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BWiki近期更新,普通用户无法直接访问除重定向、编辑表格外的特殊页面(如最近更改等),进行3次有效编辑后即可恢复。
全站通知:

Bf 109 K-4

阅读

    

2025-09-21更新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阅读:

  

更新日期:2025-09-21

  

最新编辑:太常寺祭酒

来自战争雷霆WIKI_BWIKI_哔哩哔哩
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
页面贡献者 :
太常寺祭酒
Disambig.png

本条目介绍的是德国螺旋桨战斗机 Bf 109 K-4 。 关于其他版本,请参阅 Bf 109 K-4

 ·  ·  ·

如果是第一次来,按"Ctrl+D"可以收藏随时查看更新~按右上角“编辑→源代码”即可修改页面内容。觉得WIKI好玩的话,请推荐给朋友哦~(◕ω<)☆
载具图鉴-机库背景.jpg
  • 简介
Bf-109k-4 资料卡.png
Bf 109 K-4
IV 级

权重等级:

街机 历史 全真
6.35.75.7
研发点需求:
7,1000Specs-Card-Exp.png
价格:
21,0000Specs-Card-Lion.png

载具历史

梅塞施密特 Bf 109 K-4(德军代号库尔弗斯特,Kurfürst,选帝侯)是Bf 109系列的最终量产型号。该机型诞生于产线精简改进计划,旨在应对战争后期资源紧张、生产与维护困难加剧的局面,通过简化零部件和作战编制,提升单机性能与火力,以抗衡盟军的空中优势。Bf 109 K-4于1944年末开始服役,曾参与西线防空作战及包括1945年1月1日底板行动(Bodenplatte)在内的最后几次大规模战役,但因燃油、人力和工厂资源严重匮乏,其实际影响较为有限。

Bf 109K系列是对此前G系列长期改进过程中型号分散、改装繁多的一种整合。德国航空工业试图通过推动标准化生产,采用统一的座舱盖、尾翼设计、发动机选择等通用配置,以减轻后勤压力并提高战场备件替换效率。作为K系列的主力型号,K-4换装了性能更强的戴姆勒-奔驰DB-605D系列发动机或其衍生型号,改进了前机身和螺旋桨整流罩设计,并针对更强火力的要求对机腹和机头结构进行了加强。其设计目标是在不大幅改变气动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爬升率、最大速度以及对盟军重型轰炸机的截击能力,同时便于工厂以最小调整实现生产线转换。

该机型普遍采用了所谓的“厄拉”(Erla)型三片式座舱盖,这是一种经过改良、具有更佳流线型的设计,不仅提升了飞行员的视野,也更容易制造。为了节省材料和缩短加工时间,K-4 的尾翼结构大多采用木质或木质蒙皮组件,替代了原先的金属部件。K 系列重新引入了可收放式尾轮设计,这一改进有助于降低着陆时的机头俯角,提升着陆稳定性;同时对主起落架覆盖蒙皮进行了修型,以减少飞行阻力。此外,K-4 还改进了散热器进气口结构和机头形状,以优化阻力,并搭配新式的VDM(Vereinigte Deutsche Metallwerke,德国联合金属制品厂)宽弦螺旋桨,进一步提高了高速飞行性能。

Bf 109 K-4搭载了戴姆勒-奔驰 DB-605D(包括DB-605D/DB-605DC等型号)发动机,在加力模式下额定最大功率可达约2000马力,是K-4性能提升的关键所在。K-4与 DB 605 发动机的组合常配合 MW-50 甲醇-水混合喷射加力系统,以提升中低空范围内的短时功率输出;另也可使用 GM-1 氮氧化物加力系统增强高空性能,但由于战争后期燃料与物资供应紧张,MW-50 在实际作战中更为常见。DB 605 后期的 DB/DC 系列发动机支持在不同标号的燃料(如 B4 与 C3)和 MW-50 系统之间切换,以适应战时多变的燃油供应条件。

在部署方面,Bf 109 K-4首先配属于西线防空单位和部分一线联队,如第77战斗机联队(Jagdgeschwader 77, JG 77),并于1944至1945年冬季逐步替换部分G系列战机。在底板行动等战争末期的大型行动中,K-4虽有参战,但未能改变德国空军整体处于劣势的局面。

从飞行性能与空气动力学角度看,Bf 109 K-4延续了该系列机型擅长能量空战的特点:具备良好的俯冲加速能力、较高的平飞速度,以及在同重量级别战机中仍具竞争力的转弯半径,尤其适合实施“高速突袭—脱离”(BZ)战术。

Bf 109 K-4在设计上代表着Bf 109系列朝着标准化与火力强化方向的一次集中演进,通过换装更强发动机和重型机炮,其单机性能达到该系列巅峰。然而实战表现常呈现两种评价:一方面,K-4被誉为“当时最优秀的Bf 109型号之一”,具备与盟军先进战机抗衡的潜力;另一方面,因其服役时间过晚,加上德国空军缺乏训练有素的飞行员、健全的后勤体系和充足的燃油供应,其战术效能大为受限,最终未能扭转空中战局的失衡态势。