还是战略回报来看,BV 238都未能成为战争末期一项切实可行的扩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